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藝選秀為什麼喜歡內定冠軍?一些優良學員為什麼早早就被淘汰,而一些資質平平的人卻能笑傲江湖?為何有些藝人奪了冠軍之後就泯然世人?為何有些藝人好端端就被公司雪藏?八哥今日吐血科普,結合一些實際案例,揭開流淌在綜藝選秀節目血液裡的「原罪」。
《中國好音效4》以張磊的奪冠收官。
另一名奪冠熱點陳梓童雖位居亞軍,得票數卻被張磊拉開了幾個身位:
先看結果:
除了了媒體的超過一倍差距,觀眾投票環節,張磊比陳梓童足足多出了7885票,至關於張磊以及陳梓童之間,差出了一個多李安,或行將一個的貝貝。
按理說,冠亞軍之爭本應差之毫釐。《好音效4》冠軍出在周傑倫組也合情合理:《好音效》史上最大牌的導師;獨一一個兩位學員進入總決賽的「雙保險」;學員作風至多元¥、標籤最明晰、唱工最全面、市場前景最佳……
再加之總決賽當晚,絕對於是周傑倫的主場,滿場粉色螢光棒,滿場小公舉粉絲,就這麼把周傑倫的兩個愛徒整個投下去了,怎麼說得過去?
實際上,從孫伯綸淘汰開始,「好音效」黑幕說就一直沒停過,但你信或不信,它就在那,從未離開過!
But WHY?
選秀競賽為啥都恁多黑幕?搞點綠幕,變個特效耍耍不行嗎?
其實,這事若果你用天使投資(VC)篩選項目的思路看,所有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投資環境內地主要有兩大造星機構燦星製作以及天娛傳媒,擁有著強勢平台資源《中國好音效》與《超女》、《快男》等。下面的討論,也主要繚繞這兩大「家族」開展,如有遺漏,並不是有意。遴選項目近些年創業潮洶湧,大把項目計劃書湧進VC的信箱,VC要想辦法挑揀出最有投資價值的項目。這至關於選秀節目一路選拔晉級,直到最後幾名。張磊、陳梓童、譚軒轅、貝貝、李安就是《中國好音效》這個VC選出的擁有投資價值的項目。
張磊優勢唱工不差,深得音樂人喜愛;性格溫以及,會讓人有天然的好感;導師那英身份、資格特殊,再拿冠軍也算合情合理。
劣勢
年紀偏大(1981年10月7日出生),顏值不高、形象略差,偶像潛質不足;音樂作風小眾,未來音樂市場佔有率不會過高;定位太接地氣,未來市場商業價值堪憂。說句難聽話,競賽收場後讓他接個代言,都不曉得能代言什麼東西,打火機?農副產品?仍然是保暖內衣?反正確定不會是百事可樂、哈根達斯這樣的潮牌。
陳梓童
優勢百變作風,百變曲風,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年青漂亮(1989年10月30日出生),市場潛力好。有成為下一個吳莫愁的潛質。
劣勢
唱工還有進一步雕琢的空間(廢話,專家誰還來選秀)。有經紀約在身,未簽約至夢響強音文化傳佈公司,(也就是《好音效》學員標準的經紀、唱片約歸屬地)。
其他幾位
有傳言貝貝也未簽約
李安是個歪果仁(開玩笑,這可是《中國 好音效》!)
譚軒轅?還不如張磊。
這麼看來,陳梓童佔盡優勢卻最終失利,似乎與她未與夢響強音簽約有很大關系。事實上,八哥可以很負責任的奉告你:這就是抉擇性關系。每一個預測者,甚至《好音效》節目組的人,都常把「陳梓童沒簽約」掛在嘴上。儘管官方不會也不可能透出這層意思,但這就是核心!求別說是民意這樣,八哥是隻鳥都曉得有貓膩。
為何?咳咳,看,你又著急了對於不對於。
來,聽首歌,舒緩下?
其實,這牽涉到每一個VC都很注重的幾個問題:
風險節制
為保錢袋安全,在「一流項目,二流執行人」以及「二流項目,一流執行人」之間,VC往往會選取後者。再好的藝人(項目),不是自家的(甚至連二流執行人都算不上),那還選了幹嗎?
