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節選自李想的長微博,為李想以及經緯投資溝通交流的記錄,歡迎大家關注李想的新浪微博。李想,汽車之家網站創始人,前任汽車之家總裁。李想是80後的典型代表,1998年還在上高中的李想就開始做個人網站,2000年註冊泡泡網並開始運營,僅憑藉著自己對於IT產品的一腔熱愛以及滾雪球式的資本累積,高國中歷的李想讓泡泡網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標新立異。 2005年,李想率領團隊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建立汽車之家網站。目前,汽車之家現已成長為全世界走訪量最大的汽車網站,2012年底,汽車之家實現了月度籠蓋使用者8000萬。2015年7月李想卸任總裁,繼續擔任董事股東。

創業必定要找到能成「NO.1」的領功能變數

2004年的時候,我以及合夥人磋商要選取新領功能變數,趁著泡泡網還有利潤幹點新事兒。

做新領功能變數的第一主要的因素不是喜歡,我可以不喜歡,然而必需在這個領功能變數能做到第一,因為常年做老三是個很痛苦的事,什麼都扭轉不了。因為你去客戶那裡,跟客戶談,客戶說因為老大給了我這些前提,所以你必需給,咱們沒得磋商,客戶說什麼,咱們就答應什麼,很被動。所以咱們要找一個成為第一的領功能變數。

當時篩選了三個領功能變數,一個遊覽,一個房地產,還有一個汽車。

1、 分析自己長於什麼,能不能幹成

先看的房地產,泡泡網當時有大概100多人。那時做的最佳的是搜房、焦點,當時最佳的房地產網站。咱們去鑽研搜房,發現它勝利的緣故是各地的分站,因為北京的房子、石家莊的房子跟上海的房子沒有任何的關系,它開了分站。我看了一下,有將近1000人分佈在全國,後來咱們想想,這個事做不成,因為咱們總共才100多人,讓咱們去管理一個全國分佈在那末多城市千人的規模,這不是咱們長於的。這是第一個拋卻掉了。

第二個看遊覽,遊覽當時做的最佳的是攜程,那時候尚無人會拿著手機APP下單,那時候攜程做的至多的事,是在各個機場發一張卡,撥打電話訂機票酒店。走訪網站也都是拿著電話,沒有人直接在網站上下單。我去鑽研攜程,當時最厲害的是呼叫中心,也是好幾千人,這個事太難了,咱們做這麼大的呼叫中心根本不可能,所以把遊覽這件事拋卻掉了。

2、對於手很差,即便是後來者也有機會

最後看了汽車,當時一看汽車太好了,簡直為咱們量身訂作。為何,第一,汽車是標準化的產品,你看到寶馬3系,在北京、石家莊、烏魯木齊看到的都是同樣的,這跟咱們做的IT產品很相似。汽車的品類很簡單,當時的汽車種類比現在少的多,汽車的繁雜度遠遠小於當時手機品類的繁雜度。這是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看看這個行業裡的人怎麼樣。我當年就說這是一幫垃圾,所有的人天天在發廠商的新聞稿,不做任何東西,懶到無法再懶的境地。IT網站有競爭,汽車網站沒有,所有的人就是發發廠商的新聞稿、圖片就完事了,競爭對於手太弱了,比IT網站的對於手們弱的太多。

3、看準時機,抓住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改變的過程

再看第三個是否好的時機,因為咱們尤其在乎時機是否好的,因為泡泡網錯失了時機。咱們發現汽車是一個尤其好的時機,為何?因為當時汽車市場跟1999年、2000年的電腦市場很相似,是一個賣方市場。

在2004年的時候造出來的車不愁賣。更離譜的像本田雅閣這種車,從出產出來第一輛開始加價,到換代退市都在加價。隨意一個4S店開了之後,一年回本。今年的4S店,庫存車堆的沒有處所放,雅閣的優惠3萬元¥起。

當時認為任何一個市場的暴發,都是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改變的過程,這是暴發的本色。當時誰是市場第一,跟三年之後誰是市場的第一,沒有任何關系。

