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初的資本最愛,O2O為什麼倒得這樣落魄?

文RAY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什麼是死因?初期資本、全民創業熱潮,還有內心的躁動。

「大家都在討論資本寒冬了。」

在微信群裡,一個獵頭朋友發了如是感慨。在這條感慨之後,她又發了一張截圖。截圖中動靜爆料稱,兩家知名汽車後市場O2O創業公司運營總監同時離任。同時,曝料稱以這兩家創業公司目前的資料,在O2O消聲匿跡的環境下難以獲取新融資。

實際上,汽車後市場的融資難並未出乎咱們意料。此前,咱們在談及洗車O2O時,就已判斷,閱歷過資本廝殺,汽車後市場的亂象並無什麼扭轉。進一步而言,資本支撐起來的補貼遲早會回落。

但真正讓人感到意外的是整個O2O市場的變化。

一周以前,動靜爆出按摩平台功夫熊因為拖欠薪資受到討薪抗議。動靜稱,功夫熊在上海以及北京從7月份開始泛起部份按摩師傅被拖欠薪資,其中上海被欠薪的師傅有30人左右,大部份已離任。功夫熊CEO王潤解釋稱,之所以造成討薪事件,是因為被查出品控問題取締補貼。即使這樣,取締補貼暗地裡,或多或少浮現出功夫熊資金鏈吃緊。

不僅是創業公司功夫熊,上市公司58旗下的到家業務也面臨相似困境。昨天,58到家美甲同樣被爆業務裁員,並且面臨美甲師們的集體維權。而就在今天,咱們還看到一家做泊車O2O業務的公司在這波資本退潮中宣佈倒閉。

儘管咱們在討論資本市場的時候,仍然認為總體環境只是冷卻,還未到寒冬,但顯然在O2O創業這個市場,寒冬已至。

資本堆積的O2O市場

幾乎是從一開始,O2O就是以粗暴且最相符中國國情的姿態泛起。

2010年3月,在飯否上栽了跟頭的王興從新啟程,模仿Groupon興辦美團網,在中國以團購的模式進軍本地日子。作為一種以價格影響使用者消費決策的弄法,團購最大競爭力就是低價。團購以遠低於市場的消費價格,取得使用者,然後再將使用者導流給商家,進而形成使用者以及商家會萃的高地。

但低價是無門坎的,到2011年8月,國內團購數量超過了5000家。5000家模式相同的創業公司之間的競爭,最終都歸於錢的競爭。一方面,團購網站需要花出去的錢要足夠有效;另一方面,團購有又需要確保有充沛的資本支撐。最終,在2012年的資本寒冬中,不少團購網站倒下,美團剩者為王。

團購之後,最火的O2O便是出行。相比團購的爭奪,出行領功能變數的廝殺更為赤裸。在出行尤為是打車領功能變數,競爭幾乎等同於補貼。依靠巨額資本以及騰訊阿里的支撐,滴滴快的足足燒了幾十億元¥。

不僅是打車,幾乎在2014年開始的所有O2O領功能變數,都是需要補貼。創業公司需要用補貼取得使用者,靠補貼幹掉對於手。在一個細分的領功能變數,創業者往往能看到不只一家競爭對於手。這些模式相同以及相近的創業者們,最直接的競爭就是資本。

當初的資本最愛,O2O為什麼倒得這樣落魄?

於是,你會發現,在2014年進入市場的玩家中,拼的幾乎都是融資能力。所以,咱們看到了大量的公司在一年以內完成為了兩輪甚至三輪融資。一方面咱們可以看做是這些公司的融資能力強,另一方面也是行業所迫、補貼所需。至於O2O模式,大多則是在以幹掉對於手為前提,補貼完使用者之後再來驗證。

但大量的創業公司等不到驗證模式的那一刻了。

逝世之秋:資本亂入惹的禍

O2O是被資本遺棄的第一個行業。

在品途網撰寫的《O2O全行業逝世啟示錄》一文中,逝世的O2O創業公司近百家。其中,內含美髮美甲、房產、出行、汽車後市場、遊覽、教育、餐飲、社區、運動健身、殯葬在內的細分領功能變數,幾乎無一倖免。

「80%的O2O創業公司都將逝世!」一名投資人直言不諱。

與其他行業不同, O2O行業的創業公司都需要資本取得使用者,然後用這些使用者去向下一輪投資者融資,然後再完成商業模式的驗證。在這個過程中,大多數O2O創業公司面臨的困境是,因為涉及線下商業形態,使用者的行為扭轉難度陡增,這也就象徵著大部份O2O創業公司的資料增長很難完成純網際網路創業公司所呈現的爆髮式增長。換而言之,眼下的O2O創業基本是「資本停則基本項目停」。

當初的資本最愛,O2O為什麼倒得這樣落魄?

而更不幸的是,O2O也是一個持續賽跑的行業。在中國畸形的風險投資環境中,新基金大量湧向天使、Pre-A以及A輪投資時,B、C輪的VC數量以及基金規模並無泛起同比例的增長。這就象徵著,對于初期的創業者來講,下輪融資競爭更為激烈。而相比與其他網際網路行業,逝世率也高。

於是,你會發現,資本驟冷之下,仍然剩者為王。

這多少有些相似當年的團購了。

次一級的投資與創業帶來的逝世

記得在2014年中時,一名VC跟我說,O2O是最適宜國內VC的行業。他說:O2O創業公司有足量的營收好流水支撐,部份創業公司即使沒有風險投資的進入,仍然能夠走下去;同時,線下的商業形態有大量改造的空間,O2O行業亟待暴發,投資空間巨大。

但時過境遷,一年之後的資本寒冬到來之時,O2O成為了資本最先遺棄的行業,從風險角度看也是最高的行業。無非儘管這樣,我仍然相信那位VC的判斷——當然,前提是資本以及創業公司都在符合增長。

在過去一年內,咱們看到有大量的O2O創業者湧現,也有大量初期風險投資進入。一方面,這些新泛起的O2O創業者更可能是在借勢,而非一步一步在解決使用者需求,在模式上不少時候難稱立異,咱們看到的更多也是競爭;而另一方面,這些新進入的資本催生了更多的O2O創業者,但這些創業者更多時候是次一級創業者,從而初期風險投資也在抬高初期項目的逝世率。

當初的資本最愛,O2O為什麼倒得這樣落魄?

我記得以前談論P2P風險的時候,一個很經典的解釋可以用於此:無論是投資者仍然是借款人,線上帶來的資金增量以及需求增量都算不上優質,他們對于風險的經受相對於較弱。到頭來,人們只是受到了收益的蠱惑,卻沒看到風險的伴同。

世上本沒有寒冬,作死的人多了,也就成為了寒冬。

然而,我仍然是相信這個行業是最適宜國內VC的行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