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一個大學生說出輟學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會對於他不理解,在中國大學生輟學創業的少之又少,而且勝利率很低,一個屌絲大學生如何白手起家自主創業逆襲到年入過億呢?

放著大學不念而去創業,即便有比爾·蓋茨的勝利先例,在中國社會也是一件足以讓人驚奇側目的事,更何況這事還發生在十多年前。2003年,這個輟學去創業的年青人叫黃一孟,咱們來看看他的逆襲創業故事。
約訪黃一孟,是在他的公司,心動網路如今佔領著萬榮路700號園區內2A這一整棟建築。一身休閑裝扮的黃一孟泛起在記者面前,黑衣黑褲黑框眼鏡,外加一雙球鞋,「我大學裡是體育特長生,打籃球的」,這以及他外形給人健康活氣的感覺頗為相符。
今年32歲的黃一孟,創業已11年之久了,從入不敷出到年營收超10億,他的創業史用網際網路語言來講就是「屌絲逆襲高富帥」的蛻變。再來一次,還會選取輟學創業。
創業故事:從輟學前開始說起

2000年,黃一孟考入上海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儘管學的是管理,但他對於電腦有著極大的興致,在學習之餘,他以及幾個伙伴接起了項目、做起了網站,創業的種子就在不知不覺間開始萌生。
到大二那年,黃一孟做出一個使人詫異的抉擇,輟學去創業。
為何非要輟學創業?這個問題不少人問過黃一孟,用他自己的話來講,「當時覺得在學校學不到什麼東西,自己卻有不少事情想立刻去做」,輟學創業似乎就成為了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當時相對於於其他同窗,我已能夠自己贍養自己,收入方面的自信也說明我說服了父母。」當然,黃一孟並不否認,「當時年青,覺得我以及比爾·蓋茨同樣輟學去創業,是件挺牛的事。」
2003年,黃一孟以及沒有輟學的大學同窗戴雲傑等人一同興辦了VeryCD,他們最先把P2P下載軟體「電騾(eMule)」引入國內,並打出了「分享,網際網路」的標語,組建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分享社區。
創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親歷者才真正明白。「我至今記得租下的第一個辦公室在天山路天原二村的民居裡,當時的房錢是一個月1000元¥。
房子無非十來平方米,只夠容納咱們三四個人在裡面工作。」黃一孟奉告記者,大約三個月後,他們搬到了江蘇路上一間略微大一點的民居,他以及另一名創業者「分享」兩室一廳,一人一間。「到現在,咱們一共搬過9次家,每個處所都見證著咱們的成長。」
談到創業之難,最使黃一孟感慨的是以及現在創業環境的對照。那時候根本沒有針對於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就連天使投資人也很少。「現在網際網路創業的環境好太多了,當年咱們什麼都要靠自己,租房、買傢具、招聘、發薪資等等,什麼都是現學現用。」
對于20歲剛出頭的黃一孟,年青既是他的劣勢也是他的優勢。沒有太大的負擔,沒有家庭壓力,憑著一腔熱心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為他日子的大部份。儘管創業的路上難題不少、壓力很大,但他說,自己從沒想過拋卻,黃一孟笑稱,「現在想起來都不太可能做到。」
就這樣,在黃一孟以及伙伴們的努力下,VeryCD的使用者數量快速上升,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的影視、音樂、遊戲資源分享網站之一,網站流量更是擠進了世界網站排名的前100位,而一開電腦就開啟舊檔電騾軟體掛在網上下載資源,也成為許多網民的習氣。
