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5日,咱們邀請到了暢銷書《社交紅利》的作者徐志斌來到PMCAFF線上微課堂,跟大家面對於面分享社交紅利那些事兒,回復「報名」至PMCAFF公共帳號,便可進入報名環節。

徐志斌,2000年畢業時加入網際網路,曾經在eNet矽谷動力、新浪網工作,2007年時加入騰訊,服務長達8年時間。2013年時出版暢銷書《社交紅利》,成為躋身財經書籍暢銷榜單為數不多的國內作者之一,2015年8月再度出版其個人第二本專著《社交紅利2.0:即時引爆》。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ShareSDK是國內一家提供社交登入、分享及資料分析的第三方服務提供商,在連續追蹤2013、2014年各大社交平台分享以及迴流資料分析後發現,儘管使用者分享到不同社交網路的資料各有起伏變化,但從各大社交網路迴流至企業或套用的資料都在成倍上揚。

社交網路2013年迴流率2014年迴流率
微信朋友圈198%571%
微信好友115%375%
QQ空間11%355%
Twitter142%314%
QQ28%270%
騰訊微博58%258%
新浪微博22%222%
Facebook76%82%

2013年度-2014年度主流社交平台分享迴流率對照(ShareSDK發佈)

這兩個資料是**常工作中最關注的基礎核心資料之一。社交分享指使用者從套用中分享資訊到社交網路中去,代表著社交網路對于使用者的黏著度,主要用來察看套用或服務對于使用者所提供的價值或是愉悅體驗。越開心、越喜歡、體驗越好,分享到社交網路的使用者就越多。迴流指好友在社交網路中看到分享後,點擊回到套用這個過程,是企業追求的社交紅利。迴流驗證著好友之間的影響力,及使用者對于價值以及愉悅體驗的確認。兩個資料是一個從套用到社交網路之間最簡單以及有效的閉環。

上表恰是ShareSDK對於超過6萬¥家採納其分享元件的APP及整個使用者,在連續兩年分享到各大社交網路,又從中獲取迴流的資料進行統計後形成的表格。迴流資料的變化顯示出,使用者在社交網路中影響轉化的好友數量在不斷上升。

再看一下微信曾經經發佈的2014年度使用者部份行為資料:

目前微信月活躍帳號超過4.68億,平均每人天天在微信中瀏覽5.86篇資訊,由此發生的海量瀏覽次數中超過80%來自朋友圈中好友分享,只有20%來自使用者主動開啟舊檔檢視自己的定閱帳號。瀏覽完文章進行分享的使用者,會有65%分享至朋友圈,39%定向分享給好友或某個微信群中。

「讓資訊在關系鏈中流動」不斷發展增強,關系鏈之間的信任違書與好友影響施展愈來愈強悍的作用。這種好友篩選開始扭轉著使用者行為習氣。新的習氣被確立起來:使用者愈來愈「懶」於行徑(如定閱以及開啟舊檔帳號)、愈來愈依賴於好友舉薦(如分享就是舉薦的表現之一)來做出判斷。

因而,表面看起來,業界從社交網路,尤為是微信中,獲取使用者以及流量、下載、定單、購買轉化等應該是愈來愈多了。實際上,許多企業發現現在社交網路愈來愈侍候,投入相等的人力、物力、財力,獲取的回報反而在逐年降低。

那末,新增的紅利,以及已有的但被稀釋的紅利,去了哪裡呢?

PMCAFF | 《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引爆微信的四大定律

以單日帶給單一APP的最高啟動下載資料看,從2012年到2014年,這個資料從天天8萬¥躍升到了80萬¥,又再度躍升到300萬¥(魔漫相機),最後獲得了天天500萬¥(臉萌創下的記錄。今年3月爆火的足記,則從社交網路中獲取了天天最高150萬¥啟動下載)。社交網路(尤為是微信)的影響已到了驚人的境地。

這些套用佔領了從社交網路獲取紅利的冪律曲線的最高點,耀眼的資料瓜分了社交網路紅利的絕大部份,粗估判斷,天天,排名在前300家的合作伙伴捲走70、80%以上毫不為過,剩下數以百萬¥計的合作伙伴則冗餘在長長的尾巴上,爭奪少數日漸希少的流量、下載、定單轉化等。

