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摘要:父母們的微信朋友圈讓無數個子女感到無奈與矛盾。謠言與雞湯的氾濫成災、社交式溝通發生的排異反映、初級資訊的道德綁架……若果說朋友圈是網路謠言的重災區,那這「第一把火」毫無疑惑是以60後為主體的父母們燃起的。然而無奈與矛盾之餘,有一個問題似乎被人為忽略了,那就是,閱歷了世道滄桑的父母,為何在朋友圈的謠言與雞湯麵前顯得這樣不堪一擊?莫非朋友圈大法真的這麼好?恐怕其中的緣故,還要從父母/60後所處的時代說起。

這裡是高冷君的冷知識部落格,一個專註與冷知識冷幽默的輕瀏覽部落格,若果大家喜歡這些文章,請珍藏咱們網站或是點擊側邊定閱按鈕定閱咱們的網站吧!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圖片來自網路

微信號:gljlengzhishi

父母們的微信朋友圈讓無數個子女感到無奈與矛盾。謠言與雞湯的氾濫成災、社交式溝通發生的排異反映、初級資訊的道德綁架……若果說朋友圈是網路謠言的重災區,那這「第一把火」毫無疑惑是以60後為主體的父母們燃起的。然而無奈與矛盾之餘,有一個問題似乎被人為忽略了,那就是,閱歷了世道滄桑的父母,為何在朋友圈的謠言與雞湯麵前顯得這樣不堪一擊?莫非朋友圈大法真的這麼好?恐怕其中的緣故,還要從父母/60後所處的時代說起。

20年世紀下半葉的中國處於一個風起雲湧的時代。1966年至1976年的「文化大革命」用了整整一個年代對於文化進行著瘋狂地攻伐與扭曲,不僅僅致使了中國文化遺產的流失,同時也帶來了一代人思考能力的流失。1977年冬還原高考,1978年冬改革開放,龐大的共以及國這才在文化與經濟上從新步入到一個相對於標準的建設歷程上來,「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一詞迅速佔領各種報紙的頭條。中國這艘巨輪開始轉型是歷史的必然,然而這也象徵著至關一部份轉型的責任要分攤到普通公民的肩膀上了。1986年,遼寧的一對於年青工人夫妻成為了新中國第一批下崗工人,違著行囊與日子的重任消失在人海中,從新尋找起未來的路。這對於夫妻,男的叫張希永,後來成為了趙本山第66位門徒,在《鄉村戀情變奏曲》中女扮男裝飾演「花姐」一角;而當他剛剛告別了統治中國幾十年的鐵飯碗時,距離號稱「中國網際網路元¥年」的1997年還有整整一個年代。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社會主義沒有失業。

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年代?烏鎮詩人木心曾經寫過一首喜聞樂見的短詩:

「記得早先少年時 ,大家誠誠心懇 ,說一句 是一句 。

清早上火車站,長街黑暗無行人,賣豆漿的小店冒著熱氣 。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信件都慢,一輩子只夠愛一個人。

從前的鎖也好看,鑰匙精美有模樣,你鎖了 人家就懂了 。」

當代人以為這樣的時代早已遙遠得如同傳說,然而網際網路對於中國傳統社會的滲入與改造,在日光之下,其實是一件新事。千千萬¥萬¥個「張希永」下崗的年代裡,日色變得真的很慢,人查資料是要去藏書樓的,交話費是要去營業網點的,出差時是要一條條街問清楚才能找獲得旅館的。而對于更多已習氣於計劃經濟時代又缺乏足夠技巧的下崗工人來講,「勤勤苦苦已渡過半生,今夜重又走進風雨」可不僅僅是劉歡的一句歌詞,他們艱辛的一輩子,或許連愛一個人都不夠,他們的背水一戰帶來了一次被戲稱為「孔雀東南飛」的人口流動,大量內陸省分的青丁壯勞動力開始向沿海遷徙,從巨集觀角度來看,這個過程衍生的一系列問題直到今天還深深影響著中國的地緣經濟與社會形成;從微觀角度來看,這就是一場賭博——自己的家人、昆裔,是否有可能過上更好的日子,連他們自己都無法給出一個確定的謎底。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咱們習氣了快,80年代是這樣遙遠的存在。