黃一孟用「幸運」來形容自己在網際網路上挖到的第一桶金。「2003年,我選取創業時,正值網際網路行業剛剛興起,真正做的人還不多,起步早很癥結。若果等大學畢業再做這件事,可能就是徹底不同的結果了。當時那個時點,我是幸運的。」
這也許也就是為何,當記者假如「若果時光倒流,回到當年再給你選取一次,你會怎麼做?」他的謎底很堅定:「我仍然會選取輟學去創業。」
創業轉型抓住好時機
儘管VeryCD聲名在外,但直到2010年,黃一孟都還必需承認,「咱們是一個很小的公司,規模一直徘徊在30人左右,且每年的利潤僅僅100萬元¥上下。」
這種巨大的反差使得黃一孟陷入深思,問題似乎出在VeryCD所處的視訊行業上,整個行業的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幾乎所有的視訊類網站都過度依賴廣告收入。與此同時,因為網友在VeryCD上分享的內容中蘊含大量盜版影視、音樂、遊戲資源,VeryCD還面臨著很高的法律風險。
必需找到新的發展方向。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網頁遊戲。十年前,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對比簡單,盈利靠廣告,電子商務也不發達。而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網際網路的弄法徹底不同樣了。對于黃一孟以及他的團隊來講,他們的轉型掐准了好時機。
目光轉向網游,用黃一孟的話來講,是去做了一個離錢對比近的行業。在黃一孟看來,做網頁遊戲以及做網站有很大的相似性,他們對於伺服器技術體系的經驗以及對於網際網路使用者心理的瞭解均可以有效「移植」。
而此前他以及戴雲傑在玩某幾款「尤其好玩」的網頁遊戲時也分別買過付費道具、充過值,這讓他們覺得做網頁遊戲至少在「找到一個模式賺錢」方面不會再令他們糾結。
事實證明,他們的路走對於了。創業的前8年,公司的人數以及營收都卡在較低的數字上,而從2010年開始,公司迎來了快速暴發的發展階段,如今,公司上下有400多人,2014年,心動網路的年利潤達到了一個多億。
在做大做強公司之餘,黃一孟也不忘說明那些對於創業有熱心的年青人。一方面是激勵內定員工創業,在心動網路,公司內定的項目會讓研發團隊持有一些股分,到後期若果做得足夠好,可以把項目拿到市場上直接融資,項目團隊也可以謀求自身的新發展;
另一方面,心動網路也會投資公司以外一些有成長性的遊戲項目,目前已投了近10個項目。「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去創業。」黃一孟覺得,創業者身上要有一種特殊的精神,能夠肩負起更大的壓力。
創業感悟:別為創業而創業
談起教育部支撐大學生休學去創業的新政,黃一孟以他以及戴雲傑的例子「現身說法」。黃一孟輟學了,但他的合夥人戴雲傑卻在父母的請求下堅持完成為了大學課程,創業、學業兩頭統籌很辛勤,他花了6年時間才修完學分,拿到畢業證書。
黃一孟說:「當年有這個政策的話,我也許就不用輟學了,這個做法很好,讓大學生創業的嘗試成本變低。只是休學的話,相對於輟學而言,就有了退路。」
作為創業勝利者,如今的黃一孟常被請求發表對於「創業」這件事的看法,他的分享往往十分「接地氣」。
黃一孟說:「創業必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當老闆沒有想像的光鮮,若果不是很喜歡,過程會很痛苦,只有喜歡才能堅持。」就像他本人,堅持做網站做了那末多年,儘管最後也沒做到理想中模樣,但在堅持的過程中,技術以及能力都獲得了提高,再去做網路遊戲,這些自然變為很強大的助力。
