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2008年,1886年出生的伊光旭參軍校退學創業,2015年,不滿30歲的他已經身家過億——這不僅是一個草根創業者的勵志故事,更能給人啟迪的是:在新浪微博、豆瓣、微信定閱號這些自媒體的叢林裡,嗅覺靈敏、身法矯捷的獵手,是如何捕捉到機會的?

2015年是自(新)媒體資本衝刺的元¥年,虎嗅、億歐網、鈦媒體、36氪、i黑馬、雷鋒網等國內新媒體代表,如過江之鯽,爭相向新三板送出掛牌申請。

伊光旭以及他的飛博共創自然首當其衝。8月18日,飛博共創向股轉系統送出了轉讓仿單,成為首家衝刺新三板的自媒體公司。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飛博共創創始人伊光旭。

不少人都不曉得「飛博共創」,但必定曉得「冷笑話精選」。飛博共創就是在冷笑話精選的「幕後高手」,此外這家公司還營運著如「電影集結號」、「星座秘語」、「美食工場」等知名的自媒體大號。

野蠻生長紅利期逐步過去,自媒體到了PK專業、PK團隊、PK營運、PK資本的新階段。在初步實現了將手上流量變現,並形成必定商業模式後,誰能夠聚攏到更多資本,才更有可能順利通過下一輪淘汰賽。

1、勵志故事:退學創業到億萬富豪

依據轉讓仿單,飛博共創目前一共籠蓋了1.5億粉絲,其中新浪微博粉絲8356萬,騰訊微博粉絲3006 萬,微信粉絲人數3295萬,手機APP使用者1127萬。諸如「冷笑話精選」、「星座秘語」、「精彩語錄」、「日子小智慧」、「美食工場」等一眾為人熟識的帳號,都是該公司的核心資產。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飛博共創的粉絲籠蓋規模。

目前,廣告依然是飛博共創主要的盈利來源,去年貢獻了1912萬元¥收入以及526萬元¥淨利潤。這樣算下來,平均一個粉絲一年貢獻1毛2分收入以及3分5厘的淨利潤。儘管單個粉絲帶來的收入很低,但這已經足夠——目前持有該公司50.42%股分的創始人伊光旭,在30歲以前已經成為億萬富豪。

更為勵志的是,伊光旭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草根創業者。

時間倒回至2008年,眼看就快畢業的大四學生伊光旭做了一個主要而且斗膽的抉擇——退學創業。這個出生在1986年的福建小夥子,在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在讀期間,就十分「不安份」。

儘管軍校明文規定學生不能從事商業化的流動,但伊光旭偏偏卻盯上校園那些「軍屬商店」,並找了一家生意最差接手,將其改為書店,專門向在校女學生出租各種言情小說,引得一群小女生趨之若鶩的同時,也在短短三年間把書店規模做到了連鎖。

但這個奇人在大四時讀不下去了,退學後一門心思找創業靈感。伊光旭斟酌過賣雜糧,但一想到做傳統生意還得找人出錢,最後就算了。平時,伊光旭除了讀人物傳記之外,還要讀大學生一般不太感冒的《商界》,其中的文章,甚至一堆邊邊角角貌似不靠譜的廣告,他都讀得很細,因為在他眼裡,「那些都是潛在的創業機會,絕對不可以放過」。

終於在2008年,退學後的伊光旭做了一家相似於「趣玩網」的創意類網站,當時的初衷與現在諸位創業者在微博上的訴求沒差多少,無非就是想找個社交平台幫導流量,「忽悠點兒人過來」。

而當時創立了三年多的豆瓣成為了目的之選。在豆瓣上,伊光旭建立了一個小群組,用不到3個月時間就屯了十幾萬使用者。後來,豆瓣小群組越玩越大,甚至比自己的那個網站還火爆。有一天,竟然還有人找上門請求打廣告,伊光旭登時醒悟:原來這事兒還能掙錢!

儘管一條廣告只有1000塊,還不夠一個月房租費。然而當然,最後伊光旭仍然接下了廣告。

2、發跡:籌備得好,仍然機會好?

