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讀者裡,可能不少都有自己的小孩,孩子教育,是個問題。
真正牛逼的孩子,不用你打造,自動牛逼,他有這個福報,上輩子帶來的,你只要不毀他就好了。先天不夠牛逼的孩子,你應用我的法子,可讓他略微牛逼,越過自己的命數。
其實也不是我的法子,框架思惟,我從王通老師那裡學來的。這個東西太萬能,地球上獨一包治百病的靈藥,但要看應用者的能力。框架思惟不是專門用來教育小孩的,然而瀏覽本文,有助於你理解框架思惟,因為我這至關於替你觸類旁通了,你直接去看王通老師的課程,還未必學得會。我前面有兩篇文章,一篇寫夫妻關系的,一篇寫交友的,都是應用框架思惟的例子。
孩子如何牛逼?不是說你讓他學會琴棋書畫,學會一百八十樣技巧他就牛逼了。最癥結的,在於他內在的格,英勇、自尊、自信、自律、情操等等。先天牛逼的孩子,自動具備,先天不牛逼的,是多數,後天培育。
框架思惟是一種道,你不能讓孩子去領悟,要領悟它的,是作為成年人的你,領悟了之後,應用到教育中去。所謂教育,對於父母來說,就是平時的一言一行。
首先,行徑框架。你說明孩子一塊兒制訂天天的行徑計劃,幾點起床、幾點睡覺,先幹什麼、後幹什麼,哪些必需干、哪些可以不幹,等等。制訂完了之後,督促執行,嚴格落實。這個是最淺顯的一層,目的是說明樹立優良習氣,以及自律能力。開始的時候需要你監督,後來就需要他自己監督,若果一直需要你監督那就是失敗的。好習氣、自律,這兩樣東西,很可貴,價值巨大。
說起來簡單,但監督別人(尤為是不自覺的人),是很累的,小孩、成人,都同樣。然而這種事,再累你也要干,若果你犯懶,那就永遠無法解脫痛苦,開始的時候辛勤一點,養成為了,後面就輕鬆。
第二,心理框架。這個是給你自己用的。
不牛逼的孩子,通通是小惡魔,他只是在某個春秋段很可愛,除了了可愛的階段,都是小惡魔。為何是小惡魔呢?他幹壞事嗎?沒有。他令你感到惱火,完徹底全是你自己的錯誤,曉得嗎,是你自己有錯誤,孩子沒錯誤。
錯誤在哪?就在於你慪氣了、焦躁了、沒耐心了,然後就會對於孩子沒好氣,說一堆根本就不應該從你這張破嘴裡說出來的話。例如:你怎麼這麼笨蛋、你給我滾一邊去、你怎麼老是磨磨蹭蹭、你怎麼一寫功課就東張西望、別人家小孩都不這樣就你這樣,這樣等等。
你這些語言是毒藥你曉得嗎?別說不牛逼的孩子,就算是牛逼孩子,也能讓你毀得不牛逼了。為何是毒藥?這在下邊第三點裡加以解釋。首先說,你如何節制自己。
你給自己下禁言令,規定哪些語言是犯罪的,這可以,事到臨頭你能節制住不說就行。癥結的還在於節制自己的情緒,情緒節制住了,腦子沉著,你自設的禁言法條才能得以執行。
如何節制情緒呢?很簡單,預設詳細的決策判例。
例如,你這樣預設:
他起床慢了,我不慪氣;
他吃飯挑食了,我不慪氣;
他寫功課注意力不集中了,我不慪氣;
他撒潑打滾無理取鬧了,我不慪氣...
這樣等等,很具體,設想了一些情況。每當這些情況發生的時候,你到底慪氣仍然是不慪氣呢?決策是:不慪氣。
你可能覺得這些是廢話,覺得不會管用,那是因為你沒有當真領會,也沒有嘗試這樣去做過。這個法子之所以管用,就是因為情景預想得很具體,決策也都是預先設定的,預先設定了,就不需要思考,不需要心理鬥爭,情景發生的時候,你成竹在胸、料敵機先,就會很淡定,就會情緒鎮靜。
人一輩子氣就衝動,就變為魔鬼,情緒脫韁,不受節制,一切理性通通失效,所以節制情緒是第一要務。以前孩子做出某些行為的時候,你會焦躁、會慪氣,現在你應用這個法子,節制住了,不焦躁不慪氣,這時你心裡就會信服自己,就會覺得自己牛逼,於是你的格也就晉陞了,於是更為擅長節制情緒。
那末有時候仍然是會驟然節制不住,暴發一下子,怎麼辦?沒關系。你有防止違規的框架,也要有違規之後如何處理的框架。這個框架怎麼設定呢?第一,違規了,我不自責、不痛苦;第二,若果我發火確鑿有道理,就鎮靜地勸慰他,並向他熱誠地解釋我發火的緣故,若果發火沒道理,就熱誠報歉。
為何首先讓你不要自責、不要痛苦?因為那種情緒會削弱你的氣場,讓你動搖、不自信。致使的結果,要末你沒勇氣去跟孩子熱誠交流,採納逃避或是錯上加錯的做法;要末就是安撫、報歉的時候缺乏說服力,使得孩子不接受你的解釋,更為傷心。
