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下個論斷,若果大家之後還做PM,那末五年之後,你做的是VR APP的PM,再也不是手機的。大致自我介紹下吧,我是去年年初開始關注所有的「下一個領功能變數」的。那時候在一家專註智慧硬體的垂直媒體工作,所謂的下一個領功能變數,不外乎3D列印/無人機/智慧家居/智慧交通/機器人/AI/大資料什麼的。

VR APP意思是針對於虛擬現實的套用。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細心看完一圈,發現沒有一個領功能變數可以以及VR相比。為何這麼說呢?其它的不說,最簡單的一點就是:只有VR,是可以極大晉陞色情領功能變數的體驗,其它的都不行。

在VR裡,基本上所有的東西都要遊戲化,因為VR就是摹擬,遊戲的定義在VR裡就會被隱約化。譬如說一個培訓開飛機的套用(飛行員上機會請求先摹擬飛行XX個小時),你徹底可以說它也是遊戲。然後,從經濟的角度來講,VR會扭轉房地產的格局。

各位的工作場景,大多數情況下只分為兩種:

1、在電腦前;

2、以及人去聊。

1是很好被VR取代的,2以及人去聊則是難點。咱們已有了電話、視訊了,然而這些並無取代以及人面對於面的交流。隔著螢幕是不夠的,咱們曉得對於方在千里以外。除了非有一種模式,從潛意識的層面,讓咱們認為以及對於方共處一室。而這個「從潛意識讓你覺得在另一個處所」,就是虛擬現實的存在乎義。Facebook直接把它定義為傳輸「Teleportation」。也就是說你站在高樓上不敢往下看,不敢往前走,這不是你理智抉擇的。

然而,咱們從PM的角度,想像一下這個情況:體驗在持續改良增添中,直到有一天,你驟然覺得,出去打車、跑到別人那的時間、金錢成本已抵無非你「還不如戴上VR頭顯以及人對於話」的感覺時,房地產的格局就會被改寫。房地產就是位置、連線人,而虛擬現實則是「瞬間傳輸」。觸摸是力反饋的事,這個確鑿對比遠,我估摸著怎麼著也得10年吧。特定模式下的力反饋其實很成熟了。我試過一個裝置,摹擬地毯、塑料材質很像,液體什麼的。然而空間規模小,你手搬移不太開。當然,講得這麼屌,外面風聲也不小,但有的人可能會奇怪為何好像沒見著虛擬現實什麼動靜。

那是因為,虛擬現實根本就尚無開動。現在世面上沒有任何一款消費級頭戴顯示裝置上市。等10天之後,伴同著三星Note5,GearVR才正式上市。年底,HTC Vive正式上市。明年第一季度,Oculus Rift發貨。明年夏季,索尼Morpheus上市。現在大家看到的動靜,基本上都是中國產山寨貨搞出來的。譬如什麼暴風魔鏡之類,都是個塑料盒子拉近鏡,沒啥技術含量的。

Oculus是2012年的8月開始Kickstarter的,由業界傳奇人物John Carmack所力薦。John Carmack的牛逼程度,差不多也是喬布斯那個層級的,發明了3D遊戲。顯卡這個行業是為了他做的遊戲「雷神之錘」而出生的。現在Oculus當CTO,主管以及三星合作的GearVR項目。以前玩火箭,ElonMusk 沒事還在推特上挖他。Oculus上了KS後,最終達到自己目的的十倍,243萬¥美金收場。2013年上半年發佈DK1,完成眾籌允諾,A論1600萬¥。下半年11月B輪7500萬¥,完成原型機Crystal Cove,2014年3月GDC宣佈DK2,同一天開啟預定,宣佈被Facebook20億美金收購,索尼宣佈Morpheus。

在這以前,Oculus一直以及Valve(PC遊戲最大平台Steam,以及DOTA2、CS、半條命、傳輸門等遊戲的開發商)維持優良關系,虛擬現實需要用OLED屏也是Valve提供給他們的建議。Valve自己也開啟了VR試驗室,但公開聲稱毫無民用化的打算,並將鑽研成果以及Oculus同享。但被收購後,一切不同了,所以Valve基本以及Oculus分開,找HTC去了,並開啟了民用化的推進。但試驗室內的大多數核心人員已跳槽到了Oculus。而Oculus也已以及三星樹立了合作聯絡,Oculus為三星提供GearVR的專案以及軟體,三星為Oculus提供訂製的OLED螢幕。

Oculus Rift DK2開啟舊檔後,裡面用到的就是Note3的螢幕,三星的標都沒去掉。7月份,Oculus Rift DK2 發貨,引進了位置追蹤,在面前擺一個攝像頭便可。以前你只能四處張望,現在你可以在攝像頭能拍攝到的規模內搬移自己的位置了。9月份,三星宣佈Note4,以及GearVR Innovator Edition(探險者版)。早期僅在美國發售,後來慢慢放開,目前為止反正中國沒售。S6的時候也發佈了一版,無非基本沒區別。總的來說,也是「開發者版」,據悉三星內定對於這個東西的成就以及退貨率等市場表現很滿意。在Note5上市後,就會去掉Innovator Edition的標,直接作為正式的消費產品。然後去年9月,Oculus宣佈了新月灣原型機,作為正式上市的前哨戰。長這樣:

Facebook與虛擬現實|PMCAFF微分享

Facebook與虛擬現實|PMCAFF微分享

三星Gear VR for S6開箱組圖

然後去年年底,北京的這個純VR孵化器StrongVR正式成立,我算創始人吧。今年三月,HTC發佈Vive,宣佈Room Scale。就是你可以在一個房間大小的規模內(4.5x4.5)m2搬移。效果參見http://www.vrerse.com/HTC/Valve Vive 上手體驗講演。同時宣佈會在今年年底發售。而Oculus6月11日的發佈會宣佈,會在今年年底開啟預售。Oculus Rift+一台能流暢運行的電腦大概在1500美金之內。Rift DK1是300美金,DK2是350美金,正式消費版應該也在這左近,500美金內是確定搞定了的。

無非,儘管DK2加之運費75美金,一共425美金的價格,按理說是2600左右,但在淘寶上,基本上是四五千的價。DK2關閉了對於中國的銷售,是因為官方稱「中國這邊的定單已徹底不對於勁,嚴重影響到標準銷售」。因為DK作為開發版,是Oculus為了樹立生態售賣給開發者用的,而非商用產品,只無非他們公開了而已。但大天朝的黃牛威力是很強大的,無非側面印證了VR的強鼎力量。

此外,產品必定會更新很快的,這是因為,VR把以前PC多餘的效能,整個損耗掉了。搬移網際網路時代,高通、MTK等突起,曾經經的桌面霸主英特爾、AMD、nvidia反而被邊緣化了。大家說:效能再高又什麼意義呢?但虛擬現實一來,就不夠用了,因而所有的硬體廠商,都會積極進取推進這個。遲緩下跌的PC市場也會再次起來。而手機螢幕也是,大家說,你手機上1080p已很過分了,還上2k!Note4、S6都是2k的,但在VR面前,不夠用。你想像真實日子的解析度是多少?若果在VR中要達到視網膜層級,那末單眼的螢幕需要解析度16k。難怪AMD發佈新卡時顯卡主架構師說:感謝VR,至少接下來十年,咱們不愁工作了。

目前,Oculus的DK1以及DK2總銷量大概在17.5萬¥左右,這是沒有任何廣告費用的情況。接下來,8月份的Note5,三星就會全面開始推進虛擬現實。當然,三星這個只支撐Note5。至於相容性,那是因為虛擬現實太損耗資源,必需以及手機進行底層適配。因而,你用暴風魔鏡之類的,會覺得裡面的世界很假,很「晃蕩」,一會就暈了。而John Carmack在聊起以及三星的合作時,說以前三星不給底層權限,於是他自己黑進了底層,拿給三星看,然後那邊才鬆了口。但這也是為啥,國內上百家做山寨的聲稱自己是全相容,就是騙外行的,反正普通人也不懂。都是以Google推出了紙做的盒子為底本來山寨。當然,Google也已開始在從安卓底層推進這個事了,今年Google大會上還提了一下。但因為還會涉及到硬體,需要手機廠家自己提高陀螺儀/加速機/重力計的靈敏度,因而離及格線還有一段時間。

說到及格線,這個就是為何這幾家大廠一隻憋著的緣故。Oculus是2012年開始眾籌,到這個月正好三年了。索尼,據說是從PS4發售時也開啟了Morpheus的項目。HTC Vive這邊,都是Valve,一開始就是以及Oculus一塊兒的。而國內的譬如暴風,去年年底才開始。反正就是資本找項目,創業者看國外有哪些東西值得山寨唄。風口就是這麼起來的。無非,號稱打造產業鏈、生態圈,在體驗及格不了的情況下,並無什麼卵用。因為虛擬現實,做不好,會讓人頭暈。

必需在保證沉浸感的情況下不暈,不然就是腦袋前綁個電視機。而且裡面的世界是不安定的,你頭動,裡面的世界並無很嚴格的對於應。誤差要在1/4°內,但這種模式的硬體,是做不到的。GearVR的陀螺儀,是1000Hz,也就是每秒進行1000次採樣,一般的手機,也就40-60。目前國內的大廠商,獨一能率先動起來的是魅族,因為他們的手機用的是三星AMOLED螢幕。他們可以山寨一個相似GearVR的硬體。據悉魅族內定VR的優先級以及手機線差不太遠了。以及北京這個DepthVR團隊合作,算是目前世面上的VR小團隊中,有必定技術的。至於暴風,反正也是順為資本那邊的,小米會先用暴風試水,華為也會差不多。

此外,Oculus年底應該會入華。我看到有人YY說Oculus因為被Facebook收了,所以不入華。但其實,扎克伯格有中國老婆,學了中文,目前他最需要的市場……年初還去了清華。Facebook賭VR是下一個計算平台,Facebook也必定會以這個來開啟舊檔中國的缺口。遊戲行業是最專註使用者體驗的公司了,所以這方面的問題大家可以放心。別人憋了這麼長期不是白憋的。大家也多多關注,籌備好吧,這個比整個搬移網際網路可能還要大。

Q&A

Q:能看到自己的手以及腳麼?

A:可以看到,需要開發者支撐,目前不舉薦。當然,目前來看,離這一步還差一點。

Q:蟻視如何?

A:據說紅杉就因為投了蟻視,被取締在華投資VR項目的資歷了……蟻視算是國內最先做VR眼鏡的團隊,從13年年底開始的。可惜CEO太頑固,而且仍然是夫妻店。

Q:為啥紅杉被取締在華投資VR項目的資歷?國內紅杉仍然是美國紅杉啊?

A:紅杉呢,在智慧硬體時代押中了個大疆,於是覺得自己頗有目光。Facebook用20億美金收了Oculus,自然而然資本都會去尋找中國的山寨版。誰曉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小米呢。誰曉得會不會成為下一個小米呢?

Q:為啥不會有一家獨大啊, 這東西沒壁壘麼?

A:首先再確定下市場狀況:沒有任何一個消費版發佈……因為一種體驗,怎麼著也得斟酌首先要及格吧。而VR的及格線很簡單:連續一個小時不暈。你再短,沒有黏著性,何談生態。暈,分為兩個方面,一是硬體不合格,二是內容本身暈。內容本身暈,就是就算在現實中,這麼來你也暈,以及裝置沒關系;譬如你開飛機在天上720°胡轉之類的。而硬體,則是要從頭部滾動-感知器採樣-USB傳給電腦-CPU處理-顯卡收到圖像-HDMI傳回頭盔-在頭盔顯示屏裡顯示,一共節制在20毫秒-0.02秒以內。這是以前達不到的。你隨意玩個遊戲,100-200毫秒延遲很標準。但在VR裡,超過20,人就會暈,感覺這個世界不對於勁。而這個延遲的鏈條,涉及到了CPU廠商(英特爾、AMD),GPU廠商(AMD、Nvidia)、OLED顯示屏(三星)以及動作系統(微軟)這些大廠,所以不是小廠隨意玩的。暈眩在硬體層面,已解決得差不多了(Sony/HTC/Oculus)的都很棒。

Q:VR+房地產怎麼結合啊,有創業公司在這方面探索了麼?

A:不少了,看樣板房、設計房間什麼的。

Q:目前做launcher的、做tool的、以及做內容的,各自生存狀況如何?手機平台以及PC平台,國內內容供方前幾名情況?

A:做launcher,焰火工坊想往這邊走。無非他們家技術一般,思路我覺得也不對於。launcher之後是個兵家必爭之地,在VR裡,launcher=metaverse,也就是黑客帝國,連線不同世界的通道。這麼說好玄幻的感覺,儘管事實真就這樣。做tool的,Google有收購一家,我覺得之後算VR界的Photoshop那種東西吧。長這樣:http://vrerse.com/news/google-ac ... -to-add-to-vr-team/。做內容的,現在就基本上是遊戲吧。都是押著身家性命搞。因為再重複一次:目前尚無任何一個消費級頭顯上市,不算國內那些胡言亂語的。手機暴風上次公佈資料平均人使歷時間30分鐘,日活2萬¥,30萬¥使用者。目前國內山寨最佳的是大相科技的,搞到了三星Note3的螢幕,兼po容jie了oculus的開發版韌體,可以相容DK2,基本上就是不戴位置追蹤的DK2。但到了正式產品上市就不想了,訂製的螢幕他們也承認不可能搞到。騰訊一體機明年上市,無非他們低估了這個硬體的難度,只是幫TOS撐撐場面而已。索尼以及Oculus交流對比親密,無非他們不打算以及三星扯關系,自己以及松下JDI回家開OLED廠去了。現在是真正意義上虛擬現實產品上市的前夜,所有人都在堵著這個第一波。

Q:有哪些VR領功能變數開發人材培訓機構?

A:沒有專門的。嗯,工具:Unity/unreal   engine/unigine這4個是對比常用的引擎。國內做Unity培訓的不少,譬如什麼火星、兄弟連什麼的。Unity是因為全平台相容性好,在手游時代被推波助瀾起來了。開發VR套用,從形式上來講,就是做遊戲,因為遊戲行業是製作3D人材至多最高的領功能變數。今年GDC上,Unreal以及Unity宣佈免費,也是說明他們覺得風快要來了。

Q:對於接下來幾年的市場做一下預判吧?演變以及暴發路徑會是咋樣?

A:太難說了,反正先從色情以及遊戲開始吧。VICE都專門做過VR的色情專題了。網吧、街機廳、會所甚至健身房,在VR裡看這個以及在電腦裡看5個T沒啥區別。

Q:我以前也在想過VR會不會遇到法律方面的阻礙?會用什麼樣的模式監管?

A:會,這麼說吧,用VR作邪教宣講,仍然是很輕鬆的。聚眾遊行、通信什麼的,均可以用,不是那末好監管。去年Oculus開發者大會上提到的就是:若果這次虛擬現實失敗(因為上世紀90年代虛擬現實來走過一遭了),會是什麼緣故?緣故就是政府監管。反正在VR裡死人,是時間問題。恐怖遊戲什麼的,試試在VR裡玩……

非特殊聲明之外,本文版權屬於PMCAFF產品經理社區(pmcaff.com),轉載請註明出處。商業使用請聯絡PMCAFF

原文連結:http://www.pmcaff.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5423&extra=page%3D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