所以,有了「黑幕」。譬如,往屆,《好音效》有太多優良選手被莫名淘汰,實力超群的姚貝娜、孫伯綸,人氣超高的毛澤少、陳樂基,在總決賽中抱憾的陳梓童、吉克雋逸等。2013《快活男聲》全國20強的出生,也讓人「看不懂」:好的都被淘汰了,選了一群烏七八糟的選手進來。
有心人會發現,這些被淘汰的實力選手暗地裡,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簽約了其他經紀公司。譬如,2013年「快男」,起初有媒體認為是龍丹妮以及馬昊太專制,後來才曉得全國66強中有一大批選手都是身帶合約的。大家都曉得,與燦星還會讓學員繼續競賽不同,天娛直接杜絕身帶合約的選手進入20強範疇。此外,有「快男」選手透露,所有進入66強的選手,都要提前簽署一份「一旦進入全國20強則自動生效」的藝人合約,若果回絕,哼哼。
投資回報率
不要以為天使投資人真的是天使,逐利才是他們的本色。投了錢,能獲得多少回報,是他們最關注的。
很顯明,無論是《好音效》仍然是《超女》、《快男》,越日後走保證的暴光就越密集、表現機會就越多、關注度就越集中、含金量就越高,商業價值自然就越大。自家搭好了檯子,讓別家藝人登堂入室,就像你是賣燒餅的,卻一直花錢在電視上鼓吹隔壁家的包子一個道理。
退一步說,雙方經紀公司能否開展合作呢?
也很難,因為太多糾纏不清的灰色領功能變數。那乾脆,to be or not to be,直接抉擇吧。當然,也有經紀約以及唱片約分屬不同公司的,譬如郁可唯經紀約在天娛,但唱片約在滾石;甦醒經紀約在天娛,唱片約在索尼。但這種例子很少,藝人本人也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並不是「錢樹子」層級。
偉大滴馬克思說過:「若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轔轢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敢犯任何罪惡。」
巨額利潤驅使下,區區黑幕算什麼。所以,這件事實上阻礙了音樂行業發展的潛規則,就這麼頑強地存活壯大了。
愉快燒錢
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大家都懂。真不懂的看看滴滴以及快的的補貼大戰去。
選秀只是投入的第一輪。
競賽收場,公司往往還要對於簽約藝人投入更多。
僱傭團隊、培訓、打造、包裝、推廣,這都需要大量資金以及資源投入。所以往往外界看合約都是各種霸王條款,但站在經紀公司的立場看,先種樹後乘涼,卻指不定樹剛長好就被人連根拔走了,已砸下去的錢以及精力豈不是要打水漂?
勝利包裝一個藝人,前期需要投入多少呢?這個因人而異,因經紀公司人脈以及資源的不同也會有很大不同,難以衡量。然而,從一些藝人解約時的賠償金額上,可以大概看出些端倪。譬如,在2005年超女競賽期間,天娛請求所有進入各賽區前10名的選手簽訂一份為期8年的合同,悔約需向天娛支付500萬元¥違約金;2006超女冠軍尚雯婕與天娛解約時,違約金被曝高達700萬元¥;陳楚生與天娛解約時,賠償金額據傳為650萬元¥(也有傳言說為300萬元¥)……
利潤分成
這個也沒什麼好解釋的。
在合約期內,公司還要在賺取盡可能多錢的基礎上,以及藝人處好關系。簡單說,公司早期佔主導,藝人越強,公司話語權越弱,直至最終「跪舔」。