把握使用者的要素,需乞降頻率,以及信任感

反思第一次創業時候,我是一個超級技術專家,對於硬體技術瞭如指掌。然而後來發現,無論多麼懂這些技術,若果沒有抓住使用者訴求,自誇的專業、競爭力,更像是一種自娛自樂。所以咱們做的第一個轉變,必需以消費者、以市場為導向,咱們再懂技術,也把技術扔到一邊去,這是做的第一個扭轉。

除了了選取一個好的領功能變數,還有一個主要的是以使用者以及市場為導向。做汽車之家開始基本沒招什麼人,找了一個合夥人、兩個技術,就把網站做出來了,有一個人寫論壇,一個人寫產品庫,一個人寫發佈系統。用了三個月,春節之後,這個網站的底子就做出來了,那個時候總共4個人。

開始有網站出來的時候,咱們也會去跟身旁的朋友聊一聊,說咱們要做一個汽車網站,給咱們提點建議。朋友兩類觀點,一類觀點是,你們是做IT網站的,搞什麼汽車網站呀,沒錢(因為當時汽車網融了上千萬美金)沒資源沒人脈,說你們。泡泡網的利潤,就別瞎糟踏了。

還有一些朋友對於咱們對比熟一些,看咱們以前也是從零幹起來的。他們給咱們的建議,說咱們最佳去現有的汽車網站,還有汽車媒體,挖一些成熟的人過來,這樣可以起步更快。

然而這兩個建議咱們都沒聽,第一個已走上這條路了,就不會再退了。第二個,當時所有的媒體、所有的網站,這些從業人員都不是咱們想要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斟酌使用者的需求。若果扭轉他們,這個難度遠弘遠於咱們培育新人。所以春節過後招了一批大學生進來,從零開始寫咱們想要的東西,是最容易的。

最開始到咱們到處簽轉載協定,把各個網站的內容轉載過來,保證網站有一個基本資料庫的結構。同時咱們開始幹了第一件事情,做使用者喜歡看的產品庫。

為何做產品庫,當時除了了做產品庫,什麼都做不了,因為咱們不認識任何汽車廠商的人,沒有任何汽車專業人士,也沒有汽車方面的人脈。咱們也嘗試給汽車的公關公司打電話,想要一些測試車,想參加流動。咱們打過去,人家一般問咱們是做什麼的,咱們說咱們是汽車之家。對於方說你們是汽車之友嗎?我說不是汽車之友,是汽車之家。

這件事解釋了三年。我說咱們是汽車之家,一個新的網站,還沒說完對於方基本就掛掉電話了。咱們思考使用者的需求,當時所有的汽車網站,沒有幾個網站拍真實圖片,他們都用的廠商官方圖片。這個官方圖片是什麼感覺,就跟你去相親,看到的全是PS的照片。

使用者看車也但願儘可能接近什物的照片,當時PS很過分,能PS一個18寸的輪轂出來,結果你買到發現是15寸的輪轂,都能做出這樣的效果。當時咱們看到使用者的一個訴求就是,我要看到真正的圖片,所以咱們當時乾的第一件事情,每人(總共也沒幾個人)一個數位相機,去4S店裡,對於著這些車拍照片。

因為多年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咱們一上來規劃了很嚴謹的資料庫結構,這個到今天為止都沒變過。把車按照人的習氣分類,按照外形、內飾、座椅,還有其他每一個細節,咱們定義到圖片每一個細節的角度都固定。一個車所有的角度,從哪一個角度拍的,都是固定的。這為後來做圖片對照、資料庫分析,提供了很大的說明。

開始做汽車網站的那年有上百個汽車網站,2005年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咱們的走訪量就進入到汽車網站前五名,當時沒有任何推廣費用。

後來,咱們用了我高中時候用的那招,在更新頻率想辦法。咱們發現所有的汽車網站週六、週日都不更新。咱們就週六、週日做兩部份內容,時效性對比強的放在週六更新,一部份定時發佈,週日更新。這樣週六、週日都有更新,那時候走訪量嘩嘩漲,屬於白送流量。因為任何的消費者週六日都需要看車,那時候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一個網站一篇文章巴不得看十遍。

