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中國 平板】不少人曉得E-ink電紙書是通過亞馬遜Kindle受到的「啟蒙」。但Kindle在大洋彼岸的美國暢銷並不象徵著在中國也同樣,目前為止,對大多數普通消費者來講,Kindle這種電紙書還僅僅是小眾的產品。

無非就在8月初,掌閱iReader也推出了旗下第一部同名電紙書瀏覽器,這個擁有中國上億瀏覽使用者資源的公司也籌備通過「軟硬結合」的模式實現突破。筆者花了將近兩周的時間對這部電紙書進行了一番體驗,那麼看看掌閱為泛博國人帶來的這款產品究竟如何吧。
簡潔與設計感
僅看顏值,掌閱iReader電紙書在外觀設計上仍然花了不少心思的。正面上與下、左以及右採納對稱的設計,不會給人寬窄不一的失衡感。正面底部的Home鍵獨出機杼,同時正面與背面都帶有磨砂的質感,也相符產品低調簡潔的定位。

這款電紙書外觀的一大亮點是上下兩道紅色側邊的設計,不少體驗過產品的人都會被這個細節驚艷到。借編纂部某位體驗過真機的童鞋的話,相比Kindle純黑色的機身,掌閱的這款電紙書顯得不那麼沉悶。無非每一個人喜好不同,也有童鞋認為純黑的機身逼格更高一些。
掌閱iReader電紙書的螢幕尺寸設計為6.8英吋,比Kindle Paperwhite系列大一些,跟蘋果iPad mini大小相似。據掌閱科技CEO程湘均所言,他認為6.8英吋更接近一般紙質印刷書的大小,瀏覽的時候也更貼近瀏覽紙質書的體驗。
無非就筆者以及其他同窗的實際體驗來看,6.8英吋在需要單手握持的場景下有些勉強。天天坐地鐵上下班,想要拿出電紙書來讀(zhuang)讀(zhuang)書(bi),不少時候需要雙手握持,並且北京地鐵遲早高峰期站住腳都對比勉強,基本就沒有空間留給電紙書了。
而更大的機身尺寸很大程度上也象徵著電紙書總體重量的增添。發佈會上,掌閱拿亞馬遜Kindle Paperwhite 2與自家產品對比,Kindle Paperwhite 2重量為206g,掌閱iReader電紙書重量則為248g,實際手持過程中這種重量的差別仍然對比顯然的,尤為對于女生來講更是這樣。
亮點與槽點
掌閱iReader採納了自家深度定製的軟體系統,介面設計以及互動模式與iReader手機用戶端相似。對于首次從iReader用戶端遷移到電紙書的使用者來講基本沒有太多的學習成本。登陸註冊步驟的確像程湘均所說的同樣,簡單快速,使用者有更多的時間用來瀏覽。
關於閃屏。用過Kindle的人應該曉得,Kindle在每翻十頁周圍時,螢幕就會有一次閃屏的重整,按照標準的瀏覽速度,至關於每過1到2分鐘,使用者就要閱歷一次閃屏,這種體驗受到人們不少吐槽。掌閱iReader電紙書專門在這個方面做了改善,在瀏覽時除圖片頁、鎖屏以外,螢幕基本不會泛起閃屏的情況,這可以說解決了使用者長期瀏覽時的一大困擾。
但有一點需要提到,掌閱電紙書不會泛起頻繁閃屏(基本無閃屏),但無法防止螢幕翻頁之後留下殘影,這也是局部重整以及全局重整的區別之處。Kindle螢幕全局重整之後能夠基本清楚螢幕殘影,而阻撓螢幕重整重整,殘影的問題就會凸顯出來。筆者的一個解決辦法是選取線條較粗的字型,這樣瀏覽時更易將注意力放在文字本身。
聽書模式介面
聽書功能。拿到掌閱電紙書之後會發現在它的底部有一個耳機插口,使用者可以通過聽的模式來瀏覽,這是掌閱電紙書頗具特色的功能。聽書功能分為離線誦讀以及高品質誦讀兩種模式,前者聽上去人聲會對比生硬,就像前兩年不那麼智慧的機器人的音效。相比之下,高品質誦讀效果稍好一些。
應該說掌閱在自家系統改善方面仍然可圈可點的,作為第一款電紙書,動作流暢,反映速度也很快。並且在將近兩周的時間裡,筆者就收到兩次更新的推送,系統偶爾崩潰的問題也獲得解決。
(左為Kindle Paperwhite 2)
這款電紙書在效能上與Kindle Paperwhite 2相比並不遜色,同樣採納飛思卡爾處理器,擁有背光燈並且單獨設定了底部開關按鈕,續航也能維持5周的時間,1080p的顯示效果也很清晰。無非儘管同樣採納電子墨水屏,Kindle螢幕顯示更為黑白分明,掌閱電紙書稍微會有一層薄霧蒙其上的感覺。
此外,這款電紙書目前還不能支撐太多電子書格式,非正版資源匯入黨表示很捉急,期待後續更新能夠慢慢補足。
「為國人而造」誠意在
事實上,國內並無不少廠商選取踏入電紙書瀏覽器這個領功能變數,而掌閱之所以有底氣進入這個市場依靠的是其幾年來在搬移端累積的5億龐大使用者數,至關於國內不到三分之一的人口數,其中的不少忠誠使用者為了更好的瀏覽體驗,是會轉而選取這款電紙書產品的。
這是掌閱iReader電紙書在國內很大的優勢。但同時也要看到,掌閱iReader瀏覽器本身受眾與Kindle有對比大的差別。
掌閱平台上的中文圖書資源總量很大,但瞭解國內幾款對比知名的瀏覽類軟體的人可能曉得,不管是QQ瀏覽仍然掌閱iReader的圖書資源中,青少年喜愛的所謂網路文學占很大部份比重,這部份讀者也有可能成為掌閱電紙書最大的潛在使用者。除去這些,掌閱平台上的其他類別資源相對於來講並無那麼豐碩,至於外文圖書就徹底沒有可比性了。
無非既然是專門為國人設計的一款產品,掌閱iReader電紙書仍然頗有誠意的。現在掌閱以及與中信、人民郵電、三聯書店等知名出版商都有深度合作,在出版書資源量上不斷延伸,目前不少市面上暢銷書籍也可以在掌閱書城中找到。
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而回歸到這款電紙書產品本身,假設沒有Kindle,不少人可能也會因為熟知iReader而選取它,或是因為正對胃口的外觀設計而選取它。總的來講,這款電紙書儘管不夠完美,但好在的確居心。私心覺得國內應該再多一些優良的電紙書面世,畢竟讀書這件事情不論在何時都仍然蠻主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