黃一孟還說:「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若果沒有想到好的點子,可以先去工作。」因為在工作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不少人,以及不同的人打交道,沒準能結交下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再者,參加工作也是一個對於組織的架構、規模以及人員管理累積經驗的機會。
儘管輟學之後,黃一孟再沒有回到過校園系統地學習,但他現在反倒願意奉告大學生好好珍惜求學的時光。「創業不少年之後,我發現學校仍然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尤為是現在的大學生,在學校裡能接觸以及掌握到的資訊比咱們那個年代要多得多,癥結看你如何自我規劃。」
說起校園,黃一孟還提到,2011年,心動網路去自己的母校上海大學校招,他曾經站在講台上向學弟學妹們講述他創業的心路歷程,校園給他的感覺依然像多年前那般親切。
從上海起步,在上海茁壯,毫無疑惑,黃一孟對於上海的創業環境有發言權。不少人會評價說,上海創業環境並不盡如人意,而黃一孟不這麼看,除了了創業成本確鑿相對於高以外,上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譬如,在上海能接觸到更多優良的人材以及合作伙伴。
此外,作為上海人,黃一孟很認可上海這座城市的契約精神,這對於創業者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環境,而且現在上海方方面面對於創業者的扶持政策也不少。
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前輩」,黃一孟還在採訪中為年青創業者指明方向,他說,現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起來了,尤為是搬移網際網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少領功能變數仍然是空白,挑一個垂直細分的市場去做,都有可能獲取勝利。
當然,對于自己的心動網路,黃一孟更是「野心」不小,他坦言對於目前公司的運營狀況不算尤其滿意,他認為,公司還有至關大的成長空間。
創業夢想:未來規劃
爭奪要有很棒的手機遊戲產品上線,新一年也會斟酌嘗試更多的新業務。
並非所有人都擁有 「勝利者的特權」 ,也並不是每一個獲取勝利的人都會自覺承當勝利者的責任。黃一孟偶爾會回憶起自己上國中的時候,那時候他不太喜歡學校,上課的時候會在課本空白處把自己「想像中的次世代遊戲」的畫面畫出來。
從本色上而言,現在的黃一孟依然會想像那些好玩的遊戲,而且,他有能力把它們做出來了。
我是凌霄,創業導師,我的扣扣以及微信都是(86346464),歡迎泛博有創業夢想的朋友來以及我一塊兒交流、互相學習
當一個大學生說出輟學的時候,相信不少人會對於他不理解,在中國大學生輟學創業的少之又少,而且勝利率很低,一個屌絲大學生如何白手起家自主創業逆襲到年入過億呢?
放著大學不念而去創業,即便有比爾·蓋茨的勝利先例,在中國社會也是一件足以讓人驚奇側目的事,更何況這事還發生在十多年前。2003年,這個輟學去創業的年青人叫黃一孟,咱們來看看他的逆襲創業故事。
約訪黃一孟,是在他的公司,心動網路如今佔領著萬榮路700號園區內2A這一整棟建築。一身休閑裝扮的黃一孟泛起在記者面前,黑衣黑褲黑框眼鏡,外加一雙球鞋,「我大學裡是體育特長生,打籃球的」,這以及他外形給人健康活氣的感覺頗為相符。
今年32歲的黃一孟,創業已11年之久了,從入不敷出到年營收超10億,他的創業史用網際網路語言來講就是「屌絲逆襲高富帥」的蛻變。再來一次,還會選取輟學創業。
創業故事:從輟學前開始說起
