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8日,小馬哥恐怕會永遠記得這一天:

這一天,在紐約的阿里股價下跌4.7%,收於60.91美元¥,對應市值1530億美元¥,摺合1.18萬億港元¥;

這一天,在香港的騰訊股價上漲1.0%,收於130.8港元¥,對應市值1.23萬億港元¥。

是的,騰訊市值以4.2%的優勢超過了阿里巴巴;

是的,阿里巴巴自去年9月IPO以來市值首次低於騰訊;

是的,騰訊終於第一次,名正言順地戴上「亞洲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王冠。

當然,天小妹也曉得,因為阿里巴巴近十個月來跌跌不休,騰訊其實躺贏;

當然,天小妹也曉得,單日的股價波動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這第一的位置恐怕坐不了幾天。

然而,這一切究竟仍然發生了:

2014年9月,阿里巴巴IPO時,市值比騰訊高出10%;

2014年11月,阿里市值達到2942億美元¥的頂峰,市值幾乎是騰訊的一倍;


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市值居然低於騰訊4%!

短短一年就都發生了什麼,今天由天小妹為您一一道來。

2015年9月8日,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昨天這一天華爾街是喜人的綠色——標普500指數大漲2.5%,阿里股價也一度隨之上揚4.5%,升至66.81美元¥。但在正午時分,風雲變色,阿里股價驟然直線跳水——45分鐘內大跌7%,最低探至60.25美元¥。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在盤中的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只是公佈了一項資料罷了。昨天中午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者關系主管Jane Penner花旗集團全世界科技大會上表示,受中國消費支出疲軟的影響,公司預計第二財季的GMV增速(即商品交易總額,指在阿里巴巴集團各平台上完成交易的總價值)將會低於此前的預期,而且在個位數百分比的中段偏下。

這實在是一項爆炸性的利空訊息,GMV的下滑對于任何電子商務公司來講,都是一項繁重的打擊,這預示著這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成長速度將嚴重緩解。要曉得,此前阿里巴巴的GMV一直維持高速增長,儘管上個財季盈利增長不如預期,然而GMV同比增速仍有34%。而如今,無非三個月,GMV增速居然跌倒個位數?!

咱們也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小小的GMV資料下滑,竟能讓阿里的股價波動超過9%了吧。

GMV真的有這麼主要麼?

天小妹以馬雲的頭號競爭對手京東商城為例也許能更好地解釋清楚這個問題。

不曉得大家有無好奇為何近段時間以來,偏偏是上半年淨虧損超7億人民幣的京東,可以抗住中概股集體下跌的寒潮,維持住年初的水準呢?

結果恰是健康的PMV增速——京東儘管虧損嚴重,但前兩季度的GMV同比增速分別高達99%以及82%。這足以說明,華爾街對GMV增速的注重程度。

而就阿里而言,GMV增速下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2013年來,阿里巴巴的GMV增速就已經逐步從60%下滑到今年6月的第一財季中的34%。然而,無非三個月,Jane Penner驟然拋出阿里巴巴二季度增長在「個位數百分比的中段偏下」,著實使人跌落一地眼鏡。

從一季度GMV的分割(下圖)咱們可以發現,阿里巴巴的支柱業務淘寶的GMV增長速度已經嚴重放緩,同比只有25%。是天貓55%的增長速度支撐起了集團大部份的增長。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增長速度下滑的淘寶,增長加速的天貓,恐怕馬雲自己也沒有想到,竟然有一天阿里巴巴會被自己賴以成家的淘寶拖了後腿。

恐怕這次,連馬雲也救不了阿里了

假設大家跟著天小妹把目光放遠一點,就能看到,其實進入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實現了月月跌的盛況。除了5月份稍稍反彈,其他幾個月無一不如下跌告終。

要曉得,馬雲並非無所作為,就近兩個月而言,戰略上巨額投資了蘇寧、成立了阿里體育;感情上,發佈了感人至深的內定信;噱頭上,邀請了馮小剛執導2015年雙11晚會。於情於理全都做了,然而並無什麼用,國內網友甚至大讚馬雲是「民族英雄大馬雲,赴美上市只坑外國人!」

