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親,請幫我轉信一下廣告。」這樣的話,你是否常碰到?今後,再幫熟人在朋友圈打個廣告、推銷個商品,你得謹嚴了,它可能讓你攤上事兒。最近,司法部中國法制鼓吹司官方微博「中國普法」的一則提醒,被快速轉信:「小心!幫熟人在朋友圈發廣告,竟要負法律責任?!」據悉,9月1日起新廣告法施行,依據新廣告法規定,自然人在自媒體發佈廣告需要承當相應的法律責任。也就是說,朋友圈裡的廣告,稍不注意你就得負上法律責任,若誘發糾紛,還會涉及賠償。
不要以為你至多只是
虛假廣告的受害者
作為普通群眾的咱們
居然也會成為連帶責任者
幫忙轉信廣告要「三思」了
案例:搶3角錢紅包幫轉廣告 結果……
搶了個3毛錢紅包,居然...
林女士社交很廣,在微信上擁有幾百位好友,她的一名好友在推銷面膜。前不久,好友在閨蜜群中發了一個微信紅包,林女士隨手搶了一個:0.3元¥。但隨後,好友就開玩笑說,這是廣告紅包,搶到的要幫忙轉信麵膜廣告。林女士說,她當時沒多想,隨手就將廣告轉信到了朋友圈。
隨手轉信居然變為了禍害
看到廣告後,林女士微信群裡的另一好友心動了,就買回來使用。哪料到面膜是三無產品,這名好友用後面部過敏了,「她把怒氣發到我身上,說是看到我轉信的廣告 才購買的面膜,要我承當責任。」林女士說,最後她只好自掏腰包買禮物安撫這位好友,這起因為朋友圈轉信廣告引起的賠償糾紛才算平息。
那末問題來了!
▼▼▼
收了「小紅包」幫忙轉信朋友圈
是否需要承當法律責任
或是
若果沒有收取任何費用
幫忙轉信廣告推銷產品
是否也需要承當相應法律責任
從此面子是路人,謹嚴才是王道
這一件事讓林小姐對于朋友圈轉信廣告發生了謹嚴之心。近幾年,伴同搬移網際網路的興起,微博微信火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的廣告也愈來愈普遍。有的市民甚至在微信群中發紅包並請求搶到紅包的朋友幫忙在朋友圈發佈廣告,搶到紅包者雖只搶到「幾毛錢」的紅包也只能礙於面子幫忙轉信廣告資訊。然而,因為這種隨手轉信廣告而引起的矛盾糾紛也愈來愈多。
轉信虛假廣告最高罰100萬
按照新廣告法規定,發佈虛假廣告,詐騙、誤導消費者,使購買商品或是接受服務的消費者的合法權益受到損害的,由廣告主依法承當民事責任。廣告經營者、廣告發 布者不能提供廣告主的真實名稱、位址以及有效聯絡模式的,消費者可以請求廣告經營者、廣告而發佈者先行賠償。若果發佈廣告者無法提供廣告源基本資訊,那因其 廣告購買產品遭遇損失的朋友可以先向廣告發佈者索賠。
「若果轉信的廣告是虛假廣告,給消費者造成為了損失,轉信人也需要承當相應的責任。」段勤表示,依據新廣告法第五十五條規定,廣告發佈者若果發佈了虛假廣告,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沒收廣告費用並罰款,廣告費用無法計算或是顯明偏低的,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下列的罰款。後果嚴重的還須承當刑事責任。
不收費也要承當責任
重慶洛書律師事務所律師段勤解釋,按照新舊廣告法中的規定,通過必定媒介以及形式,直接或間接地介紹自己所推銷的商品或服務,就是一種廣告的行為。同時,新廣 告法移除了舊廣告法中關於涉及「費用」的前提,所以,自然人無論是否收取了費用,都不影響認定其所發佈的資訊是否屬於廣告的性質。因而,自然人無論是否收取了費用,都不影響其所發佈資訊,是屬於廣告的性質。
朋友圈轉信廣告就必定違法嗎?
轉信貨真價實的沒問題;發現虛假廣告打12315舉報!
那是否從9月1號開始,在朋友圈轉信廣告就算違法了呢?「這倒不至於,若果轉信廣告所鼓吹的產品以及服務是貨真價實的,沒有給消費者造成損失,當然就沒有關系了。」專家表示,若果在朋友圈中看到虛假廣告,譬如誇張某個醫療產品的效用,或是謊稱產品獲取了某項專利,遇到相似的情況均可以撥打12315向工商局舉報。
朋友圈六大常見廣告
1.「演唱會門票免費送」:某公家號稱拿到數百張某熱點演唱會門票,加粉絲並轉信就有機會獲贈。
2.「新店開業,加微信送千元¥手錶」:凡加某微信號,便可獲得價值1080元¥正品手錶,配禮盒,支撐驗貨,天天限量200個。
3.朋友圈拍賣:將一件商品拍幾張圖片,發佈在朋友圈。請好友出價競拍,到商定的拍賣時間截止,價高者得。
4.「曬鈔票求代理」:有人在微信朋友圈發佈資訊,稱自己銷售某品牌洗髮水產品每個月可賺不少錢,同時在朋友圈上發一些曬鈔票照片,吸引好友加盟做「代理」大批進貨。
5.「我家的XXX已賣瘋了」:部份 「微商」在朋友圈曬出大量出貨圖片,並且自稱「已賣斷貨」「賣瘋了」「就剩一個了。」等等。
6.曬試吃試用:一些「微商」在朋友圈上發佈自己拍攝的 「試吃試用小看頻」,並自己評價。
當然,並非說只要朋友圈轉信廣告就算違法,若果你轉信的廣告內容貨真價實,就沒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