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後來者如何居上?這個問題,阿里與百度、騰訊都必需回答,對比起美團、點評、58等O2O,BAT雖都有投資,但不足以徹底撒手,因為市場巨大。

今年6月是中國O2O的一次分水嶺,雖說,BAT一直未曾經缺席O2O,但今年卻是三家公司全傾全力,重壓籠蓋的開始。阿里與螞蟻金服重啟了「放了4年長假」的口碑網,聲稱投資60億,百度更為大氣,聲稱將投入200億,做好百度糯米、百度外賣,至於微信,其實它是一直埋頭苦幹。

BAT如何發力O2O,在現有的資源與市場格局中,分得一杯羹,該如何切入市場,追求適宜自己經驗與優勢的支點?

事實上,繼宣佈60億新台幣,由蔡崇信任董事長,發力O2O後,「口碑網」似乎再過去兩個月中相對於沉靜——無非,如今,「口碑網」說,找到了適宜自己的策略。

策略概括起來很簡單:違靠「手機淘寶」、「支付寶」,走群眾路線,啟動全民開店計劃。

背景:口碑優勢與劣勢

「口碑」的優勢是什麼?

很顯明,有兩大優勢——1、線上,違靠「手機淘寶」、「支付寶」兩大交易類APP入口,使用者數與流量,這是線上優勢;2、資本層面,暗地裡阿里、螞蟻金服,阿里目前是中國市值最大網際網路公司,螞蟻金服估值至少500億美元¥,在資本層面,對於決美團、群眾點評、58同城,都有優勢。

流量優勢,看一組資料吧。今年8月底,在正式上線50天後,口碑第一次披露自己的資料——僅餐飲行業的單日交易量超過100萬單,這是最快突破日百萬單的O2O平台。這一成就,還算不錯,無非與美團、點評對比,還有距離。因為,口碑也有自己的不足。

那末,「口碑」的劣勢是什麼?

謎底是,線下。這個行業的所有人都說,O2O是苦活、累活,是個很重的行業。群眾點評做了十幾年,公司好幾千人,掃街、接商戶;美團做了5年,發展到將近2萬人,其中絕大部份都是地推的BD人員,還有外賣配送人員。

O2O需要線上流量加線下優勢。咱們看到,PC時代催生出諸如Google、Facebook、百度、阿里巴巴、騰訊這種一網籠蓋全世界、全國的巨頭,但搬移時代,卻是區功能變數化、本土化的商業勢力——Uber無法籠蓋全世界,在中國被滴滴秒殺,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滴滴在中國擁有強大的地面優勢。

資深電商察看員、O2O專家王長勝說,「O2O是空軍加陸軍,口碑擁有必定的制空權,但地面能力還有待晉陞」。

現狀:口碑的差距

口碑對於決美團,抑或點評、58同城,它的差距在哪?正如上面所說的,「地面」。O2O產業中有一個核心的指標,那就是商家籠蓋數——目前,口碑平台上的餐飲商家約15-20萬。

美團2015年上半年披露的資料是,籠蓋了160萬商家(內含餐飲、酒店、美容美髮等)。點評網收錄商家數位1600萬。

需要釐清的概念是,口碑聚焦在餐飲商家,點評籠蓋為交易的商家,而群眾點評的為收錄數,三家公司,商家數量概念上存在必定的懸殊性。儘管如何,但仍然是從上面的資料中體現出必定的差距。

美團定位交易,賣出的是優惠券,點評定位評論,出售的是「交易決策」,58同城定位是資訊,出售的商家資訊。這三家,目前暫時領先於O2O市場,但這是個沒有絕對於領先的市場,誰也不能高枕無憂。

為何?最癥結的一點,所有的商品或服務,均不是由平台方直接提供,而是由入駐的具體商家來提供。譬如,我要吃一道菜,並不會因為我在美團買券,不是在群眾點評買券,而變得更好吃。核心仍在與商家的炒菜水準。過往的團購行業,陷入了惡性的價格競爭,而沒有真正給商戶提供價值。就此而言,搬移網際網路與線下商業的深度結合,才剛剛開始。誰能夠給商戶與使用者真正提供價值,誰才能真正博得市場。

也恰是因為,O2O市場沒有一家可以絕對於安全,絕對於領先,所以咱們才會看到,阿里聯合螞蟻金服重啟了「口碑網」,百度宣佈追投百度糯米、百度外賣,一家聲稱要投資60億,一家說要投資200億。

倘若沒有機會,誰會再做「口碑」?

既然競爭的核心,是籠蓋商家數,口碑在該領功能變數儘管增速很快,但也是必需加緊時間視窗。

於是乎,口碑管理層提出——口碑網的目的是年底在餐飲領功能變數,籠蓋100-120萬商家。如何做到?

