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微信紅包泛起以來,繚繞它的話題就始終未曾經斷過。搶紅包的遊戲確鑿在某種程度上促成了好友之間的感情,也讓眾多企業、商家尋找到新的行銷模式,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無非紅包徵稅、涉嫌賭博等負面動靜也層出不窮。微信紅包就像一把雙刃劍,頗有可能就會劃傷使用者自身甚至微信這一輩子態體系。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近日,打著人情名號,督促別人發放紅包的資訊再次氾濫,再加之各種無厘頭的乞討,將微信紅包再次推上風口浪尖。儘管談錢未必傷感情,但這樣的做法一旦多了,卻對於使用者是一種無形的騷擾,甚至損壞微信的有序運轉。在微信上,紅包成為了人人避而遠之的功能需求。
人情強迫+可憐乞討 使用者談錢色變
臨近中秋,許多使用者都在微信上收到不少祝福短信。儘管是群發的,但裡面祝福的話語及好玩的表情,仍然是會讓使用者會意一笑。但與之而來的,還有讓人不堪其擾的「人情強迫」資訊,以直白的語氣向使用者要紅包。
在這樣的資訊裡,「都是朋友,話說情意無價,看誰刪我,看誰有我,不要偽裝看不到」、「我會記得你,因為一個紅包出賣不了咱們的感情不是嘛」等成為必不可少的話。甚至連「群發人人有份」這樣的話,都說得振振有詞,讓人氣不打一處來。本裡在現實裡直接要錢誰都不好意思,但在微信裡要紅包卻似乎底氣十足。
除了了中秋要紅包買月餅,還有情人節要紅包買玫瑰,光棍節要紅包求勸慰,甚至還有的哭窮,直接開啟乞討模式,聲稱「最窮的時候到了,是朋友的給我發5元¥,是親人的給我發8元¥……不願意玩的就算了,我也就試這麼一次,看誰真正在意我。」
面對於這樣的資訊,不少人都會束之高閣,對於這樣的好友也從心裡看輕。但若是自己真正的朋友、小舅子、大姨子等,還能裝看不到嗎?使用者只能心不甘情不願的發紅包。其實這樣的資訊說到是是一種「人情綁架」、「道德綁架」,只會讓使用者人人色變。
從眾心理不可取 損害微信品牌形象
其實不少使用者相似的資訊轉信這樣的資訊,其初衷都是為了好玩。看到別人給自己發這樣的資訊,就順手轉信了出去。當然,也會帶著一絲僥倖能夠獲得紅包的心理。這其實是應用了群眾的從眾心理——反正大家都這麼幹,也不差我一個。與以前流行的群發資訊,看誰移除自己的病毒式傳佈,模式幾乎是同樣的。
厭惡紅包的資訊,是毫無價值的病毒資訊,藉助從眾心理大肆傳佈,不僅對於使用者形成騷擾,也在損害著微信的生態圈。試問若果微信上相似的病毒資訊層出不窮,使用者就會對於微信品牌形象形成一個極低的印象,最終影響微信的價值。
歸根到底,厭惡紅包的資訊這樣氾濫,仍然是在於微信對於紅包疏於管理。若果下狠手去整頓的話,也不會有這麼多的蛾子。
紅包需更純正些 否則就是作死
話說,微信紅包老是那末多事,為何支付寶紅包就老是表現地清靜無為呢?說到底,這與兩者自身的產品基本屬性有關。微信本色上是一款社交套用,是以溝通、交流為主,紅包紮根於其上,自然免不了將社會關系鏈中的人情世故以及幽暗面帶入其中。而支付寶本色是一款支付套用,定位明確,儘管現在也想走社交道路,但畢竟根基太淺,與強勢的騰訊社交體系根本沒有媲美資歷。
被攙雜上太多感情因素、負面因素的微信紅包,已然變了味道,偏離了開始時的初衷。若果按照這樣的態勢發展下去,就是純正作死。無論是對於使用者,仍然是對於微信來講,都不是好現象。
目前,微信主要將精力集中在行銷廣告以及整治公家號上,對於微信紅包的發放卻缺乏監管,也缺乏必要的規則以及標準,造成紅包關聯問題層出不窮。為了能讓微信呈現可持續發展狀況,必需加緊對於紅包進行管理,儘快推出必要的規章軌制,從源頭上遏制相似的人情勒索、乞討紅包,讓使用者解脫騷擾,還微信一個潔淨的私人空間。(科技新發現 康斯坦丁/文)
科技新發現官方微信公家號:kejxf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