這個法子你使用一段時間之後,用熟練了,其實就再也不需要預想具體情景,可以把這個環節省略,直接設定成,他幹任何事,我就是不慪氣,通通不慪氣。然而不可以一開始就這麼幹,這是你熟練了之後才能採納的做法。
除了了慪氣不慪氣的問題,還有表揚不表揚的問題。現在不少人都曉得,不要泛批判,也不要泛表揚,有時候表揚得不對於,也頗有害。表揚要表揚得具體,說你這件事做得好、為何好,而不是粗略地誇一句你好聰慧。
他某件事做得好了,你一激動,就有強烈的願望要表揚他,然而一時又想不出合理的措辭,就只好來一句你好聰慧。其實與剋制慪氣情緒同樣,表揚的願望也可以剋制,這個心理框架,就是教你淡定,寧可當時啥也不說,事後想好了該怎麼表揚,再去表揚。
第三,自我框架。這個東西用在自己身上,就是我要成為何樣的人,就把自己當成那樣的人去對於待。用在別人身上,就是但願對於方成為何樣的人,就把他當成那樣的人去對於待。
你但願自己的孩子有尊嚴,你先要把他當成有尊嚴的人來對於待,尊敬他,把他當成貴賓,而不是當成小癟三,去隨便地批判、侮辱、看不起。你但願自己的孩子英勇,就先假設他英勇,在此假設以前提下,你傳遞出的氣場,也會使他更為英勇。
若果你覺得這個不好動作,那末動作的法子也有,就是抓住機會,往你但願的方向去誇他。
拿我兒子舉例,他現在6歲,剛上小學,從很小的時候就有個錯誤,一吃飯就尤其磨嘰,吃得很慢。早餐耽誤時間,吃完了上學就遲到了,要想不遲到,可能就只能吃一半,他自己也著急。其實這不算什麼大事兒,要按我意思就無論了,愛吃不吃,無論是遲到,仍然是餓肚子,都自己承當後果,不用管,讓他自動矯正,大人不累、孩子輕鬆。
然而我忍患有,我老婆忍不了,這就是心理框架不強,這時她怎麼對於待呢?就報怨他吃得慢、磨蹭,你怎麼老是這麼磨蹭,你怎麼天天都這麼慢,等等。
這樣報怨的後果,絕對於不會讓他矯正這個錯誤,反而會加劇,就算不加劇,也造有意理暗影。每次報怨,至關於是貼標籤、心理暗示,給他樹立起一個心錨:我吃飯是慢的,我一吃飯就磨蹭,我天天都吃飯磨蹭,永遠不爽約。懂吧?這是很可怕的咒語。
咒語反著念呢?昨天晚餐的時候我反著念了一次,做個示範。
我說:你有時候吃飯是很快的。
先後別的話我什麼也沒說,很淡定,只說了這一句,此外就自己吃自己的。結果?那頓飯他真的吃的對比快。這是真事兒。
你想讓孩子行徑快速,就誇他快速、雷厲風靡。你想讓他身姿高聳,就誇他身姿高聳。你想讓他樂於分享,就誇他樂於分享。你想讓他英勇,就誇他英勇。反過來,你越說他懶,他就越懶,你越說他混蛋,他就越混蛋。這個咒語正著念、反著念,一律是有效的。
誇,只是一個小招數,堅持使用,就有效。
我再舉另一個例子,略微繁雜一點的。
7月份,咱們微商傳媒城市CEO內定交流聚首,地點定在青島,那次我帶他去了。他原先不大願意去,我用什麼理由讓他去的呢?我說,我是瀘州CEO,你是瀘州副CEO,這次是CEO開會,你應該去啊。他問,什麼叫CEO。我說,CEO就是老闆,瀘州市我最大,你第二,這麼大的責任,你去不去?一說是老闆,他明白了,覺得有聲譽感、驕傲感、責任感了,於是贊成去。
不光是去玩,我還在他衣服上加了微商傳媒的LOGO,奉告他那個標誌是CEO專屬,每個來開會的CEO都有這個標誌。開會交流的時候,咱們還特意給了他機會,讓他做自我介紹。他自動挺直腰板,大聲說:我是微商傳媒瀘州副CEO。
結果,直到今天,他對於他副CEO的身份都很當回事,上次我去廣州,他還主動請求一塊兒去,要參加CEO會議。但因為實在不利便老帶著他,就沒有帶。昨天給他選檯燈,看了一款卡通燈,說不要,看了另一款田園作風的燈,說不喜歡,最後選中的,是蔣介石同款的綠色玻璃罩老闆燈。我說這是老闆燈,他問我有無CEO燈,我說老闆燈就是CEO燈,蔣介石用過的,蔣介石曾經經就當過中國最大的CEO。這樣一解釋,他馬上就做出了購買決策。
明白為何會這樣吧?因為每一次對於他提到CEO,提到微商傳媒,我說得都跟真事兒同樣,嚴肅當真,根本不帶嬉皮笑臉的。事實上也就是真事兒啊,我心裡就當真事兒看。這就是自我框架的真髓,你自己設想的願景,你得當真。
不曉得我寫這些對於你有無啟迪,有無觸動?
我是林雨,微商傳媒合夥人,QQ/微信:2500163,定閱號:linyusay。
子龍老師微信e81118,有任何問題,請諮詢我。
留言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