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誰掌握了資訊,誰就掌握了話語權。誰掌握了話語權,誰就掌握了財富。

一股強悍的浪潮正席捲全行業,網民們大呼痛快,媒體人趨之若鶩,廣告主膽戰心驚。這便是自媒體(wemedia)----人人都是媒體。這是咱們這個時代最激動人心的故事之一----個人賦權。它對於行銷甚至中國社會變革的深遠意義,要許多年之後才能被徹底認識。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

微信十大科技自媒體

自媒體火了,尤為IT行業一貫「春江水暖鴨先知」最為活躍。先說3年前的微博,李開復憑藉「微博扭轉一切」成為最具群眾影響力的IT名人,薛蠻子勝利跨界慈善以及投資、雷軍更以微博行銷為核心做出了25億美金市值的小米,更有沒有數草根、IT人士藉此走紅。微博的開放性使得所謂粉絲數赤裸裸被圍觀對比,大家評估也基本比粉絲數。

然而,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更兇猛的微信來了!不同於微博的TimeLine(時間線)機制,微信公共帳號可以確保資訊達到使用者,一天一條也相對於保證了品質以及高開啟舊檔率。微信的封鎖性,讓刷粉絲很難成立,更接近資訊溝通的本色。敏銳的科技從業人員立馬開拓新戰場,一股腦開啟了微信帳號。拜社交網路技術的不斷發展所賜,自媒體的力量正體現得淋漓盡致。

一年過去,江山初定。許多廣告主都注意到了,紛繁刺探最有影響力的科技微信帳號。也有些媒體紛繁評選出10大科技微信自媒體。說實話,有的相對於靠譜,有的純扯淡。只有同行業的人材最懂。

最近筆者被大佬、4A、公關以及媒體們問煩了,索性列一個自己心目中的十大科技微信自媒體。為何?傳統媒體評選,難免總有派系利益站隊,甚至不太熟識這個行業的水深。不臉紅地說,筆者微博、微信的影響力都在業內前列,身在職場又不靠自媒體吃飯,相對於超然。自媒體的點評還得自媒體來幹,冒死提刀上陣。未能免俗,評選出10大科技微信自媒體。

先列出評選的「三看三不看」原則。看觀點的水祥和籠蓋領功能變數、看資訊的二次傳佈率以及網民達到率、看微信定戶的數量以及質量。

三不看,原則上除了了報、網各選一個代表以外,不看機構(個人為主、人格化是自媒體的精髓),所以像門戶科技頻道們不在此列,他們更像是傳統優勢的遷移而非再造。不看摘抄黨,沒有原創能力只會ctrl c+ctrl v不算自媒體。不看企業CEO,他們一來喜歡被圍觀氛圍、二來沒時間寫否則代筆嫌疑太大。

因為同類別太多,每一類挑一個代表。排名不分先後,想到哪寫到哪。

1、玄幻系代表【程苓峰】, 微信號YunkejiAPP

自在FT(《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打響知名度以來,以一系列精彩的稿件立名立萬。雖因愛講經愛辟穀、親騰訊反阿里屢遭非議,但一直維持了原創路線以及稿件高品質。周鴻禕、賈躍亭等當紅大佬都選取其做為對於話陣地,今年辭職專搞自媒體,號稱「半年進賬50萬」 更引起圈內外各種口水,緊緊搶佔了「自媒體」標籤。誰說自古文人相輕?在下平心而論,頭號科技自媒體非他莫屬。

相似帳號:無

2、公知系代表【王冠雄】,微信號Wang-GuanXiong

(此處援用「熱點公家號」編纂的舉薦語。寫己易惹非議,但客觀影響力擺在那裡,舉賢不避已亦不避敵,愛誰誰)

一個理想主義者、左手職場右手自媒體的高手。先後在阿里巴巴、360、搜狗做公關的閱歷絕無僅有,橫跨幾乎所有際網路主要業務。既有甲方實戰底氣,也有乙方冷峻思考。文章篇篇精髓,字字如針,有讀者點評:一個真正在思考、在學習的人,因為真實才有力量。其微博談IT之餘大談時政大殺四方,微信也有相似趨勢,或許恰是「公知」作風讓其籠蓋了其它科技自媒體籠蓋不到的人群。他的口號是:有料有種,每一條都對於得起關注!

相似帳號:無

3、治癒系代表【金錯刀】,微信號iJincuodao

15年來,中國際網路真正獲取全行業認可的產品理念只有一個--微立異,提出者便是微立異鑽研中心創始人、前百度愛樂活副總裁金錯刀。在一片輿論指責大家的立異模式是C2C(Copy to China)的音效中,它為立異乏術的際網路兄弟們指明了道路,給足了底氣,被內含周鴻禕等諸多大佬熱捧。該公號聚焦立異、聚焦產品經理,定位精準,乾貨多。

相似帳號:【THEONE@許維】、【搬移察看】

4、內情系代表【小道動靜】,微信號:WebNotes

丁香園CTO馮大輝主理,顧名思義,主要以各種小道動靜、爆料為主,夾雜博主日子感悟。這種定位以及持續熱心使得其很受群眾歡迎。這是定位的勝利,也是態度的勝利。但他卻讓企業公關們極為頭疼,因為這人號稱無論如何也搞不定,代表了當下最可貴的一種媒體精神:節操。順便說一句:他最煩別人叫他自媒體。