咱們做這個之後發現仍然是不夠,為何,那時候天天早上上班的時候,開啟舊檔電腦都會看網站,你看網站跟前一天的內容同樣,多麼傷心。當時做第二個設定,天天下晝額外更新一批內容,放在次日的早上8點更新。所有人在早上開啟舊檔網站的時候,依然只有一個網站是更新的,就是汽車之家。

後來又做了第三個改良,到晚上走訪高峰期的時候增添更新。最開始PC時代8點鐘、9點鐘是高峰期,仍然是沒有人更新,後來咱們又做了晚上8點更新。咱們用了更新這麼一招,不到半年的時間,咱們的走訪量進到前三名,當時仍然是一點推廣費都沒有做。當時咱們前面還剩兩家汽車網站。

到今天為止,全年365天堅持週六週日、重大節假日、早晨、晚上有更新的網站,更新的內容是全面的,不是簡單的文章,文章、行情全都更新,所有的使用者到這裡都曉得更新多少個,不要讓他猜,你對於這個東西一直堅持做,他能感受到。我覺得這十年能夠堅持下來,就咱們一家,到今天為止沒有第二家能那麼幹。別的網站時常上來一個新的總編,熱鬧一陣,做了兩三個月,就打回原形,該怎麼樣怎麼樣了。這說明咱們的走訪量進入了前三名。

進入前三名,開始有汽車廠商以及汽車代理公司的資源,汽車廠商發佈會、試駕會,均可以介入了。第一次拿到參加汽車廠商試駕會的邀請,那是咱們最興奮的,2006年中的時候,這時咱們幹了第三件主要的事了。在咱們參加試駕會以前,所有的汽車網站在參加完汽車廠商的試駕會之後,文章的發佈時間一般是一周之後,這根本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簡直太骯髒了,難以置信。

咱們打算扭轉現狀,把一幫人叫來,第一次怎麼做?三天更新,還有的同志說,咱們咬咬牙,乾脆次日更新。咱們當時做了艱難的抉擇:第一,必需當天更新。第二,所有的圖片、所有的文字整個原創,廠商的一張圖片以及一個文字都不許用。基本上那天為止,試駕會收場後出去玩的時候,有一個網站的編纂回到酒店裡,去更新去了。這件事咱們一堅持也堅持了九年,到現在為止依然是這樣的。

後來咱們變為了整個汽車網站以及汽車媒體的公敵,因為你不少時候搶他們的利益,在商業上並不太當回事,然而你讓他們活的沒那末舒服,就開始恨咱們了。中間也遭遇到很多抵制,甚至用公關的模式限制咱們提前搶先發文章。咱們發現最聰慧最優良的廠商就沒有介入抵制咱們,時常一個月前就把試駕車給咱們。別人發上市價格的時候,咱們的測試文章就出來了,聰慧的廠商都是這樣。到2006年底,用這三個模式,讓咱們的流量變為了汽車垂直網站的第一位。

商業模式的樹立,圈地—產品—運營—商業

2007年開始,咱們變為一個企業。再日後就開始商業,咱們的商業邏輯其實從最開始做的時候,就已贏了門戶,所之後來超過他們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咱們怎麼看商業,就是網際網路的流量問題,咱們很早就定義了,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平台,本身的商業模式跟商業地產是一模同樣的。

商業地產的邏輯,拿萬達舉例子,第一件事情是要有一塊土地,所以他拿了一塊地。第二件事情,我要有產品,他的產品是公寓、寫字樓、商場、酒店。緊接著第三個階段幹什麼,我要開始運營,所以有了物業、保安、招商部、銷售部一堆東西。第四個階段,萬達要商業化、變現,它的變現模式是什麼樣的,我把公寓寫字樓賣掉,我把商場出租出去。然後我發現酒店以及影院還不錯,然而出租都不好租,所以他選取了自營,這是萬達總體的變現模式,有賣掉的,也有出租的,還有自營的。這是一個最標準的商業地產的邏輯。

