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在前面的話:本期課程是由糗事百科創始人王堅老師為咱們帶來《暗藏玄機,挖掘「暗需求」暗地裡的創業價值》。從天涯的一個帖子,到一款喜聞樂見的套用,糗事百科或許是不少人的睡前讀物以及打發閑暇時間的佐料。可能你以前不會想到,一件件平凡細碎的糗事,也能轉化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機。糗事百科創始人王堅奉告咱們,這就是「暗需求」的魅力。

本期講師:王堅
糗事百科創始人

個人簡介:
王堅200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之後曾經擔任環球資源網站經理,2005年進入騰訊,先後擔任過QQ信箱產品經理、Q吧產品總監、進階戰略經理等職務。擁有9年的網際網路產品關聯經驗。2005年應用業餘時間建立了糗事百科網站。這是一個由使用者分享真實糗事的網站。目前有90萬以上的Feed定閱者,是被定閱至多的華語網站。王堅於2010年編著《結網: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扭轉世界》。
2014年11月,糗事百科完成為了A輪500萬美元¥融資,投資機構為立異工場。
下列是文字實錄
王堅: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標題叫暗需求與需求擴散。為何想到這個呢?就是因為我覺得通常來講蘊含巨大價值的需求,一般都是暗需求,其實它不太被人所知,不是那末明確,沒有被不少人發現。
這樣說是因為跟它對於應的這個明需求咱們去看的話,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說有不少人已看到了,然後已有一個成果在那邊了,譬如像打車,像衣食住行其實方方面面都有解決專案,或是是有不少團隊已在努力,暫時尚無泛起一個很大的成果。
第二種是大家都看到了,然而誰都短期內解決不了,像養老問題,咱們現在老齡化愈來愈嚴重,然而年青人愈來愈少,一方面年青人要工作去創造社會財富,用錢去養白叟,一方面白叟又需要年青人去照應,所以現在有不少公司在發明機器人解決這個問題。清潔能源也是,我昨天還看到一個漫畫,美國的那個奧巴馬爬在一個梯子上,這邊是煤炭能源,對於面是清潔能源,然後那個梯子差了一截,他說現在咱們必定要跨過去,然而那個梯子跨無非去。清潔能源跟傳統能源的銜接仍然是有問題。(星際移民)這是咱們人類所面臨的一個對比終極的問題,就是咱們不能跟著地球一塊兒去死,然而可能咱們的孫子的孫子也看不到解決的那一天。
然而相對於來講,這個沒有被人所知的暗需求它才是咱們可以去應用的一個機會。一方面是說現在大家沒有看到,咱們先找到了先去做了,就有了必定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是說在做這一個暗需求的時候,其實可以挖掘到不少更深層次的需求。快的一開始做打車,其實也沒想好到底是從高端的專車像易到那樣切入,仍然是從計程車切入,因為那邊已有人做了,所以就做了計程車。然而在做的過程中就發現這裡面可以挖掘的需求是很多的,就是怎麼去符合乘客,怎麼樣去符合司機。
然後他們的經驗是說,目前國內這種先設定目的地,再發給司機,然後再來接單的這種模式,它的總體運營效力是Uber的兩倍,Uber是我只要一鍵就能叫車,我不需要去設定目的地,這中間的區別就是說你設定了目的地之後,若果這個目的地足夠遠,那末像去機場,去火車站司機就會主動來搶,不需要補貼,因為他們就喜歡幹這種活。
若果這個目的地對比近,這個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說這個是跟司機事順路的,他可能回家或是是正好在他行進的路線上面,然後另一種是說這個司機去跟他沒有一個太強的符合性,只有在最後一種沒有太強符合性又對比近的時候才需要去加價,然後去給司機更大的折扣優惠。所以這模樣算下來,他們用同樣的金額,可以達到兩倍的這種定單量,或是是說這個使用者的滿意度,所以總體的運營效力很高。裡面還有不少更精細化的東西,其實並不只是給乘客發優惠券那末簡單,這些東西都是在去運營暗需求的過程中去逐步挖掘出來的。
