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中國網際網路市值最高的前兩名企業,騰訊以及阿里的一舉一動都頗受外界關注,更何況是他們的每次組織架構調整。這一次是騰訊金融的「升線」調整,把一直以來就處在風口浪尖的金融部門再一次推向了人們視線的焦點之上。

9月14日,騰訊內定發了一封《關於「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套用線」組織架構調整的知會》,宣佈撤消此前以財付通為主體構建的金融業務架構,整個劃入到新的「支付基礎平台與金融套用」線下。這條線內含多個部門:支付平台部、理財平台產品部、平台研發部、金融市場部等。

一直以來,不少業內人士猜測,騰訊遲早會整合旗下所有的網際網路金融資源,甚至進行專門的架構調整,為金融業務的發展進一步「開山辟路」。沒想到的是來的這麼驟然以及果決,並且仍然維持了低調,沒有做任何對於外鼓吹,這也並不能阻攔媒體的圍觀評論。

自然而然地,不少評論將騰訊金融以及阿里系的螞蟻金服相對比,的確無論是業務類型仍然是戰略用意,兩者之間都有著極其相似的路徑以及戰略規劃。業務上,你有的我都有;戰略上,在二馬心中,金融都當成為了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略之一。難分伯仲。

今天,咱們不一一對照兩者的優劣,只是想探討一下騰訊金融系統這10年來是如何步步為營發展起來的,以此來判斷一下未來的10年騰訊金融將如何佈局?

而今,雙方不約而同將網際網路金融作為下一個十年的核心戰略之一。阿里在去年成立螞蟻金服集團,並把支付、理財、網路銀行、小額貸款等網際網路金融業務注入其中。可以說,螞蟻金服就是阿里網際網路金融的獨立軍團。

從騰訊金融此次「升線」來看,未來騰訊金融戰略將更為聚焦,從多點開花轉變為強調集團軍作戰。通過深度整合財付通、微信支付、QQ錢包、理財通、徵信等優勢資源,象徵著將幾組金融重拳從新配置,形成合力從而施展更大的威力。

過去,騰訊金融10年的佈局「章法」

無庸置疑,騰訊是中國最正視金融業務的網際網路公司之一。過去的10年來,騰訊在網際網路金融上的佈局,就像一名高手在下棋,目光也放得對比長遠,而他每一步的落子都有其用意,不同的棋子看似獨立實則親密關聯。這次的升線就是把棋盤上癥結的棋子進行串並聯,按部就班、步步為營,這就是所謂的「章法」。這也相符小馬哥一貫的作風,悶聲發大財,先做了再說甚至不說。

在網際網路時代,支付是所有商業流動的起點以及終點。而對于網際網路金融,支付也是極為主要的連線工具。早在2005年,騰訊就推出線上支付平台財付通,而今,財付通使用者規模超過2個億,是中國網際網路最普及的支付工具之一。

財付通無疑是騰訊金融的開山之作,此後的多個金融產品都是在此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當然,跟著搬移網際網路的到來,騰訊也為搬移支付注入了更多的立異元¥素。

在財付通的底層技術、支付能力以及安全體系下,微信支付以及QQ錢包應運而生。在騰訊內定,「QQ錢包+微信支付」被看做是騰訊開拓搬移支付O2O套用場景的「倚天劍」以及「屠龍刀」。如今,無論在商場、便利店、加油站甚至是影院購票,均可以看到它們的身影。在騰訊的戰略規劃下,搬移支付再也不是單純的支付管道,而逐步成為連線使用者與商家,連線使用者與服務的「連線器」。

做金融不可能沒有支付能力,因而線上支付以及搬移支付只是騰訊在金融領功能變數開疆擴土的第一步。騰訊終極的目的是成為網際網路與金融的「連線器」。

金融業務無所不包,騰訊接下裡要做的就是,在搬移支付的基礎上探索立異出更多的金融服務產品,實現網際網路金融的商業價值。

此後,騰訊又陸續推出了網際網路理財平台理財通、證券產品自選股,以及將要上線的微證券。

理財通從2014年1月發展至今,已再也不局限於「寶寶類」理財產品,而是囊括貨泉基金、按期理財、保險理財、指數基金等,成為騰訊網際網路金融的載體平台。而依託於8億的QQ使用者以及6億的微信使用者,理財通發展勢頭如同燎原之火,截至今年7月,理財通使用者數超過1600萬,交易額已突破1500億元¥。