咱們當時認為到了網際網路層面,商業本色沒有發生變化,然而土地的持有模式發生了變化。那是當時的認識,對比膚淺,然而那幾年足夠用。

咱們再來看網際網路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網際網路開始是沒有土地的,我先有產品,咱們有了產品庫,資訊、論壇。咱們有編纂,有產品運營,有一堆人,跟萬達的第三個階段很相似,運營團隊。第三件事情,咱們才有了土地。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運營有了自己的流量,另一方面,咱們當時最先買網址,主要因為秦致是265的,所以咱們當時很廉價的把所有的網址都買過來,以及其他網站相比是質的差別,把所有的都超過了。咱們一部份流量是自營的,另一部份是買的,跟去買土地是一個道理。

咱們認為最主要的環節是第三個環節,網際網路土地的取得。咱們發現網際網路的土地,跟現實中的土地價值的衡量模式一模同樣。有兩個指標形成土地的價值,使用者數量乘以使用者的消費能力。譬如舉一個例子,長安街上的地鐵口跟天通苑的地鐵口,人流量差不多,然而長安街上的地價可能貴三倍,因為咱們確鑿相信,在這個地鐵口出來的人的消費能力,比那個地鐵口出來的人消費能力高3倍。

IPO前有VC要投資咱們,驚奇地發現咱們的流量居然跟豆瓣差不多。我跟他講一個道理,我說咱們的價值確定比豆瓣高得多,為何,因為咱們的流量差不多,然而來咱們這的都是買車的,去豆瓣聽音樂看書的,商業價值發生巨大差別。若果放到今天,每一個使用者10倍的差別,所以咱們就應該比它貴10倍,這跟現實中的土地一模同樣。

而且現實中的土地很難形成壟斷,網際網路會泛起一家到兩家把土地壟斷了,後來的人想買土地買不著。這是為何後來不少汽車廠商、汽車4S店集團自己做了電商,一年十輛賣不出去,沒有土地,以及現實中不同樣,網際網路一點土地都沒有。所以到了第三個環節,才開始有了土地。

第四個環節是商業化,咱們當時廣告賣的也很好,固定的廣告費,跟公寓、酒店同樣,第二年沒開始,就賣光了。咱們發現有大量的使用者購買車的流量,這跟商場很相似,所以咱們應該去全國鋪分站,去把這些流量租給4S店,因為它跟在上面開個4S店同樣。它在上面開一個店,一個月可以多賣出去十幾輛車、二十幾輛車,太划算。

所以咱們本身自己叫經銷商的模式,跟萬達商舖出租模式其實相同。咱們那時候還有不少流量,做酒店、做影院還不合適,因為那時候電商尚無起來。咱們嘗試了把流量做電商,自營,都不太順利。

現在順利了,大家現在從網上買個車不是問題,本身咱們電商模式,還有C2C的二手車模式,更像萬達裡面的影院,還有酒店,採用了自營的模式。這是咱們完整的一個商業模式。

有了這麼一套商業邏輯,咱們去廠商那裡講這套商業邏輯的時候,給廠商再消化成他熟識的行銷漏斗模型,從使用者關注,到使用者喜歡你的車,到使用者購買你的車,到最後都有資料模型。

有了這個商業邏輯,汽車品牌很容易接受咱們的模式,無非是給你配置多少收入比例。4S店一旦投了,投入產出比過高了,一個月只付幾千塊錢,平均能賣十幾輛車,咱們用這種模式一直走到了今天。今年前面的兩個模式,廣告模式加經銷商的模式,加起來收入大概是30多億,去年大概是20多億。這是我講的商業的這一塊。

再日後,到現在為止咱們又遇到新問題,其實咱們本身的出租模式,現在這一塊是咱們最大的收入,不是汽車廠商的廣告。咱們團隊其實很清晰地分為三個大團隊,一個團隊是到處去取得土地。一個是把咱們的流量極致商業化。還有一個新的團隊,那天我跟你講了新商業模式,咱們要相符未來的全新商業模式。