2009年,新浪微博開始內測。其開放性的生態結構一下子吸引了伊光旭的注意。事實上,伊光旭對豆瓣並不滿意。

「豆瓣其實發展很慢,因為它以及組長的關系是有些對立的。號稱有1億使用者,其實活躍使用者不多,我都計算過的。大部份人上去看仍然看他的影評、書評、聽音樂。小群組不好玩,一天的發帖量才兩三頁。它的社區不開放,思維不開放,你都沒辦法找它投訴,只有發信件,然後它會用一個比政府還官方的口吻回復你,幾乎沒有服務。沒有服務還能叫社區嗎?」伊光旭如是評價自己在豆瓣上的一年多體驗。

但對于微博,伊光旭發現不僅其傳佈性強,還可以迅速地能夠找到名人以及一切社會的中堅力量。於是,伊光旭開始邊做網站邊玩微博。他想認識一些知名投資人,開始私信搭赸那些有幾十萬粉絲的企業家。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伊光旭的創業閱歷。

儘管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吃閉門羹,但伊光旭卻把微博當成一個免門票的投融資對接場所。因為伊光旭心裡明白,大人物以及大機構並不合適當時默默無聞的自己。

無非,機會最終仍然落在有籌備的人身上,天使投資人蔡文勝在2010年4月15號開通微博,伊光旭關注到他,很想結識。於是伊光旭找了個「想買功能變數名」的借口繼續套親近。沒想到,蔡文勝不僅很快回復了,還把自己的QQ號留給伊光旭,讓他找蔡投資的「易名中國」CEO孔德菁,順路還把孔的電話也給了伊光旭。

伊光旭受寵若驚,激動不已:「太牛了,一個大佬把我介紹給了另一個大佬!找對人就是不同樣!」不久之後,蔡文勝親自打電話給伊光旭並約出來當面聊。

事實上,在創業的早期,伊光旭囤了不少帳號。他曾經註冊了一堆以及冷笑話關聯的帳號,因為「自己就喜愛冷笑話這口」,同期發佈內容,看哪一個帳號有走紅潛質。伊光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發微博,或是讀其別人的微博,並留心每一個人的口味。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的微博封面。

「最後我再提煉出一個『綜合口味』。」伊光旭總對別人說,自己就是在製造「農夫山泉」——同一個水源,改善一下放到市場上就能火;同樣一個內容,老的笑話不好笑,要改善笑話的口味,玩文字遊戲,才有爆笑效應。後來,「冷笑話精選」脫穎而出。

2010年1月,「冷笑話精選」的粉絲量突破了1萬;3月達到3萬,打入草根排名前十;5月則達到十幾萬,成為草根微博第一位。同年,蔡文勝用30萬元¥新台幣取得飛博共創30%股分,並勸服伊光旭徹底回到廈門創業。

3、佈局:除了廣告,還有甚麼?

2011年5月,當蔡文勝正式呈現在飛博共創的股東名單中時,伊光旭已經大名鼎鼎,其麾下的微博帳號在新浪微博奪得冠軍,成為最大的割據勢力。

但在這之後,微博官方以及大號的關系開始變得緊張。大號們儘管可以取得收入,然而大不如以前那麼自由。以飛博共創為例,其廣告定單除了來自公司自主洽談之外,還有新浪微任務的外部派單。

2014年飛博共創毛利率69.32%,較2013年的72.44%降低3.12個百分點,其中一個很主要的緣故就是,自2014年9月起,公司在新浪微博再也不自主洽談廣告,而是整個通過新浪微任務領取廣告任務,業務成本因而上升。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微信頁面。

而相較起微博,微信執行更嚴格的版權維護政策,同時對過度行銷持更為保守態度,這無疑是對伊光旭的一大挑戰。目前,飛博共創在微信擁有3295萬粉絲,其中「冷笑話精選」的微信粉絲就達398萬。但時不時,伊光旭依然要面對被微信封號的尷尬。

