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我是93後,選取學習的機會,而不是BAT的光環

找工作,網際網路公司已經火到了什麼程度?先給大家講一個真正的故事。大學生以及家人打電話三大問:「天氣怎麼樣?學習還好嗎?錢夠不夠花?」無非我的室友遭遇了個新問題:「你找網際網路公司實習了嗎?」「爸,你還曉得網際網路?」「那當然,別說你的同窗,連我的同窗都跳去網際網路公司了。」——她爸今年50歲。

網際網路公司實習「水很深」

這年頭,怎麼寫招聘啟事最有效?隨意刷一下拉勾網、大街網的熱點實習,你會發現規律:網際網路公司產品/營運、包三餐加宵夜、無限瓜果零食供應、遊戲娛樂設施應有盡有、小伙伴歡暢有愛……某位知乎大神說過,乍一看都分不清這是公司招實習生,仍然老年俱樂部招團友呢。

「人人都是產品經理」似乎給全體大學生打了一針雞血,在某BAT的招聘會上,我幾乎見識了大學裡所有的專業。

然而,網際網路實習真的那麼前景無限嗎?我只想說,水、很、深。

我自己面過不少網際網路公司,身旁的同窗也遍佈BAT等巨頭,以及遊覽、影視等垂直領功能變數的網際網路公司,略微瞭解一下,我就發現,同為「產品營運實習生」,除了少數職位能真正接觸到產品,更多的可能是在做接聽電話的客服、天天定量機械地完成後台資料的處理、甚至內容編纂……

我並不否認大型網際網路公司機會多、人材會萃的事實,像電腦、網路專案等對口專業的當然要go ahead。但我的觀點是,在網際網路+時代,網際網路不是僅屬於網際網路公司的,它將像電力同樣成為所有行業的基底層。

因而,找準有網際網路前景的公司,結合自身優勢,選取有成長空間的崗位,才是對自己職業生涯的負責。

我從大一暑假開始,閱歷了幾段實習,待過電視台、4A公司、數字行銷公司。通過以及身旁各種在名企實習的朋友交流,我發現,實習最怕的,不是不包三餐不供應下晝茶不提供娛樂設施,真正的痛點是:真把你當實習生、沒有機會動腦子、公司短視沒前景。

痛點一 你只是個實習生

我拋卻的是阿里的什麼崗位?先賣個關子。總之,作為行銷學背景、不懂技術、熱中社交網路的文科生,我最終選取了願意給我機會去獨立探索自媒體營運的時趣市場部。

「你最想在實習中收成什麼?」這是時趣面試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問題。一般面試都是在考察「實習生能為用人方創造多大的價值」,而涉世未深的實習生們往往也忽略了自己的真實需求——招聘啟事請求什麼能力,我就儘力去知足,把主動權都給了用人方。殊不知,就業本就應該是雙向選取。

「你最想在實習中收成什麼?」這已從面試問題變為了刻在我心裡的一句警省,這種目的導向的思考模式,對職場新人頗有說明。它說明我在入職前就定下了個人目的,說明我養成為了天天早規劃晚小結的工作習氣,還讓我時常反思,我的長遠目的完成為了多少?下階段我能做出什麼工作亮點?

我的學長(時趣把為新員工特殊的直屬領導稱為「學長」)在我入職第一天就以及我說,請不要把自己當做實習生。這也是時趣的平等文化,老員工會關注實習生的真正需求;不論什麼職位,大家都在敞開的辦公環境裡享受同樣的工位(默默地說CEO真的好帥啊捂臉逃走)。在這裡,實習生不僅僅是實習生,有人斟酌你的需求,尊敬你的思考方向,也會為你的進步而歡呼。

我是93後,選取學習的機會,而不是BAT的光環

↑這是咱們高大上的新辦公室一角

痛點二 沒有機會動腦子

我經常聽到實習的同窗埋怨:這些審核本該是系統完成的,而事實上就是讓咱們實習生去斷定;這些網站內容本該是UGC生成的,而事實上就是讓實習生到處抄;我最近的主要工作就是貼發票、跑財務、寄快遞……

誠然,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咱們需要細緻的工作來鍛煉細心以及執行力,但這不象徵著,僅僅只負責執行的工作對咱們的職業發展有足夠的價值。

我現在的市場營運工作,一半是日常執行,一半是自主探索。

日常執行方面,我擔負了公司多個自媒體渠道的發佈者,可以說是品牌對外發聲的最後一道關卡。要曉得,時趣奉行「當真文化」,只要被同事發現過錯,抄送當真信箱,犯錯的人就要給發現過錯的人送一本書,每個月還會信件通報全公司。

這讓平時大大咧咧的我變得小心了,而且在軌制壓力下,想又好又快,有更多的時間來做有挑戰性的工作,我只能自己想辦法。所以,我整頓自媒體發佈的癥結點以及易錯點, 提高了工作效力。