那末怎麼樣發現值得應用的暗需求呢,據我察看,主要就是兩個途徑。第一個就是說咱們可以去找到一個大家已預設的缺陷,就是他是一個不太好的東西,就是你可能天天會路過路面,然後那個路面坑坑窪窪的,然而也就一下過去了,沒覺得什麼,已變為日子一部份了。但若有人真的把它填平了,大家是會覺得這個東西有用。譬如說iPhone,在iPhone出生以前,其實我身旁的不少人他們已用pam良久了,pam後來出了手機版,這個東西也是蠻好用的,它比諾基亞其實要更先進一些,其實它已很接近iPhone了,然而它跟iPhone的區別是說它不支撐手指直接觸摸,這個是一點,它仍然是有這樣的小缺陷。此外就是說它不支撐全網頁的閱讀,它的閱讀器沒有iPhone的那種縮放鍵,也沒有什麼按兩下就在某個處所拉近那末利便等等,這幾個點就致使iPhone仍然是有很大的暗需求。
360也是,今天的windows好了不少,然而初期的windows在打補釘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國有不少盜版,安全性是有不少隱患的,有不少流氓軟體。它出來之後,就成為了一個windows的大補釘,它形成為了windows這個系統缺陷的一個主要的創可貼也好,或是說繃帶也好,就發生了很一個大的需求。
打不到車,出來滴滴打車,Uber等等這種。
還有一種是叫做,我把它叫做釋放被囚困的小眾弄法,有些東西它其實在某些處所是存在的,只是說那個處所並非尤其適宜於它,譬如說像貼吧,像豆瓣小組,甚至是天涯的一個帖子,其實它們裡面會有一些自己的就是跟整個貼吧,跟整個豆瓣不同樣的弄法,會有一個自己的小的話題,一直在那邊去討論。然而因為它的系統的限制,譬如它是把新的帖子排在上面,老帖子排在下面,然而不能把更好的帖子排在上面等等,或是是回復的時候沒有像知乎能夠排序等等,所以它就被囚困在那邊了,它發展到必定的程度就沒辦法再發展了,它的這種活躍度是被它的工具的不符合性限制住了。把這個東西給釋放出來,就會變為一個相對於對比群眾的東西。
譬如說糗事百科,其實我在做的時候並不曉得,然而當我想要去找內容灌水的時候我就發現天涯上面有個貼子,叫做扒一扒我身旁的極品,就是同事的極品,或是是鄰居的極品,或是什麼之類的,就是把他們的事情報出來的,其實報出來的事情往往就是糗事。然後我就把那個東西扒過來,然後灌了不少樓,它本身那個帖子是有幾千樓了,可能有三四十頁,然後就沒辦法繼續了。因為沒有人去翻到很後面去看最新更新的內容,所以它到了必定的程度之後,他就被自己的這種局限性給搞死了。然而把它釋放出來之後,變為一個很群眾的東西。
小咖秀也是,小咖秀在快手或是在YouTube上面,其實這種弄法都有,有不少人其實很早就開始玩這種弄法,然而當時大家是自己找一段音訊,然後自己再去想辦法錄,然而小咖秀把音訊,還有這種提詞器,像卡拉OK那種感覺的,按照現在的逐行提詞,把這個做到很好的工具化,就極大的釋放了弄法。它用了一個針對於這個弄法去改善的工具,最後釋放了這個弄法。
咱們搞定了一個需求,然後再去挖掘運營它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其實就是要不斷地去挖掘這個需求下面進一步的這種子的,或是是更為暗藏的暗需求。當咱們接觸到使用者之後,其實使用者會提不少很明確的需求,這些需求都很好辦。而且使用者提的時候呢,往往也會把咱們帶到坑裡去。譬如說咱們最近做了一個事情,就是使用者因為時常反饋糗吧裡面自拍帖太多,然後(大佛帖)太多,這個東西他們不歡迎,覺得跟糗事沒關系,然後咱們就花了很大的力氣跟外包團隊去磋商,然後去找人去過濾,把這些東西都過濾掉了。然而過濾掉之後就發現發帖的熱心一下就降低了,好的帖子變少了,使用者的走訪量進而也就降低了。其實使用者他並不必定是真的不能容忍這種帖子,他首先很在乎的是這種帖子不能太多,此外就是說這種帖子有什麼價值,就是它是否跟糗事不同樣就徹底沒有價值呢?咱們後來分析並非這樣。它的價值在於展示你是一個真人的社區,這裡有不少真正的人,他們在真正的日子,他們有自己的照片,他們有自己的迷信或是是自己的崇拜,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去拜佛,這個氛圍會給看其他糗事的真實感進一步增強。所以這種內容仍然是有用的。若果聽使用者說什麼就去做什麼,往往就會出問題,所以要去找到使用者真正他暗地裡躲藏的那個暗需求是什麼。
