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整頓於貓酷在中國購物中心發展論壇上的發言

商 場O2O的概念是這兩年才興起的,以前咱們跟商場溝通的時候,他們都覺得這東西沒啥用,跟商場的官網同樣。然而到今天,大多數商場都會說一些跟O2O關聯 的事情,覺得現在還不O2O,就OUT了。無非不少商場覺得,做個APP、微信服務號就是O2O。當然,這是必不可少的,因為商場O2O的起點,就是提 高使用者的體驗,解決傳統經營模式下的一些痛點。但這絕對於不是商場O2O的終點,因為暗藏在後面的,全是資料。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點擊資料】

譬如說,使用者在APP或是微網站中發生的點擊資料。咱們可以通過點擊,曉得使用者在哪一個版塊點擊次數至多、停留時間最長、在哪一個商品上面花了很長期閱讀,然而到最後仍然是沒有購買。這些都是線上行為,是形成一個使用者消費偏好的主要資料。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當 然,一些人口學的統計資訊也是通過商場套用進行統計的,譬如性別春秋之類的。這些統計的維度,跟一般的電商網站的統計維度基本一致。商場不少時候都說要學 習電商,這其實就是一個很好的點。而且咱們也可以藉助於傳統網站經營的指標,來從新對於商場進行經營評估,將流量以及點擊量的概念引進來。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下圖是咱們的一個商場客戶,他們的APP日均點擊量的統計(算是對比好的一個商場了),按照各個功能板塊進行匯總。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第 一名的「首頁」,以及第二位的「我的」算不上功能模組,因為大家都會去點首頁,都會去我的頁面裡面檢視個人資訊的。而接下來的「團購」以及「會員」板塊,才是 真正的使用者偏好。團購的屬性是佔廉價,這也是大多數APP的核心,讓使用者佔廉價。很可惜,不少商場對于這一塊仍然是對比薄弱。一方面是商場發起的團購數量不 足,二是盲目與團購網站合作,既不監控銷售,又不收益分成。會員板塊的熱點,也驗證了商場的核心資源中,會員是不可缺乏的。所以咱們才會花很大的精力說明 商場完成電子會員的改造:線上綁卡、會員申請、積分查詢、積分兌換、掃碼積分等等。把會員的概念從狹義的VIP延伸到廣義的使用者,這是商場O2O需要解決 的一個主要問題。

【行為資料】

有 不少商場花了大價錢去做WiFi定位,畫地圖,改善地圖功能等等,想在APP中做個商場版的百度地圖出來。然而從上圖中獲得一個悲傷的結論,就是地圖功能 對于使用者來講沒什麼意義,地圖導航是被使用者使用至少的一個版塊。但這是從使用者角度來講的,若果站在商場角度,WiFi定位是一個癥結的技術手腕,因為通過 WiFi,可以獲取珍貴的使用者行為資料。你一周來幾回商場,每一次停留多長期,在商場裡面是怎麼行走的,最喜歡去什麼店。這個以及傳統的視訊客流看起來好像 差不多,然而本色上有很大的差距。因為視訊客流是沒有辦法追蹤個體的,同樣一個人,在商場裡面是怎麼走的,下次來的時候還能不能追蹤到他,這個是視訊客流 沒辦法做到的,而這偏偏是使用者行為資料最癥結之處。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咱們在給一些商場做WiFi定位的時候,技術是一個門坎,然而這不是最難之處,最難的是後面的商業邏輯,每一個商場都不同樣。譬如說咱們有個客戶,商場蓋在大學城邊上,學生群體是主流消費群。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然後,這個商場最近新開了一批餐飲商家,然而因為離主動線距離較遠,客流十分希少,很需要吸引一些使用者,最佳還能發展成為回頭客。而且商場也以及商家談好了,商家願意拿出一批高價值的優惠券(50抵100,30送50等等),然而缺乏一個有效的引流手腕。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咱們在幫商家找目的客戶的時候,有意符合了一下大學城的學生客群。這部份客群的特色是什麼?單次消費金額較低、消費頻率高、對於價格敏感度高。針對於這三個屬性,咱們有目的地在項目的微信使用者中進行篩選。

