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 Buzzfeed 宣佈獲取2.5億美元¥投資、估值達15億美元¥的這天,創界在中關村創業大街採訪了一名Buzzfeed的中國門徒——微頭條。

但採訪過程中,微頭條創始人陳鋼反覆提及,微頭條不是中國版的 Buzzfeed。「咱們不是在做中國版的Buzzfeed,咱們只是吸取了 Buzzfeed 的精髓。」他說。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Buzzfeed中國門徒「微頭條」:能否成長為估值15億美金

美國趣味新聞網站Buzzfeed創立於2006年,該公司最初是一間鑽研網路熱點話題的試驗室(viral lab),如今已成為全世界性的媒體以及科技公司,提供內含政治、手動藝、動物以及商業等主題的新聞內容。7月30日,該公司獲NBC環球(NBCUniversal)2.5億美元¥融資,估值達15億美元¥。

僅從微頭條的名字來看,人們確定不會將它以及Buzzfeed聯絡起來,它更能讓人聯想起今日頭條。但陳鋼奉告創界,今日頭條模式只是微頭條的1.0版本。

在微頭條出生之初,這款產品聚合了微信上的幾乎所有類型的熱點文章,並通過中心化的聚合平台舉薦給使用者,這讓微頭條在短期內獲取了不錯的裝機量。但在2014年博得中國新媒體創業大賽華南區冠軍並獲取多家投資機構關注後,微頭條團隊開始意識到這樣的產品形態過度地依賴於微信平台。

搜狗搜尋與微信合作推出的微信搜尋的上線,則讓微頭條團隊徹底拋卻了做微信內容的今日頭條的思路。這次扭轉讓該團隊確立了兩個主要方向,一是僅做有趣內容的聚合,二是施展團隊的技術優勢,通過分析內容在社交網路上的傳佈資料來為使用者舉薦文章。

Buzzfeed中國門徒「微頭條」:能否成長為估值15億美金

微頭條APP的文章被分為萌寵、日子、奇趣等類別,這更接近於Buzzfeed的內容模式,用寵物以及奇葩來引爆話題。在微頭條的文章瀏覽頁面,最顯眼的一個圖示是分享到朋友圈,其次才是分享到微博等社交網站的圖示,這也是基於微頭條的內容主要是在朋友圈傳佈考量的。

因為微頭條的內容主要集中在搬移端上,因而在微頭條團隊的技術重點集中於SMO(社會化媒體改善),而不是傳統媒體所正視的SEO(搜尋引擎改善)。

社會化媒體改善在不少方面與一種病毒行銷的技術聯絡起來,這種行銷模式更多的是樹立在朋友之間的分享以及有趣的內容之上的。相應的,微頭條的編纂團隊會依據後台顯示的內容在社交網站上的分享量、瀏覽量以及傳佈趨勢來抉擇是否舉薦這篇文章,傳佈趨勢強的文章會被舉薦到癥結位置,而那些表現得疲軟的內容則有可能不被舉薦給新使用者。而這一切都需要強大的技術以及資料處理能力作為支撐。

與Buzzfeed的另一名中國門徒微在不同,微頭條的團隊在技術上更勝一籌。這個二十多人的團隊裡,有18個程式員,而微在的主要團隊則是來自單向街的文青。當被問到整個團隊的文化基因是否相符做一款Buzzfeed同樣的新媒體產品時,陳鋼說這種適宜在社交網路上病毒傳佈的內容「可以被批量出產」。

陳鋼所說的「批量出產」指的是該團隊的機器加人工編纂的內容出產模式。來自深圳報業集團王啟智是微頭條的首席文化官,依據他的介紹,微頭條的編纂大部份沒有傳統媒體的工作背景,他們對於內容是否有利於傳佈沒有多少自身的判斷,而是依據資料來判斷。與此同時,微頭條還通過爬蟲系統抓取了國內外社交網路上被傳佈得最廣泛的素材,並樹立素材庫。當編纂需要素材生成文章時,即可以通過搜尋素材庫來尋找適合的內容。「這樣一篇能夠廣泛傳佈的文章的出產週期大約為10分鐘,這就是我所說的批量化出產。」陳鋼說。

即便以及微在有著相同的學習物件——Buzzfeed、重合的受世人群以及相似的內容作風,陳鋼仍然是不願意承認微頭條以及微在是同一類產品。在他眼裡,微在更接近於它的學習對象,但微頭條則僅僅學習了Buzzfeed通過技術的模式對於熱點事件進行資料挖掘的能力。

憑藉著這種以技術為支撐,並出產利於傳佈的有趣內容的產品形態,微頭條從上線開始便被資本市場看好。在獲取天使投資人麥鋼數百萬¥新台幣天使投資後,微頭條成為了京東股權眾籌的首批上線項目,並勝利完成為了金額為400萬¥新台幣的Pre-A輪融資。目前,依據陳鋼的透露,微頭條已與國內某知名投資機構定下金額為千萬¥層級的A輪融資。

採訪收場後,王啟智在朋友圈發佈了一段拍攝於創業大街的路演小看頻,並配字:「這才叫路演!傳統步行街上的叫賣,在創業大街上變為了創業分享...」這個來自深圳的創業團隊可能很難理解這樣的場景,畢竟在以「實幹創業」聞名的深圳,創業者都是將但願寄託於成熟的技術打造的產品之上的。而微頭條恰是這樣一款產品。

-----------

本文由創界@盛威 原創,轉載請註明出處並附上創界網微信chuangdaily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