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摘要:據說,美團以及群眾點評這對冤家可能真要在一塊兒了。假設合併後的新公司徹底納入BAT某一家譬如騰訊的旗下,那麼其合併效果將介於滴滴快的以及58趕集之間,估值可望超過百億美元¥(不內含注資),假設依然維持獨立,那麼其效果可能不會好於58趕集,估值將比100億美元¥少不少。

從今年早些時候開始,就一直有傳言稱美團以及群眾點評可能匯合併,但最終被證明是謠言,無非今天有訊息稱,這次美團可能真的要以及群眾點評在一塊兒了。儘管官方已經闢謠,但因為美團開始新一輪融資已經有了幾個月,到目前依然秘而不宣,因而阻撓傳言流行很難。

在本文中,尹生將不就傳言的真實性進行探究——儘管我的確就此向兩家公司的內定人士進行了求證,但在這裡我不便公開關聯人士的回復——我更關切的是,關聯訊息假設屬實,會帶來什麼扭轉。

提起相似的案例,咱們首先會想到不久前發生的滴滴快的以及58趕聚攏併案,資本市場對兩起案例的反映不同,前者的估值相比合併前增添了一倍以上,後者的市值相比合併後的高點已經跌掉近40%。

這大概是因為,滴滴快的合併後,競爭強度有所降低,因為在合併前,兩家公司暗地裡的金主騰訊以及阿里巴巴都有重大戰略利益在裡面,這通常象徵著不惜血本的持續價格戰,而合併後兩家公司似乎扭轉了戰略,而在它們以外,暫時尚無泛起新的擁有重大戰略利益在裡面以至於不惜血本的新參預者

而在58以及趕集案中,合併並無解決兩家公司原來就存在的問題:在入口端面臨O2O轉向帶來的從新洗牌,而在商業變現環節,又面臨招聘、房產、汽車等重點行業的重度垂直對的擠壓,這象徵著它可能無法通過合併來改善營收以及成本結構,或是很難。

因而,假設美團點評合併,而且新公司並不能徹底納入BAT中的一家(目前傳言中的是騰訊),那麼結果更可能接近58趕集案,而非滴滴快的案,因為:

儘管兩家公司合併後,彼此作為對的關系不復存在,但壓制兩家公司營收以及盈利空間的長期壓力並無消失,即O2O在BAT重構未來網際網路商業格局中的戰略價值始終存在,這象徵著價格戰會在至關長期內如影隨形,除非BAT在這一點上發生認知變化。

關於這個行業本身的悖論——從而即使在目前的市場集中度下依然給予像BAT這樣量級的新進入者機會的理由——我在上篇文章《王興現在的處境就像幾年前的劉強東,但糟糕得多》中進行過分析:

不像什物商品可以很容易擴張產能、並且更少受到交付時間限制,服務的供應很易受到時間以及服務能力的限制,這象徵著好的提供者有很強的議價能力,而在使用者一側,因為服務設計以及交付的不規則,過度的擴散也讓公司無法通過一體化來整合,本地化的特色又讓使用者與商戶之間更易樹立直接的聯絡,這些都使使用者變得易變、價格敏感並掌握議價權。

這可能會使美團處於一個很糟糕糕的境界——無法樹立起真正的競爭壁壘以及使用者轉移成本:儘管它在規模上處於領先,但並不能將這種規模上的領先轉變為規模經濟優勢,或是其他先行優勢,反而是規模越大虧得越多,從而不得不持續依賴外部融資,這又反過來稀釋創始人以及管理層的股分,並壓縮在核心員工上的競爭力,同時,資金鏈的壓力還可能迫使它轉而向商戶長期施壓,這會降低其在商戶端的競爭力。

至於與58趕集的相似性方面則表現為:在日子服務O2O目前最大的幾個垂直領功能變數,即餐飲、遊覽等,新公司儘管在餐飲以及外賣領功能變數擁有很大份額優勢,但這兩個領功能變數都是需要持續大量燒錢的行業,而在目前最接近錢途的旅遊行業,則面臨著攜程以及去哪兒兩個巨頭

而在入口方面,它也與BAT不在同一個量級,以阿里巴巴為例,該公司目前擁有數億基於交易的活躍使用者,此外為了防止未來O2O入口對其什物電商入口形成替代或者稀釋要挾,阿里巴巴可能會不惜代價地在O2O領功能變數求得勝利。

這個行業的另一個競爭激發因素是,使用者享受的服務不像訊息同樣是免費的,這就象徵著,理論上只要BAT向其海量使用者提供足夠的O2O服務優惠,或是能為商家帶去更多的收入以及回報,他們的忠厚度很難樹立,而這通常只是錢的問題。

當然,新公司也會發生一些進取踴躍的變化,譬如新公司因為擁有了足夠多的商家以及服務項目,假設整合為一個使用者入口,將可能施行某種程度的使用者習氣培育——過去群眾點評一度初步形成為了一些使用者使用習氣。

同時,在成本結構方面,也可能受益於地推隊伍整合帶來的規模效應。此外,因為在不少城市目前兩家公司是主要對,這也象徵著在BAT的勢力徹底籠蓋到以前,新公司可以享受必定程度的使用者與商家議價能力。這些最終將反映到其財務結構上,並可能延緩其燒錢的節奏。

假設新公司納入BAT中一家的旗下,譬如騰訊,情況會怎麼樣?去年初時騰訊持有群眾點評大約20%的股分,但這之後又經由融資,極可能已經稀釋,假設美團點評按2:1進行合併,那麼若騰訊這次不大規模注資,其持股就可能大幅降低。

假如騰訊這次大規模注資,並且取得足以影響到新公司營運的節制權,那麼新公司可能面臨徹底不同的戰略處境:

它將享受到BAT這樣的大平台的紅利,除了源源不斷的資金保障,還內含在使用者入口、多樣化變現模式等,但前提是王興以及張濤這兩大強勢人物能夠接受現實,即兩家公司實際上被騰訊收購,而且騰訊真的抉擇挽起袖子自己幹了,而非僅僅做那個連線一切者。

假如騰訊只是一個事實上的大股東,但並不能對其營運施展實質性影響,就像京東以及合併前的群眾點評同樣,那麼新公司的處境將極可能繼續以及獨立時同樣。

在兩種情況下,整合的過程均可能致使份額流失,在目前行業高速發展期,可能會給百度以及阿里巴巴更多的機會,而最終新公司的份額在整合完成時,可能會像以往相似的合併,回到合併前份額更大的一方的水平,而之後的變化趨勢則取決於整合後公司的競爭力。

我在前面那篇文章中提到,在騰訊徹底收購的情況下,美團目前的合理估值大約是65億美元¥,合併後的公司的估值可能會超過100億美元¥(不斟酌注資)。

假設新公司依然是獨立作戰,斟酌兩家公司使用者的重合程度,以及整合的難度(從而給對機會),新公司的價值可能只會比65億美元¥高一些,就像58趕集同樣,目前其市值已經回到了宣佈合併前的水平。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若想瀏覽更多網際網路價值鑽研與評估方面的文章,請定閱尹生的微信公號價值線(jia-zhi-xian),或者前往尹生的福布斯中文網以及百度百家專欄。若需轉載,請署名並註明出自價值線。但申明:尹生的所有文章僅做一般性探討,不作為投資決策之依據,股市有風險,請鄭重決策。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