「按部就班、步步為營」,八個字很好地詮釋了騰訊金融的佈局之道。為了更好的推進普惠金融,讓每個個體以及微小企業都充沛享受到優質的金融服務,騰訊再一次切入傳統金融的「腹地」——銀行。

2014年末,騰訊旗下深圳前海微眾銀行正式上線,成為中國第一家純網際網路銀行。2015年1月,微眾銀行迎來了總理李克強親自觀察。「現在但願用你們的模式來倒推傳統金融的改革。」李總理對于微眾銀行同樣寄與厚望。進入2015年,內含阿里旗下網商銀行也完成上線。然而從客觀上看,網路銀行的發展依然受到政策環境的約束,要實現更多的普及、真正影響普通人的日子,網路銀行還有對比長的路要走。

還有一塊業務,對于網際網路金融很主要,然而卻時常被大家忽略,這就是個人徵信。此前,作為傳統金融的癥結一環,徵信業務始終緊緊掌握在央行以及傳統金融機構手中。有機構預測,未來中國個人徵信市場空間可達千億元¥規模,對于網際網路公司,這仍然是前景誘人的藍海市場。

目前,騰訊徵信已推出人臉識別服務、反欺詐產品以及信用評分講演三大產品。騰訊徵信總經理吳丹坦言,網際網路徵信是對於央行徵信系統的補充。騰訊徵信擁有龐大的社交資料,內含優良的網路資訊安全記錄,可以說明5億沒有信貸以及徵信記錄的人群樹立個人信用。

這樣看來,騰訊網際網路金融佈局已基本落定。從今年下半年開始,跟著國家對于網際網路金融各項監管以及扶持政策的具體施行,騰訊網際網路金融有望全面開花結果,牟取豐厚的紅利。

未來,只做連線器,不做推翻者

還有一個主要的問題,那就是騰訊要在網際網路金融裡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盡人皆知,騰訊是「網際網路+」的最先提出者,更是最堅定的倡導者。今年兩會上,「網際網路+」寫入政府工作講演,李總理也強調,「網際網路+」要帶動傳統產業的進級以及轉型。因而,馬化騰確定也不是要用網際網路武器推翻傳統金融。

事實上,咱們幾乎看不到騰訊在網際網路金融上採用過「推翻」、「幹掉」等字眼。正如咱們上面提過的,騰訊但願自己做網際網路以及金融的連線器。若果翻看騰訊十幾年的發展史,從最先做社交,連線人與人的溝通;到支付,連線人與商品;再到金融產品,連線人與金融服務......未來的網際網路金融,甚至會泛起人與智慧裝置的連線,譬如已成為現實的人臉識別以及支付。

也因為「連線」的理念,從2005年做財付通開始,騰訊做網際網路金融的模式以及競爭對於手有顯明的懸殊。因為既然但願合作伙伴進入「連線」的生態系統中來,你獨一要做的就是為「連線」構建最佳的服務環境以及管道設施,財付通、微信、理財通這些產品無一例外都是為使用者、為合作伙伴服務的。

不少人在議論,騰訊此番調整架構就是為了對於標阿里螞蟻金服。對於此,我的看法是,這個目的當然有,但確定不是主要用意。網際網路金融的未來足夠廣闊,大到足以容下騰訊、阿里以及更多的創業公司。而在幸福到來以前,大家要做的不是說幹掉哪一個對於手,而是要想清楚自己要成為的模樣。

騰訊既然堅定地要做連線器,所有的戰略焦點以及佈局施行就應該是把自己的生態搞的融洽健康,把連線能力以及服務能力做到極致。試想一下,在馬化騰的位子上若果天天想著以及阿里PK,不覺得累嗎?這會是他這種層次的格局嗎?其實還有一個道理,騰訊真的會怕阿里嗎?必定不會,作為一南一北的雙雄,他們再打仗,恐怕也會以及當年滴滴、快的那樣,最後各給台階罷了。他們各自要對於標的,只是未來幾年後的自己。

作者是《中國企業家》、《彭博商業週刊》前科技編緝

我的文章還將發佈到百度百家、新浪科技、騰訊科技、網易科技、搜狐用戶端、今日頭條、一點資訊、虎嗅、鈦媒體等數十家網站

我的一個微信公家號是「王長勝」ID:wangchangsheng110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我的另一個微信公家號是「科技察看」ID:kejiguancha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