渾說LED平台及資本市場

文|周健華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渾說LED平台及資本市場——健人周評

「21世紀,最貴的是什麼?不是人材,而是平台。」台灣知名燈光設計師袁宗南曾經如是說。

在網路橫行的時代,「平台」人品暴發,層出不窮。阿里、京東、唯品、一號店等綜合平台作出表率;美樂樂、土巴兔、美萊美、維意020平台已有「流水」。在燈都古鎮也不例外,Deng.com、維贊、123美燈線上、蜜蜂電商、燈聚供應鏈、燈燈網、燈現貨、EDS、77魔燈、燈界嘿客等屬於細分類目的平台,且也紛繁冠之以「O2O」的頭銜。甚至某個工廠建個網站也自稱「平台」……

渾說LED平台及資本市場——健人周評

《抱朴子‧明本》云:「然物以少者為貴,多者為賤。」一時間,平台就像一件件高仿品,稍作包裝後誰均可以拿在手上魚目混珠,炫耀於眾,只是「智愚美醜賢能不肖」,如同十個指頭,不一般齊。

爭相追捧之下,部份「平台」以此為噱頭吸引投資之意昭然若揭。細數下來,無非四種心態:追求突破,但獨力難支;純玩概念,以快速套現;主業不彰,求藉此補虧;閑錢有餘,殊不知所投……

無論如何,細分類目的O2O確鑿值得投資。現線上上線下的結合,如同當年雷士歐普仍沒有試探出專賣+運營中心模式的時代:大家正處同一塊兒跑線的混戰之中,不詳誰是獨領風騷三五年的英雄。

不少時候,唯「不詳」反而值得投資。

阿里巴巴的突起,堪稱不對於稱戰爭的範本,當整個傳統行業都在躺著掙錢,但凡泛起捨以眼下換取未來的企業,便如獅子闖入羊圈般攻無不克。

眼下,中國的商業市場,既沒有美國的自由精神,又缺乏猶太的團結特徵,但咱們的商業文化中有一種對於"機遇"的崇拜,而且似乎這也是獲取話語權力的成本。因而有人便習氣地去佔有"機遇",認為自己以模式作套就能套牢「機遇」。而別人,在他們的"概念"與"機遇"面前,只有"閉嘴"。

然而,對於「造」平台的公司來講,不論起點怎麼樣,機遇以及投資從來就不是獲取競爭力、獲得高績效的充沛前提(至可能是必要前提)。咱們必需面對於一個簡單而常被忽略的事實:不少投融資往往是因為「錢不是問題」而發生的,但融資雙方的問題並不會因為「錢不是問題」而「沒問題」。相反,不少融資的問題,偏偏是誤以為「錢不是問題」,隨後便開始願望的膨脹以及無度的揮霍,最終船翻人沉。

購買行為經常來自三種心理力量的驅使:需要(Need)、想要(Want)以及奢望(Desire)。當「錢不是問題」時,購買更受制於「想要」以及「奢望」,偏離於「需要」。

與婚姻同樣,平台的投融資始於一種意願,但其基石不是意願(意願會因實現而消失),而是整合、經營、管理的能力。

這一淺近的常識,能讓咱們在投融資中防止王爾德口中最常見的婚姻慘劇:「男人結婚是因為疲憊,女人結婚是因為宜奇,結果兩者都大失所望。」「Men married is tired, women married is curious, the resultsof the two are disappointed.」

來源:新興產業戰略智庫,特約作者:周健華,轉載請註明來源,更多資源及行業交流溝通請加智庫君微信(led-643825881)。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