本文節選自李想的長微博,為李想以及經緯投資溝通交流的記錄,歡迎大家關注李想的新浪微博。李想,汽車之家網站創始人,前任汽車之家總裁。李想是80後的典型代表,1998年還在上高中的李想就開始做個人網站,2000年註冊泡泡網並開始運營,僅憑藉著自己對於IT產品的一腔熱愛以及滾雪球式的資本累積,高國中歷的李想讓泡泡網在中國網際網路行業中標新立異。 2005年,李想率領團隊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建立汽車之家網站。目前,汽車之家現已成長為全世界走訪量最大的汽車網站,2012年底,汽車之家實現了月度籠蓋使用者8000萬。2015年7月李想卸任總裁,繼續擔任董事股東。

創業必定要找到能成「NO.1」的領功能變數

2004年的時候,我以及合夥人磋商要選取新領功能變數,趁著泡泡網還有利潤幹點新事兒。

做新領功能變數的第一主要的因素不是喜歡,我可以不喜歡,然而必需在這個領功能變數能做到第一,因為常年做老三是個很痛苦的事,什麼都扭轉不了。因為你去客戶那裡,跟客戶談,客戶說因為老大給了我這些前提,所以你必需給,咱們沒得磋商,客戶說什麼,咱們就答應什麼,很被動。所以咱們要找一個成為第一的領功能變數。

當時篩選了三個領功能變數,一個遊覽,一個房地產,還有一個汽車。

1、 分析自己長於什麼,能不能幹成

先看的房地產,泡泡網當時有大概100多人。那時做的最佳的是搜房、焦點,當時最佳的房地產網站。咱們去鑽研搜房,發現它勝利的緣故是各地的分站,因為北京的房子、石家莊的房子跟上海的房子沒有任何的關系,它開了分站。我看了一下,有將近1000人分佈在全國,後來咱們想想,這個事做不成,因為咱們總共才100多人,讓咱們去管理一個全國分佈在那末多城市千人的規模,這不是咱們長於的。這是第一個拋卻掉了。

第二個看遊覽,遊覽當時做的最佳的是攜程,那時候尚無人會拿著手機APP下單,那時候攜程做的至多的事,是在各個機場發一張卡,撥打電話訂機票酒店。走訪網站也都是拿著電話,沒有人直接在網站上下單。我去鑽研攜程,當時最厲害的是呼叫中心,也是好幾千人,這個事太難了,咱們做這麼大的呼叫中心根本不可能,所以把遊覽這件事拋卻掉了。

2、對於手很差,即便是後來者也有機會

最後看了汽車,當時一看汽車太好了,簡直為咱們量身訂作。為何,第一,汽車是標準化的產品,你看到寶馬3系,在北京、石家莊、烏魯木齊看到的都是同樣的,這跟咱們做的IT產品很相似。汽車的品類很簡單,當時的汽車種類比現在少的多,汽車的繁雜度遠遠小於當時手機品類的繁雜度。這是第一個因素。

第二個因素,看看這個行業裡的人怎麼樣。我當年就說這是一幫垃圾,所有的人天天在發廠商的新聞稿,不做任何東西,懶到無法再懶的境地。IT網站有競爭,汽車網站沒有,所有的人就是發發廠商的新聞稿、圖片就完事了,競爭對於手太弱了,比IT網站的對於手們弱的太多。

3、看準時機,抓住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改變的過程

再看第三個是否好的時機,因為咱們尤其在乎時機是否好的,因為泡泡網錯失了時機。咱們發現汽車是一個尤其好的時機,為何?因為當時汽車市場跟1999年、2000年的電腦市場很相似,是一個賣方市場。

在2004年的時候造出來的車不愁賣。更離譜的像本田雅閣這種車,從出產出來第一輛開始加價,到換代退市都在加價。隨意一個4S店開了之後,一年回本。今年的4S店,庫存車堆的沒有處所放,雅閣的優惠3萬元¥起。

當時認為任何一個市場的暴發,都是從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改變的過程,這是暴發的本色。當時誰是市場第一,跟三年之後誰是市場的第一,沒有任何關系。