譬如吳莫愁,2013年就獨賺1.3億元¥,簡直是一台人肉印鈔機,在公司的話語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想留住當紅藝人?不給他們甜頭可不行。
另一個例子是李宇春。作為選秀史上至今最勝利的藝人之一,05「超女」之後,她的發展順風順水,很快躥升到一線行列。跟著8年合約到期,天娛想盡辦法與她續約,讓出了無數資源、做出了無數讓步,總算留住了李宇春的部份合約,但實際上天娛與李宇春工作室,也是一個合作關系。坊間傳言李宇春這輪合約到期後,就將徹底脫離天娛,並且這個時間點很快就要到來了。
張傑也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張傑的離開也是遲早的事兒。」
沉沒成本
投資失敗,及早止損。
這是VC必需面對於的問題。
為何有些藝人會被雪藏?公司都喜歡聽話的藝人。
《好音效》第一季冠軍梁博,據傳賽後拒接一切商演直接回學校深造,慢慢被公司厭棄。
原先嘛,花了大價錢培育你,輪到你要為公司賺錢的時候,直接撂挑子,誰受患有。而且,據知情人士透露,梁博也不是個聽話的主,經常讓公司很頭疼。相較之下,吳莫愁就很聽話,燦星也將所有資源都用在她身上,短短期各種國際品牌代言就來了,這就是差距。
也有怎麼捧都紅不了的。據某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在經由了幾輪投入及多方面的嘗試後,若果還無法將某些藝人做出來,就會武斷拋卻。畢竟公司資源以及精力都有限,不會無限制的投入。娛樂界是一個太現實的圈子,這都是沒辦法的。」
還有那些有「黑歷史」的。一旦被發現,自然更是封殺沒磋商。
扯遠了,總之,簽約,對于新人來講,的確是關系著TA的競賽過程、最終成就,甚至事業軌跡。
當然,這仍然是個雙向選取的過程,有的新人並不願意簽約到某公司,只但願有個短期內的暴光,或是心存僥倖的機會,那就配合著公司、節目方,在自己能介入的節目集數里,把自己的戲演好。好聚好散,也是娛樂界一條很主要的法則。
大家還可以關注WEIXIN官方號「bazhiyuji」檢視更詳細資訊。
註:文章所有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均為「八隻娛記」原創。
綜藝選秀為什麼喜歡內定冠軍?一些優良學員為什麼早早就被淘汰,而一些資質平平的人卻能笑傲江湖?為何有些藝人奪了冠軍之後就泯然世人?為何有些藝人好端端就被公司雪藏?八哥今日吐血科普,結合一些實際案例,揭開流淌在綜藝選秀節目血液裡的「原罪」。
《中國好音效4》以張磊的奪冠收官。
另一名奪冠熱點陳梓童雖位居亞軍,得票數卻被張磊拉開了幾個身位:
先看結果:
除了了媒體的超過一倍差距,觀眾投票環節,張磊比陳梓童足足多出了7885票,至關於張磊以及陳梓童之間,差出了一個多李安,或行將一個的貝貝。
按理說,冠亞軍之爭本應差之毫釐。《好音效4》冠軍出在周傑倫組也合情合理:《好音效》史上最大牌的導師;獨一一個兩位學員進入總決賽的「雙保險」;學員作風至多元¥、標籤最明晰、唱工最全面、市場前景最佳……
再加之總決賽當晚,絕對於是周傑倫的主場,滿場粉色螢光棒,滿場小公舉粉絲,就這麼把周傑倫的兩個愛徒整個投下去了,怎麼說得過去?
實際上,從孫伯綸淘汰開始,「好音效」黑幕說就一直沒停過,但你信或不信,它就在那,從未離開過!
But WHY?
選秀競賽為啥都恁多黑幕?搞點綠幕,變個特效耍耍不行嗎?
