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文/王紫傑,萬企雙贏集團董事長,網際網路戰略導師,商業模式專家,天使投資人,《戰略頂層設計》作者。

現在不少企業家對資本營運愈來愈感興致,我在這裡跟大家理清一下資本營運的核心。

不少人把資本營運簡單的等同於融資,這是很片面的一種看法。資本營運的核心其實就是站在資本家的角度看待問題,用資本家的思惟、手法做事。

資本家跟企業家的營運思路是徹底不同樣的。下面跟大家講下資本家跟企業家的區別你就曉得資本營運的核心了。

第一個區別,資本家講究離心力,企業家講究向心力。

什麼叫離心力呢?資本家假設要做投資,他必定不會完徹底全去節制這個公司,而只是參股這個公司。

假設一個公司被資本家所節制,這個公司往往會喪失了原來創始人的創業激情以及核心把握力,這樣往往就會被職業經理人團隊浸沒掉。

然而企業家不會這樣,企業家是把企業當自己的兒子養,不像資本家把企業當豬養。豬養肥了是為了宰為了賣,兒子是要養老送終,做家族傳承的,所以企業家會竭盡全力呵護它。

這是第一個重大的區別,資本家講究的是離心力,企業家講究的是向心力。

第二個區別,資本家跟企業家的成長模式是不同的。

企業的成長往往是靠的是產品的出產愈來愈大,銷售愈來愈多,它是加法度增長。而資本不是這樣做的,資本的成長是乘法度增長,它往往是以併購為主導來促成企業的生長發育。

什麼叫以併購為主導呢?舉個例子,阿里巴巴是怎麼做電影行業呢?

假設按照一個企業家的思路來思考,阿里巴巴做電影行業應該是先成立一個電影公司,然後找一個優良的導演,不斷的選劇本,接著找好演員,群組建一個好的團隊,找製片,然後做投資,做啟動,做拍攝,後期製作剪輯,發行,最後等著發行之後賺錢來做分賬。

這是傳統的電影公司的做法,然而阿里影院不是這樣做的。

阿里影院的做法是直接買了一個上市公司,譬如說文化中國這樣的殼子,然後整合上游賣票的公司,接著整合下游製作的公司,再把網路的業務整合進來,整個盤子就已經市值過百億了。

企業家做一家電影公司要不少年才可能上市,才可能有相對於的市值,而資本家可能半年就完成為了別人十餘年的發展歷程。

資本家的思維老是以併購為導向,只有企業家才想著什麼都是自己幹,親力親為,這是一個重大的區別。

這也是為何世界上賺大錢必定是資本家,企業家想做到資本家這個層面是很很難題的,這是第二個區別。

第三個區別,資本家用社會的資源去做事,企業家用自己的錢去做事。

大部份的企業家是沒有資本家的思惟的,總想著我有一分錢我做一分錢的事,我有一塊錢做一塊錢的事,我有一萬元¥做一萬元¥的事,資本家是不會這樣想的。

資本家始終想的是槓桿。譬如說他收購的目的值100個億,而他現在就只有一個億,那他會想辦法怎麼用最低成本融資到99個億,然後把對方收購起來。

資本必定是在不斷的融資、不斷的擴張、不斷的成長、不斷在槓桿借力的路上。企業家不會這樣想,企業家首先追求的是穩健,而資本追求的擴張,這是兩個重大的思惟差別。

更多好的文章,敬請朋友們關注微信定閱號《企業精英聯盟》——qiyejingyinglianmeng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