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這貨很火,讓無數人為之瘋狂,玩得個天昏地暗,玩得個滿眼金星,恍然發現時間都到哪兒了,都讓微信給吃了。這就是微信,讓你欲罷不能,又讓你迷失自我。微信時代,一方面充溢機會,另一方面各種裝逼,接下來,兄弟我就以及大家清點微信十大亂象。
1、玩微信賺大錢。不少人看到有些微商撈得不錯,於是一股腦往微商上衝,結果卻大敗而歸,怪自己不夠努力,恨自己不夠儘力。那些勝利的微商其實早已線上下或是其他渠道累積大量客戶資源,然後將這些人脈引入微信,而不是通過微信帶來龐大客群。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2、整個資源壓寶微信。微信不久便有「神奇」案例面市,搞得商家們心癢不已,迫不及待地將所有資源一股腦投入微信,幻想能救企業於水火之中。微信只是一類渠道,目前並不能徹底替代所有渠道,而且全網推廣工具還有不少,指望越大往往絕望也跟著大。
3、不分青紅皂白賣產品。面膜、高仿產品、化妝品等產品在微信上賣得很火爆,於是各類產品都在微信上開賣。並非所有產品都適宜微信平台,單價高、大宗商品或豪侈品等都不必定能如法炮製,一時的腦袋發燒,還不如尋找潛在的購買者究竟在何處。
4、概念炒作滿天飛。微信時代,隨時隨地都會泛起各種概念炒作,如同以往的保健品與內衣行業,各式概念讓價格虛高,消費者又不是傻子,鬧騰之後,最終歸於理性。炒作概念也許會帶來短期利益,但對於未來會造成損害,甚至還會讓你把吃進去的再吞出來。
5、專家培訓氾濫成災。每一種網路工具風行之時,便會催生關聯培訓,微信也同樣。各位專家會奉告你,只要跟著他混,麵包與牛奶都會有滴。若果專家這麼牛逼,自己大可以自創品牌或是大賣特賣,這年頭,發財的人都是靜悄悄的,哪有閑情把可貴時間花在教別人如何賺錢上。
6、粉絲經濟玩成圈錢經濟。粉絲經濟很火爆,什麼聯合興辦人、品牌持有人、眾籌入股、網際網路品牌等讓追隨者們熱血沸騰,自動自覺往外掏錢。問題是產品還沒成熟、渠道還不健全、商標還沒搞定、資質還沒齊全,根基都未牢就在蓋高樓,還美其名日試驗,這簡直就是赤果果的坑錢。
7、擊鼓傳花級級囤貨。在一些商家洗腦下,囤貨榮耀與囤貨有理成為考驗代理及銷售商忠厚度的獨一指標。一級一極地囤貨,究竟有多少貨落在消費者(代理商、銷售商自用外)手中,估量是個謎。就像擊鼓傳花般,將壓力轉嫁在各級代理商手中,至於你要怎麼賣或是賣不出,那是你家的事,商家只顧數錢。
8、心胸狹小難容別人。網路如同現實社會,總有些人把自己看得無所不能,無視同行,時常做些詆毀、謾罵等下三濫手腕。此外,網路各類自組織同樣眾多,本應內含開放,但就有些人排斥其他自組織,終日提心弔膽怕被挖牆腳。其實只要你有料,就無須耽心這些,而且多與別的自組織交流,可以借鑒與學習,何苦像防賊同樣神經緊張。
9、抄襲成風防不勝防。網路的益處就是無時不刻能夠取得各類觀點文章,每篇文章都是作者的血汗結晶,無非總有些人不想苦逼地思考及創作,信手拈來,輕鬆間就能把別人原創文章變為自己的作品,將拿來主義施展到極致。不要忘懷,網路還有暴光功能,抄襲作為總有大白於天下的一天,到那時,哭都沒有用。
10、建微信群到處拉人。微信群一度成為必爭之地,百人群遍地都有,而且都打著結交人脈、資源整合、優勢互補的旗號,為達到微信群龐大數量,無論三七二十一滿世界拉人,問題是所拉的人有多少是高質量人群。這些人建群只是為了建群,或是用紅包維繫熱度,甚至把群當做賣人工具,結果群友不堪各種騷擾資訊,這些微信群變得毫無價值可言。
微信不是日子、工作的獨一,咱們是微信的主人,毫不能被微信綁架。當喧囂過後,一切都得回歸本色,微信也不例外,與其終日混在微信上,不如抽些時間多花在產品、個人晉陞上,實力有了,加之微信,就能錦上添花。
作者簡介:王凱,十七年寫作經驗,十年策動經驗,文二代,微信達人。主攻品牌策動,推廣策動,產品策動。曾經為汕頭都市報【雙城記】專欄作家。個人微信號:axlwang,微信公家號:axl0214,今日頭條號:王先森吐槽館。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