其實,這事若果你用天使投資(VC)篩選項目的思路看,所有疑惑就迎刃而解了:
投資環境內地主要有兩大造星機構燦星製作以及天娛傳媒,擁有著強勢平台資源《中國好音效》與《超女》、《快男》等。下面的討論,也主要繚繞這兩大「家族」開展,如有遺漏,並不是有意。遴選項目近些年創業潮洶湧,大把項目計劃書湧進VC的信箱,VC要想辦法挑揀出最有投資價值的項目。這至關於選秀節目一路選拔晉級,直到最後幾名。張磊、陳梓童、譚軒轅、貝貝、李安就是《中國好音效》這個VC選出的擁有投資價值的項目。
張磊優勢唱工不差,深得音樂人喜愛;性格溫以及,會讓人有天然的好感;導師那英身份、資格特殊,再拿冠軍也算合情合理。
劣勢
年紀偏大(1981年10月7日出生),顏值不高、形象略差,偶像潛質不足;音樂作風小眾,未來音樂市場佔有率不會過高;定位太接地氣,未來市場商業價值堪憂。說句難聽話,競賽收場後讓他接個代言,都不曉得能代言什麼東西,打火機?農副產品?仍然是保暖內衣?反正確定不會是百事可樂、哈根達斯這樣的潮牌。
陳梓童
優勢百變作風,百變曲風,靜如處子動如脫兔。年青漂亮(1989年10月30日出生),市場潛力好。有成為下一個吳莫愁的潛質。
劣勢
唱工還有進一步雕琢的空間(廢話,專家誰還來選秀)。有經紀約在身,未簽約至夢響強音文化傳佈公司,(也就是《好音效》學員標準的經紀、唱片約歸屬地)。
其他幾位
有傳言貝貝也未簽約
李安是個歪果仁(開玩笑,這可是《中國 好音效》!)
譚軒轅?還不如張磊。
這麼看來,陳梓童佔盡優勢卻最終失利,似乎與她未與夢響強音簽約有很大關系。事實上,八哥可以很負責任的奉告你:這就是抉擇性關系。每一個預測者,甚至《好音效》節目組的人,都常把「陳梓童沒簽約」掛在嘴上。儘管官方不會也不可能透出這層意思,但這就是核心!求別說是民意這樣,八哥是隻鳥都曉得有貓膩。
為何?咳咳,看,你又著急了對於不對於。
來,聽首歌,舒緩下?
其實,這牽涉到每一個VC都很注重的幾個問題:
風險節制
為保錢袋安全,在「一流項目,二流執行人」以及「二流項目,一流執行人」之間,VC往往會選取後者。再好的藝人(項目),不是自家的(甚至連二流執行人都算不上),那還選了幹嗎?
所以,有了「黑幕」。譬如,往屆,《好音效》有太多優良選手被莫名淘汰,實力超群的姚貝娜、孫伯綸,人氣超高的毛澤少、陳樂基,在總決賽中抱憾的陳梓童、吉克雋逸等。2013《快活男聲》全國20強的出生,也讓人「看不懂」:好的都被淘汰了,選了一群烏七八糟的選手進來。
有心人會發現,這些被淘汰的實力選手暗地裡,基本都有一個共同點:簽約了其他經紀公司。譬如,2013年「快男」,起初有媒體認為是龍丹妮以及馬昊太專制,後來才曉得全國66強中有一大批選手都是身帶合約的。大家都曉得,與燦星還會讓學員繼續競賽不同,天娛直接杜絕身帶合約的選手進入20強範疇。此外,有「快男」選手透露,所有進入66強的選手,都要提前簽署一份「一旦進入全國20強則自動生效」的藝人合約,若果回絕,哼哼。
投資回報率
不要以為天使投資人真的是天使,逐利才是他們的本色。投了錢,能獲得多少回報,是他們最關注的。
很顯明,無論是《好音效》仍然是《超女》、《快男》,越日後走保證的暴光就越密集、表現機會就越多、關注度就越集中、含金量就越高,商業價值自然就越大。自家搭好了檯子,讓別家藝人登堂入室,就像你是賣燒餅的,卻一直花錢在電視上鼓吹隔壁家的包子一個道理。
退一步說,雙方經紀公司能否開展合作呢?
