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內有一句話:套用型公司值十億,平台型公司值百億,生態型公司值千億。在中國能配得上生態型公司的電商只有一個阿里巴巴。
電子商務愈來愈熱,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的需求暴漲,為企業提供電商技術服務的公司也愈來愈多,有名有姓的電商服務商數量已超千家。目前,絕大多數第三方電商服務商依然沒有解脫軟體公司的影子,勝利的套用型公司並不多,能稱得上平台的更是寥寥無幾,無非商派、公里網、有贊、微店等幾家。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2014年搬移電商的暴發讓內含商派、公里網在內電商服務商均在搬移端發力,推出針對於微商的解決專案以及工具。與此同時,直接從搬移端切入的系統工具服務商迎來飛速發展,譬如有贊(口袋通)、微店,都在微信端發跡。
上述公司能夠從眾多電商服務商中脫穎而出的緣故是他們都先後佈局了自己的貨源集散中心。商派的微分銷,公里網旗下的供貨網,有贊分銷平台,微店分銷平台,V店供貨商系統都在做同樣的事情——找貨源。可以這樣說,電商系統服務商若果只做系統至多能成為一個勝利的套用型公司,但所有碰貨源的服務商其實都是懷著構建平台,甚至營造生態的夢想。
服務商們想要樹立的生態分三步走,第一步以電商系統切入市場;第二步找貨源,樹立分銷渠道,成為線上分銷平台;第三步,打通電商系統、貨源平台、分銷渠道、分銷商、C端消費者之間的鏈條,營造電商生態。
但三步建生態,電商服務商們的這場夢真的靠譜嗎?咱們來分析他們具體是怎麼做的。
有贊、商派有量、微店的模式相似,都是以微商切入,解決供貨商分銷以及中小賣家找貨源兩個問題。本色上來講,他們是在電商大盤裡的微商鏈條上做文章,益處是直接To C,且模式輕,容易吸引第一批使用者,初期階段可以跑得很快;缺陷是市場容量有限,天花板很低。因為,中國電子商務市場交易量的80%是B2B,B2C總共佔了不到20%,微商儘管發展勢頭很猛,但也只是B2C市場的一小部份。同時,適宜以微商模式去賣的商品品類畢竟有限。然而,不能排除了上述系統服務商從微商切入市場之後進軍廣義的B2C市場甚至B2B市場的可能性。
公里網的模式與上述幾家系統服務商不大同樣,它想要構建的是一個從供貨商到分銷商再到分銷渠道的電商體系,讓分銷商以及分銷渠道去面對於C端,公里網作為體系的搭建者並不直接To C。公里網的貨源集散平台是它旗下的供貨網,分銷商是公里網電商系統的使用者,因為公里網的系統是SaaS模式,從某種意義上來講,使用者使用公里網的電商系統,便進入了公里網的體系,此時分銷渠道的作用將在體系獲得最大化的施展,分銷商除了了可以直接用B2C商城To C,還可以應用體系內的線下分銷渠道To B。這種模式玩的對比大,也相對於要重,並非隨意什麼人均可以玩患有,請求入局者要末掌握貨源,要末具備強力的分銷渠道或拓展渠道的能力。公里網做的事情是為體系的每一個環節提供系統工具以及技術支撐,讓整個流程順暢的跑起來。
無論是有贊、有量的模式仍然是公里網的模式都沒有跳出網路代銷的範疇,所以,競爭的癥結環節也是兩個方面,一個是貨源,一個是一鍵代銷。貨源是吸引使用者的成本,一鍵代銷打通系統、貨源、渠道的鏈條,抉擇了有貨是否有意義。
現在來看,這幾家系統服務商正在努力做這兩方面的事情,競爭形式並不明朗,誰能最終走通這個理論上成立的邏輯還未可知。但咱們應該聽馬老闆的,他不是說,夢想還要有的,萬一實現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