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年青人回鄉創業,讓鄉村長出網際網路基因

孫利軍:100億啟動農村淘寶
環球人物記者 劉雅婷
作為阿里巴巴副總裁、農村淘寶事業部總經理,孫利軍可以說是最接地氣的高管。自從去年9月農村淘寶項目啟動以來,他不是在農村就是在去農村的路上。即使是接受《環球人物》記者採訪,也只能擠出吃飯時間,因為他的下一站還在農村。
農村電商是否藍海

什麼是農村淘寶?是呆在農村逛淘寶,仍然呆在城裡淘農村的寶?孫利軍說這兩個結果都不全對。
他先給記者列舉了一群組數字:2014年,農村網購市場總量已超過1800億元¥,預計2016年將突破4600億元¥。4600億是個什麼概念,假設拿這個數字參預2013年全國各省GDP排名,可以甩掉4個省分。儘管農村市場這麼大,但消費現狀並不樂觀,僅僅一個郵寄的問題就很難解決。孫利軍說,他去過寧夏、甘肅一些很偏遠的村,儘管基本村村都有郵政,但有郵政並不代表電子商務的路就通了。因為從縣城發快遞到村,郵費廉價的20元¥,貴的要50元¥,時間有時要一周。假設農村物流一直這麼高,農村怎麼可能長出電商的基因?
所以,農村淘寶要做的,就是通過與各地政府的合作,以電子商務為平台,搭建縣村兩級服務網路,實現網貨下鄉以及農產品進城的雙向流通。具體來講,他們會在縣級樹立物流倉儲以及營運中心,縣級營運中心的「阿里小二」負責培訓村裡的「掌櫃」,群組織促銷流動,打通縣村物流,村裡的「掌櫃」負責代買代賣,幫村民下單收貨或者往外埠發貨,這才是農村淘寶。而村淘主要是依據農民需求篩選出來的一些產品,譬如現在村淘最暢銷的就是大小家電、農資農具等。
孫利軍說,做村淘這件事,馬雲想了5年。3年前,阿里曾在農村試水,做中國特色館項目——把各個處所、縣功能變數的特色產品挖掘出來,賣出去,但因缺乏實地的培育,結果並不理想。2014年,阿里上市後,將農村電商、跨境貿易以及大資料3個領功能變數作為今後投資的重點。「為何這個時候做村淘?因為時機成熟了,上市後咱們有了足夠的資金。農村電商看起來是藍海,但這個藍海以及別的不同樣,短期內不應該去思考回報,因為農村有太多的基礎設施需要去完美。」所以,阿里規劃未來3年,投入100億元¥,樹立1000個縣級服務中心以及10萬個村級服務站,而這些投入只是第一步。
構建三張網
在孫利軍看來,農村淘寶能否落地,在於構建三張網——天網、地網、人網。天網,就是要讓政府一塊兒來做。「今天的電子商務離不開政府,只有政府跟咱們想在一塊兒,明白農村電商需要努力的是什麼,才能在癥結點上發力。」孫利軍說,這過程中,他們獲得不少支撐,從各省一把手到縣、村的幹部。「處所政府對電商發展的熱忱,也沾染著咱們把這項事業推進下去。」
地網,就是基礎建設,一個縣一個村的把服務站建起來,打通村以及縣間的物流。網購的優點就在於物美廉價且便捷,一個包裹等一個月,再付上好幾十元¥的郵費,農村電商怎麼都行不通。服務站、倉儲建起來,再通過與本地快遞公司合作,就可大大縮短物流時間。孫利軍說,目前落地的幾十個縣中,平均每一個村已達到十四五單。成交量多了,物流成本就能大幅度降下來,。當農村物流以及城市物流成本幾乎相同的時候,機會就來了。
這三張網中,最主要的仍然人網。起初,村淘選的「掌櫃」就是個代購員。他們一般在村裡經營著自己的小商舖,懂點網際網路,順便幫著村裡人買買東西,按成交額從村淘領代購費。但實際做下來效果並不好,這些人不可能全身心投入其中,也不願參加培訓學習。今年4月,村淘2.0模式啟動,尋找農村合夥人,讓在大城市打拚的大學生、年青人回鄉創業,成為新模式。
孫利軍說,農村的一大特色是,只要有個好的帶頭人,很快就能帶動當地的發展。浙江臨安白牛村能成為全國最大的炒貨基地,不是因為他們的原料出產得多,而是當年有個大學生回到老家,從說明村裡人賣滯銷的核桃到後來有600多人參預電商,當年的一個種子帶動、影響了一大批人。「所以,咱們把平台搭好、服務站建好,只要找到適合的農村合夥人回鄉創業。這些合夥人最佳是懂網際網路,經由大城市浸禮,對農村有情懷的年青人、大學生。」
沒想到,農村合夥人在招募過程中很火爆。「目前每一個縣功能變數平均報名人數能達到900多人,而且大多數都是大學生。上個月我去北方一個城市,報名人數甚至有1500多人。當地政府也很支撐,在北上廣深等城市打出廣告『尋找農村合夥人,回鄉創業』……這些人的回歸,才是將來農村電商的機會。」而一些初期加入村淘的農村合夥人,已經在當地幹出成就。「咱們雲南的一個合夥人月收入都接近兩萬元¥了,他還群組建了自己的隊伍,這樣的案例在其他縣、村有不少。」
「老兵」的農村情結
「做農村淘寶,一要有情懷,二要能堅持。」孫利軍之所以看重這兩點,跟他的個人閱歷不無關系。
孫利軍出生在浙江農村。小時候,父母為生計的辛勞讓他體會很深。父母對他的指望是好好讀書,走出農村。他也如願考上了浙江大學。畢業時,孫利軍本可以進國企,但聽了馬雲的一次演講,便下決心要進阿里。可當時阿里不招應屆畢業生,他索性跑到總部門口堵住銷售總監,說服、打動了對方,才如願進了公司。這一干,就是14年。他也從一個普通的銷售員成為了阿里的高管,負責過不少不同的業務部門。
孫利軍把自己比作阿里的老兵,而這些經驗是靠當年做銷售累積起來的。2002年,他在浙江金華地區做銷售時,人們對網際網路的認識頗有限,阿里也沒有現在的知名度。他就跑到工業園區,挨個找企業談,為何要在阿里的平台上建網站,一個虛擬的「攤位」怎麼就值6萬塊,等等。這個過程中,企業不理解的,轟他走的,甚至還有放狗咬的……但就是這樣,他愣是在第一年事跡就做到了全國第六,後來工業園區裡企業的一把手幾乎沒有不認識他的。
因為長在農村,孫利軍對農村總有一種情結。他說,以前父母都但願咱們走出農村,最後有知識有文化的人都走了,農村與城市差距愈來愈大。所以,要想用網際網路思惟扭轉農村,實現網際網路+農村,就要讓有情懷、願意為家鄉做事的年青人回到農村,這才會從根上解決問題。
做村淘前,孫利軍曾去紐西蘭、台灣等地的農村考察,那裡的農民日子很饒富。而山東壽光縣也是這樣,那裡已形成中國最大的綠色蔬菜基地,村村都是大棚,一個大棚每年收入就有10多萬元¥。他認為職業農民就是用科學的模式種植以及售賣,懂得包裝、行銷,會挖掘產品價值。孫利軍說:「我但願未來5年,更多年青人因為在農村工作而感到驕傲。因為他們說明了身旁的農民,這是份有意義的工作。」
更多精彩內容請關注微信公家號:
環球人物雜誌(ID:globalpeople2006)
環球人物官網:
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http://www.globalpeople.com.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