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電商與微營銷是兩個概念

電商:通俗地說,就是做淘寶、天貓、京東,你不能把淘寶店往微信上一搬家就稱自己換了行業,由做電商的變成做微營銷的了,換個馬甲就出來繼續混,這兩者是截然不同的。雖然都是網上玩的,但性質卻大大不同。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維,微商平台

那區別在哪裡呢?

區別不在地面或網絡的售賣形式上,而在人的行為習慣上。在淘寶天貓,我們的行為慣性就是選購,尋求最大化的邊際利益。而在微信、微博、陌陌上,我們的行為慣性就是社交。在一個社交慣性的平台上,達成自己的商業目的,這才叫微商。在一個購物平台上賣東西,這叫電商。

這麼定義的話,那我確實看到過做微營銷的:一個朋友早幾年就在微博上推銷商品,轟轟烈烈地幹上一場,也確確實實虧了幾十萬。

用電商的思路去做微營銷,註定是要一敗塗地的。

微信的微店具備了淘寶搬家功能,這是一種誤導,讓做電商的人誤以為按原來的套路搬個家就可以做微營銷了。這也說明走在前端進行平台開發的微信團隊,自己也不是特別清楚什麼是微營銷。他們是成熟的軟件開發者,卻是半熟的人性研究者。

為何微商不討好?解讀電商與微營銷的區別

感情和生意之間有道鴻溝

騰訊叫好不叫座,看着阿里巴巴嘩啦嘩啦地收銀子,也是急得冒汗,所以可勁地往購物上靠,拉京東、搞微店、買大眾點評、派紅包,無所不用其極。可是人的行為慣性是那麼難改,人們就愛在微信上聊天扯淡,就是不太喜歡花錢。

為何微商不討好?解讀電商與微營銷的區別

雖然微信耗去了我們70%的時間,可是在微信上,我們就是“寧說千句話,不舍一文錢”。 手機淘寶不常打開,可打開就購物花錢。這種感覺我想對於小馬哥來說,如同跟一個女子精神戀愛,跟你談情,卻總跟別人上床,如此戀愛得越深,小馬哥就越痛苦。

可是換過來講,小馬哥也不用傷心。瘦馬哥(馬雲)也有精神上的失落,我們天天在淘寶天貓上購物,也沒有交到一個朋友不是?他也就是個首富了,窮得就剩錢了。

為何微商不討好?解讀電商與微營銷的區別

我們的天性里,就是生意歸生意,朋友歸朋友。阿里的就是生意,騰訊的就是朋友,做微商難就難在,你要把這兩個搞在一塊兒就搞混了。

當你發現一個朋友開始向你賣東西時,你就開始歸類:這傢伙到底是朋友還是商人?

在微博上賣東西,完全沒有情感牽絆,煩了可以讓他“滾粗”;而在微信上,熟人跟你推介東西,你礙於面子總得買一點兒,買多了,感情就淡薄了,這個傢伙就從朋友的歸類爬進了商人的歸類。

基於購物平台的阿里電商系就是“人與物”的關係,基於SNS的騰訊就是“人與人”的關係。

在購物平台上,我們一定是機關算盡地尋求最大化的邊際效用,總是不太談感情。相同的商品,你比別人便宜一塊錢,我就買你的。在電商的世界里,世界是平的,最後是贏者通殺,只有最終的那幾家是獲利的,因為保證獲利的只有一途,那就是巨大的銷量。

賣家只有巨大的銷量才能保證拿貨的成本更低,才能保證更低的運營成本和快遞成本。電商的這種盈利特點,很契合規模經濟型的傳統企業——產量越大,商品的平均成本越低,企業越是獲利。

電商與傳統企業都是屬於規模經濟型的,一拍即合。傳統企業的巨大產能都由電商平台消化掉了。無怪乎東莞那麼多加工型企業都在跟電商對接。

可以說,電商模式就是“大眾化”營銷的網絡版,一切都跟規模經濟、產能脫不開關係。這類商品都是基於基本的功能利益觸發了消費者的購買。事實上我們之所以登錄淘寶天貓,也是基於基本的功能需要才購買的。

為何微商不討好?解讀電商與微營銷的區別

電商爆發出的巨大威力,是剛好藉助了我們累積了幾十年的規模經濟建設基礎。電商上很多東西之所以便宜,除了來自渠道交易成本的降低,還來自它消化了的過剩產能。

安利給我們提供了很好的非互聯網版本,那就是當消費者有很好的消費體驗時,就可以利用朋友間的信任關係,把商品推介給你的朋友,一傳十,十傳百。這種模式本身沒錯,但到了中國就很容易變味,這種模式最終淪為某些人的斂財工具。所以此種模式不做改進版搬到互聯網社交圈內,肯定是要招致非議的。這種信任代理式的營銷模式,缺的是一個“信任管理”的體系。

如果能夠做好“信任代理+信任管理”,那麼微營銷一定能搞出一個大眾營銷的未來。因為一傳十、十傳百的零成本的推廣模式,在社會化傳播時代太容易快速風靡。如果真的實現,那麼,阿里電商平台,贏家只是少數,而騰訊社交平台,才可能讓更多的人富起來。

【如果你也對互聯網電商感興趣,那就請關注微信號:zhuniuwang (長按複製)或搜索“築牛網”】

【我們的宗旨是:彙集互聯網電商精華乾貨,讓學習更方便】

【如果你不想每天翻來翻去的去找乾貨,那就請關注我們吧,我們的乾貨足夠餵飽你】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