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作為一檔純網路綜藝,愛奇藝的《奇葩說》首季冠名費就高達5000萬¥元¥,優酷洋芋的網路綜藝《侶行》第三季也已斬獲了5000萬¥元¥冠名費。據瞭解,2014年,五大視訊網站播出純網綜藝150檔,同比增長達200%,今年也維持了這一勢頭。

2015年8月13日,中國傳媒大學廣告學院教師馬澈在接受《中國經濟資訊》記者採訪時說:「網路綜藝的動力源於資金以及技術。因為節目點擊量高,廣告回報豐厚,加之製作方應用大資料技術進行行銷,市場潛力十分巨大。」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金主」來了

打造擁有影響力的播出平台,對於篤定網路綜藝的網際網路公司而言是必經之路。但實現這一目的的前提是製作出廣受關注的節目,並有廣告商的投入。而正在匯聚的「人氣」、「財氣」就是視訊網站們的「底氣」。

所謂「人氣」,首先是受眾,其次是專業的製作團隊,兩者缺一則視訊綜藝必無但願。目前,我國的網民基數已很大,而且其形成以「80、90後」為主,這一方面對於節目年青化提出了請求,另一方面也為娛樂化的綜藝節目大行其道提供了土壤。

專業化的製作團隊脫離電視系統,獨立製作人以及製作機構的大量湧現形成了視訊綜藝的另一 「人」的基礎。據馬澈介紹:「獨立製作團隊,有兩股力量,一方面是原創的視訊人材,譬如暴走漫畫這種弄法的,他們專業水平愈來愈高,愈來愈適應視訊的做法;另一方面仍然是大量電視的優良人材加入,譬如馬東。」

提到「財氣」,就不得不提起《奇葩說》。

2014年,美特斯邦威用5000萬¥元¥新台幣買下了《奇葩說》的冠名權,這樣數額的冠名費甚至超出了許多電視綜藝,這對於當時的網路綜藝是前所未見的。然而事實很快證明,《奇葩說》值這個「數」。據瞭解,該節目第一季播放量累計達到2.6億次,第二季在7月1號開播後,三期節目的播放量已超過6000萬¥次。

任何一個行業的發展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撐。廣告商就是行業潛行的推手。美特斯邦威表示,如今想在電視綜藝上做廣告已越來越貴,《爸爸去哪兒》、《奔跑吧,兄弟》冠名費動輒上億元¥。

當然選取網路綜藝,也不僅僅因為「廉價」,更因為網路綜藝更有利於品牌沉澱,即利於使用者反覆觀看。視訊也更有利於網友間進行分享,形成二次傳佈,增強品牌影響力。

看清這些益處後,廣告商們紛至沓來。以優酷洋芋的網路綜藝《侶行》為例,第一季沒有冠名贊助,第二、三季冠名費則為1000萬¥元¥以及5000萬¥元¥。在第二季《奇葩說》的廣告商名單上,還泛起了伊利、東風標緻、呀哈咖啡等「大品牌」,與電視欄位相比也「不差啥」。

在「人」、「財」二力的推波助瀾下,網路綜藝已呈現出爆髮式地增長。據藝恩諮詢資料顯示,2013年至今,網路綜藝數量一直維持快速增長,五大主流視訊網站2014年全年累計約150檔,同比增長率高達200%。今年也維持了同樣的發展勢頭。

資料撐腰

網路公司做視訊,其實技術才是他們的本行,他們但願在節目製作以及傳佈的整個過程中都獲得資料的支撐。

在著手製作節目前,若果能夠獲得更多有關受眾的詳盡的分析,將讓節目製作方少走彎路。優酷洋芋綜藝節目負責人楊偉東發現,國外對於中國的網路綜藝市場十分感興致,他們對於中國網民的喜好其實頗有興致,但願對於中國市場多一些瞭解。他們但願可以獲得對於中國網民觀看綜藝行為的詳盡分析,這需要一種數字化的產品,能夠回答擁有怎麼樣特質的網路視訊獲得的關注至多,被分享最頻繁,在網上能夠成為廣受關注的話題。

