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創業艱難百戰多

最近以及一個朋友聊天,問到他正在做的一個創業項目,他很開心的跟我說,融不到錢,可能要黃。

他做的是一個娛樂社區的APP,大概形式是使用者通過這個APP在演唱會現場以及明星互動,用這種模式累積使用者,並讓使用者在APP內進行社交。一個月前他雄心勃勃的向我介紹創業計劃,並讓我幫忙介紹有娛樂資源的合夥人。可惜我還沒來得及幫他找到,這事兒就黃了。

黃了也好,其實我根本就沒想幫他找合夥人。

跟他聊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問了他兩個問題。

問:你的第一批使用者從哪兒來呢?

答:咱們跟票務公司合作,讓粉絲在演唱會現場下咱們的APP。

問:你之後怎麼賺錢呢?

答:做大了就賣給BAT。

第一個問題,我當時就打擊他了。現在微信公家號加個關注還得送飲料呢,粉絲花錢買了演唱會的門票,還得費流量下載你的APP,憑啥?第二個問題,我沒好意思在飯桌上打擊他,只是很謹嚴的提醒他,BAT自己也都在做娛樂,小心別惹毛了他們。

其實我想說的是,BAT都有現成的娛樂社區,而且都已很強大了。更何況娛樂都是社交平台的命脈,所以容你做大的可能性並不大,騰出手來掐死你倒是頗有可能。

賣給BAT,也許是不少創業者內心深處的思考方向。尤其是這幾年BAT的手越伸越長,幾乎讓各個領功能變數的創業者看到了被BAT買走的但願。即便BAT不買單,還有京東、微博等一大波二線土豪,這兩年他們的手深得也挺長。還有一大波投資機構以及天使投資人,手裡拿著錢花不出去呢。APP時代創業已很輕,幾個小伙伴在一間民房裡就能做出估值上億的事業,賣到幾百萬兄弟們就能分錢散夥了。

我是個天生悲觀的慫人,所以對於創業這種事兒一點感覺都沒有。幾年前在公關公司時服務過一個客戶,是由南方某省首富出資冠名的某高校商學院,它的一個主打方向就是培育創業家。當時我挺想不明白的,若果說企業家是經營企業尤其牛逼的人,那創業家是啥?是創業尤其牛逼的人?但創業若果到了牛逼的程度,不就是企業家了嗎?後來據說了王興的故事,我曉得創業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職業,對於王興這樣的職業創業者也就有了更深的敬意。

無非對于響應號召積極進取創業的人,我是尊敬的。當別人做了你不敢做的事時,至少是勇氣可嘉的。我曉得創業者們不易,所以遇到路邊掃碼求關注送杯子以及飲料的,我都不會為了拿個杯子喝罐飲料而掃碼。所以即便海澱圖書城改為中關村創業街之後我最喜歡的李先生牛肉麵關門了,我對於網際網路肉夾饃也仍然是維持賞識的態度。有一次在創業街左近吃麻辣燙,聽到隔壁桌兩位也在吃麻辣燙的哥們嘴裡都是上億的生意,嚇得我只顧埋頭快吃以至於被辣椒嗆到。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鼓風機。當年若果沒有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做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今天是什麼模樣還真不好說。今天網際網路思惟是最大的風口,O2O、社群、同享經濟都是不錯的概念,繚繞這些概念出生了無數APP。但現實是殘暴的。友盟的資料顯示,僅去年上半年國內App數量就增添了10萬,但生命週期平均只有10個月,留存率僅有5%。

真以為在風口就能被吹起來,未免圖樣圖森破。不少看上去聳立在風口上的創業者,是不堪一擊的。遠的不說,最近半年裡愛拼車以及考拉班車接踵休止運營,這兩家企業都算是有必定累積的,在資本大棒面前仍然是瞬間坍塌。還有我那位連天使輪都沒有等到的朋友,他只是在3W邊喝咖啡邊憧憬未來的無數創業者中的一個。前段時間以及一名網際網路圈很資深的記者吃飯,她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現在這些創業者真不爭氣,咱們剛寫完稿子給他們吹牛逼,轉臉就黃了。

究竟該怎麼看創業這件事?百度搜尋「大學生 創業 扶持」可以看到,成都大學生創業最高可獲50萬貸款,鄭州大學生創業最高可獲15萬扶持金,瀋陽設立5000萬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成都市金牛區拿出2000萬設立大學生專項創業基金。若果沒有大學生這個定語,會發現安徽為45歲下列的「海歸」創業者提供最高30萬的扶持基金,順義每年設1億基金扶持創業者,貴州也設立1億元¥基金扶持初創企業。我無心詆毀夢想,但仍然是不禁得想起幾年前接觸過的一名南方老闆。他就喜歡以及國家級貧窮縣做生意,當時在江西某縣搞茶園,按他的說法賣茶葉根本不賺錢,但縣政府每年的補貼就有幾百萬,這還不算大片的土地。

若果勝利來的很快,那失敗也必定不會太遠。當你被微博微信上動輒過億的估值甚至價值吸引時,可能離迷失就不遠了。前年回媳婦家,她一個朋友開一輛科雷傲帶咱們出去玩,那個朋友家是開小賣店的。我很詫異的問開小賣店的這麼有錢嗎,她說,那家的小賣店已開了20多年了,而且一直都只是一間小賣店。我想,他應該沒想過把小賣店做大了賣給萬達吧。

創業艱難百戰多

最近以及一個朋友聊天,問到他正在做的一個創業項目,他很開心的跟我說,融不到錢,可能要黃。

他做的是一個娛樂社區的APP,大概形式是使用者通過這個APP在演唱會現場以及明星互動,用這種模式累積使用者,並讓使用者在APP內進行社交。一個月前他雄心勃勃的向我介紹創業計劃,並讓我幫忙介紹有娛樂資源的合夥人。可惜我還沒來得及幫他找到,這事兒就黃了。

黃了也好,其實我根本就沒想幫他找合夥人。

跟他聊這個項目的時候,我問了他兩個問題。

問:你的第一批使用者從哪兒來呢?