這一切是為何,天小妹上兩張圖,您就全明白了。

這是阿里巴巴2015年第二季度的業務收入分佈: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這是昨天超出阿里巴巴的騰訊 :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咱們可以看到:相比阿里,騰訊有著更平均而豐碩的業務線。而跟著智慧手機的普及,把握優質入口的騰訊成為了手機遊戲界的最大贏家。此外,上季度實現翻番的廣告收入,正成為騰訊的新增長點。看著前段時間周傑倫以及王思聰約戰 LOL,再看看你朋友圈裡愈來愈多的小廣告,你會直觀得感受到這隻巨大企鵝的野心以及發展潛力。

但阿里巴巴的收入則幾乎全體來自電商——淘寶的店舖廣告以及天貓的佣金是兩大支柱。儘管電商不是整個公司的全貌——螞蟻金服、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以及行將落地的阿里體育都是馬雲面向未來布下的棋子。然而就目前而言,阿里從實質上依然是一家地道的電子商務公司。

跟著國內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產業相對於單一的阿里巴巴的增速驟然放緩。而阿里受影響國內經濟環境影響的程度遠超過咱們的想像。「個位數」的增長速度是否太誇張?要曉得,過去一年中國社會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至少也在10%以上。然而阿里只有「個位數」?

講個巧合:

2014年第2季度,阿里巴巴活躍使用者人均月均消費598元¥;

2015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3.5億活躍使用者,人均月消費640元¥,同比增幅為7%。

7%?我國同期的GDP增幅不恰是「7%」麼!?

文章版權歸天使客股權眾籌平台http://www.angelclub.com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並保留連結。

2015年9月8日,小馬哥恐怕會永遠記得這一天:

這一天,在紐約的阿里股價下跌4.7%,收於60.91美元¥,對應市值1530億美元¥,摺合1.18萬億港元¥;

這一天,在香港的騰訊股價上漲1.0%,收於130.8港元¥,對應市值1.23萬億港元¥。

是的,騰訊市值以4.2%的優勢超過了阿里巴巴;

是的,阿里巴巴自去年9月IPO以來市值首次低於騰訊;

是的,騰訊終於第一次,名正言順地戴上「亞洲最大的網際網路公司」的王冠。

當然,天小妹也曉得,因為阿里巴巴近十個月來跌跌不休,騰訊其實躺贏;

當然,天小妹也曉得,單日的股價波動不能說明太多問題,這第一的位置恐怕坐不了幾天。

然而,這一切究竟仍然發生了:

2014年9月,阿里巴巴IPO時,市值比騰訊高出10%;

2014年11月,阿里市值達到2942億美元¥的頂峰,市值幾乎是騰訊的一倍;

2015年9月8日,阿里巴巴市值居然低於騰訊4%!

短短一年就都發生了什麼,今天由天小妹為您一一道來。

2015年9月8日,究竟發生了什麼?

事實上,昨天這一天華爾街是喜人的綠色——標普500指數大漲2.5%,阿里股價也一度隨之上揚4.5%,升至66.81美元¥。但在正午時分,風雲變色,阿里股價驟然直線跳水——45分鐘內大跌7%,最低探至60.25美元¥。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在盤中的時間究竟發生了什麼呢?

只是公佈了一項資料罷了。昨天中午阿里巴巴集團投資者關系主管Jane Penner花旗集團全世界科技大會上表示,受中國消費支出疲軟的影響,公司預計第二財季的GMV增速(即商品交易總額,指在阿里巴巴集團各平台上完成交易的總價值)將會低於此前的預期,而且在個位數百分比的中段偏下。

這實在是一項爆炸性的利空訊息,GMV的下滑對于任何電子商務公司來講,都是一項繁重的打擊,這預示著這一家電子商務公司的成長速度將嚴重緩解。要曉得,此前阿里巴巴的GMV一直維持高速增長,儘管上個財季盈利增長不如預期,然而GMV同比增速仍有34%。而如今,無非三個月,GMV增速居然跌倒個位數?!

