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EO說創業微課堂第39期佳賓介紹:

季曉楊,樓下100創始人兼CEO,外賣O2O垂直平台「樓下100」近期獲取8000萬¥A輪融資。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樓下100季曉楊:外賣O2O平台越大越容易死、越垂直越容易活

下列為對於話全文:

問:歡迎季總來到CEO說創業微課堂,請季總簡單做個自我介紹。

季曉楊:大家好我是樓下100創始人兼CEO季曉楊,本科學的管理,畢業後在中航做資產管理,大概做了三年偏金融的工作,然後去美國讀MBA,2012年回國就開始創業,按理說我應該做P2P,因為家庭緣故父母是做烘培的,所以選取了現在的這條路,因為這塊對比熟識,產品結構內含父母的人脈都在烘培這塊兒。

2012年回國就組織團隊做樓下100,當時做了一個蛋糕平台,把所有的蛋糕放上來做一個蛋糕商城,那時也沒有所謂的高頻打低頻的O2O真諦,那時候蛋糕做得還不錯,至少每月盈虧平衡,然而復購率(消費頻次)過低,後來在投資人建議下咱們改為了下晝茶,先把頻次做上來,當然蛋糕這塊現在還在做。

問:除了了外送的食物品類不同,樓下100與美團、餓了麼最大的不同樣是什麼?

季曉楊:從食物的sku上咱們有很大的不同。下晝茶店家的數量以及豐滿度上是徹底不同樣的,可能他們也有一些奶茶店、披薩店等所謂的下晝茶,但咱們會拓展到不少細分的品類,譬如咖啡、奶茶、甜品、糖水、生果、烘培麵包、蛋糕等等。咱們有本色上的不同。

此外,定單量的不同。他們不會把所有的補貼以及所有好的產品經理、運營人員放在下晝茶這塊,因為他們需要去跟自己的對於手競爭午飯市場,那給咱們的機會就是能把市場上最佳的產品經理、運營人員都放在下晝茶品類裡面,把這個品類做起來。

這個品類就像生果市場之於生鮮市場,做生果的不少,做生鮮的也不少,但真正能賺錢的行業就是生果這個品類,其他的蔬菜糧油凍魚凍肉好像都不怎麼賺錢,這是品類上的不同。

還有使用場景不同。美團、餓了麼更可能是廣泛的使用場景,就是說你在任何場景下均可以使用這兩大品牌。咱們團隊把整個O2O分成為了到店、到家、到辦公室三個場景,可能更多人會熟識「到店」「到家」,「到店」的群眾點評以及美團基本上做完了,「到家」的也有不少人在做,然而具體鹿死誰手還不必定。

有從外賣開始切入的美團外賣,從配送開始切入的愛鮮蜂、京東到家,從洗衣服切入的e袋洗,從家政切入的雲家政,美容美甲切入的就對比多了。但總體來講他們搶佔的都是同一個入口——家門口,也有一種說法是「到學校」「到宿舍」,咱們覺得學校以及家庭場景是同樣的。

咱們定義「到辦公室」是不同樣的O2O場景,因為辦公室白領人群更多,CBD地區更集中,人群素質以及搬移互聯化程度更高,在辦公樓裡停留的時間也較長。

所以樓下100是在做辦公室O2O,現在做下晝茶,A輪之後把下晝茶的概念延伸到整個輕食,就是色拉、三明治、早飯、加班餐、零食都做,後期可能還會加入一些其他品類,甚至不必定是吃的,繚繞這個辦公室人群以及場景設計產品,挑揀sku,延伸品類,從產品設計上或是UI邏輯上更細緻一點。

咱們想讓消費者有一種概念,就是作為一個辦公室上班白領就應該擁有樓下100這樣一個App,就像你女孩子應該有一個經期管理軟體,就像時尚女孩子下載錦繡說同樣,就是成為一個白領辦公室的必備,相似於工具的App。當然實現這個工具手腕不是為了工具而工具,而是為了交易而工具。

問:你們最開始如何掂量是否自建物流?與美團、餓了麼相比,與樓下100自建物流更有緊迫性?

季曉楊:自建物流並不需要什麼掂量,一是使用者需要這樣的物流體驗,自建與否只是一種形式,到最後你會發現自建的本色是你可以把握,服務質量好,送貨準時。因為配送員經由統一培訓,對于使用者來講可以期待。

咱們為何做自建?咱們客單價大可能是超過一百塊的,這種情況下白領對于這塊服務價格的敏感度就沒有那末高了,使用者在意的是服務的統一性,在乎配送人員的素質怎麼樣,說話談吐如何,是否準時。

為何一直堅持自己做,是因為咱們覺得自建一方面可以知足使用者的體驗,另一方面能加深使用者體驗,讓他們成為咱們口碑途徑,讓地推人員還有二次銷售以及拓展新使用者的能力。所以一直堅持自建。

我不覺得有任何的緊迫性,也不覺得市場競爭環境會影響自建與否、眾包的抉擇,真正的命題在於使用者是什麼樣的人,他們的畫像是什麼樣的,他們指望的服務是什麼樣,從你現在的成本結構或是融資、花錢速度上說能否知足大家的需求,咱們大概的運營邏輯是這樣的。

問:如何面對於眾多一天比一天更「抉剔」的精巧白領們?