這邊舉一個例子就是說使用者到底想看到什麼,或是咱們的大腦需要什麼樣的資訊。反正在運營下來我就發現,第一是要新鮮,大腦需要新鮮的東西,它確定不喜歡重複的東西,所以咱們天天要保證有足夠多的新鮮的內容。第二個就是有價值,有價值其實有不少方面,像在咱們這邊好笑,能感同身受,能給我一些啟迪,給我一些日子的勇氣等等,這個就是有價值。像知乎就是知識價值,或是知乎也變為一個找例子之處,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價值。
此外就是在媒体格式方面,其實越視覺的東西會越大於抽像的東西,因為人腦最先是通過視覺改善慢慢形成一個很強的這種具備意識,具備很強計算能力的這樣一個東西。咱們大概有百分之四五十以上的大腦空間都是用來處理視覺的,然而負責處理抽像的部份是很小的,因為這個是人腦最後所發展出來的一個能力。咱們確定會更喜歡看動態的這種視訊,其次才是圖片,再然後才是文字,所以現在總體發展趨勢也是視訊會愈來愈強化。
第二個例子,從外部渠道過來的使用者想要看什麼,這邊咱們舉一個導航站的例子。像不少網站都是需要從導航站去吸引一些流量,而且導航站在一個網站做的不錯的時候也會給一些免費的位置,那末問題就來了,使用者從那邊過來之後,他到底應該看到什麼。一開始咱們就對比實在,導航站既然推的是帖子,使用者點擊過來之後咱們就給他一個帖子,然後就發現使用者看完這個帖子就關掉網頁,再回導航網站,然後再從導航站裡面再點另一個帖子再過來,這個帖子有可能是咱們的,有可能就點到其他網站去了。其實他並無一個很好的辦法去找到更多的帖子去看。
然後咱們就在這個裡面做了一個手腳,就是他從導航站過來的使用者進入一個單帖的時候,咱們會在下面把更多的帖子展示出來,其實它是一個單清單的格式,就是這樣他就不去跳轉的,只需向下卷動就能看到更多的內容。然後它能夠更利便。
此外就是說導航站的使用者其實對於廣告的容忍程度是很大的,這個也是咱們後來看咱們的競爭對於手,不是說那種算是創業公司類型的競爭對於手,有點更偏站長弄法,想通過做站,然後導流量賺錢的那些人,但其實他們也是創造一些法子以及使用者價值的。那末他們給導航站的使用者會展示更多的廣告,然而非導航站的使用者會展示對比清爽的頁面,這樣就來平衡。反正這邊的使用者價值也不是太大,留存的可能性也不是那末強,那我就在他們身上儘可能多變一點現,然後回來去補貼我的那些忠誠使用者。所以這些細節的東西都是在去運營的過程中要去想到的一些點,而不是說使用者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回過頭來再講一下一個新鮮的事情。正好頭幾天也有一個案子,就是汽車之家的李想分享了一下他運營汽車之家的經驗。然後裡面他講到一個點,我看了之後就挺會意的,就是他講汽車之家之所以在不少時候獲取了比別人多的流量,很主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更新速度比別人快,別人可能一天一新,然後週末不更,他們能做到一天兩三更,然後週末也維持更新,別人是看完一個發佈會參加試車之後,可能要過一兩天才會發稿子,他們是當晚就發稿子,就這一點就會讓渴求這個資訊的人去找到這種更新的源頭,或是是找到最先更新之處去汲取這個新的資訊。就是這種新鮮的程度對於使用者的吸引力其實是不容小覷的。
這個我也是有一些個人的體會,我在做糗事百科的時候,咱們一開始設定的更新的頻率其實也沒有一個太好的度去把握。那末有一天我就發現,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看的內容跟我次日早上起床之後再刷,這個內容變化不是尤其大,因為一個晚上的時候是帖子發表以及投放對比少的時間段,所以沒有多少新的帖子出來。然而其實人是需要在晚上以及早上這兩個主要的時間段來看的。一個是睡覺以前是咱們很主要的使用場景,另一個是起床的時候或是是起床之後坐地鐵,坐公交車的這段時間是咱們一個很主要的場景。後來咱們就想辦法去縮短這個更新的頻率。當然再後來大家又發明了一種更新的弄法,就是每個人看到的全都不是重複的內容,他隨時去重整,都能看到徹底不重複的新的內容,這個不算是很強的個性化的,它只是針對於每一個人樹立了一個feed。
