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是電商的寒冬?

最近不少人喊電商的寒冬。
這是沒錯的,電商的寒冬的確真真實實地到來了。
假設現在做過冬的籌備,有點晚了。
為何是電商的寒冬?其實更多的是經濟的寒冬,然而這一次直接影響到電商。不少朋友沒有看過我的觀點,那就是中國電商的發展,不是某個人厲害,而是經濟形勢使然。在上一個中國結構性經濟危機泛起時,也是中國電商發展最快的一年。沒錯,那是就是2008年,也是中國電商開始駛入快車道的時候,從那時候起,電商就迎來了一次又一次的狂歡。
緣故很簡單,經濟的疲軟,物價的飛速上升,普通的白領,線上下消費不起了。到商場買件衣服,動不動就四五百的,略微有些品質的,可能就是上千元¥,連廣州街頭走鬼攤上的衣服,可能都要近百元¥。這就發生了低價需求。

也就是從那時候起,開始培育起來了中國電商消費群體的低價導向的消費習氣,並且奠定了電商企業低價促銷走量的動作模式。所以,到了2010年,開始泛起天天上萬件銷量的電商,開始泛起淘品牌,並在2011年發生諸如zhe800之類的低價導購網站。同時,團購網站也迅速發展。
跟著經濟形勢愈來愈惡劣,線上消費愈來愈受歡迎,線下傳統企業也就愈來愈艱難。到了2012年,本不願意在天貓開設店舖的傳統企業、知名品牌,也不得不斟酌加入天貓,作為B2B的開放平台,開始進入了快速發展。
與此同時,線上電商企業的推廣,愈來愈難題,線上電商企業的經營成本,不斷上升。刷單、廣告費、促銷成本、庫存壓力,等等。再加之迅速延伸的平台的財務需求,經營一家網上店舖,可能比線下所需要的資金更為龐大。假設現在做一個企業性質的網路店舖,除了貨品以外,假設沒有常備的一百萬周轉資金,基本上不用期待會經營得很好。
可以說,現如今的電商,在發展到如今的規模後,已經達到了極致。所謂物極必反,毫無疑惑將會陷入困境。所謂電商,並非無根之水,而是必需依靠實體企業的。當電商在實體經濟日漸敗落時,藉助於這種形勢,瘋狂地強佔實體經濟的發展空間,所帶來的後果,就是再也沒有線下對映的映射,也就是沒有了依託。
而這一次,經濟的疲軟,不可能成為促成電商的興奮劑,而是在對實體經濟涸澤而漁後,失去了所依靠的膀臂。
所以,現在喊電商寒冬,那就是實實在在的電商寒冬了,一絲一毫的水份都不攙雜的。你想得如何嚴重,都無非分。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其實大家不曉得的是,這樣惡劣的形勢,從2014年上半年開始,就已經開始凸顯了,到了2015年,只是大家開始有了直觀的感受而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