對于伊光旭來講,飛博共創要在傳統廣告收入基礎上尋找另一個收入來源。因而在伊光旭的最新表述中,飛博共創不僅是一家自媒體公司,還將「提供有趣的內容、有用的諮詢及有價值的服務。」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與搜狗手機助手合作的推廣流動。

當下,伊光旭正試圖引領飛博共創走出「自媒體」框框,讓人曉得飛博不僅是冷笑話精選、星座秘語等熱點部落格,仍然李開復微信技術的支撐者、香港有名才子蔡瀾的手機報發行者,也有可能是未來明星們、體育健兒以及網際網路各界的合作伙伴。

「近期劉若英找到咱們,他但願把自己的個人微博打造成為公益性質的自媒體,通過自身力量來支撐公益,但願咱們能夠說明他們來策動營運。」在伊光旭看來,如今的飛博共創已再也不只是一個ID創造者,而是一個網際網路媒體行銷者。

此外,伊光旭還但願樹立垂直電商平台,完美網際網路產業佈局;孵化有價值的IP,拓寬盈利業務規模。同時,飛博共創掛牌新三板籌謀融資的一個目的就是,投資一批擁有商業前景的優質外部自媒體,完成自媒體矩陣佈局。

人材是伊光旭當下最飢渴的。在飛博共創的官網上,常年掛著內含助理、藝術類編纂、平面設計、後期剪輯、插畫師、產品營運、PHP、ios開發專案師、Android開發專案師、策動、UI設計等各類崗位招聘廣告。

今年7月26日,飛博共創送出轉讓仿單前最後一次增資,伊光旭將公司註冊資本增添至1111.1111萬元¥。對于這個數字的含意,伊光旭回復說,「我姓伊。」顯然,這個不足30歲的福建小子但願可以走得更遠。

作者:張曉君

版權聲明: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及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絡咱們(微信號:EudoraTi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2008年,1886年出生的伊光旭參軍校退學創業,2015年,不滿30歲的他已經身家過億——這不僅是一個草根創業者的勵志故事,更能給人啟迪的是:在新浪微博、豆瓣、微信定閱號這些自媒體的叢林裡,嗅覺靈敏、身法矯捷的獵手,是如何捕捉到機會的?

2015年是自(新)媒體資本衝刺的元¥年,虎嗅、億歐網、鈦媒體、36氪、i黑馬、雷鋒網等國內新媒體代表,如過江之鯽,爭相向新三板送出掛牌申請。

伊光旭以及他的飛博共創自然首當其衝。8月18日,飛博共創向股轉系統送出了轉讓仿單,成為首家衝刺新三板的自媒體公司。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飛博共創創始人伊光旭。

不少人都不曉得「飛博共創」,但必定曉得「冷笑話精選」。飛博共創就是在冷笑話精選的「幕後高手」,此外這家公司還營運著如「電影集結號」、「星座秘語」、「美食工場」等知名的自媒體大號。

野蠻生長紅利期逐步過去,自媒體到了PK專業、PK團隊、PK營運、PK資本的新階段。在初步實現了將手上流量變現,並形成必定商業模式後,誰能夠聚攏到更多資本,才更有可能順利通過下一輪淘汰賽。

1、勵志故事:退學創業到億萬富豪

依據轉讓仿單,飛博共創目前一共籠蓋了1.5億粉絲,其中新浪微博粉絲8356萬,騰訊微博粉絲3006 萬,微信粉絲人數3295萬,手機APP使用者1127萬。諸如「冷笑話精選」、「星座秘語」、「精彩語錄」、「日子小智慧」、「美食工場」等一眾為人熟識的帳號,都是該公司的核心資產。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飛博共創的粉絲籠蓋規模。

目前,廣告依然是飛博共創主要的盈利來源,去年貢獻了1912萬元¥收入以及526萬元¥淨利潤。這樣算下來,平均一個粉絲一年貢獻1毛2分收入以及3分5厘的淨利潤。儘管單個粉絲帶來的收入很低,但這已經足夠——目前持有該公司50.42%股分的創始人伊光旭,在30歲以前已經成為億萬富豪。