相似帳號:【山寨發佈會】、【搬移吐槽】、【科技門】(微信號:kejimen)

5、娛樂系代表【鞭牛士】,微信號:bianews8

由前搜狐IT副主編、現桔子水晶市場行銷總監陳中運營。當年他興辦網路編纂社區鞭牛士,號稱「Techweb陳彤(即@老沉)撐腰、Bianews陳中撐腰」…自媒體興起後轉戰微信,這裡嬉笑怒罵,觀點原創,兼具傳統媒體動靜靈通以及網路作風之長。看似八卦,實則嚴肅,更不斷爆出獨家熱點動靜,行文作風活潑喜人,兼具際網路、媒體、行銷等綜合背景,推出之後定戶火速躥升。

相似帳號:【花邊社】、【萬能的大熊】

6、考古系代表【左林右狸】,微信號:zuolinyouli

中國最火爆的行業是際網路,資訊多餘的也是際網路,描述產業史的文章汗牛充棟。然而只有一本書全行業上下公認為權威之作,它便是----《沸騰十五年》。該公號便由書的作者林軍、資深評論員笨狸共同維護。人脈廣、故事多,點評時有神來之筆。它的口號是:站的高,自然尿的遠。

相似帳號:【ITTalks】、【際網路察看】

7、現役系代表【李瀛寰】,微信號:Yinghuanlee

時代週報首席記者。業界許多經典名篇便是出自她的手筆。不少記者朋友報怨筆者,從奇虎「3Q大戰」到搜狗「三國殺」,為何把不少獨家猛料給了她?因為她能寫出激動人心的故事。她的微信號,有對於話張旭日、余承東的八卦,也有以及張小龍的聊天瑣記,粉絲稱之為「嬛嬛姐」。她說,支撐她這樣資格還廝殺在一線的緣故是:真TMD熱愛這個熱鬧行業的熱鬧新聞!

相似帳號:【潘越飛】、【iBroadcast】

8、技術系代表【青龍老賊】,微信號:Z_talk

出生浙報碼農的他,以一系列諸如《微信公共帳號從入門到精曉》的實戰乾貨火速突起;並搭建了目前最大的微信自媒體聯盟WeMedia,目前籠蓋100萬人。當有人把微信行銷教父的帽子加給他時,這貨卻生硬地回絕了,因為他覺得微信不是行銷工具,而是服務平台。現在他正武斷來北京創業,試圖為自媒體人當媽媽桑,從影響力晉陞到商業化運營的一攬子自媒體解決專案。他的口號是:別叫我自媒體,哥是經紀人。

相似帳號:【V5推推@管鵬】、【程小永】

9、報刊系代表【創業家雜誌】,微信號:創業家雜誌

這是對於新媒體感覺最佳的科技類報刊,它擁有最強勢的財經商業類(含科技)官方微博之一@創業家雜誌,並且與旗下網站i黑馬形成為了黃金搭檔。「創業教」的訴求、眾多大佬的捧場,使得其擁有眾多教徒。在創業潮成為中國這一代人社會趨勢的背景下,它的力量還在持續成長。「教主」牛文文對於「小創」的口號是:埋頭奮鬥、仰頭憤青。

相似帳號:【商業價值】、【財經雜誌】

10、網站系代表【虎嗅網】,微信號:huxiu_com

這是獨一入榜的機構。選它並不違反自媒體「個人化」的精髓,因為它創立伊始便會萃了不少後來的自媒體人,而且它原先就是最火爆的科技部落格。網站由中國企業家原執行總編李岷主理,推出半年,便以一系列高質量原創稿件、大佬們認定的「負面」一舉奠定了中國科技部落格中的地位。它搭建了釋放媒體人出產力的平台,晉陞了科技新聞報導的門坎,給大家帶來了歡暢。

相似帳號:【TechWeb】、【PingWest】

明知這是得罪人的幹活,仍然是抱著「我不入地獄誰入地獄」的精神咬牙點評完了。當然,若果一貫敬重的Keso(洪波)老師也辦微信自媒體,筆者將毫不猶豫把他排在第一。點評徹底隨性,請勿對於號入坐。惟有心靈真實,任人笑罵評說。

點評完畢,該說說自媒體的商業模式了。筆者認為,自媒體本色上不是目前有人買單的公關模型(Public Relations Model),而是品牌模型。若果純走公關模型,展示廣告的流量無法以及傳統廣告相比(儘管更精準),充其量是名氣的低值折現,而一旦植入案牘則失去自媒體最核心的力量----人格力量。

換言之,自媒體走「類代言人」的品牌模型增值更大。其實往大裡說,韓寒、羅永浩都是以網路言論為核心的超級自媒體!賣書、代言、開公司、辦APP、做手機,都在無限延伸。自媒體的想像力很大,一旦打通了「意見領袖」與「品牌代言人」的任督二脈,出路不可限量。筆者將就此持續關注。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wechat101 的頭像
wechat101

兩岸微商網路創業平台

wechat10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