在這樣的訴求下,優酷洋芋開發了出一款資料收集分析產品,可以部份地實現上述功能。據楊偉東介紹,這一產品已開始為綜藝製作團隊服務。他說:「這個產品不僅可以為咱們的自製網路綜藝服務,而且也開始為國外的製作團隊服務,指示他們向著網民的訴求靠攏,這樣製作出的節目更易引起網民的關注。」

在節目的傳佈過程中,大資料技術亦可以起到癥結的指示作用。據愛奇藝首席技術官湯興介紹,在愛奇藝自製的綜藝節目進入傳佈階段後,整個市場行銷鼓吹過程中都有資料監控。「節目的傳佈效力有無提高,何時提高,怎麼提高的,暗地裡都有資料分析。」

以《奇葩說》為例,在第一季逐集上線的過程中,前兩集的點擊量並非很高,從第三集開始,點擊量以及流量不斷攀升。改變這一形勢的癥結緣故,事後據其行銷團隊介紹,是他們在獲得前兩期的綜合分析資料,並得出結論後,對於推廣鼓吹的內容以及渠道進行了調整。

「大資料可讓咱們看清楚節目的主流受眾的『像貌』,用他們更易接受的模式,傳佈給他們,並把更多人吸引過來。」

馬澈認為:「大資料的確是未來,然而目前套用還很初級。所謂的國外靠大資料拍電視劇的例子是經不起斟酌的。好的內容,有藝術的成份,有創造的成份在,我相信資料只是輔助作用,的確可以在前期內容策動上、中期內容話題選取上施展作用。然而資料更大的價值在於對於運營的說明,瞭解使用者是誰,瞭解如何去傳佈以及調整。」

築巢引鳳

跟著網路綜藝數量的累積,整個行業都在期待一檔能夠爆紅的綜藝節目出生,這不僅將成為標誌性事件,更將引領整個行業的發展。為此,網路公司們都在使出混身解數,向這一目的進發。

現在網路綜藝的盈利模式主要有兩個,一是靠流量的視訊廣告,二是做出品牌後的贊助冠名整合行銷。「未來基於電商的盈利模式值得關注,轉化更好,變現價值更高。」馬澈說。

相較於作為傳統媒體的電視,網際網路的盈利模式已顯明不同。馬澈說:「電視很傳統,有了好內容,就有收視率,就有廣告主,廣告主也看總體效應,不會具體評價轉化效果。而現在,內容以及渠道都太多了,有了好內容,還需要好的運營,才能實現價值變現。通過運營,一是把使用者留下來,形成粉絲,二是把內容資產(IP)多渠道開發,三是把內容推出去,不只自身平台,而是更廣泛的傳佈以及影響。」

網際網路公司要想做好,要在三個方向努力,一是繼續安定甚至提高網站的流量,只要平台強,就能吸引使用者,吸引更多的內容;二是繼續吸引優良的電視轉行出來的節目人材,提高視訊的專業化水祥和質量;三是致力於挖掘原創IP、原創人材,探索出適宜網際網路的節目類型,這條路在走,視窗已臨近了。

2015年6月15日,愛奇藝舉辦了「視訊進化論」——2015網路綜藝節目行業論壇,是其網羅人材、打造平台,築巢引鳳的舉措。據愛奇藝介紹,愛奇藝網路綜藝的開放型合作模式將貫穿創意出生、聯合開發、共同出產、多渠道變現等整個環節。承當起網路綜藝「地產開發商」的角色,嫁接內容團隊與平台使用者,說明製作機構出產出更相符網際網路屬性的純網綜藝節目,同時帶來更大的變現空間。

除了了愛奇藝想充當網路綜藝節目「地產開發商」的角色,其他網站也但願藉助電視台的力量實現突破。以優酷洋芋的《侶行》、騰訊視訊的《咱們十五個》為例,他們除了了在網際網路上播出以外,也分別與央視以及上海東方衛視合作,實現在電視上的播出。江蘇衛視前副總監王培傑認為,目前無論是「台網」仍然是「網台」聯動都只是增添了一個渠道而已,只能看做是過渡階段的產品。

無論走怎麼樣的發展道路,楊偉東說,網路原創綜藝創造出一檔能夠爆紅的綜藝節目只是時間問題。(中國經濟資訊 姚堯)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