新的社交環境支撐套用或服務一進入社交網路,就直接引爆。一經引爆,就直接佔領所在細分領功能變數90%以上的市場份額。咱們將後面這個現象稱之為「一九法則」,即「在社交網路中,一款快速增長的套用或是服務,能在某一個細分領功能變數中佔領至少90%以上的市場份額」。

而其他競爭對於手被壓制在剩餘市場份額中,真正的「贏家通吃」。

PMCAFF | 《社交紅利》作者徐志斌:引爆微信的四大定律

上圖是一家引爆APP在社交網路被引爆後,每日獲取的新增啟動下載使用者情況。以微博微信為代表的社交網路開始賦與了套用或流動一進入就直接引爆,衝到最高點的能力。

換句話說,社交網路所提供的社交紅利愈來愈豐厚,也愈來愈苛刻。而一進入就直接引爆,成為在當下社交環境中取得豐厚紅利的一個主要前提。接下來,咱們只需將問題聚焦到一個點上就能了:

一些套用/服務一進入社交網路就被直接引爆,他們是如何做到的?

新書《社交紅利2.0:即時引爆》中,用了四個定律往返答這個核心設問,它們分別是「短」定律、「新」定律、「好友」定律、「快衰」定律。即:

「短」定律:使用者投入時間成本越短,越容易引爆;

所謂「短」,表面看,指的是使用者花費至少時間、投入至少成本,來從某項服務(內含套用、流動等)中獲取愉悅享受,或是解決某個實際問題。本書中見到的大部份案例,都在強調簡單使用過程以及低理解門坎:使用者可以很輕鬆體驗完整個流程。

實際上,拷問的確鑿,需要企業從以「我」為起點的思考模式中脫離出來,進入到以「使用者」視角來思考以及設計產品、流動等。

「新」定律:越新的弄法,引爆速度越快;

在今天的社交網路環境中,帳號、資訊、套用等都充沛提供,什麼都豐盈的情況下,使用者的訴求點在哪呢?「新」定律著重回答「這種套用解決了什麼問題,以讓人們樂此不疲地消費、體驗」這個基礎設問。

因而,所謂「新」弄法,顯然不是指新鮮的弄法,而是指狀況,即在這樣充沛供給的環境中,使用者是以什麼樣的狀況在日子以及消費?如何準確定義人們的需求變為一件首先主要的事情。在這種定義下,病毒同樣的擴散(分享率)及每一個人都是大節點的強力轉化(轉化率)所形成的引爆會自然發生。

「好友」定律:使用者越投入,對於好友影響越大;

對於,使用者通過好友節省下來的時間,被投入到了那些好友們認可的優良套用以及服務中去了。在現在社交網路充沛且氾濫的資訊面前,使用者一目十行,瞬間用手指劃過數十條資訊已是常態。若果一條資訊並無價值,會直接被鋪張丟棄。很大程度上:

再也不泛起的資訊或套用象徵著沒有價值。若果一條資訊偶爾泛起在使用者面前,它可能有點價值,還不足以推進使用者馬上做出決策。若果某條資訊或是某個套用時常泛起在自己面前,象徵著經由了諸多好友的選取,很好玩或有價值,可以馬上做出判斷。

「快衰」定律:使歷時間越短,衰減速度越快;

四大定律互相影響也互為因果。快速引爆的曲線,也會快速衰減,「快衰」定律可以看作是對於前三大定律的制約。

在社交網路發展中,一條暗藏的主線恰是創業者通過各種嘗試以試圖突破「快衰」定律,以便獲取使用者更長久的黏著以及留存。而「快衰」定律也從新啟動了使用者渴求新服務的訴求,反過來推進新引爆事件以及新弄法再次發生。就像一個迴圈。因而,每一次引爆暗地裡,都會指向更多新機會。

現在,跟著社交網路自身的發展,四大定律開始對於其涉及的方方面面發生巨大影響。無論是品牌傳佈、市場運營,甚至產品開發模式、企業的管理模式,等等等等,無不開始悄然變化。先知先覺者開始將重心無前提地歪斜向了「一進入社交網路就引爆」這個特殊請求。

本文版權屬於PMCAFF產品經理社區(pmcaff.com),轉載請註明出處。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