「全民開店」,螞蟻雄兵

馬雲壓寶O2O做「口碑」:阿里路徑依賴,全民開店

任何一家公司,都有自己的路徑依賴,或是說勝利基因。阿里之所以能夠超出亞馬遜,甚至將在今年超出沃爾瑪全世界,很大緣故是,它只做平台,它依靠中國與海外數百萬家商店、賣家的支撐。

所謂,積少成多,螞蟻雄兵。

做口碑網,重啟O2O戰略,口碑管理層還有一個前提限制——新口碑的員工不到1000人,未來至多也不會超過1800人。絕對於不會採納大規模人員擴張的模式,來開展業務。

此前的勝利經驗,加之員工數量的限制,要完成年底籠蓋100-120萬家餐飲商店,口碑只能「劍走偏鋒」,不走尋常路。

於是乎,有了它的最新戰略——「全民開店」。

「全民開店」是一個絕妙的主意,深得搬移網際網路模式的精髓。如同滴滴,很少自有輛車、與司機,但能夠在專車市場秒殺易到專車、神州專車。藉此,滴滴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出行平台。口碑的全民開店計劃,也是這樣。或許,口碑沒有規模龐大的地推人員,但每個普通人、每一家店舖,都有可能成為它的推廣人員,入駐到口碑的平台來,發動最泛博人民群眾的力量,把口碑做成規模最大的日子服務平台。

「全民開店」計劃是這樣的:個人使用者邀請店舖入駐口碑即獲300元¥現金+入駐店舖3張5折優惠券(50元¥封頂);未經舉薦,商家自行開店,通過深度審核+1筆有效交易,獲取300元¥現金。

口碑計劃,9月23日先開放6個城市,9月28日開放158個城市。

「全民開店」,全民皆BD,支付寶的盤算

為何口碑以及支付寶能做「全民開店」,其他的平台卻只能依靠人員規模去地推?最大的緣故在於信用體系。支付寶擁有超過4億的實名使用者,累積了10年的技術與資料,樹立了一套信用體系。「全民計劃」的核心在信任與防止造假,支付寶、芝麻信用偏偏在這方面有著最為深摯的累積。開放的人群數量,以及雲客服的驗證,都會有相應的一套信用機制與風控體系,最大程度上保證開店的質量。

「全民開店」,可以在短期內迅速解決口碑平台商戶數量的問題,保證對於使用者的服務廣度與普及性。口碑致力於做平台、做生態,那末商戶的數量與廣度,是首先要保證的,保證使用者在口碑平台上能夠簡單、快速的找到自己想要的商家與服務,這樣才能形成淘寶同樣的正向迴圈效應。更多的商家與服務,提供最全最佳的服務,吸引更多的使用者,進行購買消費,接入再吸引更多的商家入駐,這樣正向迴圈。

目前,支付寶與手機淘寶,這兩個超級APP為口碑提供入口,口碑不缺乏使用者與流量,短期迅速做大商家入駐的數量,有助於加速正向迴圈的形成。

口碑「全民開店」的暗地裡,是「輕資產」模式。

支付體驗上,在支付寶內,直接採納折扣模式,領先於團購行業的優惠券模式,更為直接、簡單與便捷。無論是消費10元¥仍然是100元¥,都按照折扣來,直接出示支付寶的付款碼,就能完成付款。同時,體驗上更為簡單,團購券模式,歷經買券、出示、核銷、確認、補足差價等多個步驟,口碑平台則是直接領取折扣,用支付寶付款便可——美團最近也在研發自己的支付,因為本色上,美團就是一家金融公司,它售賣的,其實是「券」,優惠券與支付的結合,其實天然相近的。

流量上,對於入駐平台的商戶也會開放,內含首頁的「左近」按鈕,以及商家tab頁的展示,都有巨大的流量。口碑會依據地輿位置、使用者評價、折扣水平、商家類型等多種因素,對於商戶進行排序。

口碑公司CEO范馳近日也透露,今年將投入50億元¥作為平台運營費用,來扶持線下商家。這些內含,全平台的運營流動,如雙12、消費隨機立減等,說明商戶一塊兒培育使用者習氣,形成黏性。

此外,口碑違靠螞蟻金服,還會為商戶引入更多的金融服務,內含供應鏈金融、信用貸款等等。用金融服務助力線下的中小商家,更快發展。

「全民開店」,酒徒之意不在酒

「全民開店」的策略中,咱們看到兩個階梯:針對於使用者,針對於商家。酒徒之意不在酒,在意山水之間。

口碑網的「全民開店」,劍走偏鋒其實想一舉兩得。

首先,於使用者,提高口碑的「介入感」,喚醒使用者通過「手機淘寶」、「支付寶」體驗O2O,其實與小米MIUI借使用者提意見,一同介入MIUI研發同樣。這叫介入感。

其次,於商家,也是「全面開店」的真正要涉及的人群——通過現金補貼,吸引商家主動入駐。除了了現金吸引以外,更為主要的一點是,咱們前面所說的,支付寶有流量、舉薦位、有「天貓雙11」、有供應鏈金融小額貸款,並且,搬移支付是年青使用者的模式,是未來。

「全民開店」策略,其實是「天派打法」,也有著強烈的阿里運營策略氣質,高舉高打,居高而臨下,走群眾路線,積少成多,螞蟻雄兵。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當然,這一策略能否切實有效,讓口碑與美團、點評的博弈中增添制勝砝碼,最終仍然是得看執行。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