企業自媒體,其實是個舶來品。這個概念最早是來自Tom Foremski的硅谷觀察者Silicon Valley Watcher,他在其博客中提出了“Every company is a media company”的思維方式,這也是Web 2.0時代所出現的特徵。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在國內,小米通過官網,微博,微信,服務米粉,建立社群,用了三年的時間,銷售破百億。黎萬強極力鼓吹企業自媒體,甚至成了企業自媒體的佈道者,在小米的影響下,一批又一批的企業開始運作自媒體,你會發現現在的招聘網站上自媒體運營專員已經成為了新的熱門崗位。通過企業自媒體,節省了大量的傳統媒體的廣告和推廣費用,並且使得企業網絡營銷的成本趨近於零。
傳統媒體時代,廣播,報紙,電視是信息傳播的主要渠道,前幾年只要你敢往央視廣告上砸錢,然後在商超系統鋪好貨,商品就能大賣,所以企業主們每年花費巨額的資金投入到電視廣告上,前幾年CCTV的標王亮瞎了無數觀眾的雙眼。後來有了電商,阿里系成了巨大的流量入口,其實和央視一樣,具備媒體的屬性,能為企業帶來數以億計的流量,所以大大小小的淘寶賣家們給淘寶天貓們送去了無數的廣告費。
再後來,小米出現了。他可以不通過央視的廣告,不依靠阿里的流量,自己組建企業自媒體,成為了一股獨立的勢力。所以,當小米黎萬強喊出“企業自媒體”時,說服力極強,影響力極廣。是啊,企業為什麼一定要把大量利潤交給媒體呢?為什麼不能通過企業自媒體,建立自己的穩定的流量來源,節省下這筆費用增加自己的利潤呢?
那麼,企業如何玩轉自媒體呢?企業以前的玩法,是拿點錢做個官方網站作為門面,只要有人從百度上搜索到我的網站就可以了。現在的企業自媒體運營越來越專業化和系統化,首先要組建一支優秀的自媒體團隊,然後開始做幾個平台的推廣和傳播。因為企業作為一個商業組織,其利益至上的本質天然的和消費者對立,使之沒法與粉絲站在同一立場,缺少一些人性的溫暖。所以,運營企業自媒體最好建立一個自媒體生態系統和傳播矩陣。
企業自媒體生態系統主要包括三塊:第一,以官方網站為基礎的企業產品宣傳和客戶服務系統,第二,以微博和微信為基礎的社交網絡系統,第三,以搜狐媒體平台,今日頭條號為代表的自媒體傳播系統。企業運營需要品牌傳播,需要整合營銷,需要與用戶互動,利用這些低成本、自主化的方式進行自媒體運營,可以優化品牌傳播,完成整合營銷,實現與用戶的互動。
企業自媒體傳播矩陣,是以企業組織的官方自媒體平台為基礎,輔以團隊個人的自媒體協同運作,從企業老闆,總經理,到銷售和客服,都可以進行定位,比如洗化公司的銷售人員可以定位美妝營銷領域的自媒體,財務人員可以打造零售業財務領域的自媒體,這樣子企業從高層到基層的個體都可以去運作自媒體,不僅為員工個人打造了個人品牌,而且形成了一個企業自媒體傳播矩陣,群策群力促進企業品牌的宣傳。
講到底,企業要做好自媒體還需要企業高層經營思維的轉變,如果企業高層的經營思維還固守着傳統媒體時代的央視廣告效應,不準備把公司互聯網化,自媒體化呢?
說太多,然並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