更為勵志的是,伊光旭絕對稱得上是一個草根創業者。

時間倒回至2008年,眼看就快畢業的大四學生伊光旭做了一個主要而且斗膽的抉擇——退學創業。這個出生在1986年的福建小夥子,在南京解放軍理工大學在讀期間,就十分「不安份」。

儘管軍校明文規定學生不能從事商業化的流動,但伊光旭偏偏卻盯上校園那些「軍屬商店」,並找了一家生意最差接手,將其改為書店,專門向在校女學生出租各種言情小說,引得一群小女生趨之若鶩的同時,也在短短三年間把書店規模做到了連鎖。

但這個奇人在大四時讀不下去了,退學後一門心思找創業靈感。伊光旭斟酌過賣雜糧,但一想到做傳統生意還得找人出錢,最後就算了。平時,伊光旭除了讀人物傳記之外,還要讀大學生一般不太感冒的《商界》,其中的文章,甚至一堆邊邊角角貌似不靠譜的廣告,他都讀得很細,因為在他眼裡,「那些都是潛在的創業機會,絕對不可以放過」。

終於在2008年,退學後的伊光旭做了一家相似於「趣玩網」的創意類網站,當時的初衷與現在諸位創業者在微博上的訴求沒差多少,無非就是想找個社交平台幫導流量,「忽悠點兒人過來」。

而當時創立了三年多的豆瓣成為了目的之選。在豆瓣上,伊光旭建立了一個小群組,用不到3個月時間就屯了十幾萬使用者。後來,豆瓣小群組越玩越大,甚至比自己的那個網站還火爆。有一天,竟然還有人找上門請求打廣告,伊光旭登時醒悟:原來這事兒還能掙錢!

儘管一條廣告只有1000塊,還不夠一個月房租費。然而當然,最後伊光旭仍然接下了廣告。

2、發跡:籌備得好,仍然機會好?

2009年,新浪微博開始內測。其開放性的生態結構一下子吸引了伊光旭的注意。事實上,伊光旭對豆瓣並不滿意。

「豆瓣其實發展很慢,因為它以及組長的關系是有些對立的。號稱有1億使用者,其實活躍使用者不多,我都計算過的。大部份人上去看仍然看他的影評、書評、聽音樂。小群組不好玩,一天的發帖量才兩三頁。它的社區不開放,思維不開放,你都沒辦法找它投訴,只有發信件,然後它會用一個比政府還官方的口吻回復你,幾乎沒有服務。沒有服務還能叫社區嗎?」伊光旭如是評價自己在豆瓣上的一年多體驗。

但對于微博,伊光旭發現不僅其傳佈性強,還可以迅速地能夠找到名人以及一切社會的中堅力量。於是,伊光旭開始邊做網站邊玩微博。他想認識一些知名投資人,開始私信搭赸那些有幾十萬粉絲的企業家。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伊光旭的創業閱歷。

儘管大部份時間都是在吃閉門羹,但伊光旭卻把微博當成一個免門票的投融資對接場所。因為伊光旭心裡明白,大人物以及大機構並不合適當時默默無聞的自己。

無非,機會最終仍然落在有籌備的人身上,天使投資人蔡文勝在2010年4月15號開通微博,伊光旭關注到他,很想結識。於是伊光旭找了個「想買功能變數名」的借口繼續套親近。沒想到,蔡文勝不僅很快回復了,還把自己的QQ號留給伊光旭,讓他找蔡投資的「易名中國」CEO孔德菁,順路還把孔的電話也給了伊光旭。

伊光旭受寵若驚,激動不已:「太牛了,一個大佬把我介紹給了另一個大佬!找對人就是不同樣!」不久之後,蔡文勝親自打電話給伊光旭並約出來當面聊。

事實上,在創業的早期,伊光旭囤了不少帳號。他曾經註冊了一堆以及冷笑話關聯的帳號,因為「自己就喜愛冷笑話這口」,同期發佈內容,看哪一個帳號有走紅潛質。伊光旭幾乎無時無刻都在發微博,或是讀其別人的微博,並留心每一個人的口味。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的微博封面。

