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太平洋彼岸的米國,OTT行業堪稱波瀾不已。不僅是蘋果、谷歌、亞馬遜、Netflix這些視訊市場後來者但願通過OTT來推翻高達上千億美金的付費電視市場。而像諸如HBO、ESPN、Comcast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忐忑之心,紛繁加大了OTT的投入力度。
在米國OTT大躍進的同時,反過來看看中國的OTT市場,儘管不至於說死氣沉沉,但總有一種不能落地的感覺,這裡面就不得不提到181號文。據流媒體網最新報導顯示的訊息,貌似總局又拿著181號文請求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商整改了,不然就得吊銷牌照。
其實對于既有電視市場格局而言,中國的OTT都有著比太平洋彼岸米國更易突破的發展空間,這一切都完整是因為181號文的作用嗎?
1.日趨受到注重的OTT市場
對于前幾年還在思考要不要將自己的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傳佈的傳統電視業者而言,現在思考的問題卻是要不要將自己的直播業務在網際網路上放開。而且這種愈來愈激進的OTT策略已經不局限於單個傳統電視營運商,大家似乎都在想著儘快觸網「抓住」那些網上定閱使用者。
最近的明星企業屬於亞馬遜,先是傳出亞馬遜已抉擇終止銷售谷歌以及蘋果的流媒體視訊裝備,緣故在於後兩款硬體裝備無法輕鬆相容亞馬遜自家的視訊服務。亞馬遜已經向網站零售商傳送到電子信件知會,零售商不許許再上架新的上述裝備,已發佈的現有庫存必需在10月29日以前整個下架。
忘了說了,亞馬遜自家的流媒體視訊服務名為「Prime Video」,這是一款亞馬遜於2011年2月為其Prime會員推出的視訊點播服務,包孕數萬部影視劇。Amazon Prime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免運費快速送達服務,象徵著你的網購體驗將更好。看了上面這些訊息你就應該明白,「Prime Video」當初無非是亞馬遜為其會員推出的一項「添頭」業務。
但現在不是了,「Prime Video」已經成為亞馬遜的戰略級業務,為此不惜冒著反壟斷法的風險去推廣自身的視訊業務。最新音訊顯示,亞馬遜正在鑽研推出線上直播付費電視服務,作為點播視訊服務的補充。亞馬遜為此已經聯絡了CBS以及NBC環球等主流媒體公司。而更早以前,亞馬遜收購了Elemental Technologies,被認為是取得了線上電視直播的平台。
除了亞馬遜以外,蘋果也沒閑著,其發佈的新一代Apple TV將向開發者開放全局搜尋API,支撐iTunes、Netflix、Hulu、Showtime以及HBO。也就是說,使用者在搜尋某一節目時,系統會同時列出多個運用中可用的節目源,並且會依據使用者的定閱情況進行改善。看出甚麼來了沒有?這象徵著蘋果離推出自己真正意義上的OTT業務僅有一步之遙。
除此以外,被譽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Chromecast推出了最新版本,ROKU也推出了其最新一代產品。而依據Parks Associates在8月發佈的一份呈文,上述提到的亞馬遜、蘋果、谷歌以及Roku在2014年盤踞了美國家用流媒體視訊裝備市場86%的份額。
2.愈來愈激進的傳統電視者
依據Digitalsmiths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的呈文,在大約未來6個月內將會有大約15.3%的介入調查的消費者預計將會改換付費電視服務、改換營運商,或是完整不使用付費電視公司的服務。並且有7.7%的使用者已經在2015年的第一個季度扭轉了他們的付費電視服務。然而有32.4%的使用者依然沒有對選取哪一家付費電視營運商做出抉擇。
當使用者習氣發生扭轉,獨一能做的就是跟著使用者扭轉,這恰是美國傳統電視在做的事情。尤其是斟酌到康卡斯特在2015第二季季度流失了6.9萬使用者,時代華納有線、Charter、Dish等電視營運商也損失了15.9萬使用者,儘管這已是近些年來的最佳資料之一。無論是被動仍然主動,扭轉都必需進行。
在2015年年中,Comcast推出一項新的名為Stream的流媒體電視服務,其Xfinity客戶每月至多也花上15美元¥就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慧手機的十幾種網路上觀看視訊。Comcast表示2016年初以前規劃向全美Xfinity網際網路客戶提供Stream服務。更早以前,Comcast也推出過OTT服務,但僅限於訂購了傳統付費電視使用者使用。而Stream是跟其寬頻使用者綁定,頂部定閱傳統付費電視完整沒關系。Comcast表示Stream服務的目的客戶是那些不想再電視上看電視的年青消費者。
