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企業新媒體運營,你必須避開的四大誤區

互聯網時代,為了爭奪眼球,人人爭相以言論出位,在各種誇大其詞的自我宣傳中,我們得到的不是真相,而是浮誇的內心。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

文|張恆

人人都在談社會化營銷,企業蜂擁而上開微博、微信,但真正能玩轉新媒體的企業並沒有幾個。面對老闆的責問或是上司的質疑,很多人求教於各路大師,但是用一句“然並卵”的話來講:你知道了許多道理,做出的東西卻依然無人問津。為什麼?

目前企業在利用新媒體上,最需要的不是學習“奇技淫巧”,而是先勘破這幾個誤區。

1聽別人說社會化營銷能點石成金

社會化營銷真的沒有魔法,那些偶然爆紅的個案運氣大於必然。

互聯網時代,為了爭奪眼球,人人爭相以言論出位,在各種誇大其詞的自我宣傳中,我們得到的不是真相,而是浮誇的內心。就社會化營銷來說,大勢所趨不假,潛力無限也不錯,但絕不是點石成金的魔法。

即使以國內做得相對出色的杜蕾斯官微來說,在擁有144萬粉絲的情況下,微博的點贊、評論和轉發能達到四位數的也並不多。但是長期的精細化運營卻能讓對你感興趣的人保持關注,在某個時刻往企業營銷燃起的火堆添一根柴。

對於新媒體運營一個不可或缺的部分是活動,尤其是有獎品的活動可以有效提升企業新媒體的活躍度,增加用戶粘性。以新榜對肯德基微信的統計數據為例:

企業新媒體運營,你必須避開的四大誤區

近半年來,肯德基微信上閱讀和點贊最多的十篇文章中大部分都是促銷優惠活動信息,偶爾想玩點別的,用戶也並不買賬,如下圖:

企業新媒體運營,你必須避開的四大誤區

從某種程度來說,用戶對企業新媒體的認知就是一個廣告平台,而沒有人真的想看廣告。做企業新媒體需要的是勘破人云亦云吹起的泡沫,勤懇耕耘,然後才能期待在某個天時地利人和的時刻引爆網絡。

2以為企業新媒體一本萬利

社會化營銷是一個創意行業,創意的成本從來都不低。

簡單算筆賬:一個新媒體運營團隊至少包含三種工作,文案、設計、運營。在一線城市,稍微有工作經驗,能夠快速上手的這類工種,平均月薪都在六千以上,也就是說人工成本一項每月至少要在兩萬,一年就在二十萬以上。如果想要吸引用戶參與,必然需要做活動、做推廣,費用開銷更不止於此。

如果不給人、不給錢、不給資源,以為讓員工在工作之餘兼職做一下就能引爆全網,請問:這和空手套白狼有什麼區別?

在微博微信發展的早期紅利階段,由於內容的稀缺,即使做“內容的搬運工”,依靠複製粘貼還能吸引幾個關注。隨着社交媒體的成熟,微博大V要麼本身是社會名流,要麼是集團化運營的段子手;微信公眾號的運營更是從玩家進入“專家”時代,機構化運營、巨資推廣已成普遍趨勢。

上文提到的杜蕾斯官微,其背後代運營環時互動的創始人老金說:小投入大產出,在這個越來越雞賊的年代,是痴人說夢。

如果下次老闆再責問你為什麼閱讀轉發只有三位數的時候,請大聲告訴他:給錢、給人、給資源!

3把企業新媒體當自家廣告牌

很多企業新媒體像是企業內刊的網絡版,當成家廣告牌,尤其是當成領導活動報道的廣告牌!

當年網站興起的時候,政府、企業一窩蜂建網站;後來微博興起,又一窩蜂建官微;微信崛起之後,又開始蜂擁而上。但是經歷了網站、微博、微信之後,大部分機構運營者的思維仍然停留在前互聯網時代,而根本無視社交媒體完全不同的傳播規律。

絕大部分企業新媒體的賬號最後都淪落為自說自話!企業領導會覺得,我們研發新品、我們拓展市場、我們開了個會都很有意義啊,但請記住,who cares!只有你自己覺得自己很牛逼而已,對於用戶而言,領導去哪兒了跟他們木有一毛錢關係好伐!這種病應該叫“山大王拿自己當齊天大聖”。

其實除了品牌展示,新媒體之於企業更重要的價值在於可以直接和用戶進行溝通和互動,可以快速獲得市場反饋信息。海爾之前推出的手持洗衣機在社交網絡上大放異彩,據相關負責人說,新媒體運營人員已經直接參与到產品的設計、研發和改進。

利用新媒體獲得用戶反饋的一手資料改進產品,才是新媒體更大的可能性所在。

4不尊重社交平台規則

無論你在自己的領域多牛逼,當你到別人家玩的時候,請守規矩!(這不是幼兒園老師教過的嗎?)

昨天2500萬訂閱的“分眾專享”公眾號被封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2500萬粉絲啊!背後可是分眾傳媒啊!然並卵,不要說你市值多少,也不要說你投入高達幾位數,為了維護系統生態的健康,所有的平台都會制定並執行自己的規則,這是原則性的事情。

如果你的老闆還在“指點”你去搞個抽籤活動吸粉,請直接告訴他:不作死,就不會死!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