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爾將產品線上售賣渠道權開放給遍佈全世界創業者們,至少募集3萬名創客,到海爾微店平台創業。
兩岸商貿,網路創業,創業賺錢思惟,微商平台7月1日,海爾官方對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確認該動靜,並表示,3萬個微店只是起點目的,現在已有2萬多創業者被吸引到海爾微店平台上。基於海爾在白電領功能變數的規模,海爾或將成為全世界最大「微商集團」。
微店、微商,這些概念基於網際網路催化而生。去年年底,蘇寧開啟微店業務,並於今年2月正式上線,目前已有超50%的員工開微店。國美亦開啟粉絲經濟,一季度線上交易額增長107%,並設立超26000個搬移微店,粉絲數量增至200萬。
渠道、企業均對於微店、微商表示出興致,但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的部份企業則認為,這些僅是一種銷售平台,市場真正競爭的是內容與服務體系。此外,單純依靠微店,企業需付出的管理運營成本巨大。
內定仍然是開放?
國美電器總裁王俊洲表示今年國美全渠道戰略進級為「全零售戰略」,並屢次強調兩年後「再造國美」。微店就是全零售戰略鏈條中,國美頗為正視的一環。開發微店,主要為促成線上線下進一步交融,應用大資料工廠進行精準行銷。
三年複合增長100%,這個目的如同國美為自己立下的軍令狀。國美高層將微店視為實現這一目的的途徑之一。但即使國美這樣正視微店,其微店核心仍在員工層面。繼西安、廈門試點微店模式後,有1萬多名員工開了微店。模式很便捷,員工可以在國美微店APP或是微信商城開設微店,微店內70%左右產品由公司規定的必選熱點產品。
員工在這一環節中其實扮演引流作用,完成一單其所取得的佣金與實體店基本一致。30萬員工的龐大基數,使國美對於員工開微店這一新業務提高了興緻與正視度。預計2016-2017年微店將為國美帶來較為顯明效果。當然,在行銷模式上,國美沒有單純依靠微店,還有主攻家居的「國美家」項目。
蘇寧與國美在開微店方面相似之處在於,也是施展員工的作用。7月1日,蘇寧內定負責人對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說,發動員工做微店,主要為激發員工個性化運營、社交化傳佈活氣,並說明員工做零風險兼職創業,調動其積極進取性。其次,微店其實是電商社交化的又一體現,而社交化是電商的必然趨勢。目前,蘇寧開微店主要為「內化蘇寧龐大的員工數,打造新的店主粉絲閉環」。
上述人士說,蘇寧微店主要仍然是員工來運營,蘇寧僅提供平台,員工可依據自己興致喜愛個性化運營微店。此外,蘇寧還搭建遊戲輕套用平台來進行多渠道電商業務。並強調,蘇寧微店暫無對於外開放計劃,「微店產品設計、互動體驗都還進一步打磨改善的過程。」
目前,蘇寧與國美做微店基本暫定位為內定員工。從這一點看,海爾做微店更為深刻。據報導,截至去年10月,海爾集團已擁有169家自傲盈虧的小微公司,這種公司在不斷湧現的同時,也會因為各種其他緣故歇業或兼併。海爾內定結構進行著一場新演化,此前海爾電器戰略部部長黃雯瑤說,在這場演化中,「小微公司成為基本單元¥」。未來海爾將僅有三種層級:平台主、小微主、小微成員。
7月1日,海爾微商模式小微主孫海龍對於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表示,海爾並不把微店僅僅看做是銷售渠道,但願通過微店進行社會化傳佈,實現全社會使用者圈的籠蓋。海爾現在的目的是樹立使用者圈,通過以及使用者圈的互動實現使用者價值最大化。微店是樹立使用者圈互動的其中一種形式。
開放後的挑戰
7月1日,長虹新聞發言人劉海中接受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採訪時說,無論微店仍然是微商,其本色都屬線上銷售,只是呈現模式與其他網路銷售不同,給消費者進入的連接埠模式不同樣而已。「目前消費業態,純正靠線上實現所有行銷不現實,線下實體以及線上O2O應該是相輔相成。」
除了了強調線上線下等同主要,劉海中認為,無論做微店仍然是在網站上銷售,本色沒有脫離線上電商平台的運營本色。譬如線上與線下會有顯明區隔,這一點在服裝方面表現凸起,家電亦這樣。譬如,創維線上上主要賣酷開電視,長虹主要賣oboni(歐寶麗),TCL則有專供電商的品牌。「(微店)不是獨一依賴,是一種平台路徑」。
當智慧家電產品愈加豐厚,未來家電產品銷售模式以及模式也會有很大扭轉。到這個時候,劉海中認為,純靠電商的線上價格主導將變得難題。因為無論線上仍然是線下,貨物送達給消費者後,還涉及到家電安裝、除錯等問題,這些是經銷商所做不到的。而對于一些需要與家庭需求進行交融的產品,需要不斷服務進級,這些經銷商也做不到。這一物聯網形態樹立後,「(人們)不必定在微店買」。
但海爾微店、微商能帶來多大經濟效益抱持信念,並為此制訂了新戰略。據孫海龍介紹,譬如,微商台的互動體驗規劃內含了產品定製、社區交流、健康資訊、日子服務等,以場景體驗取得使用者的需求。而微商平台則依託於海爾U+智慧日子平台,以體驗互動來吸引使用者,通過互動取得使用者的需求,需求經由大資料的分析,轉化為產品專案,通過互聯工廠快速需求閉環。
「微店不足以扭轉整個行業或影響整個大勢。」劉海中說。對于目前流行的網際網路+的說法,他認為,對于家電企業來講,理當是+網際網路。這二者理當交融在一塊兒,一個企業資訊流、物流、服務流等,都在一個大的體系裡完成,並靠資訊化建設來進行調整,「若果徹底擴散,你也開店,我也開店,就像公路上不少車,它要慢、它要快,就亂了。譬如,物流是今天給此人送貨仍然是給那個人送貨?把資訊流、產品流、物流、財務流搭建到一個平台,同享一個管理體系太繁雜」。
據孫海龍介紹,海爾擁有近8000家縣級專賣店、3萬個鄉鎮級專賣店以及社區店以及19萬個村級聯絡站,至關於中國每48平方公里就有一個海爾專賣店或聯絡站。對于微店監管難的疑惑,他表示「對于手機終端監管,關聯的政策體系日趨成熟」。