接下來就是一個問題,暗需求一但被應用就開始了擴散,不少人就開始曉得這個事情了。需求擴散呢,大概也是可以分為兩種,也是我個人覺得。一種是使用者出走,就是使用者其實在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是很瞭解這個需求的,其實內含咱們前面說的,從一個被囚困的小眾弄法把一個需求給拯救出來,往往也是使用者乾的這個事情,或是說不是一個深度使用者,起碼是一個淺度使用者,他進去發現一些東西,然後才能把這個東西拿出來。這邊的例子譬如說糗事百科的使用者,有不少人寫作能力是鍛鍊出來了,不少人會跟我反饋,說上了糗事百科寫了文章之後,最後給領導寫講演寫的愈來愈好了,然後就加官晉級了,確鑿有這樣的人。然而也有一些人就到微博去當段子手了,咱們仍然是給這個微博上培訓了不少這種具備寫作能力,具備搞笑技巧的人。
此外這個A站一個使用者覺得A站變味不少,然後出走搞了一個B站出來,結果跟A站差不多,這個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還有一種就是其別人去跟進這個產品,這個也是攔不住的,譬如說Zealer他對比早開始做評測,或是叫測評,然而後來也有不少家做,FView做的就很不錯,像百度曉得,據說百度曉得在對比初期的時候也有不少精品的內容,也有人認當真真回答問題,但後來大家就覺得那邊逼格不夠,要去一個更高逼格之處,然後知乎就出來了。像IOS以及安卓也是一個很典型的關系,看到這個動作系統很好,咱們來山寨一個。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現在創業者太多了,咱們現在創業環境真的愈來愈好,就是大家可以感受到這種競爭壓力,每個事情都有一堆人在那邊去做,而不是說像以前,好像一個事情做了幾年也沒有人問津,也沒有人來加入一塊兒玩,現在確鑿不是這樣的狀況了,現在這個暗需求已愈來愈不夠用了。那這時怎麼辦呢?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只能說放了一些問題,大家在做自己產品的時候可以腦子裡面過一下,思考一下。
第一個就是說快速跟進者大概需要多長期可以看明白產品,然後研發需要多久。這邊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在騰訊有個同事,他出來之後做了一個產品叫海那邊,就是說明大家去移民的一個產品,然後會提供一些移民的測評,你適宜移民什麼國家,適宜什麼項目,然後還提供一些移民社區什麼之類的。在他上線的可能一個禮拜以內,就受到了一個像素級的覆制,對於方只是名字上變了一下,其他所有之處幾乎一模同樣,所有的頁面都具備,貼著身去覆制,其他不少東西的門坎並無那末高,可能你有一些水下的部份,然而水上的部份很容易被覆制。
在這段時間裡邊,就是在別人覆制或是沒看明白,或是他在覆制的過程中會踩坑的這段時間裡邊,有無辦法可以樹立起來一個對比高的壁壘,譬如你是一個弄法,像小咖秀他已基本上壟斷這個弄法,大家再去做已很難題。然而其他的東西是否具備這樣的壁壘?
還有一個對比主要的,就是這個事情是否站在巨頭的車輪的前面,能不能挺住碾壓。像汽車行業就很容易被滴滴快的合併之後去碾壓,上門服務的很容易被58到家去碾壓,智慧化的產品就很容易被小米產品去碾壓。所以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怎麼樣能逃避這個事情,或是是說是否可以做到足夠快就能挺住這個事情。
此外就是媒體其實也是一個雙刃劍,媒體可以說明你去更好得接觸到投資,更好的去延伸新使用者,然而他也會很快速的幫你完成需求擴散。有的時候一個東西可能還相對於對比小眾,沒有那末多人曉得,然而上了媒體之後,不少人就開始注意了,這時各種模仿者就慢慢泛起了。
最後就是說其實大家也可以變為一個快速跟進者,咱們看到什麼好的需求的時候,也可以想明白了就去跟進。所以總的來講,需求擴散並無什麼尤其好的法子,它確定必然會發生,而且在今天這個創業環境,投資環境,發生得只會愈來愈快,只會愈來愈厲害,不少快速跟進者是具備很強的實力,他的公司可能本身就是一個巨頭,或是他這個人是很有經驗的,只是當時沒有這個創意,然後發現這個創意跟自己能力相符合的時候,那末他暴發出來的這種能力,還有這個運營效力等等是會很驚人。
我今天講的就是這些。