顯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想看付費電視。此外的一大背景是,Comcast的網際網路定閱使用者已經超過其有線電視定閱使用者。
日前,Comcast更進一步,正式對外推出服務名為Watchable的視訊業務,主打PGC概念,Comcast已經取得了30多家網路視訊製作伙伴。此外,這一視訊服務除了一個用戶端軟體以外,也將推出一個獨立網站,植入到X1機頂盒中。X1是Comcast推出的新一代機頂盒終端,已經擁有1000萬使用者。
當然,無論是推出短視訊業務,仍然傳說中的併購Netflix,跟其付費電視業務的關聯度並不算高。但相比於Stream這一OTT服務,後者更能顯示出Comcast的姿態,那就是擁抱網際網路。
除了直接進軍OTT以外,像Verizon以及Dish這樣的付費電視營運商正在推出「瘦身頻道群組合」,也就是提供的頻道數量較少,但價格較低。長久以來,傳統付費電視營運商的一大行銷法寶就是「頻道大打包」,儘管你真正喜歡的那幾個頻道老是藏在100多個頻道裡面,這一行銷策略其實是這些營運商利潤的真正來源。現在連這點也要變化,其實說明OTT的影響比想像中的還要大。與之相對於應的是,傳統電視營運商也愈來愈激進。
除了電視營運商以外,HBO、ESPN等高高在上的付費頻道們也按捺不住了。其實在網上搜尋關聯新聞就能瞭解,這裡再也不累墜。要曉得,連一貫對OTT持保守態度的也最近在YouTube上架100多部影片供影迷免費觀看,儘管都是一些陳舊的不能再陳舊的影片,但姿式說明一切。
從當初將最古老的內容「扔」到網際網路,到熱鬧紛呈的OTT點播市場,再到現在大家都想把直播碰到「搬」到網際網路。這一切都預示著,米國的OTT正在愈來愈成為一門大生意。
3.把住命門的181號文
與朝氣蓬勃的米國OTT相比,中國的OTT可以說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想當初,相比於米國僅有的NHY(Netflix、Hulu、Youtube)這幾家視訊網站,咱們可是百國林立的時代。現如今,人家百花齊放了,咱們卻凋零了。當然,凋零的不是這個企業,是整個行業的精氣神,這就不得不提到那個181號文。
181號文(不曉得的自行百度)可以說是我國廣電行業最堅挺的政策法規了,堅挺到從出生之日起就一句一字沒改過。要曉得,這段時間iPhone都從1代進級到6+時代了。斟酌到整個行業環境的變化程度,可以說這個181號文比129號召都還要頑強。
最新音訊顯示,廣電總局又約談(其實從密集程度角度來看,均可以叫例會了)網際網路電視牌照企業,請求其一周內下架所有不擁有發行許可證的境外影視劇、微電影、網路劇,否則牌照方將要「負責到底」。其實說這個事也很標準,大家可以去看看,在去年底發佈的204號文基礎上,視訊網站的境外劇已經整治的差不多了(不信您去瞧瞧,但您點擊「日子大爆炸第八季」,片頭是熟識的不能再熟識的廣電總局這樣是,那是至關的喜感)。這會兒盯上網際網路電視是遲早的事,電視大屏更不容法外之地。
斟酌此前歷次整頓中下架聚合軟體,叫停回看功能,加之天生的不能直播,單一的網際網路電視服務在我國的生存環境那就惡劣之中的惡劣。假設真的按照181號文去執行,接下去的劇情就是甚麼閱讀器啊、運用商店啊、USB安裝啊,一次例會廢一個,這才是完完整全相符181號文的OTT——但問題來了,那真的還叫OTT嗎?
要說起來,老美的Netflix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傳統電視產業衝破了一點點,可是中國傳統電視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模式嗎?中國OTT可以說機會更大,但沒有轉化成實際的戰鬥力。這也是DVB+OTT、IPTV+OTT等在各地不斷湧現的部份緣故,起碼加在一塊兒還能算個完整的人,不能半條命去戰鬥。
181號文要不要改?或是說OTT要不要這樣管?起碼目前來看從民間到政府都是存在不贊成見的。電視大屏是政治生命,這個可以理解,產業界也應該理解,不得不講政治。但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使用者需求才是第一輩子產力,那批90後、00後的網生代之後真的就不看電視了嗎?
怎麼解?感覺無解,只好吐吐槽!
