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體育產業正在進入前所未有的快速發展通道。去年10月,國務院印發的《關於加快發展體育產業促成體育消費的若干意見》中曾經表示,力爭到2025年,體育產業總規模有望超過5萬億元¥,成為推進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主要力量。而今年,中國已接連獲取了2022年冬奧會、2019年男子籃球世界盃的舉辦權。毫無疑惑,中國體育產業要火了!
擁有巨大的市場空間,又沐浴在政策紅利之中的體育產業,這塊巨大誘人的蛋糕,怎麼可能不誘發巨頭們的的瘋狂爭奪?這不,萬達、阿里、樂視、騰訊都在進行著體育產業的佈局。而其中投入最大,最受人矚目,又最具優勢的企業,非萬達、阿里莫屬。
說到萬達、阿里,可能大家都會想到他們的掌舵人王健林、馬雲。他們,一個是「國民老公」的爸爸,一個是中國網際網路的「教父」,他們一舉一動都是媒體以及公家關注的焦點;他們時常在福布斯等各類財富版單上,上演首富爭奪戰;他們曾經經還有10億元¥賭約;他們在各大行業的佈局,也時常如影隨形;就連他們對於體育的偏好,也這樣相似。他們都以及足球有著不解之緣,一個曾經經率領著大連足球走向中國足球最輝煌的時代,一個12億買下恆大足球俱樂部。如今,他們在體育產業的佈局爭奪,也進行的最為激烈。這場體育產業爭奪戰裡,萬達以及阿里都採用了哪些策略?各自都有哪些王牌?進行著怎麼樣瘋狂的爭奪大戰呢?讓咱們一塊兒來看看!
王健林:大手筆併購,壟斷上遊資源,做世界第一!

萬達是一個有著體育基因的公司。在中國企業家中,無論從個人仍然是商業層面上,王健林都沒出缺席過對於體育產業的關切,也深諳體育產業的發展規律。體育產業是萬達「大文化」產業佈局下的主要分支,現在王健林的目的是:將萬達打造成「全世界最大規模的體育公司」。萬達看重的是產業上游稀缺的賽事資源,他的策略是——大手筆併購。
他在今年連續打出海外資產併購組合拳——「馬競+盈方+WTC」讓萬達一躍成為世界最大的體育公司之一。據瞭解,在完成以上的併購後,每週都會有大量的國際體育經紀公司、賽事公司、設備製造商的併購專案送到萬達高層的手中,萬達早已成為全世界體育資本市場的重量級買家!
今年以來,他都進行了哪些大手筆併購呢?經整頓,大致如下:
今年1月,萬達以4500萬歐元¥的價格收購西甲三大豪門之一的馬德里競技俱樂部20%的股分;
2月,萬達宣佈攜手三家投資機構打敗11個競爭對於手,以10.5億歐元¥收購瑞士盈方體育傳媒集團100%股分,其中萬達集團控股68.2%,依據公開資料顯示,盈方是全世界第二大體育市場行銷公司,也是全世界最大的體育媒體製作及轉播公司之一,該公司所擁有版權的媒體轉播涵蓋25個體育項目,在足球以及冬天運動領功能變數全世界排名第一,其手中的權益涵蓋了國際足聯,內含世界盃在內的、在亞洲26個國家以及地區的足球賽事轉播獨家銷售權,最為主要的是2018年以及2022年兩屆世界盃的銷售權,下半年盈方的足球以及冰雪項目將在中國市場落地;
5月,萬達領投了對於樂視體育的A輪融資;
7月,萬達發佈聲明,宣佈將在今年下半年加大併購步伐,完成國外3家、國內3家大型企業的併購,同時推進海外企業業務在中國落地;
8月,萬達控股的盈方體育以10年2.6億歐元¥注資德甲球隊美因茨;同月,萬達以6.5億美元¥併購美國世界鐵人三項公司(World Triathlon Corp)100%的股權,該公司擁有鐵人三項賽事版權,佔全世界長距離鐵人三項運動份額的91%,收購時王健林留下豪言:「未來將一兩家體育公司合併在一塊兒去IPO」;
9月,萬達控股的盈方收購義大利足球行銷公司Gsport以及體育傳媒公司Sport09,兩家公司的客戶內含意甲以及意乙的多家知名俱樂部。本週末,有風聞稱,王健林將見默多克,疑似下一步併購天空體育。
為何要選取併購的模式?王健林說:「文化、體育、金融等產業資源,尤其是上游產業資源,基本已被歐美企業瓜分,想自己發展基本沒有可能,只有通過併購才能獲取。」
畢竟是20年前就自己苦心經營過本土俱樂部的資深體育老闆,王健林心裡很清楚自己去培育一塊牌子有多麼艱辛,併購擁有稀缺賽事資源的海外成熟公司的確是最快速有效的佈局模式,這些賽事資源相比轉播版權擁有著長效的價值,萬達還指望通過併購調整整個集團的產業結構。
但王健林也同時表示,萬達不是土豪,什麼都買,其在體育產業併購上有自己的邏輯:併購的體育公司業務必需能在中國落地,只有這樣這些在國外每年只有個位數增長的公司才能實現每年20%-30%的增長。
馬云:應用自身平台、資料、資本優勢,「拉人組隊」!