季曉楊:從咱們的角度來看,所有的使用者都是抉剔的。從創業或運營的角度來講,只能做到儘可能的好,然而也有幾個維度,時間、金錢、質量這個三角形永遠不可能三個都好。從咱們來看,確定要保證時間,然後質量咱們要抓住,在金錢上咱們可能要略微拋卻一些。

前期會通過補貼新單優惠、搶紅包形式儘可能快的取得使用者,讓他們體驗咱們的服務,這只是運營策略的一個代表,不代表每一個公司的中心思維以及宗旨,只是網際網路打法而已。

中國現在有一個消費進級扭轉,從人均GDP五千到一萬¥,咱們看到了fast food的發展對比迅速的時間段。每年人均GDP超過一萬¥到一萬¥五之間,在light food 輕食,咖啡品類、bakery(烘焙)品類發展速度對比快,超過一萬¥五時,organic(有機)的東西發展對比快。輕食物類相符白領消費進級的概念,所謂的愈來愈抉剔,其實咱們是通過選品以及服務去知足的。

問:前不久,一份「O2O項目逝世全名單」在朋友圈瘋轉,其中,餐飲外賣領功能變數成為了重災區。您認為O2O行業為何逝世率這麼高?在您看來未來格局會是什麼樣的?

季曉楊:餐飲行業是最沒有門坎的行業,周圍不少朋友都在做餐飲,因為其他O2O需要行業資源、背景對比多,而餐飲不需要,這就致使餐飲O2O項目對比多,基數大了,以百分之一逝世率計算的話,餐飲逝世數也就多了。

從餐飲本色上來講,淨利率不高,與其他汽車後服務、理財O2O項目相比,毛利率不高的情況下,逝世率更高。再加之不少人進來的時候是從平台開始的,而平台毛利率更低。大家可以看到不少餐飲品牌起來了,像做小龍蝦、沙拉的。他們可以活得很好,緣故是基礎設施樹立起來了。

所謂的先有淘寶再有淘品牌,這些可以大大降低它們開店的成本,就是說在餓了麼、美團、樓下100垂直類的大而廣的平台起來之後,它們應用平台取得流量的成本就很低,這樣的品牌起來之後就會滋長更多人進入這個品類,對于某一個品類的競爭會更為激烈。回過來,平台的機會就泛起了。

我覺得根本上優良的品牌、平台都會活下來。像咱們垂直類平台更易活下來,必將會死掉很大的平台,死掉的平台流量會擴散到垂直平台。像咱們這樣的垂直平台最後也會佔領一席之地,至於做得怎麼樣,主要看團隊的執行力,團隊對於這個平台品牌的運營能力。

問:樓下100不久前融了8000萬¥,想必其他創業者也看到了這塊機會,為了提高競爭力,你們樹立了哪些壁壘?

第一本身產品就是一個門坎,咱們更多地去延伸品類,與像宜芝多、85°C等對比好的商家簽訂獨家協定,很少去簽包銷協定,更可能是戰略合作,這樣能把咱們的海報、二維碼貼到他們的門店,減少咱們拉新的成本。

第二個堅持自建物流,給所有配送員更新車輛設備。在培訓上從達美樂挖了培訓師,對於配送人員進行專業培訓。

第三塊,融資之後陸續引入了兩個資深VP。

還有一點就是很少有公司在B輪前會有資料中心,但咱們A輪以前就已初具了資料中心模型。現在整個資料中心有四位同事,所有的資料(物流、銷售、運營)整個有獨立後台,整個實現可視化實時更新,這也是咱們做出快速反映以及大資料的基礎。

咱們在物流上以及高校在做一個科研項目,把配送員最改善的路徑通過可視化的模式展示出來,提高配送效力。實質性的成果尚無泛起,但從測試上來看已達到百分之三十的改善,後續可能成為每一個配送員提高收入的一個契機。

問:美團、餓了麼、百度外賣幾乎都達到了10億美元¥估值,您認為未來樓下100有哪些想像空間?