後記:2015年,立異工場依據5年來的累積,願意更為開放合作,開放更多的資源,說明更多的創業者。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創業輔導,也但願將投融資、財務、法務、商業、市場商務、HR等一系列的投資服務的資源開放出來,為更多的創業者帶來價值,一塊兒創造更為接近矽谷的更健康的創業生態。
【立異工場創業公開課視訊系列】立異工場以及網易雲課堂合作,於每週二工場公家號以及雲課堂同步上線,為你帶來最實用的創業乾貨。
這一期視訊公開課來自群英會,群英會是由李開復及所領導的立異工場、徐小平及所領導的真格基金、蔡文勝及所領導的隆領投資三方聯合發起,面向網際網路優良創業者的公益創業輔導計劃。
寫在前面的話:本期課程是由糗事百科創始人王堅老師為咱們帶來《暗藏玄機,挖掘「暗需求」暗地裡的創業價值》。從天涯的一個帖子,到一款喜聞樂見的套用,糗事百科或許是不少人的睡前讀物以及打發閑暇時間的佐料。可能你以前不會想到,一件件平凡細碎的糗事,也能轉化為一個潛力巨大的商機。糗事百科創始人王堅奉告咱們,這就是「暗需求」的魅力。
本期講師:王堅
糗事百科創始人
個人簡介:
王堅2001年畢業於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力學系,之後曾經擔任環球資源網站經理,2005年進入騰訊,先後擔任過QQ信箱產品經理、Q吧產品總監、進階戰略經理等職務。擁有9年的網際網路產品關聯經驗。2005年應用業餘時間建立了糗事百科網站。這是一個由使用者分享真實糗事的網站。目前有90萬以上的Feed定閱者,是被定閱至多的華語網站。王堅於2010年編著《結網:網際網路產品經理扭轉世界》。
2014年11月,糗事百科完成為了A輪500萬美元¥融資,投資機構為立異工場。
下列是文字實錄
王堅:大家好,今天跟大家分享的內容標題叫暗需求與需求擴散。為何想到這個呢?就是因為我覺得通常來講蘊含巨大價值的需求,一般都是暗需求,其實它不太被人所知,不是那末明確,沒有被不少人發現。
這樣說是因為跟它對於應的這個明需求咱們去看的話,基本上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說有不少人已看到了,然後已有一個成果在那邊了,譬如像打車,像衣食住行其實方方面面都有解決專案,或是是有不少團隊已在努力,暫時尚無泛起一個很大的成果。
第二種是大家都看到了,然而誰都短期內解決不了,像養老問題,咱們現在老齡化愈來愈嚴重,然而年青人愈來愈少,一方面年青人要工作去創造社會財富,用錢去養白叟,一方面白叟又需要年青人去照應,所以現在有不少公司在發明機器人解決這個問題。清潔能源也是,我昨天還看到一個漫畫,美國的那個奧巴馬爬在一個梯子上,這邊是煤炭能源,對於面是清潔能源,然後那個梯子差了一截,他說現在咱們必定要跨過去,然而那個梯子跨無非去。清潔能源跟傳統能源的銜接仍然是有問題。(星際移民)這是咱們人類所面臨的一個對比終極的問題,就是咱們不能跟著地球一塊兒去死,然而可能咱們的孫子的孫子也看不到解決的那一天。
然而相對於來講,這個沒有被人所知的暗需求它才是咱們可以去應用的一個機會。一方面是說現在大家沒有看到,咱們先找到了先去做了,就有了必定的先發優勢,另一方面是說在做這一個暗需求的時候,其實可以挖掘到不少更深層次的需求。快的一開始做打車,其實也沒想好到底是從高端的專車像易到那樣切入,仍然是從計程車切入,因為那邊已有人做了,所以就做了計程車。然而在做的過程中就發現這裡面可以挖掘的需求是很多的,就是怎麼去符合乘客,怎麼樣去符合司機。
然後他們的經驗是說,目前國內這種先設定目的地,再發給司機,然後再來接單的這種模式,它的總體運營效力是Uber的兩倍,Uber是我只要一鍵就能叫車,我不需要去設定目的地,這中間的區別就是說你設定了目的地之後,若果這個目的地足夠遠,那末像去機場,去火車站司機就會主動來搶,不需要補貼,因為他們就喜歡幹這種活。
若果這個目的地對比近,這個又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說這個是跟司機事順路的,他可能回家或是是正好在他行進的路線上面,然後另一種是說這個司機去跟他沒有一個太強的符合性,只有在最後一種沒有太強符合性又對比近的時候才需要去加價,然後去給司機更大的折扣優惠。所以這模樣算下來,他們用同樣的金額,可以達到兩倍的這種定單量,或是是說這個使用者的滿意度,所以總體的運營效力很高。裡面還有不少更精細化的東西,其實並不只是給乘客發優惠券那末簡單,這些東西都是在去運營暗需求的過程中去逐步挖掘出來的。
