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週二,阿里巴巴控股股價收跌4.7%,報60.91美元¥。使得阿里巴巴的市值(1530億美元¥)在上市後首次低於騰訊(1569億美元¥)。這暗地裡的緣故是什麼,對於中國網際網路業的未來又有什麼影響?
阿里巴巴的GMV增速加速下跌
阿里巴巴下調第二財季GMV預期致股價逆市下跌
其實阿里的GMV增速一直在降低,無非這次實在太摔各位分析師的臉了,以前華爾街的預期怎麼也在30%以上。去年GMV增速56%,今年上半年還有34%,三季度可能就要低於30%了。
所以今天的會後賣方紛繁下調營收預期,買方酌情調降持倉。

(註:阿里的第一財季是Q2,第二財季是Q3,第三財季是Q4,第四財季才是Q1,不曉得把大家繞進去沒有。。)
糟糕糕的GMV數字有多可怕
GMV流量是阿里賺錢的基礎,阿里的營收是平台商家投放的縱貫車、鑽展、聚划算。商家當然也不傻,他們是因為能賣出去貨才會去投廣告,若果交易流量消失,阿里就薅不到商家的羊毛了。
實際上一直在降低的GMV增速早就反映在營收增速上了,2015Q1單季收入174億,同比增速45%;2015Q2單季收入202億,增速就只有28%了。下圖更顯明的反映了這種長期的線性關系。
可是,阿里的增長真的迎來天花板了嗎?
GMV增速大幅降低的真像
GMV增速降低的主要緣故倒不在於阿里到極限了,而主要是因為阿里5月以來祭出的反刷單運動對於GMV衝擊很大。
天貓新總管行顛上任 第一把火燒向了「刷單」惡疾
以阿里刷單的氾濫程度,一旦官方開始反刷單,GMV確定是要跪,因而三季度增速大幅降低是情理之中。
刷單的佔比有多大
參考京東以前爆出350億刷單,按照京東2014年GMV 2602億,也就是刷單率13%,個人估量遠不止這個數。以前華爾街J capital分析師估量京東第三方商舖有30-50%的刷單率,這個數看上去對比接近肉眼察看情況,我估量淘寶的數字也差不多。
美投行曝京東刷單新模式 稱虛構350億元¥交易額
然而太悲觀也無須
反刷單對於阿里的真實事跡影響有限。
其中道理很簡單,只有真實GMV才貢獻營收,也就是說刷單的那部份GMV是不會對於阿里發生營收貢獻的。商家也不會因為不能刷單了就少投點廣告,反而省下來的刷單錢有可能多投點縱貫車呢。
所以打掉泡泡,數字水份少點,更健康。
為何要反刷單:無奈之舉
刷單帶來高GMV,對於網際網路電商估值頗有益處,所以京東(以及一畝田餓了麼。。)甚至官方主動找人刷單,那阿里巴巴為啥要反刷單呢?
因為刷單對于淘寶是個弊大於利的事。淘寶本色上是個廣告公司,靠商家投放縱貫車鑽展聚划算賺錢。然而現在半路殺出個程咬金,刷一單問商戶收10塊錢,若果商家把推廣預算都給了刷單公司,那這筆錢就不會流向淘寶了。所以,刷單公司純正是跟淘寶搶客戶,分流淘寶的錢,而且這一切還發生在淘寶的地盤上,你說就在眼皮子底下馬雲能忍這個?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京東的情況就不同樣,本色上是個零售行業,理論上盈利模式仍然是要靠銷售差價,所以GMV當然越大越好。相比淘寶,京東把廣告放在一個很次要的位置上,就算平台商家想燒廣告,奶茶姐夫也不必定收。因而刷單對於京東的副作用要遠小於阿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