那時候的中國通信還不發達,1987年才步入大陸市場的「大哥大」遠遠達不到「飛入尋常百姓家」的程度——然而,在違負著整個時代重任的情況下,很容易想像那些艱辛的青年與中年人是否會如他們的昆裔同樣,有精力與心境將時間花在社交網站上。那個時候的社交幾乎都發生在現實日子中,因為沒有搜尋引擎的諱飾,「裝逼」需要更多貨真價實的知識與閱歷;同時那個時候的人還對比淳樸,表達對於別人的仰慕之情並不丟臉。這是這樣一個時代:立足於現實社交的成員,其日子重心基本停留在創造財富的過程中,除了非別有居心,並不會有太多人去製造偽科學、偽知識的資訊源;同時社會成員對於非功利性知識的需求量也不高,這一切直到社會初步轉型勝利、網際網路時代到來才扭轉。

然而,時代的進步終於是不可阻擋的。在歷史教科書上,與1997年關聯最緊密的無非是香港回歸,然而對于普通民眾來講,一個邊陲小島的權屬問題顯然形式大於實際。從社會層面來看,1997年發生了兩件與公民息息關聯的大事,在外是金融危機,在內是國企崩塌,民族品牌「三株口服液」淪亡,「時代偶像」史玉柱應聲倒下,龐大的亞細亞商場敗走鄭州……然而北京中關村卻在群生凋敝中殺出了一個天下,在12個月裡賣出43萬¥台電腦的聯想集團超出IBM拿下全世界銷量第一的寶座,時代開始扭轉了。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中關村老照片:聯想研發大廈。

是年,網易成立;第二年,新浪、搜狐、騰訊成立,中國四大門戶網站就此成型。2005年,部落格實現群眾化,QQ空間在青少年群體中風靡一時。這一年,張希永夫婦已成為了資深的獨立藝人,日子沒有初下崗時那末艱難了,但離勝利還有一段路要走;而這一年,網路偽科學與網路流行語還遠遠稱不上流行,80後們或許偶然會說幾個相似「886」、「醬紫」的辭彙,但父母還顯然不需要通過「補課」才能看得懂網路對於話。

2009年,擁有里程碑意義的新浪微博橫空降生,迅速佔領了已習氣網際網路時代的中青年的日子。這一年,最先的60後已年近半百,對於電腦的動作並非他們的強項;而智慧手機還要等一兩年才真正流行起來,把60後集體代入網際網路的任務,最終沒有被新浪微博所完成。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日後的中國網際網路史上,會有新浪微博的一席之地。

2010年,iphone4S開始風靡,其後跟著「大陸街機」諾基亞沒落、安卓多棲發展,智慧手機時代來臨,2011年微信出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繼承併發揚了QQ的衣缽;2012年微信朋友圈又接過了與60後失之交臂的新浪微博的接力棒,高度整合了中國大陸的現實社會與網際網路社會,一個全民網際網路的時代,正式開啟。

而跟著以60後為主體的父母進入朋友圈,雞湯與謠言開始大行其道,相似於「不可不知的十大陷阱」、「99%的人上當了」、「為了家人的健康轉」之類的句式開始大行其道,朋友圈中一個讓人矛盾的話題浮出水面:

「該不該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小S與蔡康永關於「該不該屏蔽父母的朋友圈?」的爭論。

馬東、蔡康永連袂主持的《奇葩說》有一期專門對於這個話題進行了爭辯,然而通過對於近幾十年歷史的梳理,可以發現這個問題至少不僅僅是一個父母子女之間的交流問題。它的背景可能很繁雜,它的外延可以很廣闊,它不是一個屏蔽或是不屏蔽就能解決的問題,它需要幾代人——尤為是慢慢佔領社會話語權的80後、90後甚至00後更為深刻的思考、探討與互相理解,它是一整個社會的問題。

這個社會問題的一個基本前提就是,父母在面對於這個剛剛進行的、前無古人後未必有來者的、第一次知識爆炸的年代,他們並無足夠的經驗與能力去面對於一整個網路的資訊,不論這些資訊是真仍然是假。五毛黨、安利組織、網際網路水軍們的出生、發展、強大過程他們通通沒有介入,朋友圈是他們接觸的第一個社交平台甚至是第一個網際網路平台,他們面對於的是一支很成熟的偽科學偽知識製造隊伍,雙方的戰鬥結果從一開始就已註定了。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龍不是建國後的動物,可以成精。