咱們也不難理解,為何一個小小的GMV資料下滑,竟能讓阿里的股價波動超過9%了吧。

GMV真的有這麼主要麼?

天小妹以馬雲的頭號競爭對手京東商城為例也許能更好地解釋清楚這個問題。

不曉得大家有無好奇為何近段時間以來,偏偏是上半年淨虧損超7億人民幣的京東,可以抗住中概股集體下跌的寒潮,維持住年初的水準呢?

結果恰是健康的PMV增速——京東儘管虧損嚴重,但前兩季度的GMV同比增速分別高達99%以及82%。這足以說明,華爾街對GMV增速的注重程度。

而就阿里而言,GMV增速下滑已經不是一天兩天。2013年來,阿里巴巴的GMV增速就已經逐步從60%下滑到今年6月的第一財季中的34%。然而,無非三個月,Jane Penner驟然拋出阿里巴巴二季度增長在「個位數百分比的中段偏下」,著實使人跌落一地眼鏡。

從一季度GMV的分割(下圖)咱們可以發現,阿里巴巴的支柱業務淘寶的GMV增長速度已經嚴重放緩,同比只有25%。是天貓55%的增長速度支撐起了集團大部份的增長。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增長速度下滑的淘寶,增長加速的天貓,恐怕馬雲自己也沒有想到,竟然有一天阿里巴巴會被自己賴以成家的淘寶拖了後腿。

恐怕這次,連馬雲也救不了阿里了

假設大家跟著天小妹把目光放遠一點,就能看到,其實進入2015年以來,阿里巴巴已經實現了月月跌的盛況。除了5月份稍稍反彈,其他幾個月無一不如下跌告終。

要曉得,馬雲並非無所作為,就近兩個月而言,戰略上巨額投資了蘇寧、成立了阿里體育;感情上,發佈了感人至深的內定信;噱頭上,邀請了馮小剛執導2015年雙11晚會。於情於理全都做了,然而並無什麼用,國內網友甚至大讚馬雲是「民族英雄大馬雲,赴美上市只坑外國人!」

這一切是為何,天小妹上兩張圖,您就全明白了。

這是阿里巴巴2015年第二季度的業務收入分佈: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這是昨天超出阿里巴巴的騰訊 :

馬雲這一年白乾了! 阿里巴巴拱手讓出第一寶座該怪誰?

咱們可以看到:相比阿里,騰訊有著更平均而豐碩的業務線。而跟著智慧手機的普及,把握優質入口的騰訊成為了手機遊戲界的最大贏家。此外,上季度實現翻番的廣告收入,正成為騰訊的新增長點。看著前段時間周傑倫以及王思聰約戰 LOL,再看看你朋友圈裡愈來愈多的小廣告,你會直觀得感受到這隻巨大企鵝的野心以及發展潛力。

但阿里巴巴的收入則幾乎全體來自電商——淘寶的店舖廣告以及天貓的佣金是兩大支柱。儘管電商不是整個公司的全貌——螞蟻金服、阿里影業、阿里健康以及行將落地的阿里體育都是馬雲面向未來布下的棋子。然而就目前而言,阿里從實質上依然是一家地道的電子商務公司。

跟著國內經濟增長速度的放緩,產業相對於單一的阿里巴巴的增速驟然放緩。而阿里受影響國內經濟環境影響的程度遠超過咱們的想像。「個位數」的增長速度是否太誇張?要曉得,過去一年中國社會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速至少也在10%以上。然而阿里只有「個位數」?

講個巧合:

2014年第2季度,阿里巴巴活躍使用者人均月均消費598元¥;

2015年第二季度,阿里巴巴3.5億活躍使用者,人均月消費640元¥,同比增幅為7%。

7%?我國同期的GDP增幅不恰是「7%」麼!?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文章版權歸天使客股權眾籌平台http://www.angelclub.com所有,轉載請務必註明出處並保留連結。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