2000年,黃一孟考入上海大學工商管理專業,儘管學的是管理,但他對於電腦有著極大的興致,在學習之餘,他以及幾個伙伴接起了項目、做起了網站,創業的種子就在不知不覺間開始萌生。
到大二那年,黃一孟做出一個使人詫異的抉擇,輟學去創業。
為何非要輟學創業?這個問題不少人問過黃一孟,用他自己的話來講,「當時覺得在學校學不到什麼東西,自己卻有不少事情想立刻去做」,輟學創業似乎就成為了件水到渠成的事情。
「當時相對於於其他同窗,我已能夠自己贍養自己,收入方面的自信也說明我說服了父母。」當然,黃一孟並不否認,「當時年青,覺得我以及比爾·蓋茨同樣輟學去創業,是件挺牛的事。」
2003年,黃一孟以及沒有輟學的大學同窗戴雲傑等人一同興辦了VeryCD,他們最先把P2P下載軟體「電騾(eMule)」引入國內,並打出了「分享,網際網路」的標語,組建了一個龐大的資源分享社區。
創業的酸甜苦辣,箇中滋味只有親歷者才真正明白。「我至今記得租下的第一個辦公室在天山路天原二村的民居裡,當時的房錢是一個月1000元¥。
房子無非十來平方米,只夠容納咱們三四個人在裡面工作。」黃一孟奉告記者,大約三個月後,他們搬到了江蘇路上一間略微大一點的民居,他以及另一名創業者「分享」兩室一廳,一人一間。「到現在,咱們一共搬過9次家,每個處所都見證著咱們的成長。」
談到創業之難,最使黃一孟感慨的是以及現在創業環境的對照。那時候根本沒有針對於大學生創業的優惠政策,就連天使投資人也很少。「現在網際網路創業的環境好太多了,當年咱們什麼都要靠自己,租房、買傢具、招聘、發薪資等等,什麼都是現學現用。」
對于20歲剛出頭的黃一孟,年青既是他的劣勢也是他的優勢。沒有太大的負擔,沒有家庭壓力,憑著一腔熱心全身心投入,工作成為他日子的大部份。儘管創業的路上難題不少、壓力很大,但他說,自己從沒想過拋卻,黃一孟笑稱,「現在想起來都不太可能做到。」
就這樣,在黃一孟以及伙伴們的努力下,VeryCD的使用者數量快速上升,一度成為國內最大的影視、音樂、遊戲資源分享網站之一,網站流量更是擠進了世界網站排名的前100位,而一開電腦就開啟舊檔電騾軟體掛在網上下載資源,也成為許多網民的習氣。
黃一孟用「幸運」來形容自己在網際網路上挖到的第一桶金。「2003年,我選取創業時,正值網際網路行業剛剛興起,真正做的人還不多,起步早很癥結。若果等大學畢業再做這件事,可能就是徹底不同的結果了。當時那個時點,我是幸運的。」
這也許也就是為何,當記者假如「若果時光倒流,回到當年再給你選取一次,你會怎麼做?」他的謎底很堅定:「我仍然會選取輟學去創業。」
創業轉型抓住好時機
儘管VeryCD聲名在外,但直到2010年,黃一孟都還必需承認,「咱們是一個很小的公司,規模一直徘徊在30人左右,且每年的利潤僅僅100萬元¥上下。」
這種巨大的反差使得黃一孟陷入深思,問題似乎出在VeryCD所處的視訊行業上,整個行業的盈利模式都不清晰,幾乎所有的視訊類網站都過度依賴廣告收入。與此同時,因為網友在VeryCD上分享的內容中蘊含大量盜版影視、音樂、遊戲資源,VeryCD還面臨著很高的法律風險。
必需找到新的發展方向。他們把目光投向了網頁遊戲。十年前,網際網路的發展模式對比簡單,盈利靠廣告,電子商務也不發達。而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網際網路的弄法徹底不同樣了。對于黃一孟以及他的團隊來講,他們的轉型掐准了好時機。
目光轉向網游,用黃一孟的話來講,是去做了一個離錢對比近的行業。在黃一孟看來,做網頁遊戲以及做網站有很大的相似性,他們對於伺服器技術體系的經驗以及對於網際網路使用者心理的瞭解均可以有效「移植」。
而此前他以及戴雲傑在玩某幾款「尤其好玩」的網頁遊戲時也分別買過付費道具、充過值,這讓他們覺得做網頁遊戲至少在「找到一個模式賺錢」方面不會再令他們糾結。
