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最近滴滴打車又一次更名,變為了「滴滴出行」。這是繼去年從「嘀嘀打車」更名成「滴滴打車」後的又一次更名。盡人皆知,頻繁更名對于樹立企業品牌是至關不利的,那麼滴滴打車又是為什麼還要在短短不到一年半內兩次更名呢?

交了8千萬元¥「學費」的滴滴第二次更名都做了什麼?

咱們往返顧一下上一次,2014年5月份「嘀嘀打車」更名成「滴滴打車」。早在「嘀嘀打車」風靡以前,杭州妙影電子有限公司就已經將「嘀嘀打車」這個商標註冊到手。2015年4月15日,杭州妙影電子有限公司狀告「嘀嘀打車」的營運商北京小桔科技有限公司商標侵權案,在杭州市中級人民法院開庭,妙影電子請求小桔科技休止使用商標,解除影響並賠償八千萬元¥。

這次糾紛的結果最後大家都曉得了,2014年5月20日,「嘀嘀打車」官方微博對外宣佈:「全國打車軟體的領導品牌 "嘀嘀打車"正式更名為 "滴滴打車"。

滴滴打車沒有先申請好商標,這次學費交得有夠昂貴。那麼問題來了,它這次主動更名又是什麼緣故呢?

交了8千萬元¥「學費」的滴滴第二次更名都做了什麼?

頭幾天的發佈會,滴滴打車CEO程維的講話已經把更名緣故說的很清楚。經由三年的發展,滴滴打車已經從最初的計程車業務,延伸到專車、快車、順風車,下半年更是推出了大巴、代駕業務。從單一的打車軟體成長為一個出行平台,更名就順理成章。

從「打車」轉變為「出行」,顯然是一步妙棋,職能規模瞬間就暴漲起來了,打車只能是車類交通工具,而出行,卻可以是叫個搖櫓船、人力三輪車、飛機等等。這個想像空間顯然變強了不少。滴滴剛剛在不久前完成為了新一輪30億美元¥的融資,這說明滴滴正在一個更高的新起點上。

那麼為什麼滴滴是在九月份更名的呢?經由第一次被迫更名後,這一次它又做了些什麼?

交了8千萬元¥「學費」的滴滴第二次更名都做了什麼?

看到木有,果然是吃一塹長一智,人家這次學聰明了,從三月末就開始申請新商標,而且還把後期可能會用上的類目都給搶佔了,把相似商標也給搶佔了,杜絕了盜版、侵權、同行冒用的可能性。同時還將「滴滴出行」關聯四拼功能變數名didichuxing.com/.cn/.com.cn等收購併維護。滴滴這次的提前配置,堪稱滴水不漏,相信麻麻再也不用耽心它商標侵權了!

滴滴打車的商標故事奉告咱們三個道理:

(一)要想做大,就得先有商標。要末註冊,要末購買,實在不行就只能換個商標了,不然最後商標侵權就得交一大筆費用甚至還得被迫更名。

(二)一個清脆的商標,非但可以給使用者即視感,樹立品牌,更可能在融資時提高想像空間,爭奪更大額融資。

(三)做事要趁早,申請商標更是得提前,商標從申請到正式下達《商標初審公告》,真正獲得私人權維護,標準都需要9—12個月,在此期間商標並不算真正獲得國家商標局的維護。

交了8千萬元¥「學費」的滴滴第二次更名都做了什麼?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辣麼,細心的朋友必定又發現問題了,滴滴是三月末才開始申請新商標的,它為何敢在九月初就公開它的新名稱呢,不怕再一次被搶注嗎?欲知真實內情,更多精彩,敬請諮詢易名商標註冊平台。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