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高校可能開始正視師生交流,卻疏忽了教師與教師間的溝通。儘管大學教師會按期分享自己的鑽研成果,但鮮少討論彼此的教學。大學教學毫不僅僅是個人魅力的展示,教師又豈能「單打獨鬥」呢?

「獨行者」之死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普林斯頓大學西班牙語課程的本科生們已等了20多分鐘了,可他們的老師還沒到。這門課的老師是該校進階講師安東尼奧·卡爾沃,一名學識賅博又有點木訥的中年人。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學生們變得不耐煩了。有些學生開始慢慢走出教室,他們在黑板上寫下了一行字:Que pasa, Antonio?(西班牙文,意思是:怎麼回事兒,安東尼奧?)

他們獲得回覆是在一個禮拜之後,另一位教授過來奉告他們,安東尼奧先生很好,因為有個人事情需要處理,所以可能沒辦法來給大家上課了。學生一片嘩然,不清楚安東尼奧先生需要處理的「私事」到底是什麼。他們更不清楚的是:安東尼奧老師其實已死了!他於早些時候被發現陳屍在曼哈頓家中,頸上及左上臂有割創痕跡。法醫證實,他因這些嚴重傷口致死,死於自殺。

這件事發生於2011年4月12日,愚人節剛過去不久,不少普林斯頓大學的學生還未從愚人節的氣氛中緩以及過來。然而,安東尼奧冰涼的屍體奉告他們,這確確鑿實是一塊兒校園慘劇,並不是愚人節的玩笑。作為常春籐名校的普林斯頓大學竟然發生教師自殺的事件,自然引起了新澤西州眾多媒體的興致。他們紛繁把話筒對於準了安東尼奧的友人以及同僚們。

友人聲稱,安東尼奧是被校方粗暴解約逼死的,他離校時保安曾經經走進辦公室,請求他交出鑰匙離開。而校方對於此緘默,沒有做出任何回應,倒是媒體挖出了這樣一個細節:安東尼奧曾經收到一封來自部門主管的信,對於方在信中指責安東尼奧「製造了麻煩且存在著不恰當的行為」。但所謂的「不恰當行為」到底是什麼?信中並無給出詳細的解釋。因為校方各級主管在此事上閃爍其詞,媒體就從安東尼奧的學生以及同僚們身上著手,試圖揭開安東尼奧自殺慘劇的暗地裡真像。

學生口中的安東尼奧老師平易近人,卻又是一個不肯等閒開啟舊檔心扉的人,學生們對於自己老師的個人日子全無所聞。在同僚的眼裡,安東尼奧孤傲,不擅長以及同事交流,就像一個陷溺在自己教學世界的「獨行者」。「他說話毫無顧忌,經常會損害別人,儘管他可能出自善意。」有人這樣表示。尚不清楚校方最終以及安東尼奧解約是否有這方面的斟酌,而校方沒有給安東尼奧提供關於教學、人際關系等方面有用的協助,則成為輿論詬病的一個方面。事實上,大學教師缺乏交流、溝通是一個很普遍的現象。儘管各高校都很正視師生交流,卻疏忽了教師與教師間的溝通,尤為在教學技巧上切磋、交流。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英語與教育學教授、美國現代語言協會負責人傑拉爾德·格拉夫曾經在其會長講演中,感嘆教師單獨發展自己課程計劃的「課程中心」教學模式,使教授間只曉得同事們的課程題目,卻對於授課內容全無所聞,因而教授們無法以學生長遠成長為主軸建構自己的課程內容。想要改善教學,需要同事間更多的合作、坦誠的討論。大學教學毫不僅僅是個人魅力的展示,教師又豈能「單打獨鬥」呢?