季曉楊:咱們以及他們不同樣之處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是他們是大平台,量級不同樣;二是暗地裡的股東責任、股東利益以及訴求也不同樣。預測他們的投資人會讓他們一直燒錢燒下去,最終在這個市場上留下一兩家公司,像淘寶同樣成為寡頭。

當然,樓下100有它自己的路以及自己的使命,咱們只做辦公室白領人群的服務,雖說只服務這群人,用了「只」這個字,但在中國,任何的小眾的其實都不小,做好這一個細分人群就足夠了。此外辦公場景可以想像出不少東西,譬如線下導流、眾包做物流、整合上下游供應鏈等等。

儘管從公司以及投資人的角度看,這些是越多越好。但這些都要基於一個前提,更多的時候需要看使用者的需求。品牌的想像以及品類的拓展是有邊界的,取決於使用者對于品牌是否會有隱約不清的印象。咱們是偏辦公室的品牌,若果往家庭、到店方向發展,這會淡化而不是加強咱們的品牌,那這樣在短期內不成立的,咱們就不會嘗試。

問:樓下100接下來會有哪些對比主要的佈局?擴張到全國?

季曉楊:全國市場佈局的話,年底以前會新進幾個城市,一線城市為主,目前有的是北京上海姑蘇杭州南京寧波,接下來會在這個區功能變數繼續開拓,在西南、華中、華南地區也會進一到兩個核心城市,但不會開太多的陣線。

內定佈局來說,咱們內定有兩三個項目組,在做現用的產業鏈上下游的產品。項目雛形出來之後,咱們會披露所謂的佈局。主要是為了完美使用者體驗,觸摸到不同領功能變數,充沛應用以及實現現在已有(累積)的使用者資料價值。

問:餓了麼最近之所以能融資數億美元¥,可能很主要的一個緣故就是太燒錢。樓下100會很燒錢嗎?你們融到的8000萬¥打算怎麼花?

季曉楊:樓下100不會很燒錢,因為咱們是有毛利在運作這個020項目。本身像西餐、下晝茶這種產品的毛利對比高,他們有加盟以及連鎖經營,對于渠道商是有維護的。咱們作為大渠道,所以是有一些毛利的。咱們是這個毛利除了了贍養配送團隊,仍然是拿出一部份補貼使用者。投資人的錢一部份是補貼使用者、主要是補貼咱們的運營團隊。

而餓了麼的客單價對比低、定單量對比大,幾乎沒有毛利,他們融資3塊錢,就要用3塊錢補貼團隊、物流以及使用者,咱們融資的錢主要是修鍊內功。咱們也沒有做廣告渠道投放,主要是做產品以及運營,若果按照外賣的燒錢打法,可能不是很夠花。

所以,本色上講,咱們以及餓了麼做的是不同樣,這種不同樣像雪球以及新浪財經的關系,他們兩者不能對照著怎麼花錢,比拚的是團隊能力以及長於之處。

問:下晝茶並不是高頻,這一行業的目的人群規模大概有多少?如何留住顧客?

季曉楊:分清兩個概念,下晝茶其實是高頻,但不是廣義上的群眾市場。可能白領才會有這種需求,學生等其他群體則沒有。白領人群喝咖啡以及奶茶,一周甚至天天都有不少次,所以這是相對於高頻的市場。僅上海就有大概800萬¥的潛在使用者,放眼全國,所以市場很大。

咱們主要從產品、運營、物流、客服四個維度去留住使用者。市場要做的是拉進新使用者,咱們會凸起樓的概念、凸起辦公室的場景、凸起白領這個人群,打幾個概念:經濟小資、品質日子、消費進級,讓使用者對於咱們的品牌發生依賴。

你可以把咱們想像成線上的屈臣氏,一開始靠資生堂等產品傳遞出性價比的品牌,然後通過不少性價對比高的產品留住使用者,讓使用者對於渠道發生依賴。

問:您的公司閱歷了從幾個人到100人再到500人的過程,這麼多人容易管理嗎?是如何一級級管理、有條不紊的。網際網路公司都強調扁平化管理,你們是這樣嗎?體現在哪些方面?

季曉楊:我很難去定義什麼是扁平化管理,從每一個人的管理維度看,一個人至多管理7個不同業務類型的人,單管銷售的話,至多15個。咱們對比正視招聘,招聘的話,主要看三個維度。一是人品,就是看這個人怎麼樣,二是看價值觀,看這個人對於某件事情的看法以及做法是否以及團隊一致,三是看鬥志 ,就是面對於難題得有挑戰精神。

若果招聘進來的人,以及你擁有同樣的價值觀、同樣的激情,這就很容易管理,你只要奉告他方向,他就能做的很好。

我對於VP(副總)的請求是,做事情不要細分職能,做的抉擇需要斟酌到所有人,要斟酌到其他部門。當然,他們下面做事的人應該擁有專業性。

總監層級的話,需要自己給自己設定KPI。對於經理的請求是,總監需要對於其有指示,說明他們完成KPI。管理者能力強,就能扁平。管理能力稍弱,就需要分級管理。

說明:本文整頓自佳賓在「CEO說」微信群分享,「CEO說」創業微課堂為希鷗網旗下產品。本期文字、語音版權歸屬:希鷗網、樓下100. 更多內容,請關注微信公號,ID:ceobus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