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By 林紫玉—紫金山

在阿里集團最新一季財報中,增速高達106%的阿里雲一晚上刷屏,讓阿里雲超出領頭羊亞馬遜,成為全世界增速最快的雲服務商。

無非財報發佈當天8月12日,受匯率波動,美股大跌,阿里巴巴美股跌幅5.12%。顯然阿里雲的高增速並無抗住大勢,其暗藏價值暫時還未獲得華爾街的足夠注重。

從財報上看,阿里雲只披露了收入以及增速,沒有利潤資料等足夠訊息量,當季4.85億元¥的收入規模,儘管增速驚人,但只佔全集團業務比重的2%,規模還難以匹敵對手。依據亞馬遜最新季報,旗下雲服務AWS收入為18.2 億美元¥,增速81.5%。

儘管阿里雲已是中國最大的公有雲服務商,技術與服務能力也甩開內含營運商在內的本地競爭對手,但上述財報描寫可能是阿里雲尚未引起足夠注重的緣故。

然而諸多因素表明,阿里雲在可見的將來,極可能會讓華爾街「高攀不起」。

首先阿里雲業務本身的增長空間巨大。網際網路+正催生沉睡中的傳統企業,以及雨後春筍般的創業公司,引入或者晉陞自己的網路化能力,中國公有雲服務市場的增長潛力可以想像,實際上,阿里雲106%增速,恰是一個很自然的印證。

而那些體量至關的對手的雲服務,無法在中國市場落地的局面,進一步增強了阿里雲在國內市場的勝算。儘管亞馬遜、微軟、IBM等難以割捨中國市場的巨大吸引力,紛繁採用合作模式曲線救國,但競爭能力已經大大折扣了。除此以外,中國公有雲市場鮮有能與阿里雲抗衡的對手。

此外,給阿里雲估值的正確方式,仍然要與阿里巴巴整個的發展戰略捆綁起來。

阿里巴巴創始人馬雲提出「從IT到DT」的戰略,力求讓阿里從一個電商平台,變為提供資料服務、擁有社會基礎服務屬性的生態型公司,按照其規劃,這將造詣「一萬個阿里巴巴」。

然而顯然,這一萬個阿里巴巴不可能再複製現在阿里的領功能變數,必需要拓展行業外延,這也是阿里目前客戶以及資料結構中最稀缺的一部份,大企業以及行業使用者。

阿里雲是連阿里與這些客戶的僅有通道,也是阿里在網際網路基因下,與傳統行業發生深度交集最現實的手腕。

7月29日,阿里巴巴集團宣佈對阿里雲戰略增資60億元¥,用於國際業務拓展、雲計算、大資料領功能變數基礎以及前瞻技術的研發,以及DT生態體系建設,表明阿里對于投資未來的決心。

為了填補阿里雲在服務行業大客戶模式上的不足,2013年阿里成立了「雲棲聯盟」,聯合有客戶有產品的企業市場玩家,共同開拓公有雲服務,目前已經有200多個合作伙伴,規劃三年內增添到2000個。企業市場上數得出名的幾乎都在這個名單下,內含中軟、東軟、用友等,只有金蝶在三個月前與AWS簽署了全世界合作協定。

此前阿里雲憑藉低價優質開疆闢土,自助式服務以及線上開通是癥結詞,然而分佈於各大行業的使用者,往往需要定製化的系統服務能力。

無非很顯然,阿里雲若想取得勝利,必需要與AWS的全世界化競爭中取得足夠的贏面,二者冤家路窄必不可少。依據市場鑽研公司Synergy2015年2季度雲業務提供商排名顯示,AWS、微軟、IBM以及谷歌節制了全世界54%以上的市場份額,這其中,阿里雲與同樣電商背景的AWS,模式、服務內容都極為相近,爭奪的客戶類型也最為重合。

為了能夠與AWS競爭,阿里雲已經在香港、美國建設國際資料中心,近期還規劃在新加坡、中東、日本、歐洲部署新的資料中心。無非在向企業以及行業客戶拋售服務面前,亞馬遜以及阿里雲同樣處在學習曲線中。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