那末怎麼樣發現值得應用的暗需求呢,據我察看,主要就是兩個途徑。第一個就是說咱們可以去找到一個大家已預設的缺陷,就是他是一個不太好的東西,就是你可能天天會路過路面,然後那個路面坑坑窪窪的,然而也就一下過去了,沒覺得什麼,已變為日子一部份了。但若有人真的把它填平了,大家是會覺得這個東西有用。譬如說iPhone,在iPhone出生以前,其實我身旁的不少人他們已用pam良久了,pam後來出了手機版,這個東西也是蠻好用的,它比諾基亞其實要更先進一些,其實它已很接近iPhone了,然而它跟iPhone的區別是說它不支撐手指直接觸摸,這個是一點,它仍然是有這樣的小缺陷。此外就是說它不支撐全網頁的閱讀,它的閱讀器沒有iPhone的那種縮放鍵,也沒有什麼按兩下就在某個處所拉近那末利便等等,這幾個點就致使iPhone仍然是有很大的暗需求。
360也是,今天的windows好了不少,然而初期的windows在打補釘方方面面尤其是中國有不少盜版,安全性是有不少隱患的,有不少流氓軟體。它出來之後,就成為了一個windows的大補釘,它形成為了windows這個系統缺陷的一個主要的創可貼也好,或是說繃帶也好,就發生了很一個大的需求。
打不到車,出來滴滴打車,Uber等等這種。
還有一種是叫做,我把它叫做釋放被囚困的小眾弄法,有些東西它其實在某些處所是存在的,只是說那個處所並非尤其適宜於它,譬如說像貼吧,像豆瓣小組,甚至是天涯的一個帖子,其實它們裡面會有一些自己的就是跟整個貼吧,跟整個豆瓣不同樣的弄法,會有一個自己的小的話題,一直在那邊去討論。然而因為它的系統的限制,譬如它是把新的帖子排在上面,老帖子排在下面,然而不能把更好的帖子排在上面等等,或是是回復的時候沒有像知乎能夠排序等等,所以它就被囚困在那邊了,它發展到必定的程度就沒辦法再發展了,它的這種活躍度是被它的工具的不符合性限制住了。把這個東西給釋放出來,就會變為一個相對於對比群眾的東西。
譬如說糗事百科,其實我在做的時候並不曉得,然而當我想要去找內容灌水的時候我就發現天涯上面有個貼子,叫做扒一扒我身旁的極品,就是同事的極品,或是是鄰居的極品,或是什麼之類的,就是把他們的事情報出來的,其實報出來的事情往往就是糗事。然後我就把那個東西扒過來,然後灌了不少樓,它本身那個帖子是有幾千樓了,可能有三四十頁,然後就沒辦法繼續了。因為沒有人去翻到很後面去看最新更新的內容,所以它到了必定的程度之後,他就被自己的這種局限性給搞死了。然而把它釋放出來之後,變為一個很群眾的東西。
小咖秀也是,小咖秀在快手或是在YouTube上面,其實這種弄法都有,有不少人其實很早就開始玩這種弄法,然而當時大家是自己找一段音訊,然後自己再去想辦法錄,然而小咖秀把音訊,還有這種提詞器,像卡拉OK那種感覺的,按照現在的逐行提詞,把這個做到很好的工具化,就極大的釋放了弄法。它用了一個針對於這個弄法去改善的工具,最後釋放了這個弄法。
咱們搞定了一個需求,然後再去挖掘運營它的過程中會遇到什麼問題?其實就是要不斷地去挖掘這個需求下面進一步的這種子的,或是是更為暗藏的暗需求。當咱們接觸到使用者之後,其實使用者會提不少很明確的需求,這些需求都很好辦。而且使用者提的時候呢,往往也會把咱們帶到坑裡去。譬如說咱們最近做了一個事情,就是使用者因為時常反饋糗吧裡面自拍帖太多,然後(大佛帖)太多,這個東西他們不歡迎,覺得跟糗事沒關系,然後咱們就花了很大的力氣跟外包團隊去磋商,然後去找人去過濾,把這些東西都過濾掉了。然而過濾掉之後就發現發帖的熱心一下就降低了,好的帖子變少了,使用者的走訪量進而也就降低了。其實使用者他並不必定是真的不能容忍這種帖子,他首先很在乎的是這種帖子不能太多,此外就是說這種帖子有什麼價值,就是它是否跟糗事不同樣就徹底沒有價值呢?咱們後來分析並非這樣。它的價值在於展示你是一個真人的社區,這裡有不少真正的人,他們在真正的日子,他們有自己的照片,他們有自己的迷信或是是自己的崇拜,有自己需要解決的問題,需要去拜佛,這個氛圍會給看其他糗事的真實感進一步增強。所以這種內容仍然是有用的。若果聽使用者說什麼就去做什麼,往往就會出問題,所以要去找到使用者真正他暗地裡躲藏的那個暗需求是什麼。