把握使用者的要素,需乞降頻率,以及信任感

反思第一次創業時候,我是一個超級技術專家,對於硬體技術瞭如指掌。然而後來發現,無論多麼懂這些技術,若果沒有抓住使用者訴求,自誇的專業、競爭力,更像是一種自娛自樂。所以咱們做的第一個轉變,必需以消費者、以市場為導向,咱們再懂技術,也把技術扔到一邊去,這是做的第一個扭轉。

除了了選取一個好的領功能變數,還有一個主要的是以使用者以及市場為導向。做汽車之家開始基本沒招什麼人,找了一個合夥人、兩個技術,就把網站做出來了,有一個人寫論壇,一個人寫產品庫,一個人寫發佈系統。用了三個月,春節之後,這個網站的底子就做出來了,那個時候總共4個人。

開始有網站出來的時候,咱們也會去跟身旁的朋友聊一聊,說咱們要做一個汽車網站,給咱們提點建議。朋友兩類觀點,一類觀點是,你們是做IT網站的,搞什麼汽車網站呀,沒錢(因為當時汽車網融了上千萬美金)沒資源沒人脈,說你們。泡泡網的利潤,就別瞎糟踏了。

還有一些朋友對於咱們對比熟一些,看咱們以前也是從零幹起來的。他們給咱們的建議,說咱們最佳去現有的汽車網站,還有汽車媒體,挖一些成熟的人過來,這樣可以起步更快。

然而這兩個建議咱們都沒聽,第一個已走上這條路了,就不會再退了。第二個,當時所有的媒體、所有的網站,這些從業人員都不是咱們想要的,因為沒有任何人斟酌使用者的需求。若果扭轉他們,這個難度遠弘遠於咱們培育新人。所以春節過後招了一批大學生進來,從零開始寫咱們想要的東西,是最容易的。

最開始到咱們到處簽轉載協定,把各個網站的內容轉載過來,保證網站有一個基本資料庫的結構。同時咱們開始幹了第一件事情,做使用者喜歡看的產品庫。

為何做產品庫,當時除了了做產品庫,什麼都做不了,因為咱們不認識任何汽車廠商的人,沒有任何汽車專業人士,也沒有汽車方面的人脈。咱們也嘗試給汽車的公關公司打電話,想要一些測試車,想參加流動。咱們打過去,人家一般問咱們是做什麼的,咱們說咱們是汽車之家。對於方說你們是汽車之友嗎?我說不是汽車之友,是汽車之家。

這件事解釋了三年。我說咱們是汽車之家,一個新的網站,還沒說完對於方基本就掛掉電話了。咱們思考使用者的需求,當時所有的汽車網站,沒有幾個網站拍真實圖片,他們都用的廠商官方圖片。這個官方圖片是什麼感覺,就跟你去相親,看到的全是PS的照片。

使用者看車也但願儘可能接近什物的照片,當時PS很過分,能PS一個18寸的輪轂出來,結果你買到發現是15寸的輪轂,都能做出這樣的效果。當時咱們看到使用者的一個訴求就是,我要看到真正的圖片,所以咱們當時乾的第一件事情,每人(總共也沒幾個人)一個數位相機,去4S店裡,對於著這些車拍照片。

因為多年的網際網路從業經驗,咱們一上來規劃了很嚴謹的資料庫結構,這個到今天為止都沒變過。把車按照人的習氣分類,按照外形、內飾、座椅,還有其他每一個細節,咱們定義到圖片每一個細節的角度都固定。一個車所有的角度,從哪一個角度拍的,都是固定的。這為後來做圖片對照、資料庫分析,提供了很大的說明。

開始做汽車網站的那年有上百個汽車網站,2005年用了不到一年的時間,咱們的走訪量就進入到汽車網站前五名,當時沒有任何推廣費用。

後來,咱們用了我高中時候用的那招,在更新頻率想辦法。咱們發現所有的汽車網站週六、週日都不更新。咱們就週六、週日做兩部份內容,時效性對比強的放在週六更新,一部份定時發佈,週日更新。這樣週六、週日都有更新,那時候走訪量嘩嘩漲,屬於白送流量。因為任何的消費者週六日都需要看車,那時候真的沒有什麼東西可看,一個網站一篇文章巴不得看十遍。

