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瑞最近的一份講演顯示,從去年10月到今年4月,微博月度籠蓋使用者(MAU)增長4800萬¥,增幅達到41%。這兩個數字比微博財報中公佈的增長規模以及增幅還大,對于飽受非議的微博而言無疑是個好動靜。

競爭對於手接踵結束,以及新浪微博對於內容以及使用者關系的垂直化經營,都是其使用者規模增長的主要緣故。無非筆者更關切的是,使用者規模增長以及產品功能增添往往是相伴的,體量不斷變大是否會讓微博變得臃腫。這也是每一個社交平台都要面臨的問題。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社交平台必需變大,但如何維持輕快?

1.微博使用者規模增長不奇怪,但也面臨變「重」的風險。

從去年三季度開始,微博月活躍使用者的同比增幅開始超過35%,並在今年一季度達到38%的新高點。在此期間環比增速也不斷加快。與之相對於應的是,去年下半年騰訊、網易兩個主要競爭對於手接踵結束,尤為是騰訊結束後在三四線城市留下不小的市場空白。微博CEO王高飛也曾經表示,去年微博新使用者中來自三四線城市的比例比2013年增長了一倍。

無論是知足新使用者的需求、仍然是給老使用者新的刺激,都需要不斷推出新功能。去年微部落格戶端有兩次顯明改版,第一次是推出按興致將專業V分類的找人功能,第二次是推齣電影、音樂等六大領功能變數的點評產品。微博PC端也進行了一次大改版,將首頁的多個頻道整合到新推出的發現頻道,找人功能以及熱點微博、熱點話題也納入這個頻道進行分類匯總。

不斷增添的功能確鑿讓部份老使用者感到不適。這也是每一個社交平台都面臨的問題。跟著使用者規模的增長,泛社交的弄法都面臨「眾口難調」的挑戰。陌陌產品副總裁林志霖就曾經對於媒體說,使用者的階層以及身份愈來愈繁雜,而單純的目生人社交已知足不了他們,因而陌陌開始嘗試同城流動、群組以及聊天室等功能。無非他也承認,在一個手機套用上囊括這麼多功能,確鑿會讓產品變「重」,這也會損害老使用者的體驗。

2.通過垂直化引誘使用者關系轉向橫印擴張,才能穩固而且活躍。

在弱關系的社交平台上,使用者關系並不是天然形成。陌陌使用者關系最初是基於位置。微博的使用者關系更可能是以名人為圓心來樹立,儘管初期也涵蓋了部份強關系,但微信在強關系上太強大,而且社交網路也並不是只有依託強關系才能生存,所以微博並無以及微信爭奪強關系。

若果只靠使用者自發延伸社交關系鏈,其可靠性顯然存在不足。微博選取垂直化作為突圍方向,陌陌最近一次改版也表現出對於興致社交的嘗試。正所謂「物以類聚,人以群分」,興致社交一直都有自己的優勢。PC時代的論壇,其實就是以興致為維度來引誘使用者樹立關系。今日頭條推出頭條號,也可以看成是試圖讓使用者通過興致樹立關系的嘗試。

樹立以興致為維度的關系鏈,前提是有足夠豐厚的內容可供消費。在這方面微博顯然略勝一籌。畢竟其媒體屬性再加之從部落格時代就開始累積的各領功能變數作者資源,使其能夠為不同興致、不同需求的使用者提供足夠多的優質內容。從近期微博公佈的簽約自媒體扶持計劃也能看出,目前微博自媒體已籠蓋33個領功能變數,這已足以知足使用者標準的興致社交需求。

對於使用者而言,繚繞興致或需求樹立的關系更為實用,討論的話題更聚焦,能發生的內容以及互動自然就更多。而且這是一種橫印擴張,只要將不同的興致節點連起來,就能將使用者置於興致網路之中。較之於直印延伸的單向關注關系,這種關系也更為安定。對於平台而言,使用者社交行為的聚焦以及頻繁將帶來更高的活躍度,只要能持續知足使用者的需求,平台的持續發展自然不是問題。同時髦趣也更易轉化為收入,畢竟願意為興致買單的人仍然是大多數。

3.新功能應伴同著新的使用場景,而不是產品功能的簡單疊加

社交平台垂直化不是做不做的問題,只是如何做好的問題。畢竟是否變「重」並不徹底取決於功能的數量。在筆者看來,要想在變大的同時不那末「重」,一方面是把主導權交給使用者,另一方面則是將功能與使用場景關聯聯,使社交平台發生超出社交的附加值。

依然以微博為例。去年PC端以及搬移端的幾回大改版,資訊流依然是微博的核心,在知足使用者基礎的資訊需求的同時,也是興致社交的入口。通過資訊流舉薦以及發現頁分類匯總,前者是向使用者推送可能感興致的內容,後者是讓使用者更利便的找到感興致的內容。一推一拉,目的都在於讓使用者更高效的完成興致社交。

同時,微博在每一個垂直領功能變數都試圖給使用者樹立完整的消費鏈。譬如電影領功能變數,使用者先在資訊流看到影片資訊,可能是來自關注的某位明星,或是自己的微博好友,或是基於大資料的廣告舉薦。若果對於影片感興致,則可以進入電影首頁看網友的點評以及打分。若果想看這部電影,還可以直接買票選座。看完電影後自己也可以發佈影評以及打分,以及看過或打算看這部電影的人交流。這樣就形成為了一個以影片為中心的社交閉環。

這裡面的興致節點內含電影以及明星。使用者進入影片首頁、點評、購票選座等一系列動作都是新功能。但這對於電影喜愛者來講並不累墜。若果不是電影喜愛者,影片資訊泛起在其資訊流裡的可能性並不大,自然也就不會有後續動作。對于攝影、視訊等較重的興致分類,微博還通過微博相機、秒拍等獨立套用提供更獨立的使用體驗。這樣既可以圈到更多使用者,也使主平台維持相對於的輕。這些套用上的內容也可以同步到微博,又能進一步豐厚微博的內容。

歸根結柢,功能多少不是問題,重以及不重也都是使用者的主觀感受。癥結是垂直化是否給使用者帶來了足夠多的使用場景,以及使用者的選取權有多大。若果只是將內容以及使用者按垂直領功能變數切分,恐怕很難獲取持續的使用者增長。對於微博來講,既然已將垂直化作為主要發展策略,恐怕在引誘使用者發現興致、以及提供更豐厚的使用場景上,還需要做更多的嘗試。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