打造「教學共同體」

近些年來,國外高校愈來愈趨向於通過打造教學發展共同體(Teaching Development Community)來促成大學教師在教學上的交流、合作。作為教學發展共同體建設的典型案例,美國邁阿密大學自1990年起由教學促成中心主任米爾頓·D.克斯教授倡議並組織成立的教師學習共同體(Faculty Learning Community,下列簡稱FLC),在解除該校教師的孤傲感、促成教師的專業化成長等方面獲得顯著成效,並且在1993年以及2004年兩度獲取全美對於大學教學獎勵的最高獎——西奧多·M.赫茨伯格獎。FLC每一個單元¥由6到15位跨學科的教師或學校職員形成,這些成員以促成教以及學為目的,一般兩周進行一次研討,設計教學案例,立異教學法子,在校內外的教學交流會上展示教學成果。通過這種交流,促成了大學教師的廣泛對於話,增強了教師的教學活氣。

密西根大學每一個學年都按期舉辦研討會,目的在於推進教師與教學管理人員之間對于教學問題的討論與交流。斯坦福大學教職員說明中心(Faculty and Staff Help Center)會主動為教職員提供指示性資源以及各類主題流動等服務,如提供壓力管理、人際關系以及常見的工作問題等方面的說明資訊。在教師教學發展模式上,斯坦福大學提供多樣的輔導與說明,如工作坊、小組教學評價指示、班級教學錄相服務、教學中心諮詢、教學中心交流(CTL Liaisons)、教學導師指示以及教學導師午飯指示,等等。教學導師午飯指示流動與圓桌會談大致相似,都是為了加強教師間的溝通,並徵求建議與交流教學觀點。還有一些學校為了促成教師教學發展,會提供必定的補償以使一些教師能夠在課程教學中一塊兒工作,在此過程中教師會分享彼此在教學上的理念,切磋各自的教學技巧。此外,激勵教師外出旅行參加學術會議以及專題討論會也為諸多高校所倡導,而校方會提供整個或部份經費。

線上「圈內人」

在資訊技術與高等教育聯絡日趨緊密的背景下,美國教師面對於教改浪潮逐步藉由現用的熱點的網路平台展出獨特的、多元¥的、草根性的專業學習社群,透過互相分享與支撐,共同面對於各項新的挑戰。

這種教師專業學習社群不同於由上而下專家指示式的教師專業發展模式,而是由平等、分享、合作的精神,構築成一種教師主導的學習與同享園地,因為這種專業發展已形成蓬勃發展之勢,甚至成為教師專業發展模式之一,故也有了一個專有名詞,稱之為「專業學習社群」(Professional Learning Communities,下列簡稱PLCs)。眾多的PLCs在美國各地興起,並獲得了顯著成效。

各類教師專業學習社群PLCs可以是面對於面交流,以聚首、座談、課程模式舉辦;也可以是不在場的,以網路部落格、社交網站模式進行。在眾多不同形式的PLCs中,以社交網站的模式最受教師歡迎。目前美國最知名及規模最大的專業社交平台,應屬Edmodo。Edmodo成立於2008年,因兼具社群網站功能以及教學使用工具,較能協助教師樹立與學生學習溝通平台,並且與其他教師進行專業分享,所以受到教育界的歡迎。教師可以藉由該平台樹立自己在網路上的學習教室,內含分享、討論、評分、紀錄等。目前已有近百所高校教師使用該網路平台。

此外,2012年8月全美最大教師工會——美國教師聯盟與英國的TSL教育公司共同合作,投資1000萬¥美元¥開發經營「分享課程」項目。這是一個專門為教師製作的線上資源分享平台,來自四面八方的教師藉助該網站,免費分享彼此的教學計劃、課程內容等資源。麻省理工學院教授卡倫·柏南表示,對于大部份教師來講,教學好像是單打獨鬥的工作,沒有什麼機會可以與其他教師交流學習,因而,她認為這種網路科技將會施展不可替代的作用。而跟著各類Apps的風行,美國高校教師藉助內含Voxer,Google Hangouts,Message Me等Apps分享教學成果,加強互相交流。

目前,網路科技在國內的迅猛發展給教師交流提供了便捷,一些高校例如北京理工大學、上海交通大學、南京師範大學也都樹立了支撐教師發展的相似機構,但這是否對於教師教學交流起到作用?效果又如何?這都需要時間來檢修。

專註高等教育,請微信搜尋「麥可思鑽研」或「MyCOS_Research」。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