太平洋彼岸的米國,OTT行業堪稱波瀾不已。不僅是蘋果、谷歌、亞馬遜、Netflix這些視訊市場後來者但願通過OTT來推翻高達上千億美金的付費電視市場。而像諸如HBO、ESPN、Comcast也按捺不住心中的忐忑之心,紛繁加大了OTT的投入力度。
在米國OTT大躍進的同時,反過來看看中國的OTT市場,儘管不至於說死氣沉沉,但總有一種不能落地的感覺,這裡面就不得不提到181號文。據流媒體網最新報導顯示的訊息,貌似總局又拿著181號文請求網際網路電視牌照商整改了,不然就得吊銷牌照。
其實對于既有電視市場格局而言,中國的OTT都有著比太平洋彼岸米國更易突破的發展空間,這一切都完整是因為181號文的作用嗎?
1.日趨受到注重的OTT市場
對于前幾年還在思考要不要將自己的內容在網際網路上傳佈的傳統電視業者而言,現在思考的問題卻是要不要將自己的直播業務在網際網路上放開。而且這種愈來愈激進的OTT策略已經不局限於單個傳統電視營運商,大家似乎都在想著儘快觸網「抓住」那些網上定閱使用者。
最近的明星企業屬於亞馬遜,先是傳出亞馬遜已抉擇終止銷售谷歌以及蘋果的流媒體視訊裝備,緣故在於後兩款硬體裝備無法輕鬆相容亞馬遜自家的視訊服務。亞馬遜已經向網站零售商傳送到電子信件知會,零售商不許許再上架新的上述裝備,已發佈的現有庫存必需在10月29日以前整個下架。
忘了說了,亞馬遜自家的流媒體視訊服務名為「Prime Video」,這是一款亞馬遜於2011年2月為其Prime會員推出的視訊點播服務,包孕數萬部影視劇。Amazon Prime是亞馬遜推出的一項免運費快速送達服務,象徵著你的網購體驗將更好。看了上面這些訊息你就應該明白,「Prime Video」當初無非是亞馬遜為其會員推出的一項「添頭」業務。
但現在不是了,「Prime Video」已經成為亞馬遜的戰略級業務,為此不惜冒著反壟斷法的風險去推廣自身的視訊業務。最新音訊顯示,亞馬遜正在鑽研推出線上直播付費電視服務,作為點播視訊服務的補充。亞馬遜為此已經聯絡了CBS以及NBC環球等主流媒體公司。而更早以前,亞馬遜收購了Elemental Technologies,被認為是取得了線上電視直播的平台。
除了亞馬遜以外,蘋果也沒閑著,其發佈的新一代Apple TV將向開發者開放全局搜尋API,支撐iTunes、Netflix、Hulu、Showtime以及HBO。也就是說,使用者在搜尋某一節目時,系統會同時列出多個運用中可用的節目源,並且會依據使用者的定閱情況進行改善。看出甚麼來了沒有?這象徵著蘋果離推出自己真正意義上的OTT業務僅有一步之遙。
除此以外,被譽為全世界銷量最大的Chromecast推出了最新版本,ROKU也推出了其最新一代產品。而依據Parks Associates在8月發佈的一份呈文,上述提到的亞馬遜、蘋果、谷歌以及Roku在2014年盤踞了美國家用流媒體視訊裝備市場86%的份額。
2.愈來愈激進的傳統電視者
依據Digitalsmiths公司2015年第一季度的呈文,在大約未來6個月內將會有大約15.3%的介入調查的消費者預計將會改換付費電視服務、改換營運商,或是完整不使用付費電視公司的服務。並且有7.7%的使用者已經在2015年的第一個季度扭轉了他們的付費電視服務。然而有32.4%的使用者依然沒有對選取哪一家付費電視營運商做出抉擇。
當使用者習氣發生扭轉,獨一能做的就是跟著使用者扭轉,這恰是美國傳統電視在做的事情。尤其是斟酌到康卡斯特在2015第二季季度流失了6.9萬使用者,時代華納有線、Charter、Dish等電視營運商也損失了15.9萬使用者,儘管這已是近些年來的最佳資料之一。無論是被動仍然主動,扭轉都必需進行。
在2015年年中,Comcast推出一項新的名為Stream的流媒體電視服務,其Xfinity客戶每月至多也花上15美元¥就能在平板電腦、筆記本電腦、智慧手機的十幾種網路上觀看視訊。Comcast表示2016年初以前規劃向全美Xfinity網際網路客戶提供Stream服務。更早以前,Comcast也推出過OTT服務,但僅限於訂購了傳統付費電視使用者使用。而Stream是跟其寬頻使用者綁定,頂部定閱傳統付費電視完整沒關系。Comcast表示Stream服務的目的客戶是那些不想再電視上看電視的年青消費者。
