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着自媒體市場競爭愈發激烈,一些自媒體人為求存發展,走上了各種各樣的變現之路,其中最為直接的莫過於接廣告。
然而,有利益的地方就會有貓膩。以最近頻繁刷屏的“388元¥玩轉雲南”為例,轉發這條廣告的微信公號中不乏大號和專業的媒體號,但在高額回報面前,廣告主提供的信息真實性似乎顯得無足輕重。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
每通過公號的傳播賣出一張票,就有一個人掉進了營銷的陷阱,而這個陷阱恰恰是廣告主與自媒體共同構織而成的。自媒體人或許會說:是他們自己要買,我只是發個廣告。
可知古有“我不殺伯仁,伯仁卻因我而死”。廣告主找公號作為投放地,顯然是看中了公號的傳播能力。廣告主的宣傳攻勢加上公號的盈利需求,導致每一次公號的轉發必然引起不少人的閱讀。大號更是如此,就像明星代言,從心理上(而不是法律上)默認了廣告的真實性,而事實上並非如此。
對於自媒體而言,接廣告本身無可厚非,但多一份話語權就多一份責任。無論傳統媒體還是新媒體,確保內容真實性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線。哪怕是廣告,也應當嚴格審查廣告主和廣告內容的真實性。如上圖,致電相關部門就能戳破的拙劣謊言,卻迷倒了數千自媒體運營者,道長扶額:也是醉了。
吞下的肉豈可吐出?
另一方面,誰又曾想到向參加過該團的遊客探尋一番經歷和感受,以免更多人重蹈覆轍?自媒體是舟,粉絲是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既是如此,尊重每一個粉絲最真切的感受才是營銷的根本所在。
的確,自媒體發展至今,大眾的話語權得到了放大,每個人都能表達自己的訴求,但這種訴求是否被聆聽、被重視,我們不得而知。微信公號上共有3000多篇相關文章,其中絕大部分文章內容相同,只有少部分文章對超出常理的低價進行質疑。這部分表達質疑的文章,據道長檢索,很多已經“被發布者刪除”或“內容因為違規無法查看”。
由此看來,該廣告主顯然深得互聯網營銷的門道,宣傳攻勢強大不說,還利用各種技術手段、SEO等方式,阻止了質疑聲的影響在網上蔓延,以此達到堵住差評之口,蒙蔽消費者的目的。
不可否認,這種信息的不透明、不對稱讓很多公號運營者自身同樣被蒙蔽,從而捲入了這場營銷陷阱。但自媒體有責任,也有義務拒絕主動傳播虛假廣告,並在已發布文章被確認不實之後,及時刪除。然而到目前為止,3000多條該廣告依然安穩地持續傳播着,想來既得利益者着實很難把已經到嘴的肉吐出來吧。
當然,也有很多公號因為質疑其真實性而拒絕了這條廣告的投放,同時拒絕的還有高額利潤。對此,道長又敬佩又憂傷,敬佩於這些自媒體人在利益面前依然義字當頭,正氣凜然;憂傷於這個全面撒網的土豪廣告主居然沒有找上門來,讓道長也凜然一把……
以上所言只是一例,事實上,利用自媒體進行詐騙的手段層出不窮:虛假集贊、虛假賬號、二維碼病毒、代購詐騙、商業圈套……廣告主與自媒體的愛恨糾葛綿綿無絕期。公號失火,殃及朋友圈,讓原本私密純潔的微信朋友圈也漸漸漫起了集市,乃至於黑市的烏煙瘴氣。
市場失序讓不法商人找到了有利可圖的空子,而自媒體的漫漫變現之路讓一些自媒體人急功近利,走入歧途。在這種形勢下,規範自媒體市場秩序,讓更多自媒體能夠合理、合法變現已成為一個不容忽視的問題。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