阿里佈局體育的先天優勢無需贅言:電商零售平台+大資料+資本。在成立阿里體育集團前,電商出生、缺乏體育基因的阿里巴巴的策略很簡單——「找伙伴」,阿里將切入點首先放在了產業的下游,其邏輯是:應用「粉絲經濟」快速切入,選取在全世界有影響力以及粉絲基礎的俱樂部以及明星進行合作,選取擁有至多賽事版權的體育公司進行投資:
去年6月,阿里巴巴戰略投資廣州恆大足球俱樂部,以12億元¥新台幣獲取後者50%的股權,球隊改名為「恆大淘寶隊」;
今年5月,馬雲旗下的雲鋒基金領投了對於樂視體育的A+輪融資,獲取了後者7.3%的股分,在控股股東中位列第二;
5月27日,天貓國際宣佈與德國拜仁慕尼黑達成戰略合作,拜仁2015季球星戰衫將通過天貓國際向中國9000萬拜仁粉絲首發,未來還會全世界同價發佈大牌球星限量球衣及關聯產品,拜仁成為了第一個與天貓國際合作的足球俱樂部;
7月,天貓國際與西甲豪門皇家馬德里足球俱樂部達成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皇家馬德裏海外旗艦店正式入駐天貓國際,阿里巴巴還將說明皇馬在中國市場開展一系列商業計劃;
8月,NBA球星科比宣佈將其自傳記紀錄片《科比的繆斯》授權給阿里巴巴天貓魔盒獨家發佈,並與整個阿里集團合作開發科比關聯衍生品。
9月8日,阿里巴巴宣佈正式成立阿里體育集團,阿里體育集團由阿里巴巴集團控股,新浪以及雲鋒基金共同出資。阿里體育的第一個動作就是與美國大學Pac-12聯盟結成獨家戰略合作伙伴,在未來兩年內在阿里不僅會包攬Pac-12中國區一般賽的競賽直播、票務,還將在天貓國際平台上線銷售Pac-12聯盟的球隊周邊商品。
但阿里巴巴成立體育集團,頗有急於在體育產業市場佔地盤之意。體育產業不外乎上游的體育版權、播控平台以及終端以及體育周邊,但阿里在這些方面都沒有基因,也還沒表現出優勢,而阿里的優勢是電商,是服務以及雲端。儘管阿里也與SMG(上海東方傳媒)以及優酷洋芋有合作關系,但畢竟人家都是獨立運營的,並不受自己把握。阿里當然也可以賣體育周邊產品,但畢竟賣的都是別人家的東西。
阿里體育的未來計劃目前尚無太多細節資訊,但大方向將是通過版權、體育媒體、賽事運營以及票務,繼續將電商平台套用在體育產業之中。
阿里以及萬達涉足體育的起點基於整個集團全產業鏈的佈局需要,體育產業是其繚繞核心戰略進行的生態業務打造。但無論從資金實力,仍然是投資目光以及經驗來看,萬達操盤體育的能力是最強的。這場角逐,似乎萬達的勝算更大!你覺得呢?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新台幣
「創投圈vc.cn」是國內第一家網際網路股權融資平台,由徐小平、李開復等共同投資,以自有「拓璞基金」領投,「創業譜」大資料支撐,團隊富有海內外投資經驗以及技術背景,提供一站式服務,有效整合行業資源,提高投資收益、降低投資風險。截至2015年7月,累計融資超過29億元¥新台幣,共發生出30餘個A輪項目,10餘個B輪項目,1個C輪項目以及1個併購項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