答:咱們跟票務公司合作,讓粉絲在演唱會現場下咱們的APP。

問:你之後怎麼賺錢呢?

答:做大了就賣給BAT。

第一個問題,我當時就打擊他了。現在微信公家號加個關注還得送飲料呢,粉絲花錢買了演唱會的門票,還得費流量下載你的APP,憑啥?第二個問題,我沒好意思在飯桌上打擊他,只是很謹嚴的提醒他,BAT自己也都在做娛樂,小心別惹毛了他們。

其實我想說的是,BAT都有現成的娛樂社區,而且都已很強大了。更何況娛樂都是社交平台的命脈,所以容你做大的可能性並不大,騰出手來掐死你倒是頗有可能。

賣給BAT,也許是不少創業者內心深處的思考方向。尤其是這幾年BAT的手越伸越長,幾乎讓各個領功能變數的創業者看到了被BAT買走的但願。即便BAT不買單,還有京東、微博等一大波二線土豪,這兩年他們的手深得也挺長。還有一大波投資機構以及天使投資人,手裡拿著錢花不出去呢。APP時代創業已很輕,幾個小伙伴在一間民房裡就能做出估值上億的事業,賣到幾百萬兄弟們就能分錢散夥了。

我是個天生悲觀的慫人,所以對於創業這種事兒一點感覺都沒有。幾年前在公關公司時服務過一個客戶,是由南方某省首富出資冠名的某高校商學院,它的一個主打方向就是培育創業家。當時我挺想不明白的,若果說企業家是經營企業尤其牛逼的人,那創業家是啥?是創業尤其牛逼的人?但創業若果到了牛逼的程度,不就是企業家了嗎?後來據說了王興的故事,我曉得創業原來也可以是一種職業,對於王興這樣的職業創業者也就有了更深的敬意。

無非對于響應號召積極進取創業的人,我是尊敬的。當別人做了你不敢做的事時,至少是勇氣可嘉的。我曉得創業者們不易,所以遇到路邊掃碼求關注送杯子以及飲料的,我都不會為了拿個杯子喝罐飲料而掃碼。所以即便海澱圖書城改為中關村創業街之後我最喜歡的李先生牛肉麵關門了,我對於網際網路肉夾饃也仍然是維持賞識的態度。有一次在創業街左近吃麻辣燙,聽到隔壁桌兩位也在吃麻辣燙的哥們嘴裡都是上億的生意,嚇得我只顧埋頭快吃以至於被辣椒嗆到。

每一個時代都有自己的鼓風機。當年若果沒有新能源汽車的風口,做電池起家的比亞迪今天是什麼模樣還真不好說。今天網際網路思惟是最大的風口,O2O、社群、同享經濟都是不錯的概念,繚繞這些概念出生了無數APP。但現實是殘暴的。友盟的資料顯示,僅去年上半年國內App數量就增添了10萬,但生命週期平均只有10個月,留存率僅有5%。

真以為在風口就能被吹起來,未免圖樣圖森破。不少看上去聳立在風口上的創業者,是不堪一擊的。遠的不說,最近半年裡愛拼車以及考拉班車接踵休止運營,這兩家企業都算是有必定累積的,在資本大棒面前仍然是瞬間坍塌。還有我那位連天使輪都沒有等到的朋友,他只是在3W邊喝咖啡邊憧憬未來的無數創業者中的一個。前段時間以及一名網際網路圈很資深的記者吃飯,她半開玩笑半當真的說,現在這些創業者真不爭氣,咱們剛寫完稿子給他們吹牛逼,轉臉就黃了。

究竟該怎麼看創業這件事?百度搜尋「大學生 創業 扶持」可以看到,成都大學生創業最高可獲50萬貸款,鄭州大學生創業最高可獲15萬扶持金,瀋陽設立5000萬基金扶持大學生創業,成都市金牛區拿出2000萬設立大學生專項創業基金。若果沒有大學生這個定語,會發現安徽為45歲下列的「海歸」創業者提供最高30萬的扶持基金,順義每年設1億基金扶持創業者,貴州也設立1億元¥基金扶持初創企業。我無心詆毀夢想,但仍然是不禁得想起幾年前接觸過的一名南方老闆。他就喜歡以及國家級貧窮縣做生意,當時在江西某縣搞茶園,按他的說法賣茶葉根本不賺錢,但縣政府每年的補貼就有幾百萬,這還不算大片的土地。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若果勝利來的很快,那失敗也必定不會太遠。當你被微博微信上動輒過億的估值甚至價值吸引時,可能離迷失就不遠了。前年回媳婦家,她一個朋友開一輛科雷傲帶咱們出去玩,那個朋友家是開小賣店的。我很詫異的問開小賣店的這麼有錢嗎,她說,那家的小賣店已開了20多年了,而且一直都只是一間小賣店。我想,他應該沒想過把小賣店做大了賣給萬達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