事實證明,他們的路走對於了。創業的前8年,公司的人數以及營收都卡在較低的數字上,而從2010年開始,公司迎來了快速暴發的發展階段,如今,公司上下有400多人,2014年,心動網路的年利潤達到了一個多億。
在做大做強公司之餘,黃一孟也不忘說明那些對於創業有熱心的年青人。一方面是激勵內定員工創業,在心動網路,公司內定的項目會讓研發團隊持有一些股分,到後期若果做得足夠好,可以把項目拿到市場上直接融資,項目團隊也可以謀求自身的新發展;
另一方面,心動網路也會投資公司以外一些有成長性的遊戲項目,目前已投了近10個項目。「不是所有的人都適宜去創業。」黃一孟覺得,創業者身上要有一種特殊的精神,能夠肩負起更大的壓力。
創業感悟:別為創業而創業
談起教育部支撐大學生休學去創業的新政,黃一孟以他以及戴雲傑的例子「現身說法」。黃一孟輟學了,但他的合夥人戴雲傑卻在父母的請求下堅持完成為了大學課程,創業、學業兩頭統籌很辛勤,他花了6年時間才修完學分,拿到畢業證書。
黃一孟說:「當年有這個政策的話,我也許就不用輟學了,這個做法很好,讓大學生創業的嘗試成本變低。只是休學的話,相對於輟學而言,就有了退路。」
作為創業勝利者,如今的黃一孟常被請求發表對於「創業」這件事的看法,他的分享往往十分「接地氣」。
黃一孟說:「創業必定要做自己喜歡的事。當老闆沒有想像的光鮮,若果不是很喜歡,過程會很痛苦,只有喜歡才能堅持。」就像他本人,堅持做網站做了那末多年,儘管最後也沒做到理想中模樣,但在堅持的過程中,技術以及能力都獲得了提高,再去做網路遊戲,這些自然變為很強大的助力。
黃一孟還說:「不能為了創業而創業,若果沒有想到好的點子,可以先去工作。」因為在工作的過程中,你會遇到不少人,以及不同的人打交道,沒準能結交下志同道合的創業伙伴。再者,參加工作也是一個對於組織的架構、規模以及人員管理累積經驗的機會。
儘管輟學之後,黃一孟再沒有回到過校園系統地學習,但他現在反倒願意奉告大學生好好珍惜求學的時光。「創業不少年之後,我發現學校仍然是能學到不少東西的,尤為是現在的大學生,在學校裡能接觸以及掌握到的資訊比咱們那個年代要多得多,癥結看你如何自我規劃。」
說起校園,黃一孟還提到,2011年,心動網路去自己的母校上海大學校招,他曾經站在講台上向學弟學妹們講述他創業的心路歷程,校園給他的感覺依然像多年前那般親切。
從上海起步,在上海茁壯,毫無疑惑,黃一孟對於上海的創業環境有發言權。不少人會評價說,上海創業環境並不盡如人意,而黃一孟不這麼看,除了了創業成本確鑿相對於高以外,上海有其不可比擬的優勢,譬如,在上海能接觸到更多優良的人材以及合作伙伴。
此外,作為上海人,黃一孟很認可上海這座城市的契約精神,這對於創業者來講就是一個很好的環境,而且現在上海方方面面對於創業者的扶持政策也不少。
作為網際網路行業的「前輩」,黃一孟還在採訪中為年青創業者指明方向,他說,現在整個網際網路行業都起來了,尤為是搬移網際網路有很大的發展空間,不少領功能變數仍然是空白,挑一個垂直細分的市場去做,都有可能獲取勝利。
當然,對于自己的心動網路,黃一孟更是「野心」不小,他坦言對於目前公司的運營狀況不算尤其滿意,他認為,公司還有至關大的成長空間。
創業夢想:未來規劃
爭奪要有很棒的手機遊戲產品上線,新一年也會斟酌嘗試更多的新業務。
並非所有人都擁有 「勝利者的特權」 ,也並不是每一個獲取勝利的人都會自覺承當勝利者的責任。黃一孟偶爾會回憶起自己上國中的時候,那時候他不太喜歡學校,上課的時候會在課本空白處把自己「想像中的次世代遊戲」的畫面畫出來。
從本色上而言,現在的黃一孟依然會想像那些好玩的遊戲,而且,他有能力把它們做出來了。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我是凌霄,創業導師,我的扣扣以及微信都是(86346464),歡迎泛博有創業夢想的朋友來以及我一塊兒交流、互相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