也很難,因為太多糾纏不清的灰色領功能變數。那乾脆,to be or not to be,直接抉擇吧。當然,也有經紀約以及唱片約分屬不同公司的,譬如郁可唯經紀約在天娛,但唱片約在滾石;甦醒經紀約在天娛,唱片約在索尼。但這種例子很少,藝人本人也都有這樣那樣的不足,並不是「錢樹子」層級。
偉大滴馬克思說過:「若果有10%的利潤,資本就會保證到處被使用;有20%的利潤,資本就能活躍起來;有50%的利潤,資本就會鋌而走險;為了100%的利潤,資本就敢轔轢人間一切法律;有300%以上的利潤,資本敢犯任何罪惡。」
巨額利潤驅使下,區區黑幕算什麼。所以,這件事實上阻礙了音樂行業發展的潛規則,就這麼頑強地存活壯大了。
愉快燒錢
這個沒什麼好解釋的,大家都懂。真不懂的看看滴滴以及快的的補貼大戰去。
選秀只是投入的第一輪。
競賽收場,公司往往還要對於簽約藝人投入更多。
僱傭團隊、培訓、打造、包裝、推廣,這都需要大量資金以及資源投入。所以往往外界看合約都是各種霸王條款,但站在經紀公司的立場看,先種樹後乘涼,卻指不定樹剛長好就被人連根拔走了,已砸下去的錢以及精力豈不是要打水漂?
勝利包裝一個藝人,前期需要投入多少呢?這個因人而異,因經紀公司人脈以及資源的不同也會有很大不同,難以衡量。然而,從一些藝人解約時的賠償金額上,可以大概看出些端倪。譬如,在2005年超女競賽期間,天娛請求所有進入各賽區前10名的選手簽訂一份為期8年的合同,悔約需向天娛支付500萬元¥違約金;2006超女冠軍尚雯婕與天娛解約時,違約金被曝高達700萬元¥;陳楚生與天娛解約時,賠償金額據傳為650萬元¥(也有傳言說為300萬元¥)……
利潤分成
這個也沒什麼好解釋的。
在合約期內,公司還要在賺取盡可能多錢的基礎上,以及藝人處好關系。簡單說,公司早期佔主導,藝人越強,公司話語權越弱,直至最終「跪舔」。
譬如吳莫愁,2013年就獨賺1.3億元¥,簡直是一台人肉印鈔機,在公司的話語權自然不可同日而語。這個也很容易理解:想留住當紅藝人?不給他們甜頭可不行。
另一個例子是李宇春。作為選秀史上至今最勝利的藝人之一,05「超女」之後,她的發展順風順水,很快躥升到一線行列。跟著8年合約到期,天娛想盡辦法與她續約,讓出了無數資源、做出了無數讓步,總算留住了李宇春的部份合約,但實際上天娛與李宇春工作室,也是一個合作關系。坊間傳言李宇春這輪合約到期後,就將徹底脫離天娛,並且這個時間點很快就要到來了。
張傑也是。據知情人士透露,「張傑的離開也是遲早的事兒。」
沉沒成本
投資失敗,及早止損。
這是VC必需面對於的問題。
為何有些藝人會被雪藏?公司都喜歡聽話的藝人。
《好音效》第一季冠軍梁博,據傳賽後拒接一切商演直接回學校深造,慢慢被公司厭棄。
原先嘛,花了大價錢培育你,輪到你要為公司賺錢的時候,直接撂挑子,誰受患有。而且,據知情人士透露,梁博也不是個聽話的主,經常讓公司很頭疼。相較之下,吳莫愁就很聽話,燦星也將所有資源都用在她身上,短短期各種國際品牌代言就來了,這就是差距。
也有怎麼捧都紅不了的。據某知情人士透露:「公司在經由了幾輪投入及多方面的嘗試後,若果還無法將某些藝人做出來,就會武斷拋卻。畢竟公司資源以及精力都有限,不會無限制的投入。娛樂界是一個太現實的圈子,這都是沒辦法的。」
還有那些有「黑歷史」的。一旦被發現,自然更是封殺沒磋商。
扯遠了,總之,簽約,對于新人來講,的確是關系著TA的競賽過程、最終成就,甚至事業軌跡。
當然,這仍然是個雙向選取的過程,有的新人並不願意簽約到某公司,只但願有個短期內的暴光,或是心存僥倖的機會,那就配合著公司、節目方,在自己能介入的節目集數里,把自己的戲演好。好聚好散,也是娛樂界一條很主要的法則。
大家還可以關注WEIXIN官方號「bazhiyuji」檢視更詳細資訊。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註:文章所有圖片來自網路,文字均為「八隻娛記」原創。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