這邊舉一個例子就是說使用者到底想看到什麼,或是咱們的大腦需要什麼樣的資訊。反正在運營下來我就發現,第一是要新鮮,大腦需要新鮮的東西,它確定不喜歡重複的東西,所以咱們天天要保證有足夠多的新鮮的內容。第二個就是有價值,有價值其實有不少方面,像在咱們這邊好笑,能感同身受,能給我一些啟迪,給我一些日子的勇氣等等,這個就是有價值。像知乎就是知識價值,或是知乎也變為一個找例子之處,可能還有一些其他的價值。
此外就是在媒体格式方面,其實越視覺的東西會越大於抽像的東西,因為人腦最先是通過視覺改善慢慢形成一個很強的這種具備意識,具備很強計算能力的這樣一個東西。咱們大概有百分之四五十以上的大腦空間都是用來處理視覺的,然而負責處理抽像的部份是很小的,因為這個是人腦最後所發展出來的一個能力。咱們確定會更喜歡看動態的這種視訊,其次才是圖片,再然後才是文字,所以現在總體發展趨勢也是視訊會愈來愈強化。
第二個例子,從外部渠道過來的使用者想要看什麼,這邊咱們舉一個導航站的例子。像不少網站都是需要從導航站去吸引一些流量,而且導航站在一個網站做的不錯的時候也會給一些免費的位置,那末問題就來了,使用者從那邊過來之後,他到底應該看到什麼。一開始咱們就對比實在,導航站既然推的是帖子,使用者點擊過來之後咱們就給他一個帖子,然後就發現使用者看完這個帖子就關掉網頁,再回導航網站,然後再從導航站裡面再點另一個帖子再過來,這個帖子有可能是咱們的,有可能就點到其他網站去了。其實他並無一個很好的辦法去找到更多的帖子去看。
然後咱們就在這個裡面做了一個手腳,就是他從導航站過來的使用者進入一個單帖的時候,咱們會在下面把更多的帖子展示出來,其實它是一個單清單的格式,就是這樣他就不去跳轉的,只需向下卷動就能看到更多的內容。然後它能夠更利便。
此外就是說導航站的使用者其實對於廣告的容忍程度是很大的,這個也是咱們後來看咱們的競爭對於手,不是說那種算是創業公司類型的競爭對於手,有點更偏站長弄法,想通過做站,然後導流量賺錢的那些人,但其實他們也是創造一些法子以及使用者價值的。那末他們給導航站的使用者會展示更多的廣告,然而非導航站的使用者會展示對比清爽的頁面,這樣就來平衡。反正這邊的使用者價值也不是太大,留存的可能性也不是那末強,那我就在他們身上儘可能多變一點現,然後回來去補貼我的那些忠誠使用者。所以這些細節的東西都是在去運營的過程中要去想到的一些點,而不是說使用者想做什麼就做什麼。
回過頭來再講一下一個新鮮的事情。正好頭幾天也有一個案子,就是汽車之家的李想分享了一下他運營汽車之家的經驗。然後裡面他講到一個點,我看了之後就挺會意的,就是他講汽車之家之所以在不少時候獲取了比別人多的流量,很主要的一點就是他的更新速度比別人快,別人可能一天一新,然後週末不更,他們能做到一天兩三更,然後週末也維持更新,別人是看完一個發佈會參加試車之後,可能要過一兩天才會發稿子,他們是當晚就發稿子,就這一點就會讓渴求這個資訊的人去找到這種更新的源頭,或是是找到最先更新之處去汲取這個新的資訊。就是這種新鮮的程度對於使用者的吸引力其實是不容小覷的。
這個我也是有一些個人的體會,我在做糗事百科的時候,咱們一開始設定的更新的頻率其實也沒有一個太好的度去把握。那末有一天我就發現,我晚上睡覺的時候看的內容跟我次日早上起床之後再刷,這個內容變化不是尤其大,因為一個晚上的時候是帖子發表以及投放對比少的時間段,所以沒有多少新的帖子出來。然而其實人是需要在晚上以及早上這兩個主要的時間段來看的。一個是睡覺以前是咱們很主要的使用場景,另一個是起床的時候或是是起床之後坐地鐵,坐公交車的這段時間是咱們一個很主要的場景。後來咱們就想辦法去縮短這個更新的頻率。當然再後來大家又發明了一種更新的弄法,就是每個人看到的全都不是重複的內容,他隨時去重整,都能看到徹底不重複的新的內容,這個不算是很強的個性化的,它只是針對於每一個人樹立了一個feed。
接下來就是一個問題,暗需求一但被應用就開始了擴散,不少人就開始曉得這個事情了。需求擴散呢,大概也是可以分為兩種,也是我個人覺得。一種是使用者出走,就是使用者其實在使用這個產品的過程中是很瞭解這個需求的,其實內含咱們前面說的,從一個被囚困的小眾弄法把一個需求給拯救出來,往往也是使用者乾的這個事情,或是說不是一個深度使用者,起碼是一個淺度使用者,他進去發現一些東西,然後才能把這個東西拿出來。這邊的例子譬如說糗事百科的使用者,有不少人寫作能力是鍛鍊出來了,不少人會跟我反饋,說上了糗事百科寫了文章之後,最後給領導寫講演寫的愈來愈好了,然後就加官晉級了,確鑿有這樣的人。然而也有一些人就到微博去當段子手了,咱們仍然是給這個微博上培訓了不少這種具備寫作能力,具備搞笑技巧的人。
