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網際網路商超並非一個新概念,近有2008年成立的1號店,其憑藉獨特的網上超市模式一度在國內電商領功能變數佔有一席之地,儘管近幾年因為管理層觸動、事跡不佳等緣故逐步掉隊;遠有1999年成立的E國網,這家與8848幾乎同時成立的電子商務公司一開始就奔著網上超市的概念而去,當時甚至推出了「E國1小時」服務,但受制於物流成本過高而最終好景不常。而這兩年跟著天貓超市、京東在快速消費品領功能變數的發力,網際網路商超再次火了,但這仍舊是一個巨頭的遊戲,1號店也只能感嘆生不逢時。
商超漸成電商第二戰場
對傳統的電商巨頭而言,在3C、服裝等大消費領功能變數增長乏力的情況下,儘可能拓展新的消費場景成為必然,這內含傳統電商巨頭對跨境電商、O2O、網際網路商超等領功能變數的切入。先談跨境電商,儘管巨頭們這一年來美國館、歐洲館、澳洲管等建了不少,但跨境電商的消費品類更可能是對傳統電商的補充,知足了消費者「獵奇』的心態,且受制於物流、價格等因素,其並無形成安定而長期的消費群體;再談O2O,阿里巴巴重建口碑、京東推出京東到家,這都表明傳統電商巨頭對O2O領功能變數的注重,但美團、58等擁有天生O2O烙印的公司已經樹立起了至關深摯的護城河,阿里、京東在O2O領功能變數佔有一席之地可以,但像傳統電商般近似壟斷幾無可能;而反觀網際網路商超,這個市場規模及消費頻次遠高於3C、服裝消費的領功能變數以前並無尤其重量級的玩家,且其對物流、資金等請求極高,所以自然就成為了巨頭的新獵物,稱之為電商第二戰場並不為過。
京東與阿里入局
不出意外,京東與阿里今年紛繁加碼網際網路商超。7月底,天貓超市宣佈10億補貼北京市場,並攜手菜鳥網路進級其物流配送服務,這是自2012年天貓超市頻道成立以來最大的一次推廣力度;而很快8月7日京東就宣佈了43億入股永輝超市的合作,與此同時京東到家也在早前配置了商超領功能變數。也就是說中國電子商務兩大巨頭都已經在網際網路商超領功能變數開始發力,跟著1號店等企業的掉隊,網際網路商超這一領功能變數必將被京東、阿里瓜分,那麼兩者為何在此時從新發力商超領功能變數呢?兩者目前的優勢以及短板是什麼呢?

京東/阿里:不同的路徑選取
阿里在2012年推出天貓超市,進軍網際網路商超領功能變數,但當時依然是作為大平台戰略的一環對商品品類做的補充,官方並無尤其注重,譬如作為快消品的商超在物流上依然與淘寶平台其他的商品同樣,需要好幾天才能配送到貨。京東也很早在品類上延伸快消類商品,並藉助其一貫以來在物流方面的優勢維持著領先地位。而這一年來,兩者又有新的動作,阿里試圖通過與菜鳥網路的聯動填補其在物流上的短板,菜鳥一度因為瘋狂拿地而飽受詬病,同時天貓超市也通過類自營的模式來把控品控環節。而京東,除了持續其一貫在自營、物流方面的優勢外,在搬移端還通過京東到家整合了O2O與商超,使用更精細化的應用策略推進網際網路商超對使用者的滲入。
所以,京東與阿里在不同階段不同的路徑選取,抉擇了雙方當下的競爭態勢。對阿里而言,淘寶龐大的流量入口是其優勢,但開放平台戰略致使的物流及品控是其劣勢,所以天貓超市與菜鳥網路的應用策略已經增添了自營及自建物流的成份,儘管官方稱這種發展策略是一線城市自建、二三線城市雲化,以達到最大化效力的目的。而回到京東,維持了其在倉儲、配送等物流方面的優勢以及自營商品在品控方面的優勢,這種優勢在3C領功能變數為京東博得了聲譽,在快消領功能變數更不是問題,3C這種大傢伙都能玩轉,更何況食物飲料這些小玩意呢。同時,京東到家的推出標誌著京東對網際網路商超領功能變數的新認知,即網際網路商超在消費場景上與O2O很相似,可以通過垂直化營運與傳統電商做懸殊化發展。於是,咱們從阿里與京東在網際網路商超方面的投入可以看出,阿里在營運策略是向京東靠齊的,而這種「學習」顯然不是第一次了。
學習京東,阿里趁勢而為
作為電子商務的兩大巨頭,阿里是一以貫之的平台戰略,沒有任何自營運的成份,而京東以自營起家,而後期也構建起了自己的POP開放平台。在初期,阿里知足了泛博網民對多品類商品尤為是服裝消費類的需求,但跟著電子商務的不斷滲入式發展,愈來愈多的網際網路使用者對網購的使用者體驗更為「苛刻」,於是以京東為代表的自營模式電商突起,而阿里也先後遵循京東模式做出了自我調整,兩個事件可以說明。
第一,2012年,淘寶商城更名為天貓,與淘寶懸殊化發展。這側面說明了阿里認可了京東的B2C自營模式,阿里的試圖通過平台B2C的模式解決傳統的淘寶C2C的假貨問題;第二,2013年,阿里宣佈成立菜鳥網路,但願重構阿里電商的物流體系,這也側面了說明阿里對自身電商平台的物流現狀的不滿。菜鳥這兩年來瘋狂拿地,試圖通過一線城市自營、底線城市雲化的模式晉陞其物流的應用效力,知足其平台上使用者的使用體驗。阿里的這兩次戰略調整可以看做是對京東某種程度上的「致敬」,即通過必定程度的自建物流及商品自營保證使用者的購物體驗,但阿里顯然做的不夠京東徹底,畢竟京東從很早就確立了這種發展模式,而阿里則是半途為了適應新的消費場景而做的調整。
回到網際網路商超領功能變數,應該是一個比買衣服、買家電高頻的多的需求,同時對物流的請求也極高,例如你可以忍耐一家衣服7天後到,但一罐牛奶、一袋米極可能是今晚就要的。京東憑藉一直以來在這個領功能變數的深耕,維持著領先的行業地位,而阿里這個月基於北京市場的10億補貼可以看出其對網際網路商超的注重,但儘管其可以背靠淘寶這個流量大戶,但必需填補上與京東在物流、品控等方面的短板,否則勝算很小。
網際網路商超,下一個紅海
傳統電商對線下的衝擊一開始體現在百貨領功能變數,譬如京東對蘇寧、國美的衝擊,阿里對萬達的衝擊,而跟著電子商務的深刻發展,這種衝擊逐步蔓延到商超領功能變數,譬如沃爾瑪、家樂福。一個緣故是網購群體的春秋增長,商超這種柴米油鹽醬醋茶的商品受眾更偏年長,而最先的一批網購群體也基本上到了獨立日子、結婚生子的春秋;另一個緣故就是電商的發展,物流、支付等領功能變數的發展支撐了網際網路商超的可能性,因為這是一個對時間請求極高的領功能變數。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所以,毫無疑惑,網際網路商超是下一個紅海,傳統的電子商務巨頭不可能放過這個領功能變數。而京東憑藉其初期的累積佔領了必定程度的上風,但阿里確定試圖通過跟進策略來填補其短板,來勢洶洶,而一眾網際網路商超的創業者可以歇歇了,除非做懸殊化垂直發展,否則基本沒有存活的可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