「最後我再提煉出一個『綜合口味』。」伊光旭總對別人說,自己就是在製造「農夫山泉」——同一個水源,改善一下放到市場上就能火;同樣一個內容,老的笑話不好笑,要改善笑話的口味,玩文字遊戲,才有爆笑效應。後來,「冷笑話精選」脫穎而出。

2010年1月,「冷笑話精選」的粉絲量突破了1萬;3月達到3萬,打入草根排名前十;5月則達到十幾萬,成為草根微博第一位。同年,蔡文勝用30萬元¥新台幣取得飛博共創30%股分,並勸服伊光旭徹底回到廈門創業。

3、佈局:除了廣告,還有甚麼?

2011年5月,當蔡文勝正式呈現在飛博共創的股東名單中時,伊光旭已經大名鼎鼎,其麾下的微博帳號在新浪微博奪得冠軍,成為最大的割據勢力。

但在這之後,微博官方以及大號的關系開始變得緊張。大號們儘管可以取得收入,然而大不如以前那麼自由。以飛博共創為例,其廣告定單除了來自公司自主洽談之外,還有新浪微任務的外部派單。

2014年飛博共創毛利率69.32%,較2013年的72.44%降低3.12個百分點,其中一個很主要的緣故就是,自2014年9月起,公司在新浪微博再也不自主洽談廣告,而是整個通過新浪微任務領取廣告任務,業務成本因而上升。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微信頁面。

而相較起微博,微信執行更嚴格的版權維護政策,同時對過度行銷持更為保守態度,這無疑是對伊光旭的一大挑戰。目前,飛博共創在微信擁有3295萬粉絲,其中「冷笑話精選」的微信粉絲就達398萬。但時不時,伊光旭依然要面對被微信封號的尷尬。

對于伊光旭來講,飛博共創要在傳統廣告收入基礎上尋找另一個收入來源。因而在伊光旭的最新表述中,飛博共創不僅是一家自媒體公司,還將「提供有趣的內容、有用的諮詢及有價值的服務。」

「冷笑話精選」發跡史:伊光旭的1.5億粉絲從哪來?要向哪去?

▲冷笑話精選與搜狗手機助手合作的推廣流動。

當下,伊光旭正試圖引領飛博共創走出「自媒體」框框,讓人曉得飛博不僅是冷笑話精選、星座秘語等熱點部落格,仍然李開復微信技術的支撐者、香港有名才子蔡瀾的手機報發行者,也有可能是未來明星們、體育健兒以及網際網路各界的合作伙伴。

「近期劉若英找到咱們,他但願把自己的個人微博打造成為公益性質的自媒體,通過自身力量來支撐公益,但願咱們能夠說明他們來策動營運。」在伊光旭看來,如今的飛博共創已再也不只是一個ID創造者,而是一個網際網路媒體行銷者。

此外,伊光旭還但願樹立垂直電商平台,完美網際網路產業佈局;孵化有價值的IP,拓寬盈利業務規模。同時,飛博共創掛牌新三板籌謀融資的一個目的就是,投資一批擁有商業前景的優質外部自媒體,完成自媒體矩陣佈局。

人材是伊光旭當下最飢渴的。在飛博共創的官網上,常年掛著內含助理、藝術類編纂、平面設計、後期剪輯、插畫師、產品營運、PHP、ios開發專案師、Android開發專案師、策動、UI設計等各類崗位招聘廣告。

今年7月26日,飛博共創送出轉讓仿單前最後一次增資,伊光旭將公司註冊資本增添至1111.1111萬元¥。對于這個數字的含意,伊光旭回復說,「我姓伊。」顯然,這個不足30歲的福建小子但願可以走得更遠。

作者:張曉君

版權聲明: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本文由無冕財經原創,版權歸無冕財經及作者所有。如需轉載,請務必聯絡咱們(微信號:EudoraTian),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