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諶基平
不時有朋友問我,能不能用一萬字來談談你眼中的新媒體運營高手是長什麼樣的。我說民間高手太多,武功出自各個派別,着實不好一概而論,但按照我以往的經驗來看,一個具備以下思維的運營人員,才有機會在高手的這個池子里比劃。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首先他得具有產品經理的思維邏輯,而不能僅僅只有營銷思維或者銷售思維
微信並不是一個很好的補充型營銷渠道,它並非只是傳統渠道的延伸,而是一種獨特的表現手法。微信是一個帶有場景的溝通工具,雖然 qq也是溝通工具,但聊QQ的第一句差不多都是:你好,請問在嗎?最近還好嗎?最近你還缺錢嗎?因為沒有場景,所以更多的是把線下的交流思維帶入了線上。
而微信的交互方式不同。比如父母給子女的微信內容,從過去的電話模式:吃飯了沒?和誰在一起啊?這麼晚怎麼還在外面瘋啊?
到現在可能是:突然間朋友圈被@了一條消息:路再難,也要走;
突然間收到了一條微信,不再是吃了沒,睡覺了沒,可能是一條圖文消息:做人,不要丟掉善良;
偶爾在朋友圈得意洋洋的曬了一張新照片,會突然收到一條妹妹的消息:奶奶說你真丑
微信改變的不僅僅只是溝通方式的延伸,而是用戶的溝通思維發生了變化。面對這種變化,如若延續傳統門店的溝通方式,PC網站的溝通方式,微信用戶的接受程度真的不會太高,就好比你還在微信上問:帥哥,在嗎?有事回我下,想必這樣的消息收多了,你連卸載手機系統的心都有。
以微信為代表的移動互聯網載體,需要重新去理解和定義,像老羅那樣,重新去定義手機。根據微信的特性,以及公司業務的特性,重新去梳理整個運營流程。
所以,如果你還是一個停留在營銷思維,擅長寫寫標題黨,玩弄下文字,pp圖的新媒體運營人員,那麼對微信的駕馭會停留在一個很淺的層面。
從用戶的需求層面來說,推送的內容和你的業務之間,是有深淺的邏輯關係,你要有布局的思維。
微信是一款社交工具,人在社交場合的心理特性,將會在這款產品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人在社交場合會有哪些需求?一個是裝逼需求,一個是自我標榜需求,個人認為這是兩大剛性需求;
如果你推送給微信粉絲的文章,能夠用來滿足他的裝逼需求或能夠滿足他的自我標榜需求,那麼這篇文章想不火都難。我們可以冷靜下來看看自己的朋友圈,是不是每天都在被這些“有逼格”,但實際沒有太多營養的東西充斥着?
但事實是,既要滿足用戶的裝逼需求或自我標榜需求,又要完成公司的目標,兩者之間顯然是矛盾的。所以做的好的微信公眾號,大多都是純資訊類的,比如養生,娛樂,新聞類,因為這些內容最容易讓用戶滿足裝逼或自我標榜需求。
企業在做微信營銷的時候,要做好流程的規劃布局。推送給用戶的文章,可以把它比喻成貼在地鐵里的海報,是用來曝光,引流的作用;而你真正要傳達的,你要營銷的產品精髓,留在後續的跟進里。這裡就涉及到了產品如何規劃,很明確的知道哪些環節是營銷,哪些環節是服務,哪些環節是銷售。
每個環節布局清楚以後,相對應的目標導向也會很清晰,才不會陷入:轉發量意味着新媒體的一切;一篇文章的銷售轉化率是多少?等各種冷門怪圈裡嗎。
一個新媒體運營高手應該具有審時度勢的思維。
你無法改變環境,能夠改變的是自己。除了要客觀看待自己,更要客觀看待你所處的環境,尊重已經存在的需求,比去刻意營造需求或者扭轉需求更容易成勢。
經常有朋友問我如何才能做好微信營銷, 如果一個老闆跑來問我,他的企業如何才能做好新媒體,那麼這個企業的在新媒體的這條路上或許可以看到革命性的曙光;如果僅僅只是他下面的員工在干著急,那麼新媒體對於這家公司而言,只不過是一個可有可無的東西。
在這樣一個大環境下,你自己想去做革命性的可能性太小。如果你是發自肺腑的熱愛新媒體,長期的看好這份工作的未來,那麼最好的方法就是加入一個專門依賴新媒體生存的公司,你所有的困惑在那裡都不會再是困惑。
當然,這個邏輯可以適用在很多的領域做判斷,比如在一個很傳統的企業里如何做電商,在一個很壓抑的環境里如何讓大家變得活潑,在一個等級分明的企業里如何具有互聯網思維。
除非,你僅僅只是為了混日子,讓領導看上去你具有上進的精神,也是為了完成領導給你的要求,那麼我也無能為力。
目前的市場環境如何?
目前已經有多家純粹依靠新媒體而展開業務的公司,已經獲得了規模不同的風險投資,比如廈門的十點讀書,廣州的玩車教授等等,他們只有新媒體,但不影響資本對他們的判斷,並且這種趨勢越來越明顯。
在一個具有新媒體基因,一個有資本推動的項目里,一個打着“讓家的使用體驗更加流暢”為公司使命的團隊,我們會如何利用新媒體去看待這樣一個傳統,但又大眾化的行業呢?我們不做效果圖的批發商,不做內容的搬運工,而是深入用戶的家,深入他們平時的生活習慣里,去挖掘出裝修的痛點,用屬於我們的智慧去協助解決。
如果你是一位在新媒體運營上有獨到見解和豐富實操經驗,或內容方面,或運營方面,並渴望在一個更加純粹的新媒體公司得到更大突破,找到具有共同語言的同伴,那麼這裡值得你一起來挑戰。和我建立連接的方式:個人微信號 275861989。對了,我們在廣州天河,一個吃住都很方便的電商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