首 先就是春秋,把18到24歲的篩選出來。然後依據使用者的位置資訊,將每月都去過電影院,並且停留時間在2小時以上的篩選出來。對于價格敏感度高的特徵, 可以通過查詢團購記錄來進行篩選。這三個前提進行疊加,就能獲得咱們的目的使用者。然後向其推送電子優惠券,直接發放到使用者的微信中。後來這批券的回收率 在7成左右,後續還做了一些深度行銷,譬如二次推送、分享免單之類的。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這一套商業邏輯,需要結合商場本身的經營定位、實際的客流情況、店舖的運營情況、店舖的關聯情況,本身就是一件很繁雜的事情。所以不少技術型的公司來做客流系統的時候,只能夠停留在資料統計層面,而做不到資料的套用,這些篩選的邏輯以及前提,有可能商場自己都沒有概念。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咱們剛剛其實做了兩件事,一是使用者篩選,將咱們需要的人篩選出來。客流系統能夠看到總的客流情況,能夠看到精細化的資料統計,然而沒辦法幫你去「找人」。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第 二件事是精準推送系統,這個內含推送渠道以及效果評估。咱們服務的商場,一般都會說明他們開發APP或是微網站,保證有一個終端能夠直接接觸到使用者,樹立自 己的推送渠道。當然,也可以用傳統的短信行銷,無非那個費用高、體驗差,不少時候會被攔截軟體堵在外面。並且,通過通體系的核銷端,來進行各種券、產品的 核銷,從而有一個完整的效果評估體系。

【交易資料】

不 過行為資料只是描繪使用者畫像的一個部份,在整個商業交易環節中,最主要的仍然是交易的達成,也就是咱們的銷售資料情況。百貨是統一收銀的,商家的錢都得先交 到百貨手裡面。然而購物中心就不太同樣了,現在的商家愈來愈強勢,連鎖型的基本都用的自己的POS系統,根本不會去用商場提供的POS。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針對於這部份商家,咱們目前會提供給商場一套銷售採集系統來進行監控。就像這樣,在POS機以及印表機之間增添一個資料採集器,只要有小票被列印出來,裝置就會將小票的資訊傳輸給商場,而且不會陰礙商家原有POS系統的運行。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這裡要跟大家分享一個案例,前段時間咱們的一個商場客戶,有一天跟咱們反映,他們商場裡面有家安裝了採集裝置的甜品店,在核查銷售的時候,泛起了問題:店舖上報的銷售額是 3727.09元¥,而咱們的系統顯示是4350元¥。商場說是否你們裝置有問題,怎麼會多這麼多?

開 始咱們還很耽心,無非查完之後發現,商家將線上銷售部份給漏報了。線上銷售部份內含什麼呢?群眾點評團購538元¥,百度糯米糰購78元¥,贈送卡值6.91 元¥,正好是差值的600多元¥。當然,商家也有自己的理由,因為這六百多元¥不是商場給商家帶來的銷售,而是那些線上平台的。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當 然,這給商場以及商家帶來的問題是:究竟商場是為商家提供經營場地的物業屬性主要,仍然是給商家引誘客流的經營屬性主要?這個不是今天討論的重點,然而給大家 帶來的一個新的思考:各個業態的電商正在一步步侵蝕商場的利益,零售類的電商、美食類的團購、外賣、各種訂票平台等等。將來有一天,商家可能連交易的發生 地點都不在商場了,商場怎麼辦?譬如在優衣庫試衣服,然後回家通過優衣庫的APP買。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我 們可能比大部份商場斟酌的更多,在這種情況下,最癥結的仍然是商場的資料。譬如說,商場可以通過流量來記租。通過統計商家天天的客流量,再依據商家的單位流 量銷售來進行銷售額的核定,推匯出一個新的房錢模式。這個以及什麼有點像呢?就是網站廣告的計費模式。是按照千次展示來收費,仍然是按照點擊率來收費,或是是 按照成交額提成。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回 過頭來再看,將商場放到這個時點上來,能夠鑽研的資料也再也不是以前那些割裂的資料系統(CRM、POS、視訊客流等等),而是互相之間關聯的、可以追溯到 個體的資料鏈。無非我也不贊成將這些成為商場大資料,畢竟以及平台級的產品相比,商場這些資料充其量只算是小資料,然而,就是這種個性的小而美資料,才是每 個商場彼此之間基因懸殊的癥結。我想,之後一個好的商場管理者,不僅要有足夠多的商業經驗,也行更需要足夠好的資料分析邏輯。

最後,再點下題: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謝謝大家。

商場資料,小而美,大有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