我是93後,選取學習的機會,而不是BAT的光環

↑時趣的當真文化

再說工作的另一半,自主探索。這份實習對我而言最大的價值,就在於大家給我足夠的信任,讓我負責自媒體平台的拓展。譬如說,在一個多月裡,我從知乎小白變為了破800贊熱點回答的幕後推手,離不開團隊給我的指示以及激勵。

一開始,大家問我知乎能做什麼、怎麼做,然後由我去鑽研平台規則、尋找案例以及學習對象,先後共向團隊送出了三份調研講演。在嘗試階段,大家在內容以及營運方面給了我不少說明。當成出了熱點回答,團隊專門開了一個復盤會,給我機會,一塊兒分析效果好的緣故以及今後的打算。

這也是我很認同的時趣的「復盤文化」,工作告一段落,及時復盤,只有反思總結,才能讓閱歷更有價值。我很感激這段閱歷,即便是實習生,也總有思考的機會,對培育優良的工作習氣、形成獨立的行業觀頗有說明。

痛點三 公司短視沒前景

最近看了黃有璨的《入行幾年後,網際網路人的未來應該在哪裡》,其中講到一個故事,一個做了十幾年手機晶元解決專案的硬體專案師,待過索愛、諾基亞、黑莓,算得上是專家級的研發人材,然而最近,他失業了。

我信奉一句話:不能用戰術的勤懇來掩飾戰略的懶散。咱們一般選取工作時,斟酌的是當下,而事實上,趁勢而為,選取有前景的行業以及公司,也許能讓自己的職業生涯走得更好。

為了更好地適應市場轉變,咱們團隊開始了新的探索。傳統的市場部,普遍只把消費者的互動反饋這座大金礦作為彙報的「事跡」,然後就堆在一旁了。這樣的市場工作就像在單行線上開車,不注重客戶反饋的渠道,有去無回,更不談形成行銷的通路了。因而,傳統的市場部也被認為是公司的成本中心。

在這次轉型中,整個團隊從勞碌的執行中抽出生來,自學、思考、與其他勝利團隊交流溝通,再從新確立工作定位,逐步把新的運行機制跑起來。

搬移社交時代的市場行銷,核心在於「洞察」,與客戶共創價值,讓市場部從原先的成本中心,轉變為與客戶最近的部門,成為公司的營收中心、戰略風向標。

我是93後,選取學習的機會,而不是BAT的光環

↑小清爽的辦公休息區

在這段實習中,最啟迪我的就是如何前瞻、如何轉型。在我待過的傳統行業中我感到,當頂層設計固化、僵化、老化,個人再怎麼神通泛博,也無能為力。親歷轉型,對于還未正式進入職場的大學生來講,是很生動的一課。這也塑造了我的職業觀,不要陷在執行的泥沼中,請仰頭,看看大局。

我為何拋卻阿里實習

剖析了三大痛點,終於可以說說我拋卻阿里實習的緣故了。那是一個產品團隊,面試時,產品經理奉告我,我的工作職責主要是天天給使用者打電話,採集使用者反饋,996,這邊有不少以及我職責相同的實習生。像我這樣沒技術、沒有產品閱歷的文科生,他說沒關系,也是可以培育的。

在小伙伴的說明下,我識別了這個「坑」,連我都不相信沒有技術背景、投了N個產品實習崗位都沒有迴音的自己,去做產品會有多大的上升空間,業內應該也不看好。也許,這個崗位只是需要打電話的「廉價勞動力」。

因而,拋卻阿里的光環,我最終結合自己行銷背景、網感好的優勢,抉擇加入時趣市場部。

在這裡,一方面,施展我的經驗以及特長,獲得充沛自主工作的機會

另一方面,在這個擁有戰略目光的團隊增長了見識,歷經行銷轉型的癥結時代,進一步樹立自己的行業觀

想要找有到對自己價值的實習,不妨問自己三句話:我長於什麼?有閃光的機會嗎?前景在哪裡?

我在時趣讀懂的數字行銷

關於數字行銷,那些以前不明白,之後會牢記心中的事:

1.沒有技術驅動,只靠創意的數字行銷,就如同單腿走路,難以遠行。

2.品牌要人格化,假設當面聊都無趣的話題,在社會化渠道同樣不受歡迎。

3.維持學習力以及感受力,只有對數字行銷滿懷好奇心,才能感同身受、融合貫通。

4.「從使用者啟程」的真正意義,不是「使用者說我是什麼我就是什麼」,而是「讓使用者替我說出我想說的話」。

5.造詣感是做數字行銷最大的動力、最根源的快活。

假設你也想加入時趣,請將簡歷信件傳送至hr@social-touch.com

微信公家號:時趣←長按可複製兩岸商貿,在家工作,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賺人民幣

時趣,專註於數字行銷領功能變數的前沿發展,深刻解析立異品牌實戰案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