另一個基本前提是,中國大陸的網際網路,不是自然生成的資訊集散地,而是被閹割、被節制、被操縱的資訊中心。四大門戶網站充斥著獵奇、八卦、性暗示資訊,而與政治關聯的內容千人一面,基本只是《新聞聯播》的細化與拓展。整個網際網路並無也不可能給一個初次接觸網路的集體以正確的導向,同時又通過防火牆維護了區功能變數網路資訊的超強安定,這樣的環境在某一層面給偽科學偽知識注入了強大的生命力。

這兩個前提所致使的結果就是,父母看什麼,其實是由不得他們自己的。他們人生中最擅長學習的那一段時光,正好與「文化大革命」相重合;他們人生中最年富力強的那一段時光,正好與中國轉型的那個時代相重合。在他們剛剛有能力進入網際網路的時候,一道巨大的防火牆早已悄然建成。他們沒有能力排除了抗日神劇而去看美劇,正如同孩子不可能不去看《喜羊羊與灰太狼》而去看《南方公園》或是《進擊的偉人》。他們無法區別吃大蒜到底是致癌仍然是抗癌,正如三代人的爭辯都沒能解決中醫中藥的問題。他們更不太可能用自己的思維去評價這個大法好仍然是那個主義好,因為早就有人為他們梳理好了一切觀點脈絡——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八年抗日,今天開始了!

然而,他們之中的許多人,仍然是努力讓自己的孩子出國,讓他們用自己的雙眼看到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這種愛,遠遠比為孩子提供更好的衣食住行還要偉大,這卻是另一個層面的故事了。

然而回歸到朋友圈,可能發現這個社會問題除了了以父母閱歷的那個不可能複製的特殊年代為前提外,還有一個生理現象,那就是,父母老了。

父母老了。在社會層面與家庭層面上來看,他們的話語權慢慢減退了。他們不那末在乎這個社會的運行規律與真諦了,那堵牆縱然未曾經聳立,他們也未必會遠行了。然而歷史總在迴圈,不同的社會表面暗地裡是相似的殺伐與詐騙,他們已沒有分辨的力氣與願望了。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當你老了,頭髮白了。

父母老了。他們閱歷了感性的青春,熬過了悲壯的中年,現在終於又感性得像個孩子了。那些雞湯,若果有那末一句足以打動心靈;那些謠言,若果有那末一個情節足以讓他們耽心家人;那些偽科學偽知識,若果有那末一點可以說明自己的孩子,他們便毫不猶豫的轉信了。

父母老了。他們愈來愈難以融入孩子們的日子了。若果說朋友圈是他們接觸網際網路的陣地,那孩子即便不是這個陣地的中心,也是不可或缺的。他們轉信偽科學偽知識的目的在於其感性的善意而非理性的分析,轉信不是為了真諦,它只是一種訴求,一種思念,一個交流模式。

「該不該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這個問題,再過一代人,但願不會再泛起——

當咱們屏蔽父母的朋友圈時

或許,世界會變得更好。

或許那個時代,經濟的發展能提供充沛的社會保障體系,讓每一名白叟有能力去充實退休後的日子,而不是將手機作為僅有的消遣手腕。

或許那個時代,公民日漸富裕的日子會讓家庭成員之間有著更為豐裕的時間互相交流,彼此不需要通過這種間接而無力的模式表達關切與耽憂。

或許那個時代,社會的平等會減少曾經經風行的暴戾之氣,讓那些道德綁架與極端言論再沒有市場,不會因為節日或是事件來臨而一次次拉底整個民族的素質。

或許那個時代,軌制的設計會讓每一名白叟可以自由地用自己的雙眼去看一個沒有圍牆的社會,用自己的智慧去甄別真像與謠言。

「一個更好的時代,總會降臨。」

問:「該不該屏蔽父母的朋友圈?」

答:「一個更好的時代,總會降臨。」

——致我親愛的父母。

------------------------------------------------------

看完了無非癮?看完了還想看?關注高冷君的冷知識,微信號:gljlengzhishi 看更多精彩內容。

瀏覽全文—>gaolengduanzi.com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