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在騰訊研發微信之初也沒有想到,朋友圈的社交屬性被亂象叢生的微商破壞殆盡,很多人都曾厭煩鋪天蓋地的過度營銷而一度關閉朋友圈。但隨着微商的降溫,監管措施的相繼出台,朋友圈的命運開始逆襲,社交逐漸回歸理性,內容已經戰勝營銷。
“三無產品”出局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10月1日起,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將全面實施。其中規定網絡食品生產經營者必須持照經營(農產品除外),同時平台負有審核經營者證照的責任。
微信作為網售食品的一大陣地,就必須按照新食品安全法的要求嚴格執行。這就意味着,微信公眾號和個人賬號將面臨監管,尤其是公眾號必須向平台提供企業的全稱、工商照註冊號碼等信息,方能進行食品銷售。
可以肯定,國慶節過後,朋友圈中純手工製作的烘焙食品,五花八門的食品代購,自製的快餐外賣將會消失一大批。
儘管一部新的《食品安全法》遠遠不夠監管微商,但是“三無產品”的最先出局已經傳達出一個重要的信號:以後不是誰都可以做微商,微商的門檻將會逐步提高,微商只會越來越正規。
騰訊自清門戶
今年2月份,微信官方發布了一份關於整頓非法分銷模式行為的公告,對帶有傳銷性質的微商明確表態:對於用戶在公眾賬號開展利用微信關係鏈發展下線分銷行為,微信官方視其為具有欺詐等非法性質。一經發現便永久封號。
隨後的3月份,93個公眾號以及233個個人賬號遭到封號。7月初,又一大批個人賬號被封,“有些客戶還沒打款賬號就被封了”,自清門戶的節奏在微信朋友圈中持續蔓延。
微信在移動時代幾乎承載着騰訊對商業化的全部構想,早期容忍微商一定程度上也是微信商業化的試水。商業化的試水沒錯,遺憾地是微信社交屬性生態遭到了嚴重的破壞。
現如今,微信自清門戶的舉動,目的就是讓商業的歸商業,讓社交的歸社交。唯有商業和社交劃清界限,微信商業化的戰略布局才不會落空。
大牌進軍微商
目前,微商進入品牌化階段,許多大牌開始陸續進軍微商。不僅有寶潔、韓束、珀萊雅、百雀羚、韓后、嘉媚樂、雅倩、歐詩漫、丹姿等品牌,還有美的、海爾等傳統家電製造商,就連對電商一直持謹慎態度的“直銷鼻祖”安利也宣布入駐朋友圈。
顯而易見,巨頭的進入正在改寫微商生態。大品牌殺入電商領域后,憑藉強大的供應鏈、完善的服務體系,小企業、小品牌被淘汰出局,眾多小散戶更會因此銷聲匿跡。
最重要的是,大牌微商的誕生則讓微商擺脫了粗暴的賺錢目的,開始搭建起一種理性的社交新模式----品牌與用戶的社交。
此外,品牌微商達成的“戒違規、戒偽劣、戒傳銷、不亂市、不囤貨、不暴利、不刷屏、不殺熟”的商業倫理和共識,則會更好的促使朋友圈社交回歸理性。
“自媒體化”成主流
未來,微信商業生態的主要特點,即嚴把產品質量關,謹戒暴力刷屏,注重口碑傳播和精準營銷。
誰來支撐這樣的商業新生態,答案就是“自媒體化”。毋庸置疑的是,“自媒體化”已經成為微商行業發展的大趨勢,也是證明“內容勝過營銷”的最好證據。
目前,說故事、用圖片“說話”、經驗知識分享、病毒標題等自媒體化的內容營銷遠比暴力刷屏技術含量多得多,也更容易獲得朋友圈的待見和認可。
無論是品牌商,還是個人商戶,通過寫產品、談觀點、說經驗,一篇篇精心自製的文章發出去,以優質的內容獲得人格魅力,這樣的朋友圈才是大眾想要的。
當下,經歷微商作亂后,騰訊對微信的定位更加清晰。起初,騰訊就將微信定位於一種生活方式。如今看來,騰訊對微信的初衷依舊未變。
不管是國家的出手,還是自身的清理,或是微商的自覺,都能說明朋友圈社交正在回歸理性。即便是微商依舊存在,那也是一種新的商業生態,因為今後只會存在“合法、合規、自律、自創”的微商。
當然,這種新商業生態或是商業行為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只不過它的精髓在於內容,而不是營銷。
【每篇覆蓋100萬人的科技評論,微博@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訂閱號『互聯網分析師于斌 ityubin』】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