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權金融家:跟著阿里影業憑藉著「碟中諜5」先聲奪人,賺足了世界人民的眼球後,BAT中騰訊旗下兩大事業群同時成立影業公司。無論這是否騰訊常用的內定良性競爭手腕,網際網路文化公司深刻電影產業上游的高潮算是在騰訊發生了,專家表示,「視訊」影業在幾大平台已基本整個完成。
樂視最先啟程,於2011年成立樂視影業,目前簽約導演張藝謀、徐克、陸川,出品或發行的代表作《歸來》《小時代》系列、《熊出沒》系列;
愛奇藝於2014年7月宣佈成立愛奇藝影業,目前簽約導演王晶,目前多為聯合出品或發行作品;
優酷洋芋於2014年8月宣佈成立合一影業,暫無簽約大牌導演,目前多為聯合出品或發行作品;
騰訊視訊於2015年9月11日宣佈成立企鵝影業(騰訊於2014年9月在騰訊互娛事業群內組建騰訊電影+平台,將於2015年9月17日宣佈成立騰訊影業)。

此外,阿里巴巴並未缺席,只是路線是反向的——
阿里巴巴集團於2014年3月收購文化中國,同年8月更名為阿里巴巴影業,2015年9月3日,外媒動靜稱阿里巴巴行將在天貓盒子推出TBO視訊流媒體服務,模式或將借鑒Netflix。
顯見的機會就不是機會了
有錢是目前所有視訊網站的光鮮特色——違靠或是乾爹或是親爹的巨頭平台網際網路企業,燒錢的速度以及能力大家並駕齊驅。因而每家「視訊」影業都能夠輕輕鬆鬆沾上每年最熱點最賣座的電影——買買買的門坎首先是有錢。譬如《捉妖記》,騰訊視訊以及合一影業都是聯合出品方,也都成為了自家投資案例中的代表作,愛奇藝近期聯合出品了《華美上班族》。
除了了有錢之外,「視訊」影業的優勢在於IP孵化——或是說是IP沉澱,視訊網站最先是播出渠道,渠道的內含性就很大,再加之免費的模式,流量巨大顯而易見,因而會有海量的視訊產品(電影、電視劇、動漫或其他)在渠道裡接觸使用者——爆款自然就有了成為電影的基因以及基礎。《老男孩》《熊出沒》《煎餅俠》都是這個路徑。騰訊互娛內定有小說、手游、動漫,更是易於沉澱並孵化出有使用者基因的電影產品。
「視訊」影業除了了買·IP兩大顯見優勢以外,對于資本以及項目來講還擁有的吸引力是使用者資料——電影製作公司其實長期缺乏工具以及能力去發現使用者以及定位使用者,當然這也與創意性人材叛逆的創作態度有關。但跟著電影市場激烈程度的深化,誰更曉得使用者更能洞察使用者成為了不少製片人所憑仗的稀缺本領。使用者資料毫無疑惑是發生這個本領的源頭,海量的樣本以及豐厚的使用者影像消費行為資料無疑是最能描寫使用者的依據,無需大資料,一般的統計學模型以及法子就能完成對於使用者的描寫,若果再輔之以大資料的計算預測也就有了可能——儘管百度去年在此失意,但大資料的預測可能性依然值得期待,只是模型的樹立有待進一步完美。
人無我有就是優勢,就是競爭力——沒有使用者資料的片商們確鑿需要「視訊」影業的助力,但這看起來「視訊」影業更適宜做伙伴,而不是大佬。
以上這些在邏輯上都是成立並顯見的。但商業的勝利都不是顯見的機會——誰都曉得能成的生意必定會成為紅海,誰都覺得不太靠譜的創意反而有機會找到藍海。
除了了票房,能否去追趕受人尊敬的偉大?
一邊在海量燒錢,一邊又在掙錢但不能扭虧為盈的「視訊」影業——目的是有一天賺到有利潤的錢嗎?馬雲、馬化騰、李彥巨集、賈躍亭操持的大平台、大生態,有其他銷售驅動型的業務,他們在創造滾滾的利潤——但有時候這些錢並無創造出尊敬,利潤無法塑造偉大。
與社會文明成正關聯的創造會作用於創造者,令其偉大,令其受人尊敬。那些驚喜甚至尖叫的創意、那些打動數萬心靈的故事、那些使人拍案叫絕的奇觀是那些偉大電影作品的共同特質,偉大的光環也會塑造那些受人尊敬的電影企業以及電影人。
若果成為聯合出品方、聯合發行方,成為行業的添翼者說明傳統電影業以更為穩健的模式做產品,「視訊」影業作為網際網路工具當然做獲得,但這就真的只是無非爾爾了——被視為時代人物的網際網路大佬們,只是為了在財務資料以外講些好聽的資本故事,或是只是為了傍上IP而借到光環塑造自己,就毫不足以成為偉大的企業了。
再者,作為參投的聯合出品方,在最終結算財務賬款的時候,很被動,勇敢想像的狀況也是即使「視訊」影業真金白銀投錢了(多為資源置換+必定資金投入),最後卻在較後順位分賬,這真的對於企業財務有說明嗎?
「視訊」影業是一種探路的法子,做電影更多的應是做給行業以及使用者,票房、爆款都無非是媒體追趕的光環,對於普通觀眾而言,能夠刻下這家企業名字的電影必定是那些可以稱為佳作、傑作的創意、故事或奇觀。有錢,有IP沉澱池,有使用者資料的「視訊」影業,期待你們儘快創造——而不只是參投以及行銷。
文章來源:察影 作者:陳昌業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