此外這個A站一個使用者覺得A站變味不少,然後出走搞了一個B站出來,結果跟A站差不多,這個也是一個很典型的例子。還有一種就是其別人去跟進這個產品,這個也是攔不住的,譬如說Zealer他對比早開始做評測,或是叫測評,然而後來也有不少家做,FView做的就很不錯,像百度曉得,據說百度曉得在對比初期的時候也有不少精品的內容,也有人認當真真回答問題,但後來大家就覺得那邊逼格不夠,要去一個更高逼格之處,然後知乎就出來了。像IOS以及安卓也是一個很典型的關系,看到這個動作系統很好,咱們來山寨一個。
接下來的問題就是現在創業者太多了,咱們現在創業環境真的愈來愈好,就是大家可以感受到這種競爭壓力,每個事情都有一堆人在那邊去做,而不是說像以前,好像一個事情做了幾年也沒有人問津,也沒有人來加入一塊兒玩,現在確鑿不是這樣的狀況了,現在這個暗需求已愈來愈不夠用了。那這時怎麼辦呢?沒有什麼好辦法。我只能說放了一些問題,大家在做自己產品的時候可以腦子裡面過一下,思考一下。
第一個就是說快速跟進者大概需要多長期可以看明白產品,然後研發需要多久。這邊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我在騰訊有個同事,他出來之後做了一個產品叫海那邊,就是說明大家去移民的一個產品,然後會提供一些移民的測評,你適宜移民什麼國家,適宜什麼項目,然後還提供一些移民社區什麼之類的。在他上線的可能一個禮拜以內,就受到了一個像素級的覆制,對於方只是名字上變了一下,其他所有之處幾乎一模同樣,所有的頁面都具備,貼著身去覆制,其他不少東西的門坎並無那末高,可能你有一些水下的部份,然而水上的部份很容易被覆制。
在這段時間裡邊,就是在別人覆制或是沒看明白,或是他在覆制的過程中會踩坑的這段時間裡邊,有無辦法可以樹立起來一個對比高的壁壘,譬如你是一個弄法,像小咖秀他已基本上壟斷這個弄法,大家再去做已很難題。然而其他的東西是否具備這樣的壁壘?
還有一個對比主要的,就是這個事情是否站在巨頭的車輪的前面,能不能挺住碾壓。像汽車行業就很容易被滴滴快的合併之後去碾壓,上門服務的很容易被58到家去碾壓,智慧化的產品就很容易被小米產品去碾壓。所以這個是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怎麼樣能逃避這個事情,或是是說是否可以做到足夠快就能挺住這個事情。
此外就是媒體其實也是一個雙刃劍,媒體可以說明你去更好得接觸到投資,更好的去延伸新使用者,然而他也會很快速的幫你完成需求擴散。有的時候一個東西可能還相對於對比小眾,沒有那末多人曉得,然而上了媒體之後,不少人就開始注意了,這時各種模仿者就慢慢泛起了。
最後就是說其實大家也可以變為一個快速跟進者,咱們看到什麼好的需求的時候,也可以想明白了就去跟進。所以總的來講,需求擴散並無什麼尤其好的法子,它確定必然會發生,而且在今天這個創業環境,投資環境,發生得只會愈來愈快,只會愈來愈厲害,不少快速跟進者是具備很強的實力,他的公司可能本身就是一個巨頭,或是他這個人是很有經驗的,只是當時沒有這個創意,然後發現這個創意跟自己能力相符合的時候,那末他暴發出來的這種能力,還有這個運營效力等等是會很驚人。
我今天講的就是這些。
後記:2015年,立異工場依據5年來的累積,願意更為開放合作,開放更多的資源,說明更多的創業者。為更多的創業者提供免費的創業輔導,也但願將投融資、財務、法務、商業、市場商務、HR等一系列的投資服務的資源開放出來,為更多的創業者帶來價值,一塊兒創造更為接近矽谷的更健康的創業生態。
【立異工場創業公開課視訊系列】立異工場以及網易雲課堂合作,於每週二工場公家號以及雲課堂同步上線,為你帶來最實用的創業乾貨。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這一期視訊公開課來自群英會,群英會是由李開復及所領導的立異工場、徐小平及所領導的真格基金、蔡文勝及所領導的隆領投資三方聯合發起,面向網際網路優良創業者的公益創業輔導計劃。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