顯然,不是每一個人都想看付費電視。此外的一大背景是,Comcast的網際網路定閱使用者已經超過其有線電視定閱使用者。
日前,Comcast更進一步,正式對外推出服務名為Watchable的視訊業務,主打PGC概念,Comcast已經取得了30多家網路視訊製作伙伴。此外,這一視訊服務除了一個用戶端軟體以外,也將推出一個獨立網站,植入到X1機頂盒中。X1是Comcast推出的新一代機頂盒終端,已經擁有1000萬使用者。
當然,無論是推出短視訊業務,仍然傳說中的併購Netflix,跟其付費電視業務的關聯度並不算高。但相比於Stream這一OTT服務,後者更能顯示出Comcast的姿態,那就是擁抱網際網路。
除了直接進軍OTT以外,像Verizon以及Dish這樣的付費電視營運商正在推出「瘦身頻道群組合」,也就是提供的頻道數量較少,但價格較低。長久以來,傳統付費電視營運商的一大行銷法寶就是「頻道大打包」,儘管你真正喜歡的那幾個頻道老是藏在100多個頻道裡面,這一行銷策略其實是這些營運商利潤的真正來源。現在連這點也要變化,其實說明OTT的影響比想像中的還要大。與之相對於應的是,傳統電視營運商也愈來愈激進。
除了電視營運商以外,HBO、ESPN等高高在上的付費頻道們也按捺不住了。其實在網上搜尋關聯新聞就能瞭解,這裡再也不累墜。要曉得,連一貫對OTT持保守態度的也最近在YouTube上架100多部影片供影迷免費觀看,儘管都是一些陳舊的不能再陳舊的影片,但姿式說明一切。
從當初將最古老的內容「扔」到網際網路,到熱鬧紛呈的OTT點播市場,再到現在大家都想把直播碰到「搬」到網際網路。這一切都預示著,米國的OTT正在愈來愈成為一門大生意。
3.把住命門的181號文
與朝氣蓬勃的米國OTT相比,中國的OTT可以說起了個大早卻趕了個晚集。想當初,相比於米國僅有的NHY(Netflix、Hulu、Youtube)這幾家視訊網站,咱們可是百國林立的時代。現如今,人家百花齊放了,咱們卻凋零了。當然,凋零的不是這個企業,是整個行業的精氣神,這就不得不提到那個181號文。
181號文(不曉得的自行百度)可以說是我國廣電行業最堅挺的政策法規了,堅挺到從出生之日起就一句一字沒改過。要曉得,這段時間iPhone都從1代進級到6+時代了。斟酌到整個行業環境的變化程度,可以說這個181號文比129號召都還要頑強。
最新音訊顯示,廣電總局又約談(其實從密集程度角度來看,均可以叫例會了)網際網路電視牌照企業,請求其一周內下架所有不擁有發行許可證的境外影視劇、微電影、網路劇,否則牌照方將要「負責到底」。其實說這個事也很標準,大家可以去看看,在去年底發佈的204號文基礎上,視訊網站的境外劇已經整治的差不多了(不信您去瞧瞧,但您點擊「日子大爆炸第八季」,片頭是熟識的不能再熟識的廣電總局這樣是,那是至關的喜感)。這會兒盯上網際網路電視是遲早的事,電視大屏更不容法外之地。
斟酌此前歷次整頓中下架聚合軟體,叫停回看功能,加之天生的不能直播,單一的網際網路電視服務在我國的生存環境那就惡劣之中的惡劣。假設真的按照181號文去執行,接下去的劇情就是甚麼閱讀器啊、運用商店啊、USB安裝啊,一次例會廢一個,這才是完完整全相符181號文的OTT——但問題來了,那真的還叫OTT嗎?
要說起來,老美的Netflix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把傳統電視產業衝破了一點點,可是中國傳統電視存在真正意義上的商業模式嗎?中國OTT可以說機會更大,但沒有轉化成實際的戰鬥力。這也是DVB+OTT、IPTV+OTT等在各地不斷湧現的部份緣故,起碼加在一塊兒還能算個完整的人,不能半條命去戰鬥。
181號文要不要改?或是說OTT要不要這樣管?起碼目前來看從民間到政府都是存在不贊成見的。電視大屏是政治生命,這個可以理解,產業界也應該理解,不得不講政治。但現在的核心問題是,使用者需求才是第一輩子產力,那批90後、00後的網生代之後真的就不看電視了嗎?
怎麼解?感覺無解,只好吐吐槽!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