咱們做這個之後發現仍然是不夠,為何,那時候天天早上上班的時候,開啟舊檔電腦都會看網站,你看網站跟前一天的內容同樣,多麼傷心。當時做第二個設定,天天下晝額外更新一批內容,放在次日的早上8點更新。所有人在早上開啟舊檔網站的時候,依然只有一個網站是更新的,就是汽車之家。

後來又做了第三個改良,到晚上走訪高峰期的時候增添更新。最開始PC時代8點鐘、9點鐘是高峰期,仍然是沒有人更新,後來咱們又做了晚上8點更新。咱們用了更新這麼一招,不到半年的時間,咱們的走訪量進到前三名,當時仍然是一點推廣費都沒有做。當時咱們前面還剩兩家汽車網站。

到今天為止,全年365天堅持週六週日、重大節假日、早晨、晚上有更新的網站,更新的內容是全面的,不是簡單的文章,文章、行情全都更新,所有的使用者到這裡都曉得更新多少個,不要讓他猜,你對於這個東西一直堅持做,他能感受到。我覺得這十年能夠堅持下來,就咱們一家,到今天為止沒有第二家能那麼幹。別的網站時常上來一個新的總編,熱鬧一陣,做了兩三個月,就打回原形,該怎麼樣怎麼樣了。這說明咱們的走訪量進入了前三名。

進入前三名,開始有汽車廠商以及汽車代理公司的資源,汽車廠商發佈會、試駕會,均可以介入了。第一次拿到參加汽車廠商試駕會的邀請,那是咱們最興奮的,2006年中的時候,這時咱們幹了第三件主要的事了。在咱們參加試駕會以前,所有的汽車網站在參加完汽車廠商的試駕會之後,文章的發佈時間一般是一周之後,這根本不是網際網路公司,簡直太骯髒了,難以置信。

咱們打算扭轉現狀,把一幫人叫來,第一次怎麼做?三天更新,還有的同志說,咱們咬咬牙,乾脆次日更新。咱們當時做了艱難的抉擇:第一,必需當天更新。第二,所有的圖片、所有的文字整個原創,廠商的一張圖片以及一個文字都不許用。基本上那天為止,試駕會收場後出去玩的時候,有一個網站的編纂回到酒店裡,去更新去了。這件事咱們一堅持也堅持了九年,到現在為止依然是這樣的。

後來咱們變為了整個汽車網站以及汽車媒體的公敵,因為你不少時候搶他們的利益,在商業上並不太當回事,然而你讓他們活的沒那末舒服,就開始恨咱們了。中間也遭遇到很多抵制,甚至用公關的模式限制咱們提前搶先發文章。咱們發現最聰慧最優良的廠商就沒有介入抵制咱們,時常一個月前就把試駕車給咱們。別人發上市價格的時候,咱們的測試文章就出來了,聰慧的廠商都是這樣。到2006年底,用這三個模式,讓咱們的流量變為了汽車垂直網站的第一位。

商業模式的樹立,圈地—產品—運營—商業

2007年開始,咱們變為一個企業。再日後就開始商業,咱們的商業邏輯其實從最開始做的時候,就已贏了門戶,所之後來超過他們都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咱們怎麼看商業,就是網際網路的流量問題,咱們很早就定義了,作為一個網際網路平台,本身的商業模式跟商業地產是一模同樣的。

商業地產的邏輯,拿萬達舉例子,第一件事情是要有一塊土地,所以他拿了一塊地。第二件事情,我要有產品,他的產品是公寓、寫字樓、商場、酒店。緊接著第三個階段幹什麼,我要開始運營,所以有了物業、保安、招商部、銷售部一堆東西。第四個階段,萬達要商業化、變現,它的變現模式是什麼樣的,我把公寓寫字樓賣掉,我把商場出租出去。然後我發現酒店以及影院還不錯,然而出租都不好租,所以他選取了自營,這是萬達總體的變現模式,有賣掉的,也有出租的,還有自營的。這是一個最標準的商業地產的邏輯。

