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王萌

摘要:壹粥採納全新形式,案例+點評,讓你的週末更具品嚐。
導語:本周清點了網路新媒體上發生的6件事,分別代表了新媒體在突發事件中的作用、BAT三巨頭髮展、電商格局變化、網劇逆襲、網路隱私維護與謠言、網路時代企業危機公關等;一塊兒來跟小狐君看看這周發生的網際網路界的新鮮事吧~
1、天津:「遭遇」突發事件,新媒體可以做什麼
案例:
「重大火災,爆炸聲跟打雷同樣」。8月12日晚,新浪微博上一個名為「小寶最愛旻旻」的帳號發佈了一條15秒的視訊,被認為是最先發佈天津「8·12」尤其重大火災爆炸事故訊息的網友之一。隨後,驚心動魄的場景通過媒體微博、微信公家號等途徑大規模傳佈開來,牽動億萬國人的心。

點評:
近些年來,面對突發事故,新媒體往往衝在最前方,形成強大的輿論聲勢。梳理這些重大事件可以發現,微博往往成為這些突發事件中最新訊息的主要來源。在微信朋友圈,更個人化的訊息也獲得了迅速擴散。此後,各媒體的官方微博以及微信公號「進場」,承當起營救、調查等最新訊息的傳佈任務。
在這期間,謠言的傳佈也經常使人始料未及,如楊某某假稱父親在爆炸中遇難,騙取3700餘名網友「打賞」,發佈會上的記者打盹引起爭議等,也拉近了社會中的某些不平衡心態。作為公信力佔優的傳統媒體,應該應用自身的影響力,在新媒體平台「正視聽」。另一方面,公家自身對謠言的「免疫力」也是防止謠言擴散的屏障。在網路情感釋放的暗地裡,網友更需要擁有新媒體時代的媒介素養與責任擔負,這當然需要各方共同努力。
2、BAT最新季度財報出爐網際網路三巨頭收入增長放緩
案例:
依據三家公司最新季度財報,總收入至多的依舊是社交以及遊戲大戶騰訊,但利潤卻是阿里遙遙領先。總體來看,BAT三家都不那麼樂觀,發展速度開始顯然放緩,收入增長不及往年。
點評:
梳理2014年第三季度到今年第二季度三家網際網路巨頭的財務報表,收入增速總體都泛起下滑態勢。2014年阿里、騰訊以及百度的增速分別為52%、31%以及53%,而今年第二季度的增速則分別降低為為28%、19%以及38%。
作為收入冠軍,騰訊本季度最亮眼的搬移端社交網路效果廣告收入同比增長196%。原生廣告會否在使用者接受程度以內得以長足發展甚至讓騰訊變為「最會」賺錢的公司依然拭目以待。而自從2013年榮登三巨頭中最賺錢公司後,「買買買」的剁手族讓阿里這個購物季可以在一天內就賺得超過1億元¥並使得阿里一直捍衛其地位。網際網路風雲變幻,BAT三巨頭增速放緩暗地裡又是一個新的瓶頸期,如何應答不僅考驗著企業的戰略目光,也考驗著中國網際網路產業的發展方向。
3、電商老大老三「聯姻」改寫O2O版圖
案例:
不是百度,也不是萬達。關於蘇寧引入的戰略合作伙伴,在眾說紛紛中揭開謎底。阿里巴巴集團以及蘇寧雲商宣佈互相入股。
點評:
實體經濟以及數字經濟的結合是大勢所趨,作為電商以及傳統家電的代表企業,兩者的聯手無疑將扭轉電商格局。在打通線上線下渠道的嘗試中,傳統企業以及網際網路企業都到了網際網路的數字路口。在這個歷史關頭,要末彼此衝撞、此消彼長,要末彼此融通、相得益彰。
4、李易峰起訴天涯豆瓣侵略聲望權索賠超200萬
案例:
因認為天涯網、豆瓣網等網路平台上長期存在大量對其進行誣蔑的不實內容,並使用帶有侮辱性的言辭對其進行人身襲擊,李易峰於8月11日向旭日法院提起訴訟,請求被告在豆瓣、天涯等網站首頁公開賠禮報歉七日,賠償經濟損失等。
點評:
明星與網路平台的糾紛並不少見,今年6月17日,鄧超因為行銷號誣蔑出軌等不實內容,為此將關聯網站訴至法院。作為平台服務商或者空間服務提供商,對于海量內容,網站的確不可能做到逐條審核使用者所發佈的內容或者訊息,但這並不象徵著網站可以放任侵權的內容隨便蔓延。某種程度上,公家人物的部份隱私屬於新聞要素,接受群眾的檢閱以及消費。然而,這種檢閱以及消費並不是沒有底線,尤為要將標準的監督以及批判與歹意的中傷等區別開來。
5、網劇"鬼吹燈"單整合本五百萬士兵突擊製作人操盤
案例:
「鬼吹燈之《摸金符》」超級網劇,是原作者天下霸唱迄今為止僅有授權的網劇項目,曾一手打造《士兵突擊》《我的團長我的團》等作品的金牌製作人吳毅首次操刀網劇製作。據悉,該超級網劇預計單整合本達500萬元¥,聘用韓國頂級特效造型團隊,力邀製作團隊把關後期,回絕「五毛特效」。
點評:
前不久,《盜墓筆記》帶來了收看熱潮以及瘋狂的話題討論,首集上線24小時內輕鬆破億。《心理罪》在點擊量以及口碑方面同樣凸起,被不少評論反覆論證能否將其以及美劇比肩。《無心法師》幾乎零差評口碑,捧紅了若干小鮮肉。《暗黑者》作為精品網路劇的先行者以及佼佼者,行將開播第二季。小鮮肉出頭天唯卡司論的失靈、堪比電影拍攝的製作團隊讓網路劇不僅僅只知足於讓人發笑,它們以跨越式速度發展,挨近甚至超出傳統電視劇,也許未來,網路劇逆襲電視劇可能再也不僅僅是一句空蕩的口號。
6、康師傅起訴視訊首發者遭質疑
案例:
8月10日,澎湃新聞等媒體開始陸續報導康師傅起訴「黑心油」視訊微博首發者「柯笑陽」,索賠150萬的最新進展情況,引起輿論重點關注,「打擊報復」仍然「維護權益」成為輿論爭議焦點。
點評:
因為我國食物安全事故頻發,民眾對食物安全問題敏感度極高,企業維權應適時適量。大企業以及小民眾的身份差別,又激發了公家同情「弱者」的心理,康師傅在此背景下假設能夠選取更軟化的態度,雙向溝通釋其疑惑,主動報歉以正視聽,對于解除事件的負面影響或者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參考文獻:
1、人民日報:「遭遇」突發事件新媒體可以做什麼
http://news.xinhuanet.com/zgjx/2015-08/20/c_134537483.htm
2、北京日報:網際網路三巨頭收入增長放緩
http://bjrb.bjd.com.cn/html/2015-08/14/content_303316.htm
3、齊魯晚報:電商老大老三緣故,改寫O2O版圖
http://www.wj001.com/news/china/2015-08-11/795273.html
4、法制晚報:李易峰起訴天涯豆瓣侵略聲望權索賠超200萬
http://news.163.com/15/0818/17/B1ALBILA00014SEH.html
5、鄭州晚報:網劇"鬼吹燈"單整合本五百萬士兵突擊製作人操盤
http://media.people.com.cn/n/2015/0819/c40606-27482920.html
6、人民網:康師傅起訴視訊首發者遭質疑
http://www.people.com.cn/n/2015/0821/c398010-27498612.html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版權所有,如需轉載,請聯絡咱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