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導讀:
「勞動報」建立於1949年,是一份以泛博職工群眾為目的讀者的綜合性日報。2014年,「勞動報」微信公號出生了,不到一年時間,創下屢次記錄,出產出不少10萬¥+文章,沒有標題黨,也不走雞湯、搞笑路線,他們,是怎麼做到的?快跟隨小媒一塊兒聽聽「勞動報」怎麼說!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對於話人:田靜 勞動報新媒體部副主任
小媒:據悉《勞動報》建立於1949年,以泛博職工群眾為目的讀者的綜合性日報,而「勞動報」這個微信號相對於來講無疑是小鮮肉一枚,能不能為大家介紹下這枚小鮮肉?
勞動報:哈哈哈哈,「勞動報」真的是小鮮肉,「勞動報」微信一歲還沒到,旨在打造滬上勞動維權最強平台,天天播報網路輿情最新動態。
小媒:現在負責這個微信號的團隊有幾個人?
勞動報:勞動報的新媒體團隊有7個人,負責官網、手機勞動報、勞動報APP、微博、微信、輿情、紙媒上的報網互動版,可以說每一個人都是多面手,除了了做好編纂、記者,還會攝影、剪輯、製作資訊圖等等。
微信小編是輪班制,一天輪一個人。團隊裡春秋最大的30歲,基本都是85後到90後。而且小編普遍顏值超高,每一次有小編出鏡的視訊新聞,都會有網友留言求小編聯絡模式。咩哈哈!
小媒:沒想到主任這樣活潑,咳咳,下面問到重點啦!據瞭解你們頗有幾篇文章瀏覽量達到10萬¥+,有無分析過這些10萬¥+文章的傳佈特徵以及暴發緣故呢?
勞動報:作為一個還沒滿週歲的微信號,有5條微信達到10萬¥+。分別是:
1. 《上海接下來有這10件好事要發生!》
2.《最近上海的各種好動靜要爆棚了!》
3.《6月底前薪資漲到位 詳細奉告你怎麼漲》
4.《必看|國務院下發機關事業單位漲薪3專案(原文+標準表)》
5.《市總工會說:這些福利可以這樣發!》
具體分析緣故:
(1)好的標題抉擇了一篇文章的開啟舊檔率
從標題就能看出來,集中在「發福利」、「漲薪資」、「好動靜」這三大類。
首先,標題要盡可能在「定閱號」推送介面中走完,防止標題過長,否則標題的癥結資訊就會變為省略號。
其次,標題要既有資訊量,又有懸念。以《上海接下來有這10件好事要發生》這一標題為例,既知足了上海市民對於未來日子的美妙預期,又點明了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同時適量留下懸念,誘導網友點進去一探究竟。
網友掃視定閱號,在每一個標題上停留的時間可能只有0.01秒,標題就是一場0.01秒的決戰,只有打贏這場決戰,這條微信才是「活」的。否則只是一個紅點而已。
(2)內容的解渴性及勞動報在目的領功能變數的權威性
以《6月底前薪資漲到位詳細奉告你怎麼漲》為例,這篇文章詳細梳理了公務員、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高校畢業生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機關事業單位離休人員以及機關事業單位退休人員這五類人的具體漲薪專案,並分別從層級薪資、崗位薪資、職務薪資等方面進行了全面調整先後的例舉以及對照。讓每位網友都能從中找到與自己關聯的部份,相比於其他媒體各平台一事一議、泛泛而談的報導,這樣的聚攏式文章能讓讀者們真正「解渴」。
其次,勞動報在這些領功能變數的權威性也為這些文章的火爆添了把柴。勞動報繫上海市總工會下屬的媒體,本身在服務職工、勞動關系方面樹立了品牌。
(3)正面動靜有利於人們在社交網路上塑造自己的形象。
分析這些10萬¥+的微信,都是讓網友能發生愉悅感的動靜。人們往往熱中於在社交網路上扮演一個「好動靜使者」的角色,時常傳遞這樣正能量的訊息,以提高自己在朋友圈中的正面形象。
這些微信得以在朋友圈遮天蔽日地傳開,不僅是因為網友覺得這些內容棒棒噠,同樣也但願通過自己分享了棒棒噠內容,塑造自己棒棒噠社交形象。
綜上,高開啟舊檔率加之高分享率,抉擇了這些文章瀏覽數的暴發性增長。
小媒:「勞動報」在地區性媒體排名以及工會排名中都獲取不錯的成就,有什麼秘訣可以分享一下嗎?
勞動報:主要仍然是:
(1)定位更為垂直
咱們的定位十分清晰,主要在勞動關系以及本市大民生。服務的使用者有上班族、工會工作者、法律工作者以及行將踏入職場的大學生。
咱們充沛依據受眾的需求定製發佈內容,「一刀切在勞動關系」上,在天天爆炸的資訊量中,咱們依然專註於推送上班族權益方面的熱點,致力於以圖解、視訊等全媒體形式發佈勞動法律法規資訊。
同時,也施展工會媒體的屬性,做好職工的「貼心小棉襖」,力爭當網友遇到職場糾紛、勞權問題、工作難事,第一時間想到咱們,進而打造滬上勞動維權第一大平台。
(2)內容原創+策動
咱們始終遵循「內容為王」的原則,堅持製作原創內容。日常天天推送的頭條基本都經由二次創作,由編纂將零散的新聞點以一條清晰的邏輯鏈進行整合。咱們做的集納式展示、梳理,讓網友能從中對於號入坐,內容更為解渴。
此外,咱們還按期製作策動內容。每逢大型節日、記念日,或主要政策出台,咱們都會從海量資訊中提煉與勞動者關聯資訊,進行整合梳理,獨家撰寫稿件;遇到社會熱點事件,咱們經常另闢蹊徑,從勞權角度切入,邀請法律工作者進行獨家剖析。
PS:下面是有關勞動報以及粉絲的一個小故事~
今年1月,有位叫「勤勤」的粉絲連發5張照片到勞動報微信後台,是一塊兒勞資糾紛,工人們拉著白底黑字的橫幅向企業討說法,地點是離上海900公里外某北方城市的橡膠廠。勤勤說:「幫幫咱們!工廠換老闆了,要搬遷到外埠,可咱們不想去外埠,新老闆說,若果不去,就算咱們曠工,要解僱咱們!」
這是一塊兒典型的由企業關停並誘發的勞資糾紛。小編回復她:向當地勞動監察大隊、人保局反映。她說都反映過了,企業在法律上沒有問題。
剛想表達心有餘而力不足,勤勤又發來一條:「仍然是很感謝您!我問了好多家媒體公家號,只有您回復了!」
沒有幫上忙,還被感謝,小編覺得不能撂挑子,問她:「廠裡有工會嗎?」勤勤發來一個哭臉:「工會主席就是因為這個事情以及老闆鬧僵,上個月辭職了,我也不曉得還有無工會了!」找上級工會反映看看?記住千萬¥別曠工,否則就拿不到經濟補償了;也不要過激維權,否則有理也變沒理。」叮囑她。
這輪對於話後,勤勤已然把勞動報微信作為傾訴地,天天講述維權進展以及內心困惑。小編老是一邊安撫她,一邊向她普法,由她傳遞給集體停工維權的工友。
一周後,勤勤連發幾個笑臉:「廠裡出了新的經濟補償專案,大家很很滿意!我可以拿到一萬¥多經濟補償金!」
看到使人滿意的終局,小編心裡也舒服多了,能為工友們盡一點力,就是「勞動報」的價值所在。
— END —
「新媒體指數權威講演」
定閱號:IndexMedia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