咱們當時認為到了網際網路層面,商業本色沒有發生變化,然而土地的持有模式發生了變化。那是當時的認識,對比膚淺,然而那幾年足夠用。

咱們再來看網際網路是一個什麼樣的邏輯,網際網路開始是沒有土地的,我先有產品,咱們有了產品庫,資訊、論壇。咱們有編纂,有產品運營,有一堆人,跟萬達的第三個階段很相似,運營團隊。第三件事情,咱們才有了土地。分為兩種模式,一種是運營有了自己的流量,另一方面,咱們當時最先買網址,主要因為秦致是265的,所以咱們當時很廉價的把所有的網址都買過來,以及其他網站相比是質的差別,把所有的都超過了。咱們一部份流量是自營的,另一部份是買的,跟去買土地是一個道理。

咱們認為最主要的環節是第三個環節,網際網路土地的取得。咱們發現網際網路的土地,跟現實中的土地價值的衡量模式一模同樣。有兩個指標形成土地的價值,使用者數量乘以使用者的消費能力。譬如舉一個例子,長安街上的地鐵口跟天通苑的地鐵口,人流量差不多,然而長安街上的地價可能貴三倍,因為咱們確鑿相信,在這個地鐵口出來的人的消費能力,比那個地鐵口出來的人消費能力高3倍。

IPO前有VC要投資咱們,驚奇地發現咱們的流量居然跟豆瓣差不多。我跟他講一個道理,我說咱們的價值確定比豆瓣高得多,為何,因為咱們的流量差不多,然而來咱們這的都是買車的,去豆瓣聽音樂看書的,商業價值發生巨大差別。若果放到今天,每一個使用者10倍的差別,所以咱們就應該比它貴10倍,這跟現實中的土地一模同樣。

而且現實中的土地很難形成壟斷,網際網路會泛起一家到兩家把土地壟斷了,後來的人想買土地買不著。這是為何後來不少汽車廠商、汽車4S店集團自己做了電商,一年十輛賣不出去,沒有土地,以及現實中不同樣,網際網路一點土地都沒有。所以到了第三個環節,才開始有了土地。

第四個環節是商業化,咱們當時廣告賣的也很好,固定的廣告費,跟公寓、酒店同樣,第二年沒開始,就賣光了。咱們發現有大量的使用者購買車的流量,這跟商場很相似,所以咱們應該去全國鋪分站,去把這些流量租給4S店,因為它跟在上面開個4S店同樣。它在上面開一個店,一個月可以多賣出去十幾輛車、二十幾輛車,太划算。

所以咱們本身自己叫經銷商的模式,跟萬達商舖出租模式其實相同。咱們那時候還有不少流量,做酒店、做影院還不合適,因為那時候電商尚無起來。咱們嘗試了把流量做電商,自營,都不太順利。

現在順利了,大家現在從網上買個車不是問題,本身咱們電商模式,還有C2C的二手車模式,更像萬達裡面的影院,還有酒店,採用了自營的模式。這是咱們完整的一個商業模式。

有了這麼一套商業邏輯,咱們去廠商那裡講這套商業邏輯的時候,給廠商再消化成他熟識的行銷漏斗模型,從使用者關注,到使用者喜歡你的車,到使用者購買你的車,到最後都有資料模型。

有了這個商業邏輯,汽車品牌很容易接受咱們的模式,無非是給你配置多少收入比例。4S店一旦投了,投入產出比過高了,一個月只付幾千塊錢,平均能賣十幾輛車,咱們用這種模式一直走到了今天。今年前面的兩個模式,廣告模式加經銷商的模式,加起來收入大概是30多億,去年大概是20多億。這是我講的商業的這一塊。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再日後,到現在為止咱們又遇到新問題,其實咱們本身的出租模式,現在這一塊是咱們最大的收入,不是汽車廠商的廣告。咱們團隊其實很清晰地分為三個大團隊,一個團隊是到處去取得土地。一個是把咱們的流量極致商業化。還有一個新的團隊,那天我跟你講了新商業模式,咱們要相符未來的全新商業模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