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老茶鬼按】近兩年來,普洱茶電商話題在業界廣受關注。老茶鬼也接觸過不少從事實體經營的廠商朋友,他們對「電商」的理解基本上停留在淘寶、天貓開網店,或者自己營運微商城的層面,至於如何構建使用者流量入口,實現線上、線下的有效互動,沒幾個人能說得清楚,更不知如何下手。把店裡的茶品搬到網上,並實現安定的銷量、合理的利潤,絕非想像中那麼簡單。眼見的事實是,企業在網上投入的大量人力、物力付諸東流,線下的生意也擔擱了。搬移互聯時代,是一個去中心化的時代,海量的碎片化訊息浸沒了一切,裹挾了一切,傳統品牌的影響力不斷被削弱,在訊息洪流中難免迷失方向。老茶鬼認為,技術始終只是手腕而非目的,商業的實質永遠不會扭轉。處於迷惘中的廠商們,是否該把主要精力放在開發更為優質、價格更能被市場接受的茶品上呢?捨制茶之本,逐「電商」之末,失敗是必然的。

吳疆開講電商不會成為茶產業的春天

(有名學者 吳疆先生)

一段時間以來,大多數人被電商所迷惑,不少企業紛繁轉向電商的施行。

之所以說大家被迷惑,緣故很簡單,大家依賴手機終端,訊息的索取源頭是網路,自然被網路訊息所引誘。

兩個我熟識的茶葉企業在兩年前都進軍電商,我當時就比喻了一個例子:一個康樂茶城有500家,你在康樂開一個鋪面是五百分之一,而網路是一萬家銷售普洱茶的門店,你只是萬分之一,線上以及線下比,哪種更易找到你?

兩個企業主當時都是信念滿滿,一家在當月就衝刺上天貓前三名,我當時還詫異,莫非我的預測不準確。半年過後,該企業的普洱茶在前20名排名中已經消失,緣故是自己拉單銷售,成本巨大,帶動的實際銷售利潤遠遠填補不了虧損。

另一個企業,堅持了兩年,我上個禮拜問老闆,老闆曰:持續虧損,依然堅持。

我信服所有嘗試新模式的企業,然而,必定要切合自身實際。

茶葉不同於手機,不同於冰箱電視機,道理很簡單——不能標準化。

吳疆開講電商不會成為茶產業的春天

之所以說不能標準化,是在於人們判斷茶葉的好壞時,往往頑固己見。即便按照傳統的審評模式,其實也是感官審評,而感官審評的標準是——標準。也就是說是一種平均主義,而不是好壞之標準。

這是茶葉,尤為是現今普洱茶大樹小樹純料拼配干倉濕倉概念林立的背景下,致使普洱茶繁雜無比,在銷售上發生的後果就是相比快消品銷售的抉擇以及時間成本要長得多。

結果就變為了,線下品牌勝利的企業,網路上同樣勝利。

譬如大益的銷售額,依然佔領優勢的份額。

這是因為品牌解決了消費者判斷好壞的時間成本。

除卻此,那就是價格戰,9.9元¥包郵一片茶,成為一些企業一般的產品。

有人說這是假茶,其實也不然。

吳疆開講電商不會成為茶產業的春天

咱們舉個現實的例子,雲縣的茶葉大約13元¥周圍,拉到猛海約0.5元¥的運費,渥堆加工費1.2-1.5,損耗拋掉15%,大約等於17.25元¥一千克的毛茶成本,每一片357克的成本約為6.16元¥,所以,9.9包郵至多是不賺錢,而談不上做假茶。

當然,網路上的低價競爭不代表產業的現狀。

然而,這說明了一個現象,普洱茶的電商產業一個要末是做品牌,一個要末是做低價。

對于多數企業,第一沒有鮮亮的品牌特徵,第二定位中端,其實是尷尬無比。線下的高端客戶要喝老茶,廠家只銷不存,山頭茶銷售形勢看好,然而,跳出自己廠家籠蓋的小規模客戶圈,一般被斷定為假山頭茶。

這就是現實的產業狀況。

綜上,普洱茶的電商很美,然而,並不易。踏塌實實做好實體店銷售,整改好茶藝師臉上的痘痘,把網路作為一種鼓吹途徑不失為一種明智的策略。

網路店,實體店不就是布點不同樣嗎?一個線上上,一個線上下,所有的行銷策稍不都是需要繚繞產品、渠道、價格、促銷這樣的4p理論來施行的嗎。

為何大家失去了獨立思考,做什麼都是一窩蜂呢?

(附註:今日於康樂茶城喝茶聊天,與朋友聊到電商,感觸頗多。2015/9/20於昆明急就)

文:吳疆(老茶鬼微刊特邀評論員,有名行銷學家,雲南省政府特邀專家,國內深度分銷理論倡導者之一)

本文系吳疆先生獨家授權老茶鬼平台首發,轉載務請註明出處,侵權必究。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吳疆開講電商不會成為茶產業的春天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