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新三板做市乏力,如何留住中國的Facebook以及Apple?

作者:易三板鑽研團隊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新三板儘管開啟了做市商模式,但願藉助做市商的力量一舉解決二級市場流動性問題,但事實遠沒有想像的那末簡單。易三板認為,國外的做市商模式在中國剛剛生根發芽,要想成長為市場骨幹還需時日。

新三板市場最近發生了不少事情,只有把它們串連起來解讀,才能一窺目前資本市場的全貌。易三板鑽研帶您梳理一下做市商以及機構們的苦楚。

事發:中科招商拋卻做市

應該說引進做市商軌制,是想藉助金融機構的力量,使市場活躍起來。美國的資本市場80%是機構,20%是散戶,而我國的資本市場滬深兩市則正好相反,80%是散戶,20%是機構。國內資本市場一直被備受詬病,就是因為機構少,散戶多,機構容易串謀,忽悠散戶!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新三板但願打造成為以機構投資者為主的資本市場,向美國人學習。引進做市商,應該說是增添機構投資者的第一步。目前78家做市商都是券商,做市企業已達到718家。但做市之旅並不順利,做市商軌制這個「舶來品」一度引來市場的爭議。

給做市商軌制最大打擊的莫過於來自市場的反映,今天中科招商宣佈拋卻做市商軌制,大機構的無奈選取,更讓做市商軌制在國內雪上加霜。中信證券的一名內定人士稱:「中科招商最終做出終止變更做市的抉擇,有很大一部份緣故來自於做市二級市場的持續委靡。」

中科招商一度跌破定增發行價18元¥/股,二級市場的反映並不樂觀。此外,5月4日中科招商給26家券商的股票均價是16.2元¥,只打了9折,而市場的反饋已低於這個價格。券商顯然也不好於,誰能托起這麼大的盤子?

無奈:做市商「勢單力薄」 難造流動性

易三板鑽研員從股轉系統網站上,查到每週做市商執業的情況。咱們以8月10日-14日這一周為例。

目前一共78家做市商,整個是券商,一周5天的做市成交金額總額為11.8億元¥。交易額可能還不足一隻A股上市公司一天交易額,可見做市商軌制的疲態。

當然,做市商中也不乏一些對比激進的,咱們以指標「做市企業數量佔比」來衡量,做市企業數量佔比=做市企業數量/累計舉薦掛牌企業數量。按照這一指標,排在前3名的券商分別為:世紀證券2133%、恆泰證券520%、萬¥聯證券469%。其中,世紀證券掛牌3家企業,做市64家;恆泰證券掛牌5家企業,做市26家;萬¥聯證券掛牌13家企業,做市61家。

從做市企業總量上來看,前3甲分別為:齊魯證券152,國信證券99,廣州證券96。按照掛牌數量排名,前3名分別為:申萬¥巨集源304,齊魯證券179,廣發證券133。

齊魯證券一直激進推進新三板業務,據中國證券報報導,齊魯證券今日正式更名為「中泰證券」。然而,儘管有不少券商想在新三板做市上做出成就,但券商的力量仍然是顯得過於單薄。78家做市商,對於應718家企業,每家做市商拿出多則幾個億,少則幾千萬¥來做市,在新三板這個愈來愈大盤子裡,很難泛起一絲漣漪!難怪有券商人士介紹,依靠券商做市就能解決流動性問題,太難了!不現實!

難過:股東200人限制 企業定增無力

做市商「救市」但願破滅,新三板掛牌企業也不好於。中科招商在終止做市緣故中披露,截至5月15日,公司股東人數已超過200人。超過200家股東的定增,需要經證監會批准。而且需要對於每一名持股人進行核查,這項成本頗高,這也是中科招商拋卻做市交易的一個主要緣故。中科招商副總朱為繹專門撰文講到這個問題。

分層、競價、做市商都是解決二級市場流動性的手腕,到最後都要歸集到200人股東的政策上來。證監會把著風控的最後一道關,至關於把著新三板的咽喉同樣。

當然,監管層對於200人的設定有其道理。畢竟上新三板的以小微企業居多,大多數都是需要融資的,而像中科招商這樣的股東超過200人的有大概一百多家企業,在3000的大盤子裡算少數派。

新三板定位主要為小微企業融資服務,打造成中國的納斯達克,但沒準會出來個Facebook、Apple之類,巨頭出來怎麼辦?要轉板嗎?儘管國情不同,但眼下確鑿遇到了這樣的問題,像中科招商這樣的巨頭,200人已成為它的瓶頸。不排除了未來中科招商借殼上主板